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家庭15分钟内能到医疗点

数量众多的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祖国大江南北“次第破土、舒枝展叶”,逐步覆盖全体居民,画出一个个便民利民的“医疗卫生服务圈”。据统计,我国89.9%的家庭目前15分钟内就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缺医少药已成为历史,广大百姓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基层卫生面貌有如此成就,是一代代卫生健康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矢志奋斗的结果。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的纲领,其中第七项就明确提出了保护劳动者健康及福利的要求。1933年11月,毛泽东在《长冈乡调查》中指出:“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抗日战争时期,伤寒、回归热等传染病流行,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应群众要求委托大众合作社(当时商业销售机构)办理民办公助的医疗机构,政府时常赠送药材等。

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接手的是一个缺医少药、疫病流行,人民卫生与健康状况危机重重的“烂摊子”:人均寿命为35岁,几乎是世界各国中最短的;全国卫生机构只有3670个,卫生技术人员50.5万人,医院病床8万张,而且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和沿海地区;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除了有一些散在的开业医生外,很少有医疗机构。

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召开,确立“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指导方针。“面向工农兵”,建立基层卫生组织及机构成为医疗卫生工作的首要任务。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作出指示,要求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卫生系统和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热烈响应。到1976年,全国实行合作医疗制度的生产大队的比例高达93%,覆盖了全国农村人口的85%。依托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国大力培养半医半农的卫生人员——赤脚医生。20世纪70年代末,全国赤脚医生人数有500多万。至此,全国合作医疗、赤脚医生和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得以全面建立。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阿拉木图召开会议,会议以“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主题,赤脚医生和合作医疗经验被写入《阿拉木图宣言》,中国当时的卫生保健体制是世界各国学习的典范。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卫生事业迎来新的发展。1990年,多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我国农村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从而使全国农村卫生工作步入了以实施初级卫生保健为重点的轨道。截至2000年,全国以县为单位,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覆盖率已达到93.84%。中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第一个初级卫生保健十年规划目标。医疗预防保健网覆盖广大农村。基层卫生事业持续向前推进,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始试点,逐步覆盖全体居民,随后与城镇居民医保合并成城乡居民医保,筑起了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的坚固防线。

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了“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以此为指引,我国不断推进基层卫生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出台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开展社区医院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招收6.3万名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启动医学专业大学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注册工作,开展能力提升培训,优化基层卫生人员队伍;组建近43万个家庭医生团队,创造性地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丰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内涵;持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2009年的15元提高到2020年的74元。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充分发挥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网底和社区防控主力军作用,推进基层疫情防控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紧密衔接,为遏制疫情在城乡社区扩散和蔓延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人均寿命35岁到人均预期寿命77.3岁,从缺医少药到“家门口就医”,从疫病横行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防治结合,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卫生健康工作者推动基层卫生健康事业不断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来源:健康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