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千金难买的“好方子”:中药功效大全 药对配伍一览歌诀

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

由于中药外治是施于体表,它可以随时观察其适应和耐受情况而决定去留,不会像内服药物,如不对症,发生副作用时处理比较复杂,外治只要施治配药得当,是比较安全的,一般很少有副作用。病人服药,首先入胃再吸收,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损伤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尤其一些病人胃的情况不好,又非要服药不可,往往陷入治病必服药,老病未治好,胃病又成的两难局面。那么药物外治就不存在这一问题。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服药的痉对许多病人是难以长期忍受的,中药外用可以起到“良药治病不苦口”。

下面介绍一下中药功效大全

(1) 猪苓味淡,利水通淋,消肿除湿,多服损肾。

(2) 扁豆微凉,转筋吐泻,下气和中,酒毒能化。

(3) 泽泻苦寒,消肿止渴,除湿通淋,阴汗自遏。

(4) 木通性寒,小肠热闭,利窍通经,最能导滞。

(5) 车前子寒,溺涩眼赤,小便能通,大便能安。

(6) 地骨皮寒,解肌退热,有汗骨蒸,强阴凉血。

(7) 木瓜味酸,湿肿脚气,霍乱转筋,足膝无力。

(8) 威灵苦温,腰膝冷痛,消痰痃癖,风湿皆用。

(9) 牡丹苦寒,破血通经,血分有热,无汗骨蒸。

(10) 玄参苦寒,清无根火,消肿骨蒸,补肾亦可。

(11) 沙参味苦,消肿提脓,补肝益肺,退热除风。

(12) 丹参味苦,破积调经,生新去恶,祛除带崩。

(13) 苦参味苦,痈肿疮疥,下血肠风,眉脱赤癞。

(14) 龙胆苦寒,疗眼赤痛,下焦湿肿,肝经热烦。

(15) 五加皮寒,祛痛风痹,健步坚筋,益精止沥。

(16) 防己气寒,风湿脚痛,热积膀胱,消痈散肿。

(17) 地榆沉寒,血热堪用,血痢带崩,金疮止痛。

(18) 茯苓补心,善镇惊悸,恍惚健忘,兼除恚怒。

(19) 远志气温,能驱惊悸,安神镇心,令人多记。

(20) 酸枣味酸,敛汗驱烦,多眠用生,不眠用炒。

(21) 菖蒲性温,开心利窍,去痹除风,出声至妙。

(22) 柏子味甘,补心益气,敛汗扶阳,更疗惊悸。

(23) 益智辛温,安神益气,遗溺遗精,呕逆皆治。

(24) 甘松味香,善除恶气,治体香肌,心腹痛已。

(25) 小茴性温,能除疝气,腹痛腰痛,调中暖胃。

(26) 大茴味辛,疝气脚气,肿痛膀胱,止呕开胃。

(27) 干姜味辛,表解风寒,炮苦逐冷,虚热尤甚。

(28) 附子辛热,性走不守,四肢厥冷,回阳有功。

(29) 川乌大热,搜风入骨,湿痹寒痛,破积之物。

(30) 木香微温,散滞和胃,诸风能调,行肝泻肺。

(31) 沉香降气,暖胃追邪,通天彻底,卫气为佳。

(32) 丁香辛热,能除寒呕,心腹疼痛,温胃可晓。

(33) 砂仁辛温,养胃进食,止痛安胎,通经破滞。

(34) 荜澄茄辛,除胀化食,消痰止哕,能除邪气。

(35) 肉桂辛热,善通经脉,腹痛虚寒,温补可得。

(36) 桂枝小梗,横行手臂,止汗舒筋,治手足痹。

(37) 吴萸辛热,能调疝气,心腹寒痛,酸水能治。

(38) 延胡气温,心腹卒痛,通经活血,跌扑血崩。

(39) 薏苡味甘,专除湿痹,筋节拘挛,肺痈肺痿。

(40) 肉蔻辛温,脾胃虚冷,泻痢不休,功可立等。

(41) 草寇辛温,治寒犯胃,作痛呕吐,不食能食。

(42) 诃子味苦,涩肠止痢,痰嗽喘急,降火敛肺。

(43) 草果味辛,消食除胀,截疟逐痰,解瘟辟瘴。

(44) 常山苦寒,截疟除痰,解伤寒热,水胀能宽。

(45) 良姜性热,下气宽中,转筋霍乱,酒食能功。

(46) 山楂味甘,磨消肉食,疗疝催疮,消膨健胃。

(47) 神曲味甘,开胃进食,破积逐痰,调中下气。

(48) 麦芽甘温,能消宿食,心腹膨胀,行血散滞。

(49) 苏子味辛,驱痰降气,止咳定喘,更润心肺。

(50) 白芥子辛,专化胁痰,疟蒸癖块,服之能安。


二:中药药对配伍功效一览

药对配伍功效一览是给广大中医及中医学习者的快速记忆法,中医讲究论证辨,理法方药一套标准的诊疗流程中,方和药是可以分开,但也是联系很紧密的,为何突出药的重要性?因为有些药可以独自成方,如独参饮,有些两三味的药也可成方,如青娥丸,两味中药杜仲补骨脂。另外,药的炮制对药的性味也有很大影响,比如姜,生姜,干姜,姜碳,药的学问很深呢。

① 天冬配合麦冬:能清养肺肾。

② 半夏配合硫黄:名半硫丸,治虚冷便闭。

③ 女贞子配合旱莲草:名二至丸,能补肾阴。

④ 桑叶配合黑芝麻:名桑麻丸,能治肝阳头晕。

⑤ 山药配合扁豆:能补脾止泻。

⑥ 升麻配合柴胡:能升提中气下陷。

⑦ 鳖甲配合青蒿:能滋阴退蒸。

⑧ 乌梅配合甘草:能生津止渴。

⑨ 苍术配合厚朴:能逐湿浊。

⑩ 豆豉配合葱白;名葱豉汤,能通阳发汗。

⑪ 皂角配合白矾:名稀涎散,能吐风痰。

⑫ 木香配合槟榔:能疏肠止痛。

⑬ 三棱配合蓬莪术:能消坚化痞。

⑭ 枳实配合竹茹:能和胃止呕。

⑮ 丹皮配合山栀:能清血热。

⑯ 旋覆花配合代赭石:能平噫气。

⑰ 丁香配合柿蒂:能止呃逆。

⑱ 补骨脂配合肉果:名二神丸,能止脾肾泄泻。

⑲ 桑皮配合地骨皮:能泻肺火。

⑳ 知母配合贝母:名二母散,能清肺热。

21 木香配合黄连:名香连丸,能止赤白痢。

22 白矾配合郁金:名白金丸,能治癫狂。

23 枳实配合白术:名枳术丸,能健脾消痞。

24 赤石脂配合禹余粮:名赤石脂禹余粮散,能涩大肠。

25 金樱子配合芡实:名水陆二仙丹,能止遗精。

26 枸杞子配合菊花:能明目。

27 生姜配合红枣:能和气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