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乃蛮夷!
隋炀帝杨广在位的时候,每年正月,外邦王公和商贾都要到洛阳朝贡。杨广下令每年此时都要在洛阳组织大型娱乐活动。端门外大街上有演出,每次动用歌伎近三万人,乐声传数十里外。
同时还规定,外来的王公、使臣、商人到酒馆吃饭,酒馆不许收钱,要告诉歪果仁:“中国有的是钱,不在乎这点儿,吃饭喝酒都是不要钱的。”
连市场上的树都要缠挂丝绸绢帛作为装饰。
可想而知,隋炀帝是想用这种方法显示天朝上国有多么富饶,同时增进与外邦之间的友谊。
但这种做法却没有收到他所期待的效果,因为胡人们会问:
“你们中国也有饿肚子的穷人,为什么不白给他们喝酒吃饭;也有衣不蔽体的穷人,为什么不把树上的丝帛给他们传呢?”
当然,大业年间的隋朝还是很强大的,很多外邦人都清楚,即便他们私下嘲笑隋炀帝装逼,到了官面儿上仍然要匍匐在大隋脚下。然而这种臣服只是屈从于大隋的武力,并不是真正的友好。
隋朝强大的时候,这些外邦人可以自称大隋天子之奴;等到隋朝内乱,他们就毫不犹豫的举兵南下。
满清末年,慈禧太后也说过“宁与友邦,不予家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样的话。
其结果我们大家都看到了,满清被外邦蛮夷轮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轮到满脑子封建思想的满族老太太慈禧都明白了,变亦亡,不变亦亡。
清末大才子江标曾经题扇一首,嘲笑当朝:
“老鼠哥哥,你底事终宵闹我?腊烛已残,油灯又破,忍使俺无端闷坐?刚到新年,福橘乌菱,早饱哥哥肚,只剩得几荚花生,还有胡桃一个,些些桐子,不值今宵小吃,恐教受饿。劝哥哥明日还来,预备干粮,细嚼五更鼓。”
满清朝廷破落户打肿脸充胖子献媚于人的可笑嘴脸跃然纸上。
由此可见,姑息纵容和奴颜婢膝从来不会有好下场。
国与国之间,从来没有什么真正的友谊可言,只有强权和利益。人家跟你交往,有利可图,交往自然会持续下去。
你力量强大到能够压服各国,各国才会跟你谈友谊。要不然,交往无利,没人搭理你,力量不够强,人家只会欺负你,不会讲交情。
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就是这个道理,并不是说不是华夏民族的全都是坏人。
动用国家力量维护本国尊严和本国人利益的,未必会破坏友谊,反而会收获尊重。
新中国建国之初,百业凋敝,百废待兴,本来应该集中力量搞建设。但美国因为北朝鲜南下这件事迁怒与中国,在北朝鲜南下的第二天封锁台湾海峡,之后又不听中国劝告,悍然北上兵逼鸭绿江,甚至轰炸中国丹东。
为维护中国尊严,保卫人民利益,中国出兵朝鲜半岛跟美国狠狠打了一仗。其结果是让全世界意识到,新中国是站着的国家,不会再跪下去了。
我们一直说,中国是礼仪之邦。但什么才是真正的礼仪之邦呢?
无论别人怎么不讲理,怎么无耻,我们都温言软语忍气吞声,这叫礼仪之邦吗?礼是相互的,别人讲礼义,咱们以礼待之,别人要是不讲礼义,咱们也就不用跟他们客气。
△《血战湘西》-华夷之辨
《论语》里确实有“以德报怨”这几个字,但把这几个字挑出来说事绝对是断章取义,《论语》里的原话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圣人的话,翻译过来就是:如果善待那些混账的话,那你该怎么对待那些善待你的人呢?善意是相互的,对于不服王化、不懂礼义、没有教养的人,就该抽他妈的。
夫子那么好脾气的人,都忍不了没教养的王八蛋,何况咱们这些俗人了。遇到熊孩子就该毫不犹豫的碾过去,无论丫是中国人还是歪果仁。善待好人才叫礼仪之邦,纵容熊孩子只能叫脑残,叫怂包。
不要担心什么“外交”纠纷。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世界第一,制造业世界第一,不计汽车产业机电类产品产量世界第一,市场规模世界第一,无论哪个国家都舍不得放弃这么大的市场,绝不会为了包庇一个干了缺德事的熊孩子就跟中国闹翻。
也不用担心这种行为会“破坏中国形象”。
美国人成天满世界扔炸弹,世界各国在他们面前只能忍气吞声。我们当然不该学美国那样不讲理,但起码应该“以直报怨”。适当的强硬不但不会破坏形象,反而能够收获尊重。
文末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