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县史九

湄潭之美在于湄江,而湄江之美在于碧水、修竹、垂柳、虹桥,百里湄江、青山泼黛、碧水箬兰、修竹如云、垂柳含烟、江曲似眉、长虹卧波、景色如诗如画。浙大留美学者、作家阚家溟在散文集《旅乡情思》写道:“我喜欢小城湄潭的静谧,新篁放后,处处绿萌照水,当秋高气爽时,湄潭又有一种清新气氛,这时,云敛长空,天显得特别高,水澄远浦,地也显得特别净……许多年来,我心中所想的和生活所留恋的,不是美国式的锦衣玉食,高楼香车。我所怀念的,依然是永兴场的江馆、楚馆,湄潭的文庙、湄江”。作者在文中热情洋溢地赞美湄江之水,也提到湄江之竹。

竹历来是文人雅士和政治家咏颂的对象,郑板桥画竹喻民间疾苦,刘禹锡作竹节枝词咏男女爱情,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叹竹之高雅,毛泽东“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叙述家乡美丽的传说和表达对故乡的眷念。

湄潭多竹,地名以竹命名的亦不少,如洗马乡的金竹林、小竹林,湄江镇的斑竹园等,县城原名苦竹坝,可见竹之茂盛。湄潭境内无处不见竹,竹与湄潭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农户住居有竹,用竹编竹筐、织竹席、造竹楼、刻竹雕、食竹笋,鱼泉新石一带遍山遍野的竹子营造了当地兴旺的造纸业。竹是湄潭一道亮丽的风景,余自幼生于斯、长于斯,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湄江岸边的寒潭映月、万鸟归巢和西来庵之竹。

寒潭映月在县城南端,湄江河,湄水河交汇于此,水曲如眉,汇成深潭,县城由此得名。寒潭映月是湄潭八景之一,这里江平如练,水深不可测,常有大鱼扑腾于水面,江边有一万寿宫,建于清咸同年间,里面楼台亭阁异常精美,现与文庙、天主堂同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边一山,名象山,因形如象鼻卷水而得名,亦叫打鼓坡,遍山皆种茶,也称茶山。这一段湄江两岸昔日竹林密密匝匝,多是水竹,竹枝蓬蔽水面,竟将偌大的湄江遮得仅窥见一泓细流,可见竹林之茂。70年代后由于高楼的修建,人为的砍伐,过去曾密不透风,遮江蔽日的竹子一根也不见了。

万鸟归巢是城北一小岛,广约十亩,亦叫白鹤洲,因日暮有鹤千百归宿其中而得名,现白鹤暮归景观仍能见到,只是数量大不如前。万鸟归巢紧傍七星桥,也是湄潭八景之一,小岛西高东低,过去都是碗口粗的斑竹。斑竹高大挺拔,根系发达,挤占得岛上仅临水边有几株古树外竞没有其它树能生长。大诗人杜甫“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大概是他老先生感慨松竹同壤,竹茂松稀的咏叹。过去,岛上竹林茂密,群鸟飞翔期间,傍晚万千鸟儿盘旋鸣叫,游人常到此看鸟噪竹林,落霞夕照,如今鸟去竹毁,唯见浪拍沙洲,空留下几许惆怅。

西来庵在城东3公里处,这一带江清水碧、古树森森、修竹飒飒,斑竹、楠竹、金竹、慈竹、苦竹、水竹各显丰姿。1958年修筑水库后竹林被淹没和大量的竹子被砍伐,此情此景,已成追忆。

我最后一次见到湄江河成片的竹林是1976年。 那时县城江边的竹子已少见,闻湄江河柏扬坝至大鱼塘一带仍有成片竹林,专程去看,还可见竹叶婆娑,竹枝蔽江的景观,以后,再也没有见到湄江两岸成片的竹林了。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多次发动机关干部,人民群众在江边植竹,但收效甚微,不知何时,那魂牵梦萦、若烟若云、摇曳婆娑的竹林再能出现在湄江边。

柳树也是湄江河的一大景观。湄潭的柳树,一是杨柳,二是水麻柳,杨柳柔软飘弋,水麻柳古朴苍劲,两树在水边,一柔一刚,在风中一动一静,给湄江河增色不少。昔日湄江河两岸多植柳树,夏天,长长的柳枝飘拂于江面,儿童嬉戏于水中,泳后折柳条编帽戴在头上,此番景观现已不大看到了。湄江河近年由于河岸的修葺,水麻柳已很少见到,没有看见一株水麻柳幼树生长,不知何故,杨柳也比原来少了许多,高大的垂柳更少见了。

湄潭县城因碧水,垂柳、修竹而秀丽,桥也是湄潭的一大特色。湄江河、湄水河因环绕县城而过,把县城围成半岛,三面环水,不论从哪方面进城都要过桥,虽不及扬州的“二十四桥明月夜”,但桥也不少,从城北七星桥往下,有茶乡大桥、兴湄桥、湄江桥、花园桥、湄江大桥、新湄水桥、老湄水桥、茶场桥。

湄潭的桥,最古老的桥要数城南的老湄水桥,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至今300余年,桥跨度10.7米,宽5.9米,高8.5米。最著名的要数城北七星桥,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此桥未建之前,人畜过河靠摆渡或涉水,春夏水涨,多有涉水而淹者。当时县令召集乡绅募化,得罗士衡等人坚持其志,最终建成此桥,时耗银一万余两,桥共七孔总长107米,宽6.8米,高10.5米,古朴美观。七星桥建成至今已200余年,经多次洪水冲刷,尤其是2002年“6.7”洪灾,洪水漫过桥面,卷走栏杆,大桥仍坚如磐石。此之今日一些大桥剪彩不足几年即桥倾基斜,不能使用,七星桥可算是“精品工程”和“廉政工程”。兴湄铁索桥建于1989年,时耗资48万元,长60米,宽4米,高8.5米,由26根钢绳托着桥面,2002年“6.7”洪灾后重修。湄江桥始建于清末民初,名老平桥,原系木桥,后逐年改建,1976年建成今日之钢筋混凝土大桥,时耗资56万元,长90米,宽11.5米,7.5米,2004年投资240万元改建,桥面加宽至23米,重修桥栏,灯柱,今日湄江桥,已成为湄潭集交通、景观为一体的大桥。花园桥建于1995年,造价69万元,长70米,宽6.6米,高9米,为县城主要风景区桥梁。新湄水桥建于1952年,长26.4米,宽6.9米,高6.5米,位于湄江、湄水两河交汇处,与老湄水桥相对,面临“天下第一壶”。茶场桥修于60年代,周边有浙江大学教授命名的茶场八景。湄江大桥建于1995年,横跨寒潭映月江面,长139米,宽36米,高12.5米,时造价369万元,此桥由两长宽1米、厚2米的弓形拱跨连接,若长虹卧波,气势磅礴。此外,黄家坝镇建于光绪年间的康济桥、通济桥,近年竣工的岩孔坝大桥,高车堡大桥,亦增添了湄潭的美和湄江的秀色。

湄潭原有老八景,后有新八景,余曾对湄潭八景填词《念奴桥.湄江揽胜》记之:“湄江如练,下荆楚潇皖直奔三吴,林茂竹修峰峻秀,处处山青江碧。春日寻芳,夭桃似火,李杏纷如雪,四时胜景,最佳扬絮时节。临水登艇击波,玉山飞凤,古洞幽佛刹,万鸟归巢江渚上,白鹭盘旋明灭。兰翠泽溪,释慈钟晓,芳草年年发,抛钩垂钓,寒潭杨柳滢月”。近年来,湄潭大肆宣传发展旅游业,新建了茶乡广场,浙大文化广场,在县城周边建起了龙泉山森林公园、茶乡鱼乐园、桃花山庄、西来庵山庄、四季山山庄、偏岩塘山庄、周朴花果园等一批旅游景点,着力开发百面水、天生桥、十里湄江画廊、湄江峡、湄江湖、茶海公园景区。旅游公路的修建,通村砼路的建设,以“小青瓦、坡屋顶、转廓楼、穿斗枋、雕花窗、红柱子、白粉墙、三合院”为风格的“黔北民居”新农村的建设整治,各地颇具特色的“农家乐”的兴起,给沸沸扬扬的旅游业提供了基础,湄潭旅游业大有方兴未艾之势。

湄潭虽山明水秀,但人文景点不多,旅游景点缺乏文化包装,近年修了不少的建筑,但规划欠佳,大量的高层建筑逼近湄江河,绿化用地较少,破坏了秀丽的湄江风光。一些专家学者建言,湄江河边宜建二至三层古典或花园式矮层建筑,高楼宜迁到新区去,河边绿化空地要留足,围绕突出湄江河建设花园城市。湄潭旅游的文化包装也需要借鉴,南京秦淮河不论水质、景色、流量、宽阔远不如湄江,但那里有刘禹锡笔下“昔日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的“乌衣巷”,有杜牧诗中“夜泊秦淮近酒家”的名句,有孔尚任《桃花扇》李香君的哀婉故事,于是秦淮河成了天下名河,湄潭旅游业要发展,不仅硬件要建设,软件也要重视。

(0)

相关推荐

  • 遵义湄潭,贵州茶产业第一县,被浙江大学的师生称为小江南

    湄潭,面积1864平方公里,人口48万,位于遵义东部.湄潭的得名来自于湄江,湄江是湘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绥阳县小关山阳村黄羊台,纵贯湄潭县,在角口汇入湘江河.湄江河在湄潭造就了湄江大坝,使得湄潭成 ...

  • 周亚娟‖最后的艄公

    晒丹凤,你也可以秀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编者按: 2012年,作者来到竹林关进行采访,写下此篇文字,用来记录一个船夫水上的经历.在丹江这条动荡的河流 ...

  • 这座耗资一亿多元的大桥横跨乌溪江,是遂昌又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前几天在遂昌领略仙侠湖的山清水秀和人杰地灵,坐着游艇途经这座令人印象深刻的大桥,当时就有点被震撼到的感觉,结果一经了解,才知它果然不凡,是目前浙江省内单跨最长的上承式钢拱管特大桥. 乌溪江大桥主跨26 ...

  • 流进心田的大运河(散文)

    流进心田的大运河 作者:董振声 在高中毕业五十周年的同学会上,有老同学告诉我,几十年间见我几次,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看见我在运河边拉纤,赤脚汗衫草帽,那副模样令他惊讶不已.其实,老同学可能是少见多怪了,自 ...

  • 叶永华‖消失的彩虹桥

            丹江上有座彩虹桥,远近闻名,每到晚上流光溢彩,是人们观光休闲好去处.这几年在外流浪,思念故乡,五一节假回家,早晨去丹江堤上散步,准备从彩虹桥去丹南,路口蓝色铁皮把道路封闭,斜地里插过堤 ...

  • 悠悠河口

    河口,是三水的老县城,从明代开始到民国四十五年,三水县城都在这里.如今仍保留着魁岗文塔.半江桥.老海关.老火车站等文物. 魁岗文塔,在河口老县城旁的魁岗村,现在修了大型公园,周六的上午,没有看见其他游 ...

  • 一江两岸观三桥

    一江两岸观三桥 ■何秋生 "老巷着墨痕,小桥越古今.田畴山做骨,胜境水为魂."但凡到访过婺源的仙客,无不感叹婺源山灵水秀与文化气韵之美!不过如今每次回家乡小住时,最让我迷恋的还是家 ...

  • 湄潭西来庵

    春节湄潭游 贵州游侠 十六.湄潭西来庵 返回县城方向不远右转一公里许,前面出现一大片高高在上的红色庙宇建筑,这里就是西来庵.现在的地址为湄江镇东南村东南组. 明末四川巡按钱邦岂不愿为清朝所用,在此出家 ...

  • 二中校友:南门街青石板路、一溜烟吊脚楼式的木板房,你去哪里了?

    原标题:泠江河畔的巨变 我最初认识县城的泠江河与她的两岸是在1978年深秋.那年9月,我从乡下的初中考入宁远二中就读高中. 七七桥重建前照片 当时,宁远二中的校大门是朝着南门刘家方向开的,我从家里入校 ...

  • 湄潭万寿宫、水府寺

    春节湄潭游 贵州游侠 十五.湄潭万寿宫.水府寺 经过文庙前面驱车左转沿湄江前行,不远处有高大的"天下第一茶壶". 行驶不久就到达万寿宫.这里我于十多年前来过,万寿宫四面砖墙,当时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