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虽饱受诟病,却丝毫不影响《千字文》成为传世书法极品之一

作为元代书画翘楚,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一生之中曾经多次书写《千字文》,传世墨迹《行书千字文》和《真草千字文》,堪称精品。

《千字文》解读:

《千字文》流传至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其作者周兴嗣(469-537),字思纂,陈郡项人(今河南沈丘),为南朝大臣、史学家。其博学多才,尤擅长文章。梁武帝时,拜安成王国侍郎。周兴嗣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当属《千字文》。

赵孟頫《行书千字文》局部

据《梁史》中记载:“上以王羲之书千字,使兴嗣韵为文。奏之,称善,加赐金帛。”周兴嗣领旨,在家中冥思苦想一夜,便诞生了《千字文》。至隋朝时,王羲之第七世孙智永和尚,承继王氏家传书风,苦练书法三十载,书写真草《千字文》八百余册,分送多所寺庙。其所书《千字文》,开后世书家争相书写《千字文》之先河,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意义深远。

赵孟頫一生之中酷爱以《千字文》为习字素材,五岁时即遍临智永《千字文》五百遍。他曾在一卷千字文中自题:“僕二十年来,写千字文以百数。”足见其学书之勤奋。

赵孟頫《行书千字文》局部

赵孟頫生平: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书法家、画家、诗人,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卒后追封魏国公,谥号文敏。著有《松雪斋集》等。

赵孟頫温文尔雅,博学多才,能诗善文,通晓经济,工于书法,精于绘画,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还提出了“书画同源”一说,其绘画、书法和画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书风遒媚、秀逸、温润,结体严整、笔法圆熟,独创“赵体”书风,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赵孟頫《行书千字文》局部

赵孟頫在篆、隶、楷、行、草五体中,均有建树。尤善楷、行、草。赵体楷书柔中带刚,雍容遒丽,并有行书之笔意。他的行书则遒劲沉着,灵动婉转,流畅潇洒。主要代表作品有《道德经》《胆巴碑》《洛神赋》《前后赤壁赋》《秋声赋》等墨迹传世。

赵孟頫《千字文》:

赵孟頫《行书千字文》为赵孟頫晚年时书写,作品先为较为严谨的楷书书写,后逐渐舒展变为流畅的行书。通篇给人以隽秀清丽、雅致精美之感。《行书千字文》,现存为绢本,纵:26.5cm,横:373.4cm,现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起首有明代徐霖的篆书“松雪千文”四字,卷后有元人张雨、赵雍、赵奕、黄公望,明代莫云卿、张湘詹景凤、徐霖等人的跋文,流传有序。

赵孟頫《行书千字文》局部

赵孟頫《真草千字文》现存世墨本真迹有两件。一件为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册页;另一件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纸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未署明书写年份。其真书书写得端庄严谨,意在示人以法度;草书则用笔温润圆劲,点画精到细腻,结字妍美简静,颇具唐人法度。

赵孟頫书法尽显天赋异禀及贵胄之气,其传世的书法真迹众多,现存《行书千字文》《真草千字文》真迹精美流丽,直接追摹“二王”,行笔洒脱流畅,整体书风清新俊丽,用笔圆转流美,妍润多姿,结体丰容柔婉,行间茂密,气韵贯通,深得“二王”书韵。

赵孟頫《真草千字文》局部

名家评赵孟頫《千字文》:

明代詹景凤评说:“此卷笔法高古,圆润峻秀,为承旨得意之作。”明代莫云卿评说:“昔人谓方圆一万里,上下数百年,绝无承旨书法,观此本信然”明代项穆《书法雅言》:“若夫赵孟頫之书,温润闲雅,似接右军正脉之传,妍媚纤柔殊乏大节不夺之气。”清代冯班《钝吟书要》:“赵殊精工,直逼右军。”清代钱咏《书学》:“松雪书用笔圆转,直接二王,施之翰牍,无出其右。”

赵孟頫《真草千字文》局部

赵孟頫虽为宋宗室,南宋灭亡后被迫仕元,一生之中充满了疑团。加之近代学者在其仕元的问题上,一直是争论不休,书画史研究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受“人品即书品”的传统影响,赵孟頫虽饱受诟病,却丝毫不影响《千字文》成为传世书法中的极品;也丝毫不影响赵孟頫成为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