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欢喜,最熨人心
01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人一定是欢喜的。
一个前辈乐呵呵地告诉我,写作是他喜欢的事情。他已经退休好几年了,自己开了个公众号,每天日更。真佩服。
在他看来,写作是他最充实的时候,当然也是最快乐的时候。可以试想这个场景:构思沉吟,欣然提笔,文思泉涌......一气呵成,拿起来一读,甚是满意。
朋友的老爸,特别喜欢嫁接果树。小时候,经常会在她家的果园看见一些奇奇怪怪的果子,都是她老爸的杰作。他们家的果子是不卖的,一旦成熟了就分给四邻五舍。
最有意思的是,她老爸一直保留着随身携带几个果子的习惯。我们搬到县城后的很多年,一回我在街头碰到叔叔来县里开会,他依然从包里摸出几个李子给我。
一个同事特别喜欢养苔藓和菖蒲,周末经常开着车去山里晃悠,回来就埋头伺候,可以整天不说一句话,满头大汗满手泥,时不时变戏法一样,送一小盆给我们。
他们笑眯眯的时候,那种快乐,真的好感染人。
02
做这些事情,完全是出自他们真正的喜欢,并没有想过要为自己带来多少金钱、名声,就像很多写字的人没想过做书法家,很多跑步的人没想过参加马拉松一样,只是单纯地享受这件事带来的美好。
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那是因为人在面对自己心之所好的时候,会散发一种天真,他的性情便藉由这些癖好散发出来,这种状态的他,让人感到真实、鲜活。
我很喜欢一句话,叫“只生欢喜不生愁”。
并不是说这世上就没有愁苦了,而是给自己一个选择,愿意去选择那些让自己觉得开心的、幸福的、美好的、安定的状态,哪怕它是小小的,仅仅是茶余饭后,三五分钟的小欢喜。
就像上文中的前辈、叔叔、同事一样。他们都有自己的忙碌,但在忙碌之余,有一个自己喜欢的,能给自己欢喜的所在。
03
生活中,总有没完没了的事情要做,永远做不完。我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一个处理完所有事情的人。
很多人常常说,等我把这段时间忙完了,等我怎么样了,我就做我想做的事情去。
但是,这段时间还没有忙完,下一个忙碌又来了,从无忙完处。嗯,当然,赚钱、奋斗,是重要的事情,我完全理解他们一边叫苦连连,一边又满血复活地将全身心地奉献给工作。
我喜欢说,你要不现在就试试,做一点让你欢喜的事情?择日不如撞日嘛。
然后,你发现,这个让你欢喜的事情,可能小得让你不敢置信。
也许仅仅是站在阳台吹会风,也许是给多肉分个盆儿,也许是翻两页书、画两笔画、写几行字、煮一壶茶,也许是和朋友在街边的苍蝇小店,就着一口小酒,嚼着几粒花生米,很久以后你都记得,你们半眯着眼,谈笑风生的样子。
这种小欢喜,并不在于花多少钱,完全在于一种兴致和热情。最怕的,是我们做了工作的“茫人”,失去了探究丰富生活的有趣的心。
04
周国平说,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在乎是否太愉快。
上班,赚钱,本来就是利益交换,为了获得利益,我们可以舍弃一些愉快。舍弃一些愉快,自然会有些不愉快,但在为家人提供了好的生活状态,在一种责任与承担中收获成就和幸福后,这些不愉快会转化成一种宽慰的愉悦感。这种发自内心的欢喜,又可以抚平利益交换中的一些不愉快。
由此可见,无论是悦己的个人爱好,还是利人的责任承担,都会让人感到幸福,获得欢喜。
有个全职妈妈说,很多时候,旁人都会怀疑自己,自己也会为未来担忧。但在疫情期间,她照顾家人,陪小朋友玩耍、阅读、画画、练琴,还把孩子的涂鸦整理印刷成了一本画册......在那段时间里,家人们都明显感受到了全职妈妈的辛苦,对她更加体贴。
她说,希望每个家庭中,每一种形式的贡献都能够得到尊重和爱意。
这个家庭让我很感动。
无论是在外的打拼忙碌,还是在家的琐碎整理,不都是为了家人的健康幸福吗?而这,不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和欢喜吗?
05
在我们老家,“欢喜”读做“huai喜”,huai念一声。
一出当地,人家都说“高兴”“开心”,便觉得土得掉渣,嫌弃了很多年。
如今是越来越喜欢“欢喜”两字。
和“欢喜”同样经历的,还有“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这样的词汇,以前觉得土且俗,现在看去,满目愉悦。
喜欢,欢喜。欢喜,喜欢。
人到中年,所求不多,惟喜欢和欢喜,最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