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最新消费陷阱,你遇到过么?
3月15日晚上,惊心动魄!无数家企业、公司,无数位企业高管、公关,紧盯着315晚会的直播画面,一旦被曝光点名,立即做出回应,试图挽回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在这一天,消费者扬眉吐气,责骂这些无良的商家企业“自作自受、活该”。
也因此,3.15晚会又被戏称为公关界的春晚。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不过,千万别把315曝光当成一锤子买卖,一年365天,每天都应该当作315来对待。随着新兴消费方式的层出不穷,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罪与罚”、“坑与陷阱”。
今年315期间,《IT时报》揭露曝光这些新的骗局和陷阱,希望通过这些案例,让读者擦亮自己的眼睛,别让诱惑蒙住自己的心。
区块链里的“罪与罚”
自2017年底开始,区块链热潮在币圈和链圈领域萌发升级。币圈里的人密切关注数字货币,私募、代投、炒币,忙得“热火朝天”,链圈则推出一个又一个项目,追求区块链的应用落地,也包装出不少区块链概念股,但是项目良莠不齐,真真假假混杂一起。
《IT时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区块链所有参与环节,从项目发布、代币发行、私募、运营、代投等均有迷惑与陷阱:私募阶段存在白皮书信息造假、团队股权架构不清的乱象;在代投方面,代投方私吞利润、新币上线便破发;对于分叉币,由于其流通性不强,往往容易被庄家操控,恶意拉升币价对“韭菜”集体收割。
陈华(化名)混迹币圈已有大半年的时间,投资了比特币、以太坊等主流货币以及众多其他币种,由于潜入较深,现在他俨然算是该领域的老司机了。
然而,“老司机”也有失误的时候。2017年12月8日,以德交易所推出代币EDT,陈华在其上线之前以单枚0.5元的价格购买了75000份的额度,总计3.75万元。
2018年1月16日,项目在交易所上线,发行价为0.6元,此时对陈华来说,单枚增值0.1元,算是不错的开局。
不过形势很快发生反转,由于团队对市场预估不足,15亿枚发行量远远超出实际需求,最终还剩下6亿枚代币无法卖出。
在处理这6亿枚代币的问题上,项目团队出现了分歧甚至发生内讧,代币立即下跌至0.4元,后来又传出团队跑路,2月中旬以德交易所一度关闭,造成市场恐慌,于是产生大量抛售行为,代币价格暴跌至0.08元,此时陈华的3.75万缩水至6000元,被完全套牢。
一直到今年3月初,局面才有所好转,交易所重新开放,价格回升至0.15元,始终在此上下略微浮动,陈华预计很难再涨,因为团队已经让人失去信心,不被人们看好。
消费提醒
区块链行业投资人王青云认为,投项目首先看团队,如果团队股权架构不清晰、主体责任人不明朗,那团队肯定不靠谱;另一方面,还可以看团队从组建到立项发币的时间,如果时间非常短暂,比如几个月,基本可以认定这样的团队是专门为了圈钱而成立的。
业内资深玩家赵影也对《IT时报》记者表示:“年前在二级市场投了70万元,最近缩水相当严重,只有17万多元了。”她总结经验说,长期投资还是要看价值投资,首先要看项目团队,其次还有应用场景,“类似以传销的模式来进行线上线下推广的币不能投。”
2018年1月,李青(化名)投资了一个新上线的代币项目,当时该项目在微信群里大量推广。
项目白皮书中声称,项目和柬埔寨官方政府有合作,并获得了当地赌场牌照,其代币发行也和赌场息息相关。
项目方允诺投资者,赌场盈利后会以一部分利润高价回购投资者持有的代币。在李青看来,这件事新颖、刺激,而且项目方说得有板有眼,所以以单价0.4元投资了十几万元。
但代币上线之后,始终不见赌场开张,原先承诺的赌场返利则更加遥不可及,代币价格也大幅下跌,目前只有0.11元,缩水幅度接近300%,李青这些投资者都被套牢。
去年9月份,《IT时报》记者在调查报道《解剖一只ICO“麻雀”:漏洞百出的米特币白皮书》中也曾提到项目白皮书造假,甚至创始团队学历都涉嫌造假。尽管ICO在国内已被禁止,但私募同样存在大量类似问题。
消费提醒
国家数据中心节能委员会秘书长吕天文认为,数字货币投资一定要谨慎,对投资者来说,不懂的东西最好不要碰,投资某个项目一定要去看白皮书。
沈勇(化名)在币圈也算是一个“老韭菜”,但这次也被“割”了,而且“割得”哑口无言,只能自认倒霉。
沈勇向《IT时报》记者表示,去年12月,在一个币圈微信群里,大伙对一个来自哈佛大学的项目很感兴趣,该项目关乎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硬件已经成熟,团队也很厉害,早期的投资机构也不错。
沈勇和其他朋友都看中了该项目,但是没有拿到投资额度。
这时,一名在群里深潜已久,自称是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的王某对他们表示,自己拥有额度,但没有资金投。
在核实了王某人的信息之后,沈勇等人筹集了500个ETH价值约280万元人民币交给王某代投。
“我们是2017年12月24日买入,成本为0.008美元,约合人民币0.05元,2018年2月26日,项目开盘价格为0.28元人民币,上涨了5倍多”,沈勇表示:“这意味着280万涨到了1500万左右,我个人也投了几十万元。”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自从开盘之后,王某便形迹可疑,最初谎称没有发币,后来又伪造官方邮件,最后向沈勇等人退还本金之后就失联了。
记者致电沈勇提供的王某人电话,但始终未能打通,又致电王某的姐姐王玲,对方表示:“没有的事,我在开会。”随后挂断了电话。
消费提醒
代投诈骗在行业并不鲜见,但大家也心知肚明,该领域目前处于法律灰色地带。
王青云表示,代投无法获得国家法律保护,更多是看双方的契约精神和道德自律,但他认为,利益面前人性的贪念往往容易被激发,仅靠道德维系,防线太过脆弱。他表示,目前整个币圈行情都不好,90%的新项目都破发,代投则更是“千里送人头”的事情,不要轻易去碰。
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谈及ICO、比特币等热点话题时表示:“比特币和其他一些分叉产品的东西出台太快,不够慎重。如果迅速地扩大或蔓延的话,有可能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一名业内人士告诉《IT时报》记者,目前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分叉品类很多,如比特币黄金、比特币钻石、以太雾等。
他特别说明,以太雾由于流通性不强,在一个交易所的价格可能很高,在另一个交易所价格则偏低,二者之间无法通过任何钱包进行交易,所以对于初级投资者非常不利;另一方面,如果庄家在某交易所大量持有以太坊便可分叉生成以太雾,借助交易平台能抬升以太雾价格,而对庄家自身而言,成本十分低廉,一旦高价有所回落,投资者趁势进入,对庄家而言就是收割的最佳时机。
(图片来自于网络)
他表示:“庄家割韭菜,不是涨到十倍八倍时去收割,而是先从一块涨到十块,再等价格回落到四五块时采取疯狂揽收。”
消费提醒
网贷之家CEO石鹏峰分析,这波区块链热潮伴随着大量的泡沫和非理性,如果盲目冲动地进入这个市场,往往会变成被收割的韭菜。他预判,不论是类ICO项目还是炒币抑或是目前大举进军区块链自媒体行业的创业者,在一年之后都会是一地鸡毛,能活下来的寥寥无几。
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支付宝、微信支付和各类手机银行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付款方式。现在,人们吃饭、打车、购物、充值、转账都习惯了用手机结账,甚至到菜市场买菜,也是用手机扫码付款。
在人们享受移动支付便捷性的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也利用它从事诈骗,且作案手段不断翻新:盗刷、带“毒”的二维码、充当客服扫码退款……一不留神,就有人掉进网络陷阱。
3月2日凌晨1:23分,王女士被密集的手机短信声吵醒。拿起手机一看,王女士吓出一身冷汗,信息提示自己支付宝的余额宝被人盗刷三笔,花呗被人盗刷两笔,共计4296元。
出乎意料的是,不法分子还为王女士的Apple ID开启了双重认证,盗刷结束后关闭了王女士支付宝的免密支付。
直到如今,王女士的Apple ID都无法使用,因为每次登录都需要输入验证码,而验证码数字是发送至一个尾号为70的手机号上,这不是王女士的手机号。
虽然苹果公司客服已经查实王女士账号被盗,但解锁的方式只能由王女士提供这个手机号的短信验证码。
同时,王女士告诉《IT时报》记者,虽然她购买了支付宝的账户安全险,并申请了理赔,但客服告诉她Apple ID密码泄露导致的支付宝被盗刷,不在理赔范围。
在网上,因为Apple ID密码泄漏导致支付宝被盗刷的案例屡见不鲜,案发后所拖时间越长维权难度就越高。
所以,用户在第一时间发现自己账户被盗刷之时,就应该向警方报案,并致电支付宝,告知账户被盗刷并要求先关闭转账和支付功能。如果Apple ID没有被不法分子设置为双重验证,应尽快修改Apple ID密码,防止不法分子再次登录。
消费提醒
个人账号、密码遭泄露,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用户对自己账号、密码设置过于简单。有人喜欢用简单的数字,或是自己的手机号、生日作为密码,有的人则干脆将所有平台的密码都设置为一个密码,而黑客则是不断地利用密码组合去“撞库”,从而“破译”用户密码。
因此,对于一些特别重要的账号和密码,用户需设置得复杂些,并定期进行修改。此外,免密支付虽然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便捷,但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从账户安全角度而言,建议用户可在支付宝的设置中关闭免密支付功能。
提起自己被骗的经历,刘女士直到现在觉得还像是在做梦,“真的相信对方是客服,她知道我详细的订单信息。”刘女士告诉《IT时报》记者。
去年11月份刘女士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自己是当当网的客服,询问她是否在当当网上买过包,因为背包存在质量问题需要召回,并在电话里询问了刘女士银行账号里的余额情况。
在进行了十几分钟的铺垫后,对方告诉刘女士,按照公司的退款流程,需要她进入支付宝的借呗申请一万元,这一万元的额度是当当网发放给她的。在其成功申请一万元后,留下背包的钱当作退款,其余的九千多元打到客服指定的账户。
借呗是支付宝推出的一项贷款服务,申请门槛是芝麻分在600以上。按照分数的不同,用户可以申请的贷款额度从1000-300000元不等。因为对新业务缺乏了解,加之对方的诱导,刘女士真的以为一万元是对方借给她的,所以便按照要求添加了对方为微信好友,然后通过支付宝转账、扫码向骗子的账户汇款九千多元。
在完成转账后,刘女士发现借呗的页面上需要她还款一万元,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并向警方报案。“我当时根本没注意到这是贷款,我以为一万元是他们借给我的,还一直想办法,尽快把钱还给骗子。”刘女士说。
消费提醒
梳理类似的案件信息不难发现,骗子选择的诈骗对象都是有网购经验,但没有开通过借呗、花呗的女性,因为她们对在线小额贷款不熟悉,稀里糊涂就借了钱,等到逾期被催收时,骗子早已逃之夭夭。其实,网购平台有正规退款流程,一旦有客服主动加好友,私下沟通退款,发送二维码要求汇款的,基本可以判定对方是骗子。
相关链接
六招规避移动支付风险
用户如何防范利用移动支付进行诈骗的行为?
一是要提高防范意识,不明WiFi不连、不明链接不点、不明二维码不扫、不明网站不上,不随意透露短信验证码;
二是动态更新并保管好账户密码,自主设置免密额度权限时也需要保证账户安全;
三是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分清“收款码”“付款码”,了解正在进行的消费行为,提高在线支付安全级别,使用指纹或者“手势密码”等更高级别的方式;
四是不要轻信手机接收到的中奖、贷款等短信、电话和非银行官方网站上的任何信息,不要轻信假公安、假警官、假法官、假检察官等以“安全账户”名义要求转账的电话欺诈;
五是防范伪基站。因伪基站设备可以更改发送短信号码,例如:冒充银行、电信运营商的官方客服号码,发送含有钓鱼网站的诈骗短信,在钓鱼网站上,用户登录后就会被要求输入账号、密码等重要信息;
六是一旦遭遇诈骗要第一时间报警,怀疑账户信息泄露要及时与开户银行联系。
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潮中,一些以往很少触网的群体也被“卷入其中”,开启了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可与好奇相距一步之遥的,是轻信。诈骗分子恰恰利用了他们的不设防,引诱他们栽入一个个投资、传销的泥潭。
河南省杞县五里河镇村民瞿影(化名)是一位全职妈妈,2017年10月,趣味头条App上的一则广告抓住了她的眼球:收益率80%的股票。
虽然自己是股票投资的外行,但瞿影还是按捺不住心动添加了客服的微信,并依照对方指示在汇特交易平台上注册了账号。接着,她又被拉进了汇特国际的微信交流群,据说群里有老师会手把手教大家玩股票。
“在平台上交易,最低得买进100元,然后得选择一个时间,10秒、20秒、60秒等等。比方说选了10秒,那要是10秒后你买的股票走势上升了,那你就赚了。”一开始,瞿影并没有咨询过群里的老师,每次投资一两百元,结果不出所料全都亏了。
转折点发生在2017年11月底,群里有人向她传授生财之道:“周三、四、五股市行情好,你充个一两千元进去,就能赚回来。”不仅如此,对方还自告奋勇地带她玩股票。于是,瞿影第一次往汇特平台上充值了上千元,最后竟然破天荒地赚了一千多元。
尝到甜头的瞿影第二次充了五千元,这次她血本无归。往后她的股票走势总是节节败退,群友发来的截图却步步高升。那些胜利者还鼓励她大胆加码,将充值金额升级到五位数,倚仗群里的“高级分析师”,但每一次“重返战场”都躲不开先赚后赔的魔咒。
“现在想想,群里那些人都是托儿。每个赚了钱的托儿都跟我说资金越大风险越小。还有假装亏了本的托儿叫我去群里找等级更高的老师,请他们指导股票还一定得玩大的,怎样都是要充钱。”
那时,瞿影已经在家歇了半年,生活费本就有限,迫于投资失败的压力,她一味地想要翻盘、回本,于是砸进汇特平台里的数目反而越来越多。本金不够的时候,她甚至被群友撺掇去贷款平台上借钱。等到理智终于刹住车时,她才惊觉自己已经被平台吞了8万多元。
消费提醒
其实,这个打着高收益幌子的平台进行的根本不是股票交易。瞿影事后才知道,那些股票只有名称,诸如“钨金”“红糖”“山茶油”,却没有股票代码,而变幻无穷的走势图实际上也受到了人为控制。
随后先给初入市场的投资者赚点甜头,再毫不留情地洗劫一空,期间还伪装成炒股专家向失意的投资者佯言保证翻盘,诱骗他们抬高价码,倾尽全力去赌博。
无论是对股市的缺乏认知,还是对回本的迫切渴望,都让像瞿影这样来自农村的家庭主妇疲于应对诈骗分子的设局。因此,在铺天盖地的移动端广告面前,留守妇女们应当更加留心微信减肥餐。
陈韵(化名)是一位在校大学生,今年寒假回家的时候,她发现妈妈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始变得“茶饭不思”起来。而这一切,竟然都是微商营养餐的“魔力”。
“他们宣传每天只吃那个粉,不用吃饭就会很健康,还能减肥。”陈韵说,妈妈自从接触到微商里的一款素食杂粮粥产品后,就开始身体力行所谓的换食疗法,即在一定时期内停止进食正餐,仅靠一小包含有坚果、花朵等纯植物食材的所谓“营养餐”来维持身体机能,令陈韵惊愕不已。
换食的疗程有3天、7天、14天不等,甚至还有28天的。
年近50岁的母亲连续几天地“挨饿”,让陈韵不得不担心她的健康,更何况母亲在换食初期会感到浑身无力,甚至疼痛。
但是在“营养师”说教一番,说这是排毒过程后,母亲又会觉得身轻如燕,气血畅通,陈韵感到十分无奈。
照陈韵估计,母亲在营养餐上的花费已有上万元之多。要说陈母为何出手如此豪爽,还与这家微商的经营模式有关。
“他们需要发展下线,发展到一定数量后就能当微店长。”据陈韵所说,母亲的上线还是自家的亲戚。
售价159元/盒的营养餐,根据这家微商的代理机制,一次性购买400盒的VIP用户可以享受90元/盒的优惠价,另外还能拥有代理资格。每位代理再介绍5位VIP,所有下线累计售出8000盒产品后,代理便能晋升微店长。
微店长购买营养餐不仅可享72元/盒的优惠,还能在推荐VIP的过程中赚取每盒18元的奖励。
金字塔型的推广加上线下举办的分享会,在陈韵看来很有传销的嫌疑。
“宣传说可以包治百病,她天天听课,听着特别洗脑。”尽管陈母对换食的疗效深信不疑,可每当她结束一个疗程,难得地开始正常饮食时,再度反弹的体重就像是个讽刺。“
消费者基本上都是中老年妇女,为了减肥,但一吃饭就胖回来了。”陈韵如此评价痴迷的母亲。
消费提醒
按照我国《禁止传销条例》中的规定,“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牟取非法利益的”,和“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都是属于传销行为。
上文提及的微商营养餐模式,发展下线的代理模式既有传销嫌疑,经由亲朋好友间传播的方式也戳中了许多中老年人的软肋,因为害怕亲戚之间伤了和气、撕破脸皮,所以很难拒绝。
你可能还感兴趣:
无人配送成京东、阿里、顺丰的“新宠”,全国普及可能要等10年!
微信小程序审核收紧 ICP证成“香饽饽” 3万元能代办一张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