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经典传器《三十四》包锡壶

器型由来:我国最早有关锡的文字见于《周礼》,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也有关于赤锡的记载。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至如蜡弩、牙玉豚、锡人之属,井须停省。”所指的锡人,即殉葬用的锡制人形。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铺席》记录:“……向者杭城市肆名家……官巷北金药臼楼太垂药铺、胡家冯家粉心铺、染红王家胭脂铺、淮岭倾锡铺……”

明代《大明会典》说过:“凡器皿,洪武26年定公侯一品,酒注、酒盏用金,余用银;三品至五品,酒注用银,酒盏用金;六品至九品,酒注、酒盏用银,余皆用瓷器木器;庶民酒注用锡,酒盏用银,余瓷、漆……”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到当时锡器大多是平民用来喝酒的器具。素有“盛水水清甜,盛酒酒甘醇,储茶色不变,插花花长久”之美誉,实用价值得天独厚。

当时因紫砂工艺的发展和影响,仿紫砂器型的锡器也开始出现。同时,以把玩为目的的文人锡器也逐渐问世。明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有记录:“锡注以王元吉为上,归懋德次之。”

清初,浙江嘉兴人沈存周(号竹居主人),所制的壶身、茶叶罐上錾刻诗句,竹石,文气十足,成为锡器精品并闻名于世,别号“沈锡”。传说沈存周曾为大儒朱彝尊制酒器,成为一时佳话,而在锡壶的把柄、盖钮、流口处镶接玉料的所谓“三镶玉”工艺也是在沈存周的制壶中已经出现,玉石与金属的结合可谓相得益彰。

在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有一位与众不同的紫砂名家,无论书法、绘画还是雕刻均是样样精通,由他创制的“紫砂胎锡质壶”(简称锡包壶)更是闻名海内外;这位紫砂名家,就是朱石梅。如今传世的锡包壶多为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作品,其中有许多就是朱石梅的作品。

浙江绍兴人朱坚(约1772-1830年),字石梅,著名书画家,擅长人物、花卉,且工鉴赏,多巧思,创制出紫砂胎包锡壶。朱坚曾著有《壶史》一书,惜已失传。他创制的紫砂锡包壶,是用白玉作盖、柄、钮,非常别致,又称“三颗玉”“三镶壶”,一时效仿者颇多,开嘉道锡壶新风。

陈文述《画林新咏》中咏朱氏壶云:“仿佛宣和博古图,昆刀珍重切云腴。盛名甘让宋公叔,茶谱何劳比曼壶。”此类壶既有紫砂之功效,泡茶清香可口;又有外部造型多样,锡质银亮,錾书法绘画方便的特色,高贵豪华。当时不仅文人雅士爱不释手,官吏士绅也纷纷求索,有的甚至被作为贡品进奉到皇宫。现故宫收存的锡壶以此为大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博物馆也有收藏。

朱坚后来主设计壶样,多委托别人制作,有时自己也做。印款有“石某摹古”“石某仿制”“石梅”“画溪书屋”,且有“道光十有九年石梅监造”等印款。其中,有“画溪书屋”印款的锡壶最为珍贵。且款刻多在紫砂胎内底,存世壶很少。

朱石梅 锡包壶

顾名思义,锡包壶与普通常见的紫砂壶最大的不同,就是壶外包有一层锡,从外部看感觉就像整把壶都是锡制的;另外,大多数锡包壶的钮、把、嘴都镶上了玉,俗称“三颗玉”,对壶的整体形成了独特的点缀。

锡包壶

据《画林新咏》记载:“朱石梅仿古以精锡制茗壶,刻字画其上,花卉、人物皆可奏刀,人以之比曼生砂壶。”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朱石梅创制的这种在紫砂壶外面包锡的装饰风赏,在当时颇受文人雅士的称道,甚至被拿来跟陈曼生所作的紫砂壶进行对比。

朱石梅 飞鸿延年锡包壶

以朱石梅所制《飞鸿延年锡包壶》为例,其造型以秦权(秦朝度量衡)为基础,壶身高耸、由下至上收敛,整体自然流畅;直流、木制环耳形飞把、柱形白玉钮处处透着精益求精的追求;壶的两侧分别为梅花图和“何以品泉,称之秦权;亦有汉瓦,取义延年”的壶铭,尽显文人雅士之风。由此可见,锡包壶并非只是普通的泡茶器具,更是高雅的艺术品。

朱石梅刻梅花诗文锡包壶

在创制了锡包壶之后,朱石梅还经常跟杨彭年、瞿应绍、邓奎等人合作制壶,所做之器皆为佳品。

杨彭年款包锡紫砂壶

杨彭年款包锡紫砂壶

由于锡包壶的制作工艺复杂,使用起来虽保温性良好但透气性却不强、而且比较笨重,到了晚晴就几乎绝迹了。所幸的是,现在除了国内一些壶友收藏有锡包壶之外,在美国芝加哥自然博物馆等国内外各大博物馆也均收藏有此类作品,喜欢的朋友可前往观赏。

明代以后,瓷器、紫砂器大兴于世,锡壶造型仿而行之,获得大发展。特别是入清后,一方面,文人锡壶承明代之余绪,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另一方面,民间日用锡制品造型也获得充分的自由。清代初期至中期,文人锡器备受士绅阶层的青睐,涌现出不少具有高度艺术修养的锡器工艺大师和锡作高手,他们在锡壶制作工艺、材料、装饰等方面都有一些崭新的突破,制作了一批独具创意的锡器精品。

▌【明晚期】归复初制锡壶 北京保利2013年秋拍拍品

例如著名仿紫砂锡壶大师归复初(字懋德)。他生于明末,主要活动在清初,世居扬州,善于用生锡制模做壶,以檀木为柄,以玉为嘴及盖顶,所制壶人称“归壶”。清代谢堃著《金玉琐碎》中谈及“归壶”时称“取其夏日贮茶无宿味,年久锡生鲶鱼斑者佳。”

赵汝珍《古玩指南续编·古玩琐碎》云:“锡制茶壶,北京以前甚多,但多为普通之器,仅足沏茶而已,惟著名者有归壶、卫壶之称。……卫姓者,失其名,亦以善制锡壶称。多提把者,且周围多刻有阳文花鸟。二者以此为别。”可知当时与“归壶”齐名者,还有“卫壶”。

同时期的大师还有沈存周(1629-1709),字鹭雍,号竹居主人,活跃于康熙时代,浙江嘉兴人。“康熙初,沈居嘉兴春波桥,能诗,所治锡斗,镌以自作诗句。钱箨石诗集中载有《锡斗歌》,颇令人称赞。元明以来,朱碧山之银槎,张鸣岐之铜炉,黄元吉之锡壶,皆勒工名,以垂后世,而不闻其能诗。”(清宋咸熙《耐冷谭》)其制锡壶亦镶白玉钮,紫檀木执柄,锡质温润,古朴典雅。

▌【清早期】沈存周制锡制诗文茶壶及茶叶罐 中国嘉德2011年春拍拍品

沈存周之后还有沈朗亭,亦以善制锡壶明世,故宫藏有其桃式锡壶一件。

清代乾隆朝,社会安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民间手工艺和珍玩器具不断进步翻新,以锡壶为主的锡器也成为贡品。清石韫玉等编修道光《苏州府志》记载:乾隆三十六年(1772 年)户部覆苏抚李湘奏,江苏省年额办解物料甚多,内惟立锡、黄蜡,系委员自行解办。另有“吴中锡作所造,专供御用者。”的记载(李鸿庆《明清锡器丛考》)。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锡器工艺再次得到重大突破和发展,一些专业的工艺大师把漆器、紫砂、瓷器工艺同锡壶结合,将锡壶的生产推向高潮。

江苏扬州著名漆工卢葵生,能书善画,精于雕刻。他以锡做壶胎,胎外髹漆,剔红雕刻花卉诗文,做成名噪一时的“梅花诗句锡胎漆壶”。钱大昕书铭、陈农绘画、卢葵生刻制做壶,三名家联手做成“鳝鱼青色沙鱼皮锡胎漆壶”。与此同时,一些紫砂壶制作大师和名士也投身其中,如江苏宜兴杨彭年、浙江杭州陈曼生等。

谈起大师壶,前些年我在潘家园市场里看到过一把壶,壶里面落着“石梅”的款,说明这是清早期制壶大家朱石梅的作品。收藏是买家与卖家的博弈,关键的时候,更是真刀实枪知识的比拼。在我收藏的锡器中,约占70%有款识。清代以前的制品很少见款识,清代以后带款识的制品逐渐多了起来。一般在器皿底部印轧出店铺、商号、作坊或工匠的人名款。

有的还印轧上产地及包换、包用、点铜、真足点(点铜、真足点是在以锡为主材的基础上适量加入部分铜的成分,起加强造型硬度的作用)、不真包换等质量保证款。另外,也有在器皿盖内、套内或托盘内印轧款识的。

【清】包锡檀香木漆绘山水图鼓式温酒提梁壶

锡器带纪年款的制品极少,我至今还没收藏到一件。不知当初的锡器工匠们,为什么不能像做瓷器那样,留下纪年款。其实除瓷器、铜币、铜炉、书画外,其他如木器、玉器等也均少有带纪年款的,这给准确断代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朱石梅制珊林铭六逸尊兄“石鼓”锡包紫砂胎壶

主体以紫泥制胎,外包锡皮,锡质外壁光亮纯净,偶现斑驳纹理,流露历史沧桑气息。壶嘴用白玉所制,玛瑙制钮,红木制柄,造型独特、典雅。

朱石梅刻铭锡制方斗量壶

清道光 朱石梅刻铭锡制方斗量壶

四方锡制壶呈覆斗状,锡流,白玉钮,木质把,壶式简约而朴素无华,壶身刻铭如行云流水,品味其书法意趣及茶禅蕴涵,文韵十足。

壶身两面书法铭文“以斛贮茗,清泉荡漾,君子饮之寿无量。石梅”,另二侧隶书题记“量壶”及行书“嫩芽先春”,隶书古拙,富金石味,行书飘逸灵动。

朱石梅制秦权形锡包壶

清道光 朱石梅制 红蔾生、埜鹤道人刻字    “飞鸿延年”秦权形锡包壶

此锡包壶型作秦权式,壶身高耸由下至上收敛,自然流畅。直管流有劲,木制环耳形飞把。鼓盖,柱形白玉钮,壶形整体简练,古朴,大方。

壶身两侧分别为“上如权,下如瓦,秦汉之间,虚张其亚 ”红蔾生、埜鹤道人阴刻篆书之诗文。壶底仿制汉瓦“飞鸿延年”。落“石楳制 ”款,把上嵌银丝“朱石某造”款。

▲清·朱石梅刻铁壶庐制诗文锡包壶

▲朱石梅制古币形锡包紫砂三镶壶

朱石梅参与制作的包锡壶,锡求上佳,工求精绝,手刻书画,熔紫砂与锡、玉工艺于一炉,壶式多变,式无定法。但不管器型为何种形式,实用功能性都很强,都可以用来沏茶。

壶的容量大小,高矮尺度,壶嘴壶把的设计都很讲究。显得极为古朴,予人清幽雅致之感。当今,朱石梅紫砂胎锡包壶多藏于博物馆,也有散落于世界各地的收藏家手中。

朱石梅制并刻诗文各式锡杯 (四件)

  杨彭年制锡包方壶
  相关描述:紫砂胎包锡,壶内底心贴阳文篆书“杨彭年制”方印。壶呈方砖形,气质素雅,光亮洁凈。凸盖顶嵌白玉扁方块形钮,三弯流,壶把嵌红木手柄,有别于一般壶把、盖钮和壶口三处镶嵌玉石的“三镶玉”锡包壶。壶身行书刻铭:“润同仙掌露,清似玉壶冰,王荫。”另一侧亦作行书“磁瓯盛月看金铺”落款“亦山”。此壶用料讲究,包镶工艺精湛,在紫砂镶包器中并不多见。
  

  作者:范禄曾紫砂壶名家  尺寸:宽14.2cm
  相关描述:此壶以紫砂为胎,通体包锡,经岁月自然氧化。壶作方形多棱,直口、平肩,方柄、方直流,制作规整,流、柄、盖钮分别镶嵌白玉,又称为“三镶壶”。一面浅刻竹纹,一面镌刻行书诗文“惠风清竹叶,疎月淡松萝。小山”,壶身内底部钤刻“范禄曾制”四字篆书方款。 范禄曾,清代中期名家,所制锡包壶善以浅刻岁寒三友及诗文为饰,特色鲜明。
  

步郎铭三镶玉半月形锡包壶  作者:杨彭年  尺寸:宽16cm
  相关描述:紫砂壶胎外包锡皮,塑半月形,光亮洁凈。弧盖顶嵌白玉桥形钮,圆流及壶把均嵌白玉,因壶把、盖钮和壶口三处镶嵌玉石,故有“三镶玉”之称。此壶用料考究,包镶工艺精湛,在紫砂镶包器中并不多见。 铭文围绕者半月形的壶身:“无酒酬月,聊以当酒。一壶花下,且自消受。”居中处署款:“道光九年十月初吉,步郎。”

另一面线刻菊花图,是一件纪年明确的文人壶佳器。 锡包壶是清嘉道年间出现的创新品种,由名工以紫砂制作壶坯,壶身包锡经文人刻画。“锡包壶”制作工艺相当复杂考究,需要紫砂制胎、包锡技术、玉匠镶嵌等多种工艺配合,故能制作者寥寥,年久工艺失传。与一般紫砂壶相比,制作锡包壶主要是由文人参与,其壶上面诗词、刻字都是代表文人的个性创作,更显其品位,尤其是镶玉的处理,尽显高雅。从紫砂壶的特性而言,锡包壶“能发真茶之色、香、味”,“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之气”。  

二泉刻诗文三镶玉六方锡包壶  尺寸:宽15.5cm
  相关描述:紫砂胎包锡,壶内底心贴阳文篆书“朱”方印。壶体呈六方型,锡胎氧化自然,包浆实厚,显得气质素雅。盖顶嵌白玉扁柱形钮,壶流、壶把半段嵌方形玉材,乃典型的“三镶玉”锡包壶。壶身正面刻金文铭:“鲁原作和专用高考,周鲁原钟铭,二泉”,一面两侧刻书法:“暗香浮动月黄昏,百花香集案头书。”另几侧刻桃花、梅花及兰花,画意清新,不落俗套。此壶用料考究,包镶工艺精湛,甚可爱玩。
  

  子母环式三镶锡包壶  作者:紫砂壶名家杨彭年  尺寸:宽16.2cm 

相关描述:紫砂胎包锡,壶身呈子母环扣。壶内底心贴阳文篆书“杨彭年制”方印。器型光素凈雅,包浆自然氧化。盖顶嵌白玉扁柱形钮,壶流、壶把白玉手柄,属典型“三镶玉”锡包壶。壶身一侧刻石榴并铭:“半窗明月一榻茶烟,王荫”另一侧刻兰花并篆书“乳香烹出建溪春,亦山”。形制特殊,书画典雅,是道光年间盛行的锡制文人壶。

“文人情怀”之紫砂包锡刻绘第一人——朱石楳

朱坚
朱坚,字石楳,浙江绍兴人。嘉庆、道光年间书画家,紫砂器、锡器制作大师,紫砂胎锡包壶由其创制,在紫砂器发展史上有很高的历史地位。擅长金石书画,是略晚于陈鸿寿与杨彭年合作的文人。他的装饰书画格调高雅,金石韵味浓厚,刀法遒劲。
砂胎锡包壶,以砂为胎,包锡覆面,用白玉作盖、柄、钮,多施以书画铭刻,非常别致,曾风行一时。
朱石楳参与制作的包锡壶,锡求上佳,工求精绝,手刻书画,熔紫砂与锡、玉工艺于一炉,壶式多变,式无定法。壶式主要分为四大类,一类是借鉴古代铜器、汉砖汉瓦的造型。第二类是借鉴生活用器的造型。第三类是仿动植物形态的壶式。第四类是按照器用功能设计壶的外形。
不管器型为何种形式,实用功能性都很强,都可以用来沏茶。壶的容量大小,高矮尺度,壶嘴壶把的设计都很讲究。显得极为古朴,予人清幽雅致之感。
在其后,砂胎锡包壶流行,当时一些文人也参与了制作,杨彭年先与陈曼生合作了曼生壶,又与朱石楳合作了砂胎锡包壶。后杨彭年单独制作砂胎锡包壶,并和其他一些文人广泛合作。
在紫砂器上写诗作画,在清嘉庆、道光非常盛行,这主要有两位文人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一位是陈鸿寿,一位是朱石楳。在许多文章中,都是将朱石楳与陈曼生并称。
曼生的壶铭得趣于壶外之韵以致“字以壶传,壶随字贵”,影响了一代文人,其后如瞿子冶、邓奎、梅调鼎的壶铭中都可看到曼生壶铭的影子,而朱石楳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流行于清中期的紫砂胎锡包壶,以其精良的制作,独特的文人气息,存世量稀少受到了收藏家的追捧,其中不乏收藏大家。从清代开始,就有王室、达官量身定制,唐云先生就收藏了不少。当今,朱石楳紫砂胎锡包壶多藏于博物馆,也有散落于世界各地的收藏家手中。

雅昌网友清野散人收藏有朱石梅制段泥蓝釉包锡方斗杯,杯作方斗型,双蚰龙翡翠把,口径9X9厘米,杯身四面鍥刻弹琴观画交谈凭栏等高士图,一面题隶书款“流觞曲水”,内胎段泥加蓝釉,内底模印款“古韵阁”,外底刻篆款“石某制”,刀法遒劲,整杯气息异常,大气少见。

从石梅在嘉道年间的活动区域和许梿其时官至江苏粮贮道,调守镇江这些因素来看,此杯为许梿当时定制的自用之具,应无疑问。许梿曾经参与紫砂壶制作,有与申锡瞿应绍合制段泥汉方壶存世。

不过,就像明代木器的线条简练、纹饰舒朗;而清代的木器则截然相反,用料粗大,线条复杂,纹饰繁复。民国以后的做工及造型又变得简单单调,也很少有雕刻繁复的制品了。其实锡器也不例外,任何东西都有着从简到繁,从精到粗,不断轮回的过程。这些时代特征在其他物品上均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因此,藏家一般只能参照造型、纹饰并对比同时期的其它物品,进行分析对照,也就能做出大致的断代了。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听物理,如雾里,雾里看物理,物理勿理                

(0)

相关推荐

  • 锡制花口茶仓

    浮生若茶,有味清欢,心之所向,茶之神往,一个人,若懂得了茶的味道,也就懂得了人生的味道.这是浮生堂茶室名字的由来. 浮生堂,是笔者位于落英山上的茶室.它既是品茶的场所,也是日后笔者展示茶器的空间.目前 ...

  • 锡器

    锡这种金属,被中国古代祖先发现并运用的时间其实只略晚于青铜. 然而它却不像青铜能登庙堂之高,成为祭祀的"国之重器",也不似金银一般璀璨夺目.它的低调朴实和广泛的运用,削弱了自身的存 ...

  • 紫砂经典传器系列《十三》瓦当

    壶型解读: 瓦,是寻常之物,众所周知是用于覆盖屋顶的陶片.所谓"当",就不一定全知道了,据老版辞海解释:"当,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瓦瓦相盾,故有 ...

  • 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四》柱础

    器型解读: 柱础,是用来承受房屋立柱压力的一块垫基石,在古代古人为了不让木制的立柱受潮湿而腐烂,在木柱的底下垫一块石墩,使柱脚与地隔开,起到了相对防潮作用.只要是木架的房屋每一根柱子都有一个柱础,缺一 ...

  • 新五代史卷四十六 杂传第三十四

    ○赵在礼 赵在礼,字干臣,涿州人也.少事刘仁恭为军校,仁恭遣佐其子守文袭取沧州,其后守文为其弟守光所杀,在礼乃奔于晋.庄宗时,为效节指挥使,将魏兵戍瓦桥关.还至贝州,军士皇甫晖作乱,推其将杨仁晟为首, ...

  • 经典佳句(三十四)

    我们不会为了成长而刻意寻求逆境,但如果逆境选择了我们,则要义无反顾地与之抗争. 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人生就是一场对种种困难无尽无休的斗争,一场以寡敌众的斗争. 生命不息,追求不止,方是强者本色!强者赞 ...

  • 剑侠传·第三十四章 再启程洛阳赴约,初见面白凛势强

    同年秋,陈良直奔洛阳.那时候的洛阳还没有后来繁华,但那时候的洛阳却是一些老游侠的聚集地.这次的见证人剧孟在假死之后便隐居在洛阳.虽说洛阳是大都市,但毕竟俗话讲,大隐隐于市.陈良就带着陈贤还有胡泰一同前 ...

  • 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二十四》掇球

    壶型解读: 掇球作为紫砂经典器型之一,掇,落起来的意思:掇球,落起来的球.此型为邵大亨首创,由莲子大壶转变而来,去莲子把下耳. 掇球从一开始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演变,分别是大亨掇球.友廷掇球.寿珍掇球, ...

  • 正解汉字 第三十四课 传

    大家好!以字育人,以字正身,我们继续讲解汉字,和大家一起探寻笔画间的逻辑,化繁为简,领略汉字之美.这一节我们学习传播的"传"字. 传(傳)chuán形声字,亻(单人旁)+ 專(专) ...

  • 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三十一》却月

    器型解读: 却月,辞典给出的解释是半圆的月亮.最初看到该词,武断地想象,可能古代"却"与"缺"通假,故"缺月"也可写作"却月&qu ...

  • 评论 | 人生哲理经典名言三十四(每小平)

    2021-06-10 07:11·长安人 哲理名言是千百年来人们在学习和生产劳动中总结出至理名言,每句名言中都包含着人们在工作.生活.学习.家庭.同事.朋友和对人生.事业.理想等方面集录,内容有简有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