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武威,之三

武威,古称凉州。天梯山石窟,也称凉州石窟,或凉州大佛窟,位于武威市城南50公里处。

天梯山石窟,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约有1600年历史,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源头,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喻为“石窟鼻祖”。

公元439年,北魏灭北凉,从姑臧(武威)迁宗族吏民3万户到平城(山西省大同市),其中有僧侣3000多人,这也说明了当时凉州的佛教之兴盛。这3000多僧侣中不乏高僧法师,其中僧人师贤到平城之后,任道人统(管理宗教事务的官职),并在公元452年建议并亲自主持,开始造帝王化佛教石像。

公元460年,师贤去世,凉州高僧昙曜为继任,改道人统为法门统,继续主持造像工作,并在平城近郊开凿云冈石窟,昙曜仅用短短5年(公元460年~465年)便完成云冈石窟的代表作品“昙曜五窟”(现云冈石窟第16-20窟),其昙曜第五窟大佛是云冈石窟最宏伟的雕像与代表作,后经历代开凿,使云冈石窟成为中国最大石窟群之一。凉州的僧人与工匠在建造云冈石窟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到洛阳,从这时起,历经东魏和西魏、北齐直至明清,营建规模宏大的龙门石窟群。龙门石窟群的建造艺术风格,处处体现着天梯山石窟和云冈石窟的特点,具有强烈的南朝文化与中原传统汉文化色彩,又有浓厚的北方文化因素。又一方面,北魏时期敦煌莫高窟,尤其是炳灵寺,已经开始兴建,但当时的莫高窟影响极小。初始凉州被灭时,僧人有一部分随迁到平城,还有一部分则流亡至敦煌。而随着北魏迁都洛阳,即在北魏孝明帝时(公元516~528年),很多官宦、僧侣和工匠去往敦煌,莫高窟从此进入开凿盛期,此时距离天梯山石窟已经过去了100年。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石窟的影响过程是:天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因此,天梯山石窟又被称为是石窟之鼻祖。

1958年,为了解决黄羊河下游8万人口的生活用水和17.9万亩耕地用水,武威市决定在天梯山石窟不远处兴建黄羊河水库,为了不让石窟中的塑像和壁画被水淹没,经过有关部门批准,除大佛窟外,天梯山石窟中小洞窟内49身塑像、100多平米的壁画及25箱残片,均被搬运到兰州的甘肃省博物馆。

这便是仅存的大佛窟。

由于当时的运输条件所限,这些文物从开始搬迁便遭到破坏,在甘肃省博物馆保存的40多年中,由于博物馆扩建,这些文物又被多次搬迁,再次遭到破坏,而在文革期间,这些文物又不可避免的遭到破坏,部分塑像与壁画已经面目全非。后来经过武威市与水利专家多次对黄羊河水库进行测量,发现其蓄水水位并不会对小洞窟的文物造成威胁。

1992年,国家文物局批复在原址、原位修复天梯山石窟。1993年,省博物馆、武威市、凉州区就天梯山石窟文物的移交达成协议。2005年,甘肃省举行天梯山石窟文物交接签字仪式。2006年,国家文物局要求将这批文物进行原汁原味的修复并运回原址,于是这些文物又被运回武威。武威市组织专家专家对文物进行修复,并最终将在天梯山石窟原址陈列馆展出。

天梯山石窟陈列馆

陈列馆前的黄羊水库,目前是枯水期。

从陈列馆前经过,向前到达天梯山石窟入口,一段不长的隧道内整齐排列着若干尊者造像。

唯一会受到黄羊水库影响的,也是唯一因为体量巨大而没有被搬迁的第13窟,即大佛窟,现在通过围堰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这一窟高30米,宽19米,深6米。窟内有释迦牟尼坐像1尊,高15米,宽10米,大佛左右两旁有文殊、普贤菩萨,广目、多闻天王和迦叶、阿难等6尊造像,造型生动,神态威严,形象各异;窟内南北两壁上绘有大幅壁画,惟妙惟肖。

现在我们看到的造像实际上是上世纪90年代经过修复后的面貌。1991年,我国北方遭遇60年不遇的严重干旱,黄羊河水库水位明显下降,为修复石窟带来了良好的机遇。石窟周边的围堰大坝就是那时修建的。1995年,武威政府再次组织专家对大佛窟的岩体及塑像进行了加固和复原。巧合的是,当时主持修复塑像的敦煌研究院专家李云鹤正是1959年参加石窟文物搬迁的工作人员之一。修复遵循了修旧如旧的原则,古朴典雅,只是与原造像相比,面部线条硬朗了一些,佛祖的微笑之意不如从前。

2016年,我们曾经去瞻仰,天梯山石窟尚未完全开放,而且修复重建也未完成。我们在这里巧遇美术家赵旭峰先生,赵先生多年临摹天梯山石窟的壁画,并著有《凉州宝卷》一书,右上即为其代表作之一。

武威之后,我们将到达张掖。

(0)

相关推荐

  • 塞上江南

    一千三百多年前,诗人纵目远望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他心想,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 ...

  • 武威天梯山石窟:被遗忘的一千年

    2021年05月13日 10:49:01 来源:凤凰网甘肃 很多年以后,当初参与了天梯山石窟搬迁工作的孙儒僩说: 天梯山石窟在中国佛教艺术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很可能就是十六国时期北凉的凉州石窟,是除 ...

  • 武威市,凉州区,中路乡,灯山村,天梯山石窟

    甘肃武威天梯山石窟甘肃学习平台2021-06-08订阅说到石窟,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可能是:敦煌的莫高窟,大同的云冈石窟,洛阳的龙门石窟和天水的麦积山石窟.但鲜为人知的天梯山石窟,却被冠以石窟鼻祖的美誉 ...

  • 丝路——武威,之一

    从兰州出发,沿连霍高速,一路横向穿越祁连山脉,会首先到达武威市. 武威市不大,但在历史上却赫赫有名,简称"雍凉"."雍"."凉",是古西北首 ...

  • 丝路——武威,之二

    武威,即凉州,鸠摩罗什寺始建于东晋南北朝,东晋太元八年,大将军吕光为安顿著名的西域高僧.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大师的身心,下令召募各地能工巧匠,大兴土木修建的寺院,建好后命名为鸠摩罗什寺,是大师初入内陆安 ...

  • 【七绝·读孙跃进《丝路之歌》图】之三

    [七绝·读孙跃进<丝路之歌>图]之三 (平水韵下平五歌) 丝路梦寻驰骆驼,铃声回响似弦歌. 恍然商队云间出,照影天边靓绮罗.

  • 丝路——张掖,之三

    马蹄寺,位于张掖市北65公里,因传说中的天马在此饮水落有马蹄印而得名.传说中的马蹄印迹现存于普光寺马蹄殿内,为镇寺之宝. 马蹄寺主要以石窟为主,始建于1600多年前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历经战火,曾经 ...

  • 丝路骑行日记057:走进天马的故乡武威

    雷台汉墓是我觉得最坑的景点之一,上次来记者证免票,这次记者证过期了,买了25元门票.为什么说坑,因为其实这儿连25元都不值. 众所周知,著名的<马踏飞燕>出土于武威雷台汉墓,但是来到这儿可 ...

  • 颜真卿书法作品演变之三

    相信大家已经熟悉颜真卿的大部分楷书风貌了,今天是最后一部分的探寻,让我们仔细体会吧! 13 [收放自如] <八关斋会报德记> <八关斋会报德记>,此碑字大如拳,公元772年刻在 ...

  • 刘家寨故事之三

    刘家寨故事之三 5.刘氏名人 中华刘姓名人辈出,仅载入<中国名人大辞典>的有1574名,其中称帝者168名,封侯者400余人. 刘家寨村刘氏族人耕读传家,名人辈出,遗留有不少乡梓佳话和文化 ...

  • 山中拾趣之三 拈花惹草

    读书如游山,触目皆可悦.千岩与万壑,焉得穷曲折.  烟霞涤荡久,亦觉心胸阔.所以闭柴荆,微言终日阅.  这是纪晓岚专门为自己的书房"阅微草堂"写的一首诗.  阅尽世间冷暖百态,方知 ...

  • 【洞庭作家】方良/定制敲门砖《漂在南国十八年》之三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定制敲门砖<漂在南国十八年>之三 作者:方良 乡谚云,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在华生居住一年零三个月了.我没有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