学会正确地“拒绝”别人
全文1841字,阅读约需4分钟;
之前听过一本书,叫作《学会决断》,就解答了这个问题——如何在冲突性的场景中,自信、坚定地表达自我?
该篇会讲到,在拒绝的场景下,你如何合理地向别人提出要求?要求被拒绝时该怎么办?当别人对你提要求时,你该怎样地拒绝别人?
面对冲突性的场景时,人们一般会有四种典型的反应模式。
第一种叫“侵略”,它的模式是“我行,你不行”;第二种叫“被动”,模式是“我不行,你行”;第三种是“被动侵略”,模式是“我不行,你也不行”;第四种反应模式叫做“坚守自我”,模式是“我行,你也行”。
作者认为,前三种模式都是不可取的,不但解决不了当下的冲突,还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关系,我们要学会第四种反应模式——“坚守自我”。
坚守自我的人,在面临冲突时能够不卑不亢,既尊重对方又尊重自己,以协商、合作、倾听、包容的姿态,去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前段时间流行的“讨好型人格”就是不敢坚守自我的典型特征,他们既不敢主动向别人提出要求,又不敢拒绝别人的要求,即使这个要求无理又过分,常常会委曲求全,不敢维护自己的利益。
这可能是心理上的,也可能是缺乏一些技巧。
有哪些技巧?
第一点,一次只提一个要求,并且要直接、清晰。同样的,在拒绝别人的时候,也要直接、清晰。
举个例子:
你的好朋友想约你晚上出来看电影吃宵夜,但是你已经忙了一整天,不想去。你应该怎么说?不懂拒绝的人喜欢说得拐弯抹角:我不想看这个电影、吃宵夜回家太晚了……
你说了一大堆理由,你的朋友会这样来理解你的话:你想去看电影,但是不想看这部电影;你想看电影,但是你担心回家太晚。其实,这些都不是你的真实想法,给出的理由越多,越像是在找借口,你应该明确地告诉他你的真实想法:“不好意思,我今天太累了,晚上不想出门。”
无论是在提出要求,还是在拒绝别人,都应该单刀直入、直接亮出观点。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节约双方时间,别人用不着反复揣摩你的心思;又可以减少误会,有利于通过协商来解决问题。
如果你被突然提出一个要求,而你一时半会还没理清自己的想法时,不必急着表示答应;反过来,你给别人提要求时,也应该给别人留出足够的考虑时间。
当你提出要求后,遭到了别人的拒绝,应该怎么办?
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是,通过主动倾听对方,挖掘更多的信息,搞清楚对方的真实想法。这是“坚守自我”的第二点。
你对朋友说:不好意思,我今天太累了,晚上不想出去。然后你朋友说,不行不行,你一定要陪我,我怕好不容易有这个机会。你问他,今天怎么有空啊。他说,今天搞定了一个大项目,难得落闲。然后你就获得了一个新信息,就是他有一个难得的空闲,不想错过。
你已经搞清楚了对方的真实想法,接下来第三要点,就是需要决定,是和对方协商、提出一个替代方案,还是坚持自己原来的立场。
如果选择协商,不要无条件地接受对方立场,而是在顾及双方诉求的基础是,提出一个折中方案。你可以选择只看电影,不吃宵夜。如果选择不妥协,而是明确告诉对方,你已经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但是仍然坚持自己原来的立场。
如果你选择坚持自己的立场,那么接下来就是第四个要点,做好准备,接受相应的结果。
这样拒绝,可能会让关系闹僵,但是就是我们害怕承担这样的后果,所有不敢坚守自我,我们会想,怎么当初不妥协了事?
但是,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没有意识到,我们其实是试图用当下的权宜之计,来掩盖长期的问题。例如,你的不情不愿,可能会让你全程带着负面情绪,抱怨这个那个,影响出门的体验,你本来想委屈自己增进友谊,结果却适得其反。
这种情况下,坚守自我才是更明智的选择。你可能会引发一些短期冲突,但换来的是一种长期的、健康的人际关系。
用清单来总结,就是:
如果你是提要求的一方,那么:
1.一次只提一条要求,直接、清晰地表达出来;
2.提出要求之后,最好给对方一定的考虑时间;
3.如果被拒绝,要追问和倾听,搞清楚对方拒绝你的真实理由;
4.你可以针对对方理由,提出替代方案;也可以表示理解对方的感受,但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
5.做好准备,接受相应的结果,不为造成的僵局而悔恨或自责。
如果你是被提要求的一方,那么:
1.在别人提出要求之后,不必马上回复。给自己留出思考的时间,或者要求对方给出更多的信息;
2.拒绝别人时,要明确地说“不”,给出一条核心理由。不要拐弯抹角,不要说一大堆理由;
3.如果对方坚持请求,你可以针对对方的理由,提出替代方案;也可以表示理解对方的感受,但仍然明确地拒绝对方;
4.再次拒绝时,只需要重复之前的核心理由,不要给出更多理由;
5.做好准备,接受相应的结果,你不必为别人的每个需求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