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抽烟酗酒暴食,但我是个好人 | 关于口唇期你该知道的那些事

咨询室里来了一位姑娘小丽,她身材丰腴,满面油光,神情焦虑,烦躁不安。她说:

“我只要工作压力越大,就越想吃东西。平时还好,一到年底加班的时候,就想吃各种零食,嘴里一刻都不能停。

哪怕肚子告诉大脑已经吃饱了,嘴巴还是停不下来。吃东西的时候,我会觉得比较放松愉悦,好像工作压力也没有那么大了。可是短短一个月下来,体重暴涨了十多斤。

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身材臃肿、满脸痘痘,我连亲戚给介绍的相亲对象,都只敢用微信联系,不敢见面。

我也曾尝试减肥,可是屡遭失败。如果控制饮食,我就会心烦意乱,无心工作,而且注意力无法集中。当然,我也用过减肥茶、代餐粉等很多方法,但效果不明显,体重也总是反弹。”

很明显,小丽正被“贪吃”所折磨。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一些来访者表示自己很难戒掉烟瘾、酒瘾,还有一些来访者多年来一直有啃指甲、咬铅笔的习惯。

可以看出,这些问题发生的部位都在口腔。弗洛伊德关于口唇期人格的分析,似乎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在口唇期,婴儿的吮吸、吞咽等口腔活动受到家长的过分限制,孩子可能形成负面的“口唇期人格”。他们在儿童期会不自觉地咬东西、吮拇指、啃指甲。到了成年后,很容易有烟瘾、酗酒、贪吃等不能自控的成瘾行为,而且压力越大,这种行为表现就越明显。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性心理发展会经历5个阶段。

其中0~1.5岁为“口唇期”。这一年龄段的婴儿活动大多以口唇为主,存在摄入、撕咬、含住、吐出和紧闭五种主要的口腔活动。成年人的接吻是这一时期留下的嗜好。

儿童从吸吮、咀嚼、吞咽等各种口腔活动中得到快感。比如,婴儿在吃饱状态下仍喜欢吸吮手指,或者喜欢把任何够得到的东西放进嘴里,就是因为他们在通过口腔辨识这些物体的温度、软硬、味道等,同时获得满足和愉快的心理感受。

如果在口唇期,婴儿在吮吸、吞咽等口腔活动中获得了足够的满足,长大后会形成正面的“口唇期人格”,比如乐观开朗、善于表达。

相反,在实际养育过程中,婴儿的吃手、咬东西等行为如果经常受到家长的过分限制,使婴儿无法由口腔活动得到满足,婴儿长大后可能形成负面的“口唇期人格”

他们在儿童期(3~6岁)会发展出不自觉地咬人、咬东西、吮拇指、啃指甲、咬铅笔等习惯。在幼儿园,我们经常会从一些小朋友身上观察到这类行为,比较严重的孩子甚至会把自己的拇指、指甲咬到变形,看起来触目惊心。

这些在“口唇期”口腔活动不足的孩子,成年后就很容易有烟瘾、酗酒或贪吃等不能自控的成瘾行为,而且越是压力大,这种行为表现就越明显,就像开篇就提到的小丽一样。

可见,口唇期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意义重大。那么,该如何在口唇期满足宝宝的口腔需求和心理需求呢?

爸爸妈妈对宝宝吃手、咬东西等行为有所顾虑,是正常的。比如,在这个过程中,宝宝有可能把细菌吃到肚子里,也有可能因为咬东西造成牙齿畸形。

(1)满足口腔运动,又做好自我保护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对宝宝采取母乳喂养或混合喂养。婴儿在八九个月时长牙了,出现扯咬哺乳妈妈的行为,这时有的妈妈痛得一边流泪一边哺乳。而有的妈妈因为实在忍受不了,选择了终止哺乳。

这两种做法,我们都不建议。我们希望母婴双方都身心愉悦,而不是以一方的痛苦换取另一方的满足。

所以,在婴儿刚开始出现扯咬行为时,使用一些行为信号来表达妈妈的不舒服很有必要。比如,妈妈可以用手指轻轻压住宝宝的下颌,让牙齿不能咬紧,借机抽出乳房。也可以通过紧紧拥抱的方式让婴儿稍微感受到不舒服,几次之后,婴儿就会把这种不舒服和咬妈妈的行为建立起条件反射,进而减少咬的行为。

(2)备好物品供婴儿咬

准备好物品让婴儿安心去咬。如果爸妈担心东西不干净,可以把宝宝触手可及的物品(注意不能过于细小),每天至少清洗两次。

如果担心影响乳牙美观,咬咬胶、磨牙棒等都是不错的选择,硬度不会很大,有一定弹性,可以让宝宝咬得开心、咬得过瘾。

(3)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当然,如果已经成人了,口唇期人格已经形成,而且也出现了上瘾行为,那该怎么办呢?

这需要对不同情况进行区分。如果像开篇的小丽一样,只在压力大的情况下出现成瘾行为,那就需要在情绪和压力管理方面进行调整和干预,如果工作压力大、情绪依然可以保持相对平稳,那么“贪吃”的症状就会减轻很多。

暮夏老师有话说:

原生家庭不可变。在幼年时,我们无法影响自己怎样被抚养,但是成年后的我们,可以决定自己如何去生活,如何抚养自己的后代。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够顺利度过口唇期,拥有健康的口唇期人格!

作者 暮   夏

编辑 | 徐佳茜

策划 | 吴乐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