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好的生活状态:物质至简,生活至精
2020-10-06 17:42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曹雪芹《枉凝眉》
- 01 -
物质至简,才能心安
《庄子·逍遥游》中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鹪鹩在深林里筑巢,林子再大,也不过只能占其中一枝;偃鼠到黄河里饮水,黄河再大,也不过只能灌满自己的肚子。
人也应如此,这个世界的物质无穷无尽,但我们所需的,也不过是饱腹之食与一方安身之榻而已。
人活在世,钱无需太多,够用就好;车子不用太贵,能代步就好;房子也不必太大,有家人在就好。
只有物质生活简单了,身边的一切才会变得清晰起来。
反之,如果我们被物质所控制,生活则变得沉重而焦灼。
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人,总是沉迷于物欲望中,导致囤积大量物品,占用空间不说,更是消耗了时间和精力。
世间的诱惑五光十色,一山更比一山高,一旦沉迷在物欲中,也就陷入了永不停歇的追逐,身累,心更累。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人生在世,三千繁华,终归朴素,生活真的不用追求太多。
不为物所累,删繁就简,去伪存真,这才是人生的智慧。
- 02 -
生活至精,方得长久
想必大家都看过这则挖井取水的漫画:
在每次快要接近水源的时候,工人就选择放弃,换个地方重新挖。
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力气费了不少,但水却一点也没有得到,最终一无所获。
从上帝视角来看,我们都会嘲笑工人的不专注,但在现实中,很多时候我们不也是如此吗?
急于求成、心猿意马的结果就是:什么都做不好,什么也做不精。
就像林语堂所说:
“一种人生的真相是,无论世界上的行业丰富到何种程度,机遇又多到何种程度,我们每一个人都比较能做好的事情,永远也就那么几种而已。”
世间选择何其多,但真正适合自己的,只有一种而已。专注于一件事,观其微,做其深,胜过很多敷衍了事。
记得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曾共同受邀参加一个访谈,在节目中主持人问他们:
“你们认为,在当前这个时代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两个人不约而同地给出了同一个答案:,专注。
深以为然,最简单的专注,就是难能可贵的品质。
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不如花同样的精力去凿一口深井,将自己喜欢的事做到极致,纵然成功来得慢些,却更有价值。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师。
摒弃多余的杂念,将精力用在真正热爱的事物上,心无旁骛,才能走得更远。
- 03 -
人间至味,最是清欢
在哲学中有一个困扰着无数人的问题:幸福是什么?
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我以为,唯有林语堂先生的回答最让人信服。
他说,幸福人生无非四件事:
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菜,三是听爱人讲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历尽世间喧闹繁华,才明白平凡生活的可贵;
尝尽天下美味佳肴,才知晓人间至味是清欢;
看尽他人黄粱梦尽,才懂得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
人生这趟旅途走了大半后,才明白这人世间最难得可贵的,就是拥有一颗淡然、知足的心。
要得少了,痛苦也变少了;放得多了,生活也更加轻盈。收敛欲望,懂得简朴,才会过得更加幸福。
苏轼一生仕途艰难,从杭州贬儋州,大起大落。
年轻时,他也曾放不下这功名富贵、仕途官场。
面对被贬的现实,恼怒地写下“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一腔怨气无处发泄。
但是几场风波过后,内心也淡然了。
即便身处荒凉的古寺,也能有“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尔”的优游自适。
原来,当一个人的层次越高时,追求就越是素和简。
他们剔除了内心的欲望,舍弃了生命中那些太过臃肿的东西,就这样活得潇洒前行,活得自在又通透。
见多了这人世中的浮浮沉沉后,我们终究会懂得:
人若想要真正获得幸福,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贫与富,只是简单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
在这个熙攘匆忙的世界里,愿你能静下来做一个有情有趣的人,插一束花,点一盏灯,捧一本书,吟诗一首诗,将生活过成一种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