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汽车】电动化系列报告之四:大众MEB即将国产,供应链再迎新机
■政策驱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大众深化全球电动汽车布局。中国的双积分政策、欧盟的Regulation (EU) 2019/631法案、法国和德国的电动汽车刺激政策都促使车企转战新能源汽车,有力地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加速发展。为加快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渗透,满足严格的排放标准要求,大众先后提出了2025战略、RoadmapE等规划,最新的规划指出公司到2029年将推出75款纯电动汽车、60款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届时销量将突破2600万辆。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2020年起,大众将以MEB平台作为生产电动汽车的主要平台。大众在全球共布局了8个MEB的生产基地,其中欧洲5个,美国1个,中国2个,有助于公司深度参与全球电动汽车的布局。根据公司规划,截至2029年,200万辆的电动汽车将在MEB平台上生产。
■对标特斯拉,大众MEB寻求差异化竞争。技术端,生产平台方面,特斯拉采用爆款策略,深耕单一品类;MEB采取模块化平台策略,促成规模效应,使零部件的通用化率显著提高,从而降低成本。电池方面,特斯拉以外购为主,从早期的松下独家供货到允许多样化的电池技术路线并存;大众则在外购之余,主动谋求电池自制,具体措施涵盖与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 AB计划联合生产锂电池、设立电池卓越中心深度参与集团范围内所有电池产品的研发,采购和质量管控、入股国轩高科进驻新能源产业链等。智能化方面,特斯拉侧重自动驾驶技术,Autopilot是特斯拉目前最重要的智能化应用软件,采用特斯拉自研的主处理器芯片Tesla FSD,实现了较高的算力;大众则偏向操作系统,其全新开发的“VW.OS”新软件操作系统可以大幅减少代码量,实现ECU功能的集成。产品端,大众MEB系列产品谱系丰富,其中ID.3相比Model 3,二者各有所长。大众计划共推出两轮电动车产品周期,涵盖轿车、SUV、MPV等车型,价位覆盖入门、中端、高端等,细分市场广阔。
■重点关注MEB供应链投资机遇。从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看,应重点关注:为大众MEB配套核心零部件的公司,如宁德时代(电池)、德赛西威(车机系统)、均胜电子(BMS控制)、华域麦格纳(电机)、星宇股份(LED灯)、中鼎股份(减震底盘系统)、三花智控(电子膨胀阀、截止阀、冷却板等)、科博达(DC/DC转换器和车灯控制器)等;因大众MEB而带来业绩弹性较大的公司,如科博达和奥特佳等。
■风险提示:MEB新车型上市或销量不及预期;疫情控制不及预期。
目 录
1. 新能源大势所趋,大众推出MEB平台
1.1. 政策助推新能源汽车发展
双积分政策助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2020年4月23日,工信部审议通过《关于修改〈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的决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本办法。相较于2019年7月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本次《决定》在新能源乘用车车型积分方面,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积分保持不变,纯电动乘用车积分有所收窄。以电动汽车续驶里程500km为例,积分从《决定》实施前的3.4下降至实施后的3.2。此外,《决定》实施后达到积分上限的电动汽车续驶里程也相应提高至536km。《决定》也规定了2019-2023年度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的要求分别为10%、12%、14%、16%、18%。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新能源积分的要求,纯电动乘用车积分收窄有助于激励车企生产更多的纯电动汽车。预计未来,在政策的引导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欧盟新法案于2020年正式实施。2019年4月17日,欧盟通过新法案Regulation (EU) 2019/631,要求自2020年1月1日起,境内95%的新登记乘用车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需降至95g/km,碳排放超出标准的企业将面临罚款的问题;到2021年,全部新车需达到此要求。2030年开始,新登记乘用车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将继续降低至59.375 g/km。但从2017年的排放数据看,主要车企距离2020/21排放标准仍有较长的距离。根据大众的数据,相比汽油汽车和柴油汽车,发展纯电动汽车将有效降低碳排放,更有助于车企达到95g/km的排放标准。因此为尽快满足排放标准的要求、避免遭受罚款损失,各车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便显得格外重要。
法德电动汽车刺激政策持续加码。2020年5月26日法国宣布实施80亿欧元援助计划,将为购买电动车的消费者提供最高7000欧元的补贴;同时,为鼓励大众更换混合动力或电动汽车,于6月1日实施的“旧车换现金”计划将向驾车者提供5000欧元的奖励。2020年6月3日,德国出台1300亿欧元经济复苏计划,强制要求国内所有加油站提供充电桩,或将成为全球首个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推行电动车充电的国家;此外,为刺激电动汽车的消费,该计划将对拥有低效率燃油SUV的车主征税,对购买售价低于4万欧元的电动车用户提供6000欧元的补贴。目前,算上原本3000欧元的制造商补贴,德国对电动车的购买补贴总额最高已达9000欧元。
1.2. 坚定转型,大众推出MEB平台
为应对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要求,顺应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趋势,大众集团作出了相应的战略规划。2016年6月,大众集团发布2025战略,将电动化作为公司重要的发展战略,使之成为推动公司快速发展的驱动因素。2025战略指出,到2025年,公司将推出超过30款纯电动车型(BEV),届时纯电动汽车年销量或将达到200-300万辆,占公司总销售份额的20%-25%。
2017年9月,大众集团提出RoadmapE计划,计划指出,2017年公司拥有3款纯电动汽车车型和8款插电混合动力汽车车型,到2025年,公司预期将推出80款新电动汽车,其中包含50款纯电动汽车和30款插电混合动力汽车。此外,截至2025年,公司预计将完成超过500亿欧元的电池采购。
2019年3月,在大众Annual Media Conference上,公司相应调整了销售计划:截至2028年,公司将累计推出超过70款纯电动汽车;此外,在未来十年,公司将运用新平台(MEB)完成2200万辆电动车的制造,到2030年公司将持有欧洲和中国40%的市场份额。
2019年11月,大众集团在Planning Round 68计划中提出未来五年公司将投入600亿欧元在混合动力、电动出行以及数字化领域,其中纯电动领域的投资高达330亿欧元,混合动力及数字化领域的投资为270亿欧元。同时公司计划到2029年推出75款纯电动汽车,60款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届时公司电动车销量将达260万辆。
从2020年起,MEB平台将成为大众生产电动汽车的主要平台。MEB平台即电动车模块化平台,其与大众目前使用的MQB平台具有相似性:两者都是模块化概念,都具有极强的扩展性,均可根据需求和定位打造不同的车身轴距以及调校不同的续航里程。根据公司规划,截至2029年,200万辆的电动汽车将在MEB平台上生产。
相较于MQB,MEB平台在空间、动力电池、灵活性等方面更有优势:在空间方面,MEB平台电池组和电机等核心组件的位置和模式的设置有助于实现空间的最大化;在动力电池方面,初代MEB平台的动力电池电压被固定在了408伏,远高于MQB平台现有新能源车型的230伏;在灵活性方面,MEB平台考虑了软包电芯和棱柱型电芯的兼容性,使得在与电池供应商的合作过程中,大众可以保持灵活性。
1.3. 大众加速深化全球电动汽车布局
在汽车领域,大众始终处于龙头地位。根据年报,2019年公司销售汽车1097.46万辆,位居行业第一。良好的客户基础、前沿的技术水平、多样化的产品为大众稳固行业龙头地位、继续深化产品布局提供了支撑。在未来,大众将持续深化电动汽车的全球布局,电动汽车市场份额有望获得进一步提升。大众在全球布局了8个MEB的生产基地,其中欧洲5个,美国1个,中国2个:
1)德国茨维考工厂是最早投产的工厂,总投资约12亿欧元,预计到2022年工厂总产能可达33万辆/年。根据规划,从2021年起,工厂将生产6款基于MEB平台的车型,包括大众ID.3、大众ID.4、西雅特el-Born等。其中,ID.3的量产已于2019年11月开始,并将于2020年夏季开始交付。
2)中国两大工厂分别是安亭和佛山工厂。安亭工厂总投入170亿元,规划产能30万辆/年,将于2020年10月正式投产;佛山二期工厂累计投入约100亿人民币,全面建成投产后可增加年30万辆的整车生产能力,预计2020年可实现投产。
3)查塔努加是大众在北美的MEB生产基地,总投资8亿美元,该基地将在2022年投产首款ID系列电动车。
4)德国汉诺威和埃姆登工厂均在2022年起投产,汉诺威工厂主要生产商用车型“I.D.BUZZ”,埃姆登工厂将生产ID.CROSS等车型。德国德累斯顿工厂主要生产ID.3等车型,其将在2020年秋天完成首批ID.3的组装工作。
5)捷克姆拉达工厂将在2020年底投产ENYAQ iV车型,其是斯柯达首款基于MEB平台打造的量产纯电动SUV车型。
2. 对标特斯拉,大众MEB差异化竞争
2.1. 技术:三大核心科技,全方位对标
2.1.1. 生产平台:大单品vs模块化
特斯拉采用爆款策略,深耕单一品类。其整车制造的特点是将单品打造成爆款车型,在积累一定的量的优势后开始降本。特斯拉的细分市场定位十分清晰,起初主攻高端豪华电动汽车的生产,如Model S、Model X等,在最高点建立起品牌声誉,随后向中端市场切入,如Model 3问世,公司的用户群体开始扩展到更广的范围。2012年6月22日,特斯拉开始交付Model S,其是世界上第一款智能汽车,独具特色的防盗警报、语音命令和自动伸出车门把手功能激发了一部分消费者对特斯拉品牌的兴趣;2015年9月30日,特斯拉Model X正式发布,凭借鹰翼门的独特设计以及强大的加速功能(3.2秒内实现0-60英里/小时加速、最高时速155英里),特斯拉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依靠Model S和Model X两款车型的优势积累,公司继续推出单品Model 3,其成为2019年年度最佳销量单品,2019年销量达到300885辆,远超第二名北汽EU-Series的111047辆,足见市场对特斯拉品牌的热度。
与特斯拉不同,大众采取模块化平台策略共摊成本。大众的整车制造经历了从平台化向模块化、积木化转变的过程。在大众的燃油车时代,MQB是主要的生产平台,一个平台只能延伸一个级别的所有类型车型,在这个级别的车型中,零部件可以共用,从而降低部分制造成本。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众进入到了模块化策略时代,平台技术得到了更大的提升。在电动化发展成为大势所趋的今天,大众推出了MEB平台。大众MEB平台采用整车模块化技术,将电池组、电机等核心组件均设定在固定的位置,并将电池整体嵌入车底,使得车辆具有较长的的轴距和较短的前后悬,从而带来更大的驾驶舱空间。该平台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可以延伸多个级别的所有类型车型,如三厢轿车、两厢轿车、SUV、MPV、两门跑车、敞篷车等,具有明显的灵活性优势,有助于实现快速和高效的生产过程,帮助公司实现规模效应。随着规模效应的出现,由于平台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车型可以实现核心零部件的大量共用,电机、电池组等也可以实现高度的标准化,动力性、整车的轮距、轴距、车身形式等各个关键参数也能自主定义,因此平台实现了在电动车时代的积木化策略,使核心零部件(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的通用化率显著提高。在关键部件通用化共享之后,单个零部件会增加极大的采购量,从而降低采购制造成本以及研发成本。
此外,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曾表示公司愿意向第三方制造商开放其MEB电动汽车平台授权,以此持续提高公司的规模效应。与大众组建战略联盟的福特将可能率先使用MEB平台。MEB平台的开放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电动车的成本。
由于模块化生产导致成本下降,大众ID.3的售价相对Model 3更低。大众集团目标在德国ID.3
的售价不高于3万欧元(大约为人民币23.06万元),未来通过MEB平台的规模效应,随着在该平台上生产的车辆日益增加,每辆电动车的售价有望进一步拉低至2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5.4万元);在国内MEB电动车售价预计在25万人民币左右。而根据汽车之家的数据,特斯拉Model 3的国内售价为29.18-41.98万元。
2.1.2. 电池:外购为主vs谋求自供
在电池领域,特斯拉主要以外购为主,其动力电池布局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4年,松下宣布斥资16亿美元,与公司在北美内达华州合资建设超级工厂,为公司即将量产交付的Model 3提供电池电芯,彼时电池主要采用“NCA+硅碳负极”技术。
第二阶段:随着公司产量的持续扩大,松下开始出现产能不足的问题,公司的供应商逐渐转向LG和宁德时代:2019年10月,公司宣布与LG化学合作,由LG化学南京工厂向特斯拉中国提供电池,打破了松下独家供应商的地位;2020年2月3日,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自2020年7月1日起,公司将向特斯拉提供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国内的电池以NCM为主,与松下的NCA有着极大的差别,但此时特斯拉显然已允许多样化的电池技术路线并存。特斯拉电池国产化的趋势有助于成本的下降,构筑特斯拉的可持续发展优势。
第三阶段:公司在自研干电池的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2019年公司先后收购Maxwell电池技术公司、加拿大电池制造商Hibar Systems,或将应用“干电池+超级电容”技术,打造终极电池技术解决方案。
大众的电池技术路线主要强调“三手抓”。首先,在外购电池方面,公司加强与多家供应商的合作,从而有助于平衡电池价格,帮助公司选择最优产品:公司早期的供应商是松下;从2016年开始,公司的电芯供应商逐渐往三星SDI和LG化学切换;随着MEB平台的面世,2020年开始,公司在欧美市场和中国市场的主要供应商分别是LG化学/SKI和宁德时代。其次,公司也致力于自制电池。公司与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 AB计划在萨克森州萨尔茨吉特联合生产锂电池,该工厂计划于2020年动工建设,2023年底或2024年初开始投产;公司拥有一个电池卓越中心,该机构配置了约300人的专家团队,深度参与集团范围内所有电池产品的研发,采购和质量管控等,以保障大众汽车电池和电动汽车的成本优势和核心竞争力。2020年5月28日,大众投资11亿欧元入股国轩高科,获得国轩高科26.47%的股份,成为国轩高科第一大股东,这也宣布大众将全面进驻中国新能源的产业链。国轩高科是国内仅次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电池供应商,此举表明大众在自制电池的道路上迈出了重大的一步,有助于保障公司未来电池的供应,也使得公司在国内的汽车供应中拥有规模和成本优势。最后,公司视电池技术为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始终坚持电池技术的不断创新。为完成2025年导入固态电池的目标,以此在下一代动力电池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公司向QuantumScape追加1亿美金投资。根据大众官网,电池技术的持续创新有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除了更长的续航优势之外,Pack质量也会更低。
由于相同容量的动力电池,质量明显降低,这将会显著降低材料成本,使得动力电池的成本大幅降低。根据大众集团的规划,2020年以后电池成本计划下降至小于100欧元/kWh。相较于特斯拉2020年2月启动的“Roadrunner”动力电池自产计划所规划的100美元/kWh的动力电池成本,大众的成本规划略高,但两者相差不大。
2.1.3. 智能化:自动驾驶vs操作系统
EEA(Electrical/Electronic Architecture)即电子电气架构,首先由德尔福公司提出,它是一个集合汽车的电子电气系统原理设计、中央电器盒的设计、连接器的设计、电子电气分配系统设计等为一体的整车电子电气解决方案的概念。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如火如荼地开展,汽车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电子电气架构也逐渐从分布式架构到集成式架构演进。根据博世的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图,在分布式阶段,车辆各功能由独立的电子控制单元(ECU)控制;到了集成式阶段,ADAS、车身控制、多媒体等功能可以通过域实现局部的集中化处理。
在MQB时代,大众采用的还是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但在MEB时代,大众新型的EE架构已然进阶到了Vehicle Computer阶段,实现了质的突破和飞跃。大众新型MEB平台的EE架构由3个ICAS组成,实现了较高的EEA集成度:
ICAS1:主要负责车内应用服务,同时为ECU提供跨网通讯能力,如电动系统、车身控制、灯具系统、舒适系统等。
ICAS2:主要用于支持高级自动驾驶功能。
ICAS3:是负责娱乐系统的域控制器,集中了导航系统、智能座舱、仪表系统、HUB所有的算法和硬件。
特斯拉Model 3的软件系统的EEA架构同样主要分为三部分:CCM(中央计算模块)、BCM LH(左车身控制模块)和BCM RH(右车身控制模块)。CCM整合了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信息娱乐系统(IVI)两大域以及外部连接和车内通信系统域功能;BCM LH和BCM RH分别负责车身与便利系统(Body&Convenience)、底盘与安全系统(chassis and safety)和部分动力系统(powertrain)的功能。
特斯拉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为智能化而生,并且配合特斯拉研发的操作系统,使得特斯拉可以通过OTA的方式不断提升用户体验。OTA(Over-the-Air Technology)即空间下载技术,其主要有以下的优势:(1)可以远程快速通过数据包的形式完成汽车缺陷的修复;(2)一次次的OTA升级能够为车主开启新功能,优化客户的产品体验,进行快速迭代,提供更加优质的系统服务;(3)大大降低由于软件缺陷带来的召回成本。
大众和特斯拉虽然均实现了较高的EEA集成度,但两者在智能化的侧重点上有所区别。特斯拉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自动驾驶领域。在智能化应用软件方面,Autopilot是特斯拉目前最重要的应用软件。Autopilot即汽车辅助驾驶系统,按照结构框架可分为感知模块、地图模块、驾驶行为决策模块。感知模块包含雷达、传感器、摄像头等硬件,主要用以收集周围环境探测到的物体数据。地图模块可提供全局路径规划和定位功能。驾驶行为决策模块接收来自感知模块和地图模块的数据,从而为驾驶方案提供信息支持,控制车体转向、加速等实施行为。根据特斯拉官网,该项技术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2019年,一辆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汽车在美国每行驶百万英里仅发生0.3起事故,远低于美国的平均水平(每行驶百万英里发生2.0起事故)。
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要素分别为主处理器芯片、传感器以及算法。主处理器芯片方面,特斯拉历经了从采购到自研的三代迭代。为进一步提升性能、降低功耗以及采购成本,特斯拉开始自研芯片,最新的Autopilot 3.0硬件便搭载了由特斯拉自主研发的高算力芯片:Tesla FSD。该芯片采用14nm工艺制造,单芯片可提供72TOPS的算力。两枚芯片的总算力高达144YOPS(每秒万亿次),拥有每秒可处理2300帧的图像处理能力,是HW2.5版本的21倍,计算力提升大约7倍。而对于其他的量产车型,算力最高的芯片每秒也最多只能进行2.5万亿次的计算,因而特斯拉在该领域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传感器方面,特斯拉标配8枚摄像头,通过这8枚摄像头基本实现了360°无死角;自动驾驶的算法方面,在图形识别、计算决策、路径规划等领域,特斯拉的算法几乎都是所有车企中最丰富的、数据量最大的,目前特斯拉已经拥有了70亿英里的数据来进行自我训练提升。
与特斯拉不同,大众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操作系统领域。2018年8月,大众宣布将投入35亿欧元为整个产品系列开发一种名为“VW.OS”的新软件操作系统,该系统类似于现在的手机操作系统和其电子载体中央处理器。搭配大众品牌的电动汽车,该系统将从2020年起开始面世。
VW.OS系统可以大幅减少代码量,实现ECU功能的集成。就现状而言,在代码方面,随着汽车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汽车的技术壁垒越来越高,大众认为汽车将成为软件开发量最大的单一产品,其设计所需代码行数已经远超Android系统;在功能集成方面,通常而言,一辆新车涵盖60-100个传感器,不同的传感器与对应的ECU在车内独立工作,功能相当分散。VW.OS可以有效改变代码过多和ECU功能分散的现状。该系统可以使用专有软件操作系统连接各种传感器,这些传感器通过操作系统与对应的ECU取得联系,这意味着由于VW.OS的存在,传感器与ECU、ECU与ECU之间可以大幅减少互相通信并且共享底层代码,进而大大减少代码量,实现ECU功能的集成。
大众ID.3便是以VW.OS系统为基础,将原本70多个ECU全部简化成全车3-5个核心的高性能车载计算平台(HPC),并统一协调控制这些HPC,利用OTA在线升级和大众汽车云实现功能和系统实时迭代升级。
此外,虽然在自动驾驶的智能化方面,特斯拉走在了大众的前面,但本着“迎头赶上”的原则,大众仍主动布局该领域:2019年1月,大众和福特宣布成立战略联盟,并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积极探索在自动驾驶汽车、移动服务和电动汽车方面的合作。大众还将向福特旗下自动驾驶公司Argo AI投资26亿美元,未来,大众和福特所持Argo AI公司的股比相同。
2.2. 产品:产品谱系丰富,差异化竞争
2.2.1. ID.3对比Model3,短兵相接
从续航里程看,大众ID.3在某种程度上有比特斯拉Model 3更高的续航里程。大众ID.3不同版本续航里程不同,长续航版本电池容量77kWh,WLTP续航可以达到550km。而特斯拉Model 3标准版的续航里程为349公里,长续航版的续航里程为499公里。
大众MEB平台车型续航里程更高的原因主要是车身搭载的电池数量大幅度提升:ID.3长续航版配备12个电池模块,最终实现550公里的WLTP续航;首发限量版仅需要9个电池模块;入门版车型仅需7个电池模块便可实现330公里的WLTP续航。
在空间方面,ID.3整车长度为4261mm,而轴距则达到了2765mm的入门B级别车水平;Model 3整车长度为4694mm,轴距也达到了2875mm。更长的轴距能提供更好的车内空间,而轴距占整车长度的比例体现的是空间利用率。尽管Model 3的车内空间更大,但是ID.3的空间利用率更占优势。
在充电方面,ID.3中配版本直流快充的上限为100kW,在这个充电模式下,30分钟的时候就可以为车辆提供290公里的续航。这与Model 3现阶段的水平相当。但与特斯拉相比,ID.3充电策略在节奏上还是要慢一拍。
在乘坐舒适度方面,大众MEB平台避免电驱动系统挤占车厢的优势在ID.3上有着很好体现,其注重人机工程学,相比Model 3有着更好地乘坐舒适度。
在动力参数角度,Model 3后驱版的175kW、375Nm相较大众ID.3的150kW、310Nm仍具备传统优势。
在操控方面,ID.3电动机、主减速器(单速变速箱)以及电控系统等核心部件紧凑地放置在后桥,实现理想的50:50前后配重,因而后驱的ID.3具备挑战Model 3的实力。
2.2.2. 大众MEB产品线丰富
大众集团计划推出两轮电动车产品周期,第一轮主推的主要有ID.3、ID.Cross、ID. Vizzion、ID.Buzz、Taycan、e-tron GT等十余款车型。凭借强大的集团地位带来的规模效应、专用BEV平台早期决策释放的价值以及专用工厂的多品牌平台带来的效率提高,公司的电动车产品或具备核心竞争力。
大众MEB平台产品涵盖轿车、SUV、MPV等车型,价位覆盖入门、中端、高端等,细分市场广阔。ID.3作为大众MEB平台的首款新车型,已于2019年11月开始量产,预计将于2020年9月开始交付。2020年斯柯达VISION E、奥迪Q4 e-tron、ID.CROSS等车型将上市或投产;2021年e-tron GT、Mission E Cross Turismo、ID.Space Vizzion等车型将陆续上市或量产;2022年大众ID.BUZZ将实现小规模投产。
3. 投资建议:关注产业链投资机遇
大众MEB最主要的零部件包括动力电池、电控系统、电驱动系统、底盘系统、热管理系统、车身电子系统等,不同的零部件指定不同的供应商。从国内供应商来看,应重点关注:(1)为大众MEB配套核心零部件的公司,如宁德时代(电池)、均胜电子(BMS控制)、华域麦格纳(电机)、中鼎股份(减震底盘系统)、三花智控(电子膨胀阀、截止阀、冷却板等)、科博达(DC/DC转换器)、一汽富维(内外饰总成)等;(2)因大众MEB而带来业绩弹性较大的公司,如科博达、奥特佳、恩捷股份等。
3.1. 宁德时代
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公司成立于2011年,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营业收入从2014年的8.67亿元扩张至2019年的457.88亿元,年均复合增速121%。2019年,从国内层面看,公司动力电池装机量为31.71GWh,占全年总装机量62.2GWh的51.01%,远超第二名比亚迪的17.30%;从全球角度看,公司动力电池装机量占全年总装机量113.4GWh的28%,坐稳行业龙头地位。
三大优势显著,助力公司未来扩张。公司自成立以来形成了技术、成本规模、客户扩展三大核心优势:技术方面,公司重点发力三元电池,并在研发领域保持着行业的领先地位。同时公司善于运用技术创新解决重要痛点,如将电池使用寿命延长至60万公里、充电时间缩短至15分钟充满80%、充电5分钟续航150公里、“低温速热”技术等;成本规模方面,公司拥有较为低廉的设备成本和劳务成本,且由于公司国内市占率为50%以上,2019年全球装机量第一,具有强大的规模优势,规模效应同样有利于降低成本;客户拓展方面,在国内,公司拥有众多优质客户,如上汽集团、北汽集团、吉利集团等行业龙头车企。在海外市场,公司也已经进入宝马、大众、戴姆勒集团等国际一流厂商的供应链体系。三大优势齐发力,公司市占率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
MEB为公司带来新机遇。公司已成为大众MEB动力电车核心供应商之一。根据测算,2020-2022年公司将通过大众MEB分别获得20、89和99亿元的收入,收入弹性分别为3.6%、12.5%和10.6%。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风险加剧;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风险
3.2. 华域汽车
传统业务向新能源业务渗透。公司主要业务涵盖汽车内外饰件、金属成型和模具、功能件、电子电器件、热加工件、新能源等,各类主要产品均具有较高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公司的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578.89亿元扩张至至2019年的1440.24亿元,年复合增速13.90%。根据未来汽车电动化发展趋势,公司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和销售工作,形成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链的布局,努力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驱动电机及电力电子箱方面,华域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完成两条新能源汽车扁线驱动电机自动化生产线建设,成功为上汽乘用车插电混动车型、纯电车型和上汽通用纯电车型提供批量供货,2019年共销售驱动电机超过8万台套,其中部分配套上汽乘用车出口海外的新能源车型。德国大众全球电动汽车平台驱动电机样件开发、交付工作及产能建设正顺利推进;2019年,驱动电机产品新获通用汽车全球电动汽车平台辅驱电机项目定点,电力电子箱新获上汽通用五菱相关新能源车型电机控制系统定点。
电驱动系统方面,华域麦格纳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总成产品,2019年10月基本完成生产研发基地建设和设备调试等工作,德国大众全球电动汽车平台电驱动系统首台产品顺利下线,此外,该公司新获通用汽车全球电动汽车平台电驱动项目定点。
客户、管理、研发、布局优势显著。客户方面,公司已与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一汽大众、长安福特、神龙汽车、北京奔驰、华晨宝马、北京现代、东风日产、上汽乘用车、长城汽车、江淮汽车、广汽集团、北汽集团、吉利汽车等国内主要整车企业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管理方面,公司已成为国内精益管理的标杆企业,在全球同行中也处于较高水平;研发方面,公司较早引入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先进工艺和技术,由本土研发团队不断消化吸收再创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自主研发体系及本土化同步开发能力;布局方面,公司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国内外产业布局,具备产业集群优势,截至2019年12月末,公司所属企业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设立有368个研发、制造和服务基地。
风险提示: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带来的风险;国内外汽车市场面临较大下行压力风险
3.3. 德赛西威
聚焦三大业务群,参与构建未来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大生态圈。立足三十多年专注于汽车电子的技术、经验和客户积累,展望未来智能驾驶、智慧交通、智慧城市蓝图,公司做了全面的产品布局。公司聚焦于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网联服务三大业务群,提供以人为本、万物互联、智能高效的整体出行方案,以智能汽车为中心点,参与构建未来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大生态圈。
技术储备优渥,构筑公司未来发展护城河。公司对自主研发、创新能力高度重视。公司1992年成立技术研发中心,在新加坡、欧洲、中国南京、成都等地也有研发分部。现有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41%,拥有超过600项专利。目前已掌握车载电子操作系统设计技术、单芯片多系统处理技术、车载显示屏光学技术、驾驶信息应用算法、车载以太网开发技术、视觉和雷达感知技术、车辆运动规划算法、车辆运动控制算法、大数据分析及应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云端在线升级技术等核心技术。公司已获得新加坡M1自动驾驶牌照,通过了ASPICE CL2(汽车行业软件过程改进和能力评估模型二级)国际认证,汽车领域的软件开发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9年公司收购德国先进天线公司ATBB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公司在天线领域的技术储备。此外,公司以开放兼容的态度进行技术合作,与英伟达、NXP达成战略合作关系;与四维图新、Momenta、纽劢、Ficha等在智能驾驶领域进行合作;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湖南大学等进行产学研合作。
风险提示:行业及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疫情控制不及预期风险
3.4. 均胜电子
汽车安全业务:2018年,均胜电子整合高田公司与KSS公司为均胜安全系统有限公司,共计耗费重组费用7.94亿元。经历业务重组运作后,汽车安全业务2019年实现营收约470.7亿元,同比增长9.77%,市场占有率从此前约30%提升到35%左右。该业务的竞争力显著提高。
汽车电子: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包括HMI业务和E-mobility业务。2019年公司电子业务实现营收74.84亿元,同比增长18.78%,其中E-mobility子业务发展最快,增速达94.3%。在E-mobility业务方面,针对国外市场,公司为宝马、奔驰、吉利等重要客户持续提供强大的新能源管理产品,此外,公司为保时捷全新电动跑车Taycan研发的高压充电加速和直流到直流转换器也已于2019年投产;中国市场方面,公司加快新能源领域的产品布局,为大众MEB平台,奔驰MFA2平台等提供电池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智能车联业务和高端功能件及总成业务:公司于2019年12月将旗下宁波均胜普瑞智能车联有限公司与德国普瑞车联公司整合为全新的均胜车联事业部,其将依托均胜电子的平台资源,专注于车联网领域的研发与制造,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市场智能汽车业务的发展。2019年3月,公司旗下子公司均胜汽车电子与德国群英合并称为全新的均胜群英汽车系统公司,其以中、德、美为三大核心节点,完善全球布局,整合和优化资源,服务于全球市场,同时将公司定位为全球化的汽车智能和高端功能件专家,持续在三大地区开发市场潜力,提高协同效应。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新兴领域和行业发展慢于预期的风险;疫情控制不及预期风险
3.5. 星宇股份
国内主要汽车车灯总成制造商和设计方案提供商之一。公司专注于汽车(主要是乘用车)车灯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产品主要包括汽车前照灯、后组合灯、雾灯、日间行车灯、室内灯、氛围灯等。
收入快速扩张,客户、成本控制、研发优势显著。2010到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从8.71亿元扩张至60.92亿元,年复合增速24%。公司具备客户、成本控制、研发等优势。客户方面,公司始终坚持以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效率向客户提供符合要求的一流的产品,作为自主品牌车灯代表企业,积累了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戴姆勒、德国宝马、通用汽车、一汽丰田、广汽丰田、东风日产、广汽本田、东风本田、长安马自达、一汽红旗、一汽轿车、一汽解放、吉利汽车、上汽通用五菱、广汽乘用车、奇瑞汽车等优质客户;研发方面,公司目前拥有包括车灯产品、车灯电子、工装专机、模具等设计开发能力以及国家认可的实验室,形成了完整的自主研发体系,能够快速响应和满足客户需求;成本控制方面,公司在研发、制造和管理方面具有成本优势,2019年毛利率达到了24.03%,与行业龙头海拉(2019年毛利率26%)相比相差不大。
风险提示: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风险;客户集中度风险;汽车行业发展不景气风险
3.6. 三花智控
全球最大的制冷控制元器件和全球领先的汽车空调及热管理系统控制部件制造商。公司坚持“专注领先”的经营道路,业务主要分为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业务和汽车零部件业务,其中,汽车零部件业务主要产品包括热力膨胀阀、储液器、电子膨胀阀、电子水泵等,广泛应用在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领域。
依托汽零业务,切入新能源赛道。大众、宝马、丰田等传统车企都转战新能源汽车,将在2020年推出新款车型,但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汽车仍处于高增速、低占比的阶段,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广阔,预计渗透率将会持续提升。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业务有着先发优势,较早便进入了主流生产商的供应链系统,同时,除单一零配件业务外,公司也提供系统的产品解决方案,满足了客户多方面的需求。
客户群体庞大,贡献显著增量。三花智控的汽车零部件业务近些年发展迅速,在全球主流新能源车企中,公司已拿到大众、戴姆勒、宝马、沃尔沃、奥迪、PSA、捷豹和路虎等新能源车平台订单,国内新能源车企主要有吉利、比亚迪、上汽等,主要配套了电子膨胀阀、截止阀、冷却板、chiller等产品。随着特斯拉订单继续放量、MEB逐渐开始量产,公司未来将获得订单显著增量。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疫情控制不及预期风险
3.7. 奥特佳
为汽车热管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公司主营业务是汽车热管理系统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及销售,主要包含汽车空调压缩机、汽车空调系统、发动机散热、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等研发生产业务。公司的主要产品是汽车空调压缩机、汽车空调系统及相关技术产品。
公司汽车空调压缩机业务具备竞争优势。技术方面,公司通过不断研发积累,逐步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集群,涉及能效提升、原理优化、制造加工技术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地构筑了产业技术优势;成本方面,公司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满足了下游客户对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多批次、不同批量的弹性需求,巩固了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并使公司具备承接客户大订单的能力。同时,在规模化生产情况下,公司可以有效控制和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客户方面,凭借较强的技术开发和产品质量优势,公司与国内外知名整车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配套关系。与公司形成合作关系的主要客户(含新能源汽车客户)包括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奇瑞汽车、吉利汽车、东风汽车、长安汽车、北汽、标志-雪铁龙、大众汽车、长城、陕汽等国内外知名汽车厂商。
风险提示:汽车行业整体销量持续下滑风险;疫情控制不及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