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盛唐时期玉文化的发展与没落

(接上期:唐代玉器文化的特点总结)

大唐是继强汉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第二个强大鼎盛的王朝,从政权的性质和文化继承的渊源来看,隋唐都完全脱胎于北周。

北周以一定程度的汉化之鲜卑人为主体,并不排斥其他民族及异域的文化。

隋代北周、唐代隋后,统一全国、虽然吸收了南朝的典章制度和人物精英,但它不再是由两汉时形成由魏、晋,南朝继承下来的'纯“汉族政权和文化的延续,而是经过了五胡十六国多民族融合后形成的以汉族和汉文化及主体融入多民族特点的政权和文化,故不完全受传统中原汉文化的约束,对其他民族和外来文化能择优吸取、兼收并蓄。

隋唐在扬弃汉以来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了多民族文化之长,放手吸收外域影响,消化吸收,发展出面目一新,活泼开朗有强大生命力的隋唐文化,在文学、艺术,音乐,建筑诸方面都有新的巨大发展。

唐代玉器的造型艺术倾向于写实,雄浑豪放、细腻精致兼而有之,在绘画,雕刻中取得超越前代的成就,唐代在玉雕艺术上的成就与之同步。

玉雕之所用材料,两汉以来,精品多用和田玉,魏晋南北朝时,长期分裂,战乱频繁,和田玉来源困难。可知东晋南朝时玉材之缺乏,刘宋文帝御府所制白玉鲜卑头为和田美玉制成,很可能是武帝刘裕西征长安时所得,故精加雕琢,郑重铭刻。

隋及唐前期,西域划入版图。玉材来源畅通,所以服饰器用的玉器数量大增。

玄宗即位之初为了禁止奢靡,下令整顿,仍然规定“百官所服带及酒器、马衔,镫,三品以上形饰以玉” ,可知需用玉器数量很大。

但美玉难得,隋唐时对使用玉的品类仍有所限制。

远古时期的文化图形启蒙,是因为当时的人们还处在狩猎生活的环境,每日所能接触到、最熟悉的自然对象都是动物。

因此,原始图形的模仿中,动物不只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在装饰纹样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只有当社会的生产力大大提高,人们的经济生活得到充分自在的满足,在纹饰的选择上才能把整个自然界,特别是随处可见的花草植物,当作审美对象。

所以说,这种社会的审美意向与装饰纹样的改变,无一不是当时人们政治经济生活的反映和折射。

同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又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

唐代的玉器,具有很多特点,我们简单总结为博大清新、华贵又丰满,它是中国玉器工艺制造史乃至中国封建历史阶段中,玉器工艺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

许多的器物造型出现了装饰专用的发簪步摇、玉梳背和生活用具,例如杯、碗、盘以及其他形神兼备的象生动物造型等。

玉器图案纹样完全摆脱了原来的陈规旧式,出现了崭新、艳丽的艺术风貌。

常见的花卉和禽鸟纹饰尽显生机勃勃,情趣盎然,传递给观者一种蓬勃向上,幸福开朗的快乐情感。

特别是那些大朵的云纹和饱满的花瓣,极富时代特色,显得格外雍容华贵。

而那些曲颈昂首、双翅翻飞的各式禽鸟,动感十足,彻底打破原有沉闷的造型设计,又像是在欢唱跳跃,或在祝福庆贺,从图案中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此时的玉器人物形象,神情更加活泼,笔触却相对简练,线条也有改变,由以往的宽松飘逸,逐渐向身体的结构本身开始压缩,充分的表现出了身体的曲线美感。

特别是在那些玉带跨上的人物造型,那些以少数民族人物为题材的纹饰中,其头、背、臀、足,比例十分正确,段落更加分明。

无论是那些舞蹈者扭动的躯体,还是席地而坐的静状姿态,均刻画的形神备至,惟妙惟肖。

从这些图形和纹饰中我们似乎可以感觉到了他们内心的欢乐和身体的旋动,以及并非空虚夸张的人性内在的精神气韵。

这种欢快热烈的气氛,反映了盛唐王朝时期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以及对外文化交流频繁的良好社会环境。

唐代玉器的造型设计艺术,不但继承了原有传统的风格和形式,而且还大量吸收和采用了绘画和雕塑的创作手法,重在揭示创作对象的内在精神世界,表现出来积极向上、健康饱满的时代精神,例如具有悠久历史的龙纹玉器图案,在形象上变得更加完美,同时也注入了大量时代的气息和风韵。

其龙头高昂、精神饱满,神采飞扬,漂亮的双角、飘拂的发毛、刚劲有力的四肢以及健壮的身躯,均显得那么稳定、洒脱,给人以鼓舞和信心。

而圆雕的玉器作品,则更加丰富多姿。

特别是那些象生动物,由于生活气息的渗入,写实性更强了,并十分注重了动物体态的起伏,善于把握其性格特征以及物象内在的神韵和精神状态。

其工艺手法受外来影响巨大,已更多地趋向于强调表现艺术形象的肌肉动态、力量和体积感,注重表现外在世界的真实性。

可以说唐代的玉器写实技巧达到了古代雕塑工艺的高峰,艺术的想象力也更多的为思维和理性所代替,它与汉代时期玉器艺术那种浪漫的神化色彩,迥然有别,令人耳目一新。

此外,唐代玉器还非常善用较为密集的短阴线装饰细部,这个前面的文章已经介绍过,这种手法只是极力突出个性,强调生活性。

同时它还以推陈出新、兼收并取的融汇精神,开创新一代玉雕艺术的设计风潮,对日后玉器的发展有着及其深远的影响。

本文由玉见沈华原创文章,其中部分图片资料来源于中国古代玉器艺术资料,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0)

相关推荐

  • 如何判断汉代古玉的价值

    汉代玉器是玉器发展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阶段,玉器本身而言就是文化和经济所共同引导下的产物,而玉器上面人们所创造出来的纹饰,其意义便是人们的辛苦结晶,这些纹饰背后的寓意又在不同的阶段表现,这些不同正是汉朝 ...

  • 馆藏清代玉器赏析(高清大图)

    大量的玉料进入中原后,带动了玉雕行业的极大发展,在百废待兴,社会安定的局面下,玉雕的作坊遍及大江南北,这个阶段的玉器制造已经完全不已再用南派和北派来区分了,就是因为造办处大量从苏州抽调了高手玉匠进京充 ...

  • 沈华:宋代时期的玉器文化的背景分析

    (接上期:宋代玉器是中国玉器文化史一个新的高峰) 由盛唐经历五代的乱世进入北宋后,中国又进入一个相对繁荣和稳定的发展时期,仿佛进入一个全新的现代社会,精神文化和物质基础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开国君主赵匡 ...

  • 古玉玩味(112):盛唐琢玉技艺高 人物穿透两面雕

    无锡市博物馆藏唐代人物抚鹿纹玉佩赏趣 八千年华夏古玉文明星光璀璨,历代玉作技工匠心独运,每每制作出别具一格.耐人寻味的古玉佩件,令人叹为观止.不禁拍案惊奇. 无锡市博物馆藏唐代人物抚鹿纹玉佩(图1)就 ...

  • 盛唐时期·海兽葡萄纹铜镜

    盛唐时期·海兽葡萄纹铜镜

  • 王维是盛唐时期的伟大诗人,有“诗佛”之称...

    王维是盛唐时期的伟大诗人,有"诗佛"之称.他的诗空灵而富有禅意,读王维的诗,眼前仿佛会出现一幅美丽的画卷,正如苏轼对王维作品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闲 ...

  • 玉汇金沙——夏商时期玉文化特展

    本公众号图片可自由下载欣赏,转载需注明出处, 不可作商业用途使用,特此说明.

  • 大明宫:盛唐艺术,文化瑰宝

    -------------------------- 请关注"阳光户外",阳光脚步带你走进户外,领略大自然的美好. -------------------------- 大明宫:盛 ...

  • 流鬼国:盛唐时期的极北神秘之地

    引言 在历史上,地处遥远北地的流鬼国一直以来都充满了神秘的气息,它是历史上知名的古国之一,其常驻居民主要是北方著名的原始部族--勘察加人.该国距离唐代都城非常遥远,位于当时少海之滨,是东北亚地区最北方 ...

  • 王之涣[盛唐时期诗人,代表作《登鹳雀楼》]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蓟门人,一说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 ...

  • 第七百九十三篇  新石器时期玉文化1

    X 我国的玉器距今已有八千年的发展历史.在时代上以辽宁阜新查海和内蒙古赤峰市兴隆洼两遗址发现的玉器为最早.经鉴定,查海发现的玉器全是真玉(软玉),说明当时人们已认识到玉石的不同.然而,在漫长的发展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