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立浦.拉金(Philip Larkin)诗选
简介:
菲利普·拉金(Philip Larkin),1922年出生于英格兰考文垂。1943年毕业于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大学毕业后,曾任职于各大学图书馆,其中任赫尔大学图书馆馆长达三十年之久。著有诗集《北方船》(1945)、《少受欺骗者》(1955)、《降灵节婚礼》(1965)、《高窗》(1974)及小说、评论等,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英国主流文学“运动派”主将。1965年获英国女王诗歌金质奖章,被评论界誉为“英格兰现有最优秀诗人”。1974年获美国艺术和文学学术院洛安尼斯奖。1976年获德国莎士比亚——普瑞斯奖。1984年,因拒绝受聘桂冠诗人,被称为“非官方的桂冠诗人”。1985年因喉癌在赫尔去世。终生未婚。拉金被公认为继艾略特之后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英国诗人
拉金反现代主义,高度强调个人性,冷眼看世界。他的诗歌主题建立在英国事实之上,这和他始终如一地保守“英国精神”息息相关。他的诗歌大多采用传统的英诗格律,运用自如而巧妙,但他又将粗鄙的俚语和口语成分引入到考究的诗歌结构与韵法之中。他的诗歌充满想像力,但又具有逼真的细节。他的诗歌风格深受哈代影响,冷静、忧郁、自嘲,精心地绘制出一代英国人的历史环境与精神肖像。
拉金在晚年,已是公认的声名显赫的诗人。倘若说艾略特支配着英国诗坛的20世纪的上半部份,拉金则是20世纪下半叶战后诗坛的主宰。他的三部诗作:1955年的《较小之欺诈》(The Less Deceived);1964年的《伟森的婚礼》(The sun Wedding)和1974年出版的《高高的窗子》(High Window),奠定了他在诗坛的地位。在这首诗内,拉金讨论对死亡、消失的恐惧。惧怕死亡是惧怕丧失现实。死亡是虚无的兄弟!古希腊哲人、美食主义和快乐主义者艾庇顾拉斯曾说:"当我存在时,没有死亡;当有死亡时,我已不存在。"这是自欺欺人之语。西方对死亡的惧怕常围绕在"我"字上,惧怕才是实在的。
诗选:
《盛年》
一种停滞的感觉……正如,我想象,
直到孤单的身体变得
疲倦,不真切;
然后开始感到一种向后的牵引
在替代,令人厌恶而专横——
有人说,充满欲望。
这一定是生命的盛年……我闭眼,
仿佛疼痛;的确疼痛,想起
这场哑剧
关于补偿与消解,
挫败与伪装,事实上,构成了
我生命的盛年。
舒丹丹 译
《广播》
盛大的耳语和咳嗽声来自
星期天人满为患、令管风琴皱眉的广阔空间,
突然一阵疾促的鼓点,
女王驾临?然后是落座的轰鸣。
接着,小提琴的抽泣开始了:
在所有的脸中,我念想你的脸
美丽而虔诚,在
一片浩瀚的音乐的滑翔前,
你的一只手套悄悄掉在地上,
落在崭新的,稍稍过时的鞋子旁。
天很快黑下来了。我失去了
一切,除了安静而枯萎的
树叶映在那微微寂寥的树上的轮廓。在
热烈的波段后面,遥远而疯狂的
和弦风暴更加无耻地
抑制我的头脑,他们碎裂的尖叫
留下我绝望地搜寻
你的手,在那样的空气里微弱的,鼓掌。
舒丹丹译
《抵达,离去》
这个小镇有航船侧身往来的码头;
温驯的水道,高高的棚屋,旅行者看见
(他的货品袋撞击着膝盖),
并且听见,在熄火的引擎的滑行之下,
他的到来仍然唐突了清晨的海岸。
而我们,刚从睡梦中召回,感觉到
航船低沉地抵达在悲苦的远处——
门口再次响起号角的窘迫,
“来错了做错了”,它们喊道,“来错了做错了”;
于是我们起身。在夜里它们又响了一次,
这次是呼唤旅行的人,外出的界限:
“噢,不要太久”,它们喊道,“噢,不要太久”——
我们从安逸中被推醒,永远不知道
我们多么安然地忽视了它们的吹奏,
或者说,如果,这个夜晚,幸福也正在离去。
舒丹丹 译
《在场的理由》
小号的声音,嘹亮而专断,
引我走到亮灯的玻璃旁
窥看这些跳舞的人——全都小于二十五——
专注地挪步,潮红的脸对着脸,
庄重地踏着幸福的节奏。
——或是因为我想要,嗅着烟味儿和汗味儿,
幻想触摸姑娘的美妙。为什么要站在外面?
但,又为什么要去到里面?性,是的,但什么
是性?当然,是想着最大份量的幸福
被情侣们独占——完全
错误,就我而言。
召唤我的是那高悬的、喉咙粗野的钟
(艺术,如果你喜欢这样称呼)它孤独的声音
坚定地认为我也孤独。
它说;我听;其他人或许也听得见,
但不是为我,我也不是为他们;其实幸福
也一样。所以我呆在外面,
有我的理由,他们来回磕绊,
有他的理由;彼此都满足,
假如没有人对自己判断错误。或撒谎。
舒丹丹 译
《岁月望远》
他们说眼睛随着年岁清澈,
如同露珠滤净空气
夜晚变得澄明,
仿佛时光投下一道边框
环绕在事物最后的形状,
使它们因此凸显;
树木层叠,
绵长而轻柔的草浪
吹皱了金黄的
被风裹胁的波纹——所有这些,
他们说,都会骤然重现,
当我们老去。
舒丹丹 译
《1914》
那些长长的参差的队列
耐心地候立着,
好像延伸到
椭圆板球场或别墅公园外面,
帽子上的花边,太阳
在长着八字胡的古板的脸上
咧嘴而笑,一切仿佛是
八月银行节假日的一场玩乐;
还有歇业的店铺,遮阳篷上
褪色的公认的名字,
法寻与沙弗林硬币,
穿深色衣服的孩子们在玩耍,
戏称国王和王后之名,
马口铁罐头广告
为可可粉和烟草而设,酒吧
整日敞开着;
乡下也无忧无虑:
地名牌全都雾蒙蒙,笼罩在
开花的草地上,隐蔽着
分界线的田野
沉浸在麦子永无止尽的缄默;
装扮各异的仆人
大庄园里拥有一间小房子,
轿式老爷车后面有灰尘;
再不会有这样的纯真,
从前或以后都不会再有,
它一言不发改变了自己
变成过去——男人们
抛下整饬的花园,
成千上万的婚姻
多持续一会儿:
再不会有这样的纯真。
舒丹丹 译
《无话可说》
野草一样模糊的国度,
出没于岩石间的游牧族,
身材矮小,脸画十字的部落
和那些工厂小镇黑暗的早晨里
鹅卵石一样密集的房屋,
对于他们,生活就是慢慢死去。
这是他们各自不同的方式,
建筑,祈福,
算计着爱与钱财
慢慢死去的方式。
而那些耗费在猎猪
或举行花园晚会上的日子,
那些用来作证
或生孩子的时间,也同样
缓慢地迈向死亡。
说这些,对一些人
毫无意义;对另一些人
无话可说。
舒丹丹 译
《布里尼先生》
“这是布里尼先生的房间。他在这儿呆了
肉体的一生,直到
他们把他搬走。”印花窗帘,薄而磨损,
垂在窗台之上五英吋。
窗子露出一长条建筑地带,
驳杂,散乱。“布里尼先生还照管
我一小块花园。”
床,竖直的椅子,六十瓦灯泡,门后
没有挂钩,没有放书和箱包的地方——
“这房间我要了。”这样我就能躺在
布里尼先生躺过的地方,在同一个
烟灰碟纪念品上摁熄烟卷,试着
用棉毛塞住耳朵,掩盖
收音机里他怂恿她买东买西的喋喋不休。
我会了解他的习惯——他什么时候下楼,
他不爱肉汁偏爱酱油,为什么
他不断地填充四注足球彩票——
如同他们一年一度的像框:那个福灵顿老乡
每年夏天教唆他去度假,
圣诞节他会拜访斯多克的姐姐家。
但是他是否伫立,看着寒风
搅乱乌云,躺在发霉的床上
告诉自己这就是家,一边嬉笑,
一边颤抖,恐惧却依然摆脱不掉。
生活方式衡量着我们各自的天性。
在他这个年龄已没有什么值得炫耀,
除了一间租来的笼子使他确信
他没有理由获得更好,我不知道。
舒丹丹译
《晨歌》
我一天到晚工作,夜里喝成半醉。
凌晨四点醒来,我凝视着无声的黑暗。
窗帘的边缘将准时泛起光亮。
直到那时,我才明白究竟是什么一直在那里:
不安的死亡,现在又逼近了一天,
这让思维全部瘫痪,除了何时
何地,我自己将以何种方式死去。
枯燥的询问:然而
死亡以及垂死的恐怖,
再次闪现,抓住我,恫吓我。
闪念中大脑一片空白。不是懊悔
——善事未行,爱也未曾给予,
时光虚掷——也不是沮丧,
唯一的生命竟要如此漫长的攀爬,
只为洗清它错误的开端,或许永远不能;
而是因为永恒的绝对虚空,
注定的幻灭,我们奔赴它并永远地迷失于其中。
它不在这里,也不在任何地方,
转瞬即来;没什么比这更可怕,没什么比这更真实。
这是一种特殊的恐惧,
没有伎俩能消除。宗教曾经尝试过,
那幅巨大的虫蛀锦缎回荡着乐音
制造了一个假象——我们永不死亡。
还有似是而非的废话,“理智的人
不会害怕一件不可感知的事物”,却不知道
这正是我们所畏惧的——无形,无声,
无味,无嗅,无法触摸,思想无法与之共鸣,
无法去爱或发生联系,
无人能从中醒转的麻醉剂。
所以它只停留在视野的边缘,
一小块散乱的污点,一种挥之不去的寒意,
它把每一次冲动放慢为犹疑不定。
大多数事情或许永远不会发生:这一件却会,
当我们被捕获的时候(既不是被人,
也不是被酒),它在火炉般的恐惧中
肆虐着变成现实。胆量毫无用处:
它的本意不只是吓唬别人。即便勇敢
也不能使任何人幸免于坟墓。
与其抗争,还不如哀叹,因为死亡并无不同。
光慢慢加强,房间显出形状。
它清晰地立着,象个衣柜,我们知道的,
一直知道 ,知道我们无法逃脱,
但也不能接受。不得不做出一个选择。
此刻电话机蜷伏着,准备鸣响,
在紧锁的办公室里,而整个冷漠的
纷乱的租赁世界开始苏醒。
天空象粘土一样苍白,没有太阳。
工作不得不做。
邮递员象医生,在建筑物之间穿行。
《降灵节婚礼》
那个降灵节,我走得晚,
直到一个晴朗的
星期六下午一点二十分,
我那大半空着的火车才开动。
车窗全关着,坐垫暖暖的,
不再感到仓促了。我们经过
许多房子的后面,穿过一条街,
玻璃窗亮得刺眼,闻到了鱼码头
宽阔的河面平平地流开去,
林肯郡在那里同天和水相接。
整个下午,穿过沉睡在内陆的高温,
延续好多英里,
火车开开停停,缓慢地画一条南下的弧线。
开过了大农场,影子小小的牛群,
浮着工业废品的运河,
罕见的暖房一闪而过,树篱随着地势
起伏;偶然有草地的清香
代替了车厢椅套的气味,
直到下一个城市,没有风格的新城,
用整片的废汽车来迎接我们。
一开始,我没注意到
婚礼的动静,
每个停车的站台闪着阳光,
我对阴影里的活动没有兴趣,
凉爽的长月台上有点喊声笑声,
我以为只是接邮件的工人在闹着玩,
因此继续看我的书。等车一开动,
我才看见经过一些笑着的亮发姑娘,
她们学着时髦,高跟鞋又如面纱,
怯生生地站在月台上,看我们离开,
像是在一桩公案结束之后,
挥手告别
留下来的什么东西。这使我感到兴趣
在下一站很快探出头来,
看得更仔细,这才发现另一番景象:
穿套装的父亲,腰系一根宽皮带,
额角上全是皱纹;爱嚷嚷的胖母亲;
大声说着脏话的舅舅;此外就是
新烫的发,尼龙手套,仿造的珠宝,
柠檬黄、紫红、茶青的衣料
已近尾声。在整个旅程中
都有新婚夫妇上车,别的人站在一边,
最后的纸花扔过了,随着最后的嘱咐;
而更向前行,每张胜似乎都表明
究竟看到什么在隐退:孩子们不高兴
由于沉闷;父亲们尝到了
从未有过的巨大成功,感到绝对滑稽
女人们彼此私语,
共享秘密,如谈一次快活的葬礼;
而姑娘们,把手包抓得更紧,盯着
一幅受难团。总算是自由了,
满载着他们所见的一切的总和,
火车向伦敦急驰,拖着一串串蒸汽。
现在田野换成了工地,白杨树
在主要公路上投下长长的影子,这样
过了大约五十分钟,后来想起来,
这时间正够整一整帽子,说一声
“可真把我急死了”,
于是十几对男女过起了结婚生活。
他们紧靠坐着,看着窗外的风景——
一家电影院过去了,一个冷却塔,
一个人跑着在投板球——却没有人
想到那些他们再也见不着的亲友,
或今后一生里将保存当前这一时刻。
我想到舒展在阳光下的伦敦,
它那紧密相连的邮区就像一块块麦田。
那是我们的目的地。当我们快速开过
闪亮的密集轨道,开过
静立的卧车,迎面来了长满藓苔的
黑墙,又一次旅行快要结束了
偶然的遇合,它的后果
正待以人生变化的全部力量
奔腾而出。火车慢了下来,
当它完全停住的时候,出现了
一种感觉.像是从看不见的地方
射出了密集的箭.落下来变成了雨。
王佐良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