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股权转让中的27个法律风险!这份白皮书值得收藏

新朋友点击↑↑蓝字关注我们专注于民商事以及证券索赔领域,发布实用价值的干货!

法律公园 一个真正实用的民商事法律类公众号!点击关注!!!116篇原创内容公众号正文◆ 导 读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营商环境的优化,股权转让交易也日益频繁。与此同时,在法院审理的公司类纠纷中,股权转让纠纷案件增量明显,而且因产生纠纷的原因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为提醒市场交易主体注意,上海二中院总结近年审理此类案件的特点,发布《2014-2018年股权转让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通过归纳分析股权转让中的种种法律风险,引导市场规范、安全的交易。类 型风 险 点1.股权转让协议①交易双方未订立书面的股权转让协议,仅以口头或股东会决议中约定;②转让协议签署瑕疵,代理人缺少委托手续或权限;③双方就股权转让签订多份内容相异的协议,出现效力瑕疵;④股权转让协议约定不明,主合同项目未约定或表述不明而产生争议;⑤混淆转让主体,误将公司作为转让主体,导致协议主体不符而无效。2.标的股权①股权为共同财产,未经共有方同意,易成为潜在的消极因素;②股权已设立质权等权利负担,未经权利人同意,股权变更存在障碍;③转让方出资瑕疵,未履行出资或抽逃出资,因股东出资与股权转让分属不同的法律关系,受让方权利救济受限。3.股东优先购买权①未依规履行书面通知义务,因损害其他股东优先购买权而无效;②通知义务未恰当履行,未充分、全面就转让事项进行通知;③其他股东就转让事项提出异议,异议处理期间,忽视股东仍享有优先购买权。4.隐名持股①隐名股东以自己名义转让股权,存在名义股东不配合变更登记、办理显名手续等履行风险;②名义股东转让代持股权,受让方若不符合善意取得条件,无法取得股权;③以股权转让形式实现隐名持股,除却转让方的变更登记义务,易出现一股二卖的情况;④以股权代持方式担保股权转让实现,受让方以股权代持抗辩支付转让款。5.审批与限制①因标的企业性质的特性,未经审核报批,导致协议无效;②因标的企业的特定经营范围,忽视准入与转让限制。6.纯粹财产移转股权转让①转让方未尽告知义务,转让方未就标的股权相关信息及时、完整的披露;②资产转让与股权转让混同,股权转让协议约定的应当是资产交接事宜,而非转让事宜;③合作经营事项履行障碍,因约定不明或未经股东同意导致合作目的落空。7.股东矛盾退出股权转让①退出形式不规范,仅签订欠条、借款等方式;②退出事项约定不明;③退股后标的公司性质变化未予以重视,退股导致出现不符合公司法规定情形。8.资本引入股权转让①入股形式不清,未厘清受让股权与认缴增资;②以百分比计算股权,未考量增资引起的股权稀释;③股权回购设置瑕疵;④公司为股东就股权转让行为提供担保,未经股东会决议。小编已为大家梳理了股权转让中容易出现的诸多法律风险,各个风险点在实际案例中的具体表现,请看白皮书全文。↓↓↓2014-2018年股权转让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 序 言股权转让是现代公司制度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股权交易日益频繁,并演化成一种集财产权流动、资本募集、资源优化配置等于一体的重要资本手段。伴随着股权交易越来越多,以及参与主体的普遍化,股权转让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也不断涌现。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我院)在审理中发现,股权转让纠纷案件占据公司法相关诉讼很大比例,且呈现出一定的类型化特点。为此,本白皮书对我院近五年审结的股权转让纠纷案件进行梳理,在分析股权转让纠纷案件概况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各类股权转让的共性及个性风险点,提请市场交易主体注意,以期发挥司法对股权转让规范化的正向引导作用。一、2014-2018年股权转让纠纷案件概况(一)股权转让纠纷案件数量持续增长2014年至2018年,我院共审结股权转让纠纷案件339件。[1]其中,2014年39件,2015年58件,2016年68件,2017年92件,2018年82件,整体呈快速增长趋势。[1]去除移送其他法院处理、下级法院请示等案件共7件。图表一:股权转让纠纷案件数量

(二)股权转让标的企业性质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主2014至2018年,我院审结的339件股权转让纠纷案件中,标的企业性质共有九类:1.有限责任公司,289个,占85.25%;2.股份有限公司,21个,占6.19%;3.股份合作制企业,7个,占2.07%;4.境外公司,6个,占1.77%;5.个人独资企业,5个,占1.47%;6.中外合资经营企业,5个,占1.47%;7.外商独资企业,4个,占1.18%;8.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占0.30%;9.民办非企业单位,1个,占0.30%。可见,有限责任公司系股权转让纠纷的集中发生区域。主要原因有:1.有限责任公司占据市场主体的大部分,且股权转让在本质上构成对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的冲击,易引发纠纷;2.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法律规范较为原则,普适化交易惯例亦尚未形成。相较于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没有强制性信息披露规范及具体交易规则,进场交易比例很低,处于监管空白领域,股权转让呈现出更多的样态和问题;3.有限责任公司规模较小,成立时间通常较短,董事、高管的公司治理能力有限,公司运作不规范现象较多。公司内部治理的缺陷往往投射于股权转让法律关系中,易引发纠纷;4.中小企业融资难背景下,以资本募集为目的的股权转让在有限责任公司中多发。股权转让与资本引入的设计不完善暴露出更多的问题。图表二:标的企业类型

(三)七成以上股权转让原因为纯粹财产转让股权转让纠纷案件反映的股权转让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九类:1.纯粹财产转让,253件,占74.63%;2.资本引入(包括金钱资本与人才资本),50件,占14.75%;3.股东矛盾退出,11件,占3.25%;4.担保借款,6件,占1.77%;5.侵权转让(冒名股权转让),4件,占1.18%;6.职工退股[1],4件,占1.18%;7.以股抵债,3件,占0.89%;8.转移财产,2件,占0.59%;9.离婚分割共有财产,1件,占0.29%。另有5件案件系名为股权转让实为投资、借款等其他法律关系,占1.47%。[1]股份合作制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职工退出企业,企业改制等产生的正常退股。可见,七成以上股权转让基于纯粹财产流转而产生,其在具体目的和动机层面又呈现多样化,包括整体或部分经营权的转让,实现标的公司特定的股权架构,合作开发项目,为获得标的公司注册商标、建设工程施工资质、土地使用权等有形或无形资产等。居于次位的因资本引入而生的股权转让表现形式相对单一,多为实现标的公司上市。股东矛盾退出主要表现为,公司经营期限届满,股东间就是否继续经营意见分歧或是经营理念差异,导致一方股东退出。因担保借款发生的股权转让主要表现为,实现股权质权、股权让与担保两种形式。图表三:股权转让原因

(四)股权转让纠纷诉请类型[1]股权转让纠纷案件反映的诉讼请求,涉及以下九类:1.请求支付股权转让款,147件,占35.17%;2.支付违约金、损害赔偿,67件,占16.03%;3.解除股权转让协议,56件,占13.39%;4.请求履行回购义务,37件,占8.85%;5.确认股权转让协议无效或不成立,26件,占6.22%;6.办理工商变更登记,25件,占5.98%;7.撤销股权转让协议,13件,占3.11%;8.行使优先购买权,4件,占0.96%;9.履行股权转让协议项下的其他义务,包括承担标的公司对原股东的债务、返还垫付费用等,43件,占10.29%。[1]因部分案件存在多个诉请或是存有反诉,故此处诉请类型按照实际诉请个数予以统计,在数量上多于案件总数,共计418项诉请。图表四:股权转让纠纷诉请类型

(五)股权转让风险高发点分布[1]股权转让纠纷根源于不同的风险点,同一个风险点发生于股权交易的不同环节,不同风险点互相复合,又可能会呈现出新的变式。故,就股权转让纠纷案件的风险触发点予以分析,归纳引起纠纷的高发因素,提请股权交易各方注意。我院审结的339件股权转让纠纷案件,涉及十三个风险高发点:1.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迟延履行回购、支付股权转让款、办理变更登记,股权转让款支付状况等[2];2.股权转让协议瑕疵,主要表现为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约定内容互相矛盾;3.标的股权瑕疵,主要表现为处分权欠缺、转让方出资不实、股权评估瑕疵等;4.股权代持;5.标的公司资产状况披露,主要表现为转让方故意隐瞒、虚假陈述、遗漏陈述标的公司资产状况等;6.股权转让前后标的公司债务处理;7.冒名股权转让;8.与借款、投资、增资、资产转让等概念混淆;9.审批等强制性规范,包括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的限制;10.其他股东优先购买权;11.入股后合作经营事项争议;12.退股不规范;13.一股二卖。图表五:股权转让风险高发点序号风险类型数量占比1信用风险13238.94%2股权转让协议瑕疵6418.88%3标的股权瑕疵298.55%4股权代持226.49%5标的公司资产状况披露205.90%6股权转让前后标的公司债务处理123.54%7冒名股权转让133.83%8与借款、投资、增资等概念混淆123.54%9审批等强制性规范113.24%10其他股东优先购买权82.36%11入股后合作经营事项61.77%12退股不规范51.48%13一股二卖51.48%需要指出的是,股权转让系一种特殊财产的转让,具有买卖的基本属性。由此,股权转让客体——标的股权的相关信息系股权交易的关键内容。司法实践中,标的股权相关信息,包括标的公司资产、负债、经营情况、对外投资情况、转让方出资情况、收购情况、标的公司股权架构变动情况等,亦成为影响股权交易正常进行的主要风险。前述股权转让协议瑕疵、标的股权瑕疵、资产状况的披露、债务处理、股权代持,包括信用风险中的一部分,在本质上均可纳入交易信息不对称的范畴。[1]部分案件表现为风险点的复合性,基于统计便利考量,此处选取的为每个案件的主要风险点。[2]理论上,所有的风险因素都具有一定信用风险的特征,此处的信用风险指的是未呈现出特殊风险因素的案件,如表现出特定的形式,如一股二卖,则不再归入此类。(六)股权转让违约占比及类型2014至2018年,我院生效判决认定构成违约的案件数量为95件,占整体股权转让纠纷案件的28.02%。其中,2014年16件,占该年案件比41.03%;2015件17件,占该年案件比29.31%;2016年22件,占该年案件比32.35%;2017年21件,占该年案件比22.83%;2018年19件,占该年案件比23.17%。违约率呈波动下降趋势,表现出股权交易主体履约状况的改善。图表六:违约案件数量及占比

95件判决构成违约的案件中,违约行为的具体样态可归纳为以下六类[1]:1.未支付或迟延支付股权转让款,57件,占60%;2.未及时办理变更登记,15件,占15.79%;3.未履行协议约定的其他义务,9件,占9.47%;4.未披露标的公司债务,7件,占7.37%;5.违反竞业禁止义务,4件,占4.21%;6.一股二卖,3件,占3.16%。其中,未履行协议约定的其他义务包括,特定资质借用、字号变更登记、转让许可证、在标的公司任职、向标的公司借款、承担费用、剥离标的公司债务等。[1]此处以实体判决构成违约的案件为统计基础,故在数量上少于与风险点重合部分。如,一股二卖在风险点处为5件,在违约处为3件,其余2件为撤回起诉,未纳入此部分统计。图表七:违约行为类型

二、股权转让共性法律风险(一)股权转让协议方面的风险1.形式不规范(1)未订立书面股权转让协议。交易双方达成股权转让合意是股权转让法律关系成立的基础。一般而言,股权交易较为重大,且内容复杂,故有必要订立书面股权转让协议,以更为清晰地展现交易双方的意思表示,减少纠纷。实践中,存在以下两类不规范的协议形式:一类是口头协议,另一类是未单独订立股权转让协议,仅在股东会决议中包含了股权转让内容。股权转让纠纷案件反映,交易双方发生争议时,一方当事人往往会利用前述不规范的协议形式,否认双方间已达成股权转让合意或主张股东会决议包含的股权转让内容不可诉。在口头协议情形下,法院通常综合双方间磋商过程、实际履行情况等予以判定,主张已达成合意的一方存在举证不能的风险;在股东会决议中包含股权转让内容的情形下,法院倾向于认为,股东会决议与股权转让协议存在主体及内容差异,前者系标的公司股东间就公司治理达成的合意,后者系股权交易双方就股权转让事宜达成的合意,股东会决议原则上不可诉,仅在决议形成的权利义务属于合同法调整范畴的例外情形下,才部分可诉。由此,混淆股东会决议与商事平等主体间的股权转让协议,会给股权转让的实现造成不必要的障碍。(2)股权转让协议签署瑕疵。多起案件反映,股权转让协议因一方或双方未签字而被认定未成立。另外,委托他人代办股权工商变更登记、代为签署股权转让协议的情况在实践中较为普遍,且通常缺少规范的委托授权手续。交易一方在后期不愿意履行股权转让协议时,常利用前述签署上的瑕疵,以冒名签署为由,主张协议并非其真实意思表示。在没有事实辅证存在有效代为签署行为的情形下,法院原则上认定股权转让协议因未真实签署而无效。(3)就同一股权转让签订数份内容相异的协议。一类是交易双方在缔约或履行过程中形成数份书面协议,但未明确数份协议间是否构成变更、替代,因而产生以何者为准的争议。另一类是交易双方出于避税目的,形成一份专门用于工商登记备案的股权转让协议,集中表现为股权转让款价格低于实际履行的价格。此类出于避税目的形成的协议,本身因具有避法属性或是构成双方虚伪意思表示而存在效力瑕疵,且在履行过程中,受让方常依据工商登记备案的协议,主张少支付股权转让款。此类案件中,法院多以探寻交易双方真实意思为出发点,结合磋商过程、协议缔结时点的股权估值、实际履行情况等作综合认定。2.内容不规范(1)股权转让协议约定不明。一类是未作约定。遗漏股权转让款数额,支付方式与时间,变更登记办理时间,违约责任等股权转让协议主要条款,易引发履行标准,甚至是股权转让合意达成与否的争议。另一类是约定表述不明。交易双方虽就某一事项作出约定,但表述歧义或是意思不明确。有一起案件反映,双方当事人在同一股权转让协议中就多个标的公司的股权转让予以打包转让,但未明确各个标的公司股权的具体对价。后因其中一个标的公司股权转让发生纠纷,双方就违约金的计算基数为整体股权转让款,抑或系争标的公司对应的股权转让款而产生争议。(2)混淆转让主体,将标的公司列为股权转让方。实践中,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东人格区分不明显的现象较多,这在一人有限责任公司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不当的公司治理理念反映在股权转让中,便表现为股东意志与公司意志的等同,将股权转让方列为标的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第142条严格限定公司收购本公司股份的情形、程序、转让及注销时间。由此,在股权转让法律关系中,除标的公司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处置回购的本公司股份等特殊情形外,股权转让义务的主体为标的公司股东,而非标的公司本身。在公司股东转让股权场合,不当地将股权转让方列为标的公司,容易产生转让主体及协议有效性争议。此类案件中,法院原则上认为,标的公司本身并不享有自己的股权,以标的公司名义与受让人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违反《公司法》规定,应属无效。另有判决依照股权转让款收取方为标的公司股东、股权转让协商过程等实际履行情况认定法律关系的主体为标的公司股东。

(二)标的股权方面的风险1.标的股权为夫妻共同财产时,转让方婚姻状态对股权转让的影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司法解释的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以夫妻共同财产出资取得的股权,即便登记在一方名下,亦属夫妻共同财产。未经配偶同意,转让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登记在一方名下的股权,极易产生未登记一方配偶对标的股权提出权利主张,由此引发诉讼。若股权转让发生于转让方离婚期间,此类风险尤为明显。法院原则上认定股权转让不因未经配偶同意而无效,即将未登记一方配偶就共有股权的权利限定于财产利益。[1]但是,转让方未经配偶同意转让共有股权,仍然成为影响股权转让顺利完成的潜在消极因素。如离婚诉讼期间,夫妻一方低价或是零对价向他人转让共有股权,股权转让因构成恶意转移财产而无效。故受让方宜将标的股权共有状况及转让方婚姻状态纳入考量,必要时,可事先征询未登记配偶一方的意见并取得书面同意。2.标的股权已设立质押等权利负担。《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第226条对已设立质权的股权转让作出限定,“基金份额、股权出质后,不得转让,但经出质人与质权人协商同意的除外。出质人转让基金份额、股权所得的价款,应当向质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转让方未经质权人同意转让已设立质权的股权,容易引发质权人以股权转让侵害其质权为由主张股权转让无效的诉讼。法院倾向于认为,《物权法》第226条旨在禁止出质人处分已出质的股权,并未禁止出质人先行将质押的股权以合同形式转让,故股权质押原则上不影响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标的股权上的权利负担仍会实质上阻碍股权转让协议的履行,质押登记未经撤销,股权变更登记存在障碍,同时,股权转让款支付涉及提存或提前清偿债务,也容易引发相应的风险。3.转让方出资瑕疵。此风险点根源于受让方对标的股权前期审查不足,后于履行过程中发现标的股权存在未履行出资、抽逃出资等瑕疵,遂以此为由要求解除、撤销协议或是减少股权转让款。受让方受让出资瑕疵的标的股权,具体的风险表现包括:(1)无权要求转让股东补足出资。股东出资与股权转让分属不同的法律关系,股东出资义务的履约对象为股权所对应的标的公司,受让方以自身名义要求转让方补足出资存在障碍,而且还存在被公司债权人另案诉讼承担补足出资连带责任的风险。(2)出资瑕疵原则上不能作为减少支付股权转让款的正当理由。股东是否履行对标的公司的出资义务,并不影响其与他人之间所订立的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受让方仍应按协议约定履行付款义务。(3)自力救济可能构成违约。实践中,受让方发现转让方出资瑕疵,往往以扣留部分股权转让款的方式进行补救,但此类行为通常被判决认定构成迟延履行,反而应承担违约责任。[1]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16条规定,未登记一方配偶需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才可以成为该公司股东。

(三)股东优先购买权方面的风险1.未履行书面通知义务。依照《公司法》第71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就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并征得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有一起案件反映标的公司股东在股权转让前未向其他股东发送书面通知,征询其他股东意见,判决认定股权转让因损害其他股东优先购买权而无效。[1]2.书面通知义务标准分歧。转让方股东向其他股东发送的书面通知应包含拟受让人的有关情况,拟转让股权的数量、价格及履行方式等主要转让条件。实践中,由于股权转让形式的多样性以及股权转让协议内容的复合性,何为恰当的通知义务标准仍存在分歧,进而影响股权交易进程及履行可能性。有一起案件反映股权交易双方签订的《公司清算及股权转让协议》除约定了股权转让外,还约定了利润分配结算、债权抵销等内容,且双方就协议项下整体内容约定了捆绑式作价。转让方就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了其他股东后,其他股东以通知未明确股权转让款价格为由,主张优先购买权条件未成就(通知义务未恰当履行),要求对协议对价进行分割,明确股权转让对应的价格并依照该价格行使优先购买权。判决认为,股东转让股权的交易条件不仅限于对价的数额,也应包括清偿特定主体债务、一并转让未分配利润等特殊条件。3.其他股东收到通知后,对股权转让行为提出正当异议且在处理过程中的,股东优先购买权仍然存在。有一起案件反映转让方股东书面告知其他股东股权转让事宜,其他股东回函表示,转让方存在抽逃出资行为,故不同意股权转让,标的公司就此提起另案诉讼。判决认为,标的公司其他股东并未放弃疑议消除后的优先购买权,在转让方抽逃出资一案尚未处理完毕前,受让方诉请履行股权转让协议,不予支持。[1]此处无效的为股权转让的处分行为,而非股权转让协议。转让方与受让方之间的股权转让协议并不因侵害优先购买权而无效,但即便协议有效,仍因优先购买权的存在而履行不能,无法实现股权转让的目的。(四)隐名持股方面的风险1.隐名股东直接以自己名义转让股权。隐名持股本身不影响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但是,隐名股东直接转让股权往往成为受让方主张股权转让协议无效的事由,引发争议。而且,名义股东与隐名股东间于代持股协议项下产生的争议,可能会延伸于股权转让领域,导致股权转让关系复杂化,主要表现为名义股东否认存在代持股关系,不配合办理股权变更登记。另外,隐名股东直接以自己名义转让股权还存在下述履行风险:隐名股东显名系股权转让协议得以实质性履行的前置条件,而隐名股东显名依法需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有一起案件反映股权转让协议约定,转让方需在三个月内办理显名手续。后转让方未按约显名,且标的股权被名义股东转让给第三人,法院遂判令解除股权转让协议。故在隐名股东直接转让股权场合,可考虑将名义股东作为一方当事人列入协议中,以降低此类风险。2.名义股东转让代持股权。一类是名义股东未经授权,擅自转让代持股权,实际权利人对标的股权提出权利主张,受让方若不符合善意取得的条件,依法不能取得股权。另一类是转让方转让的标的股权部分为自有,部分系代案外人持有,因转让方与案外人间代持股协议瑕疵,如份额约定不明、口头代持协议等,产生股权转让主体及股权转让款分配之争,客观上阻碍股权转让协议的履行。3.以股权转让形式实现隐名持股。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受让方受让股权后不办理工商变更登记,由转让方代受让方持有标的公司股权。此类股权转让除却了通常意义上作为股权转让方主合同义务的变更登记事项,相应的,将股权代持协议项下的实际股权利益分配、股权归属等内容作为转让方的合同义务,容易引发股权转让合意是否达成,转让方一股二卖等法律风险。4.以股权代持方式担保股权转让实现。股权转让与股权代持基于交易目的差异,可互为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易产生法律关系性质的争议。有一起案件反映甲将标的股权转让给乙,且办理了变更登记,但乙未支付股权转让款。同时,双方签订股权代持协议,约定由乙代甲持有标的股权,以确保在乙无力支付股权转让款时,甲仍得以依据股权代持协议对标的股权主张权利。后甲诉请乙支付股权转让款,乙以双方间系代持股关系而非股权转让关系为由,抗辩无需支付转让款。

(五)审批与限制方面的风险1.标的企业性质与股权转让。法律对特定类型企业行为能力的限制投射于投资领域,表现为对国有产权转让、三资企业股权转让设定有审批、备案、信息披露、交易场所限制等特殊要求,直接影响到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与履行。如国有产权转让需经国资监管机构审核、进行产权评估,且原则上在产权市场公开进行;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应履行报批义务,未经批准,协议不生效等。2.特定经营范围与股权转让。特定行业存在准入与转让的限制,如典当行转让股权,应当经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批准,未经批准无权申请变更登记。忽略此类规范的限制,有时会导致股权转让行为无效,有时会造成履行障碍,最终影响股权转让的实现。由此,公司经营范围也应引起股权交易双方的注意。

三、特定类型股权转让个性风险从2014-2018年股权转让纠纷案件看,不同原因引起的股权转让在交易模式以及风险触发点上存有差异,故以下就居于股权转让原因前三位的,基于纯粹财产转移、资本引入、股东矛盾退出而产生的股权转让侧重风险点予以分析。(一)纯粹财产移转股权转让的风险点1.转让方未尽告知义务。交易双方对标的股权相关信息的了解系确定是否进行股权交易以及股权价格的基础。转让方负有积极披露标的公司资产负债、经营情况、隐形诉讼、对外债务等基本信息的义务。多起案件反映,转让方隐瞒、虚假陈述、未及时告知前述基本信息,构成协议解除的正当性事由。另外,标的公司股权架构变动、对外投资、收购及被收购计划等非常态化信息,也应当引起转让方的注意,未及时告知可能会影响股权转让的实现。有一起案件反映在标的股权转让期间,标的公司其他股东同时对外转让股权导致标的公司股权结构发生变化,法院认定此种变化对原有股东结构的影响显著而重大,转让方未及时告知受让方其他股东对外转让股权的事实,导致受让方背离了签订合同时对标的公司股权结构的认知和预期,判决支持受让方解除股权转让协议的诉请。2.资产转让与股权转让混同。资产转让与股权转让存在以下差异:(1)主体不同。资产转让的主体为公司,股权转让的主体为公司股东。(2)法律效果不同。资产转让为财产权利的移转,而股权转让为标的公司资产负债的整体继受。实践中,存在资产转让与股权转让概念混淆的现象。一类是交易双方旨在转让商铺、字号等资产,但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产生法律关系性质争议。另一类是交易双方旨在转让股权,在股权转让协议中同时约定了设备、不动产租赁、字号等资产移转等内容。实际上,股权转让并不涉及资产所有权转移内容,标的公司资产所有权归属于标的公司,受让方受让标的公司股权后,自然享有相应的权益。股权转让协议应约定的应当是资产交接事宜,而非转让事宜。3.合作经营事项履行障碍。在部分股权转让的情况下,转让方与受让方后续合作经营事宜成为股权转让的重要内容,容易引发以下两类风险:(1)合作事项约定不明。合作经营事项,包括受让方进入标的公司后参与管理的领域、对董监高人员的指派权限及席位数量、标的公司后续发展方向等,交易双方若仅在股权交易前期达成口头约定或框架性意见,易引发争议。有一起案件反映转让方为引入受让方成为教育机构的教师,将教育机构的部分股权转让给该教师。双方达成口头意向,即教师受让股权后应在该机构任职并参与管理。后受让方未到该机构任职,转让方遂以此为由请求解除股权转让协议。(2)合作事项未征询公司其他股东意见。在标的公司存在除交易双方外的其他股东时,双方就后续合作的承诺涉及标的公司及其他股东的意愿,未考量其他股东意愿,容易引起争议。有一起案件反映转让方承诺协助受让方办理变更董事会成员,让受让方的相关人员作为董事参与公司经营,并变更公司章程。后因标的公司其他股东不予配合,相关承诺落空,由此产生违约责任。故交易双方宜在交易前期与标的公司其他股东进行沟通,征询其他股东对合作经营计划的意见,达成合作协议,避免后期履行障碍。(二)股东矛盾退出股权转让的风险点1.退出形式不规范。股东间基于矛盾而一方退出,仍应当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明确股权对价、办理登记等股权转让必要事项。实践中,存在以下几种不规范退股形式:(1)产生矛盾的双方股东签订欠条,约定向退出方支付一笔款项,但未明确该笔款项性质是借款抑或股权转让款,股权转让关系是否成立存疑。(2)产生矛盾的双方股东签订退资协议,或是混淆转让方主体,由标的公司与退出股东签订退资协议,约定退出股东收回投资。此类约定在表述上更接近于标的公司减资,但标的公司通常又没有履行法定的减资程序,产生行为性质的争议。(3)双方签订零对价股权转让协议,同时另行订立合同约定将转让方对标的公司的投资款转化为债权。此种模式下,股权转让法律关系中主要义务——支付对价、变更登记,被分置于两份协议中,而且将价款支付方由受让股权一方变更为标的公司,构成抽逃出资。2.退出事项约定不明。一方股东退出场合,因双方间前期矛盾,退出方对公司相关材料、证照的移交,法定代表人的变更等事项成为协议履行的难点。在双方未明确约定材料移交时间的情形下,退出方拖延移交材料,受让方通常以此为由要求终止股权转让法律关系,甚至引发公司证照返还等新的诉讼。3.退股后标的公司性质变化未予以重视,导致协议的履行可能违反法律,进而在效力上产生疑问。有一起案件反映两个标的公司均只有转让方、受让方两名自然人股东,双方产生矛盾,达成协议,其中一方同时退出两个标的公司。该协议的履行结果将违背《公司法》第58条“一个自然人只能投资设立一个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规定。后转让方以此为由,请求不履行股权转让协议。

(三)资本引入股权转让的风险点1.入股形式不清。入股标的公司存在两种形式,一是受让股权,二是认缴增资。二者存在以下差异:(1)主体不同。受让股权属于交易双方意思自治范畴,发生在股权交易双方之间,受让方负有将股权转让款支付给转让方的义务,而认缴增资属公司自决范畴,发生在出资方与标的公司之间,出资方负有向公司缴纳出资的义务。(2)程序不同。受让股权仅需交易双方达成合意,而认缴公司增资需经股东会决议通过增资方案,履行法定增资程序。(3)法律责任不同。受让股权形式下,受让方未支付转让款,转让方有权依据股权转让协议向其主张违约责任;认缴增资形式下,未按约履行出资义务,需承担出资不实的法律责任。实践中,存在入股形式混淆的现象。一方面,标的公司股东与受让方签订协议,约定内容为股权转让,具有以受让股权形式入股的特征。另一方面,协议措辞为出资协议,受让方负有将款项支付给标的公司的义务,又具有认缴增资的特征。而通常情况下,标的公司又未形成增资决议。由此产生以何种形式入股以及是否有效入股的争议。2.股权转让未考量增资引起的股权稀释。以资本引入为目的股权转让,有时与增资相结合,即股权收购方承诺以其自身或关联公司对标的公司进行增资。此时,应当将增资协议的单独履行以及增资后对原股权转让协议约定的股权稀释纳入考量。有一起案件反映,股权交易双方约定以受让方向标的公司增资为条件,零对价转让转让方所持有的标的公司10%股权。在股权转让过程中(尚未办理变更登记),受让方履行了协议项下的对标的公司进行增资的义务,导致转让方所持标的公司股份稀释为2.43%。后受让方诉请转让方办理10%股权的变更登记手续,转让方以其未持有10%股权为由,要求解除股权转让协议。法院判决,依照股权稀释后转让方实际持有的股权份额办理变更登记。3.股权回购设置有待完善。股权回购作为资本投入方降低风险的方式,常在股权转让协议中予以约定。交易双方多将标的公司将来一定期间内是否达到约定的收益、是否成功上市等设置为股权回购条件。诉请履行回购义务占据以引资为目的股权转让纠纷案件很大比例,纠纷主要围绕以下几点:(1)回购条款是本约抑或预约。在双方未就回购内容明确时,一方抗辩仅构成回购预约,引发回购合意达成与否的争议。(2)法律关系性质是借款抑或股权转让。股权回购加固定收益条款,很大程度上排除了股权转让的投资风险属性,产生借款还是股权转让的争议。(3)股权回购条件成就与否以及如何履行。如协议约定的回购义务主体为两名自然人,但并未明确两名义务主体各自应承担的回购比例,由此产生回购范围及价款的争议。4.公司为股东就股权转让行为提供担保未经股东会决议。公司对内提供担保受《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约束。《公司法》第16条规定,“公司章程对投资或者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投资或者担保的数额由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公司为公司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前款规定的股东或者受前款规定的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不得参加前款规定的事项的表决”。故在股权转让担保设置中,双方均负有义务审查公司担保的程序以及内容的限制。数起案件反映,标的公司为标的股权转让提供担保,但未经股东会决议,故该担保行为因双方过错而无效。

四、规范股权转让行为的建议(一)转让方应注重交易信息沟通披露法律和审判实践对持有更多交易信息的转让方课以较为严格的信息披露义务。转让方的信息披露义务包括以下两个层面:一是向交易对方披露可能影响股权交易成立与否、价格高低的各种因素,积极保持与受让方的信息交流,尽量采取书面形式以保证争议时协商交流过程的再现;二是向标的公司其他股东披露对外股权转让事宜,书面征询转让意见以及是否行使优先购买权。

(二)受让方应完善股权交易前期尽职调查股权转让纠纷案件反映出,交易关系中受让方整体上处于相对的信息弱势地位,大部分案件根源于交易前期信息的不对称。为避免交易后期矛盾的凸显,股权受让方应当完善股权交易前期的尽职调查工作。1.通过阅看标的公司年报、章程,要求转让方提供标的公司审计材料等途径,全面了解标的公司经营情况、对外投资情况、股权架构、资产与负债、收购与被收购事宜、标的股权出资等影响股权交易的因素,核实转让方陈述的真实性。2.寻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产权评估机构等相关专业机构的辅助,完善前期股权价值评估。3.在股权转让协议中列明标的公司资产、负债等基本情况,避免后期争议。

(三)以股权转让目的为出发点,合理设置股权转让条款明确股权转让的目的,侧重不同股权转让目的下股权转让条款的合理设置。1.在经营权转让为目的场合,注意明确资产转让部分与股权转让部分的差异,可以将二者作分别约定,以明晰义务履行的标准,同时,处理好股权转让前后标的公司债权债务关系;部分经营权转让的,应注重后期共同合作事项的约定,明确各方权利义务。2.在因股东矛盾退出场合,选取规范的退出形式,避免与公司减资程序混淆,即时履行公司证照、财务账册等资料的移交,无法即时履行的,明确移交时间,并与股权转让款的支付相挂钩。另,建议在协议中明确自一方退出标的公司后,双方再无其他争议。3.在以资本引入为目的的场合,注重借款、出资与股权转让的概念区分,明确股权回购条件及时间,合理设置担保条款。

(四)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完善内部治理规范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树立法人人格独立的基本理念,严格遵循《公司法》对公司运作的程式化要求,熟悉股权转让涉及的公司、物权、合同、担保等领域的法律规范,了解既有规范对特定类型企业、特定行业企业股权转让的限定和要求,股权转让前后标的企业性质的转变等,防范股权转让因违反法律规定而存有效力瑕疵和履行障碍。同时,标的企业应完善内部治理,健全企业规章制度,规范公司决议程序,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防止企业内部治理矛盾延伸至股权交易领域。

(五)提高诚信意识,防范信用风险在引发股权交易的风险中,信用风险占据近四成。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案件纯粹因一方未按约履行协议项下的义务而产生。因此,交易各方应秉持诚实理性的理念,提升自主履约意识,保持交易沟通畅通化,营造良好的股权交易市场氛围,优化营商环境。

—END—白皮书供稿:商事审判庭 研究室(审管办)转载注明来源:上海二中法院点击阅读➤江苏高院:关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企业防范经营法律风险的六十项提示点击阅读➤甘肃高院:民营企业最常见的69个法律风险点击阅读➤重庆高院:关于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提示书点击阅读➤济南中院:民营企业常见法律风险防范指引点击阅读➤绍兴中院:民营企业最常见的33个法律风险防范指南点击阅读➤东营中院:民营企业常见法律风险防控180条(放到你圈子里,朋友们会感激您)

如需聘请律师请联系:吴取彬律师隆安(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1号港汇广场1座11层(服务范围:企业常年法律顾问、商事合同纠纷、房地产纠纷、证券维权、执行异议与复议及追加被执行人等)联系电话:13817276735邮箱:wuqubin@longanlaw.com2021值得您关注的法律公众号↓↓↓↓↓↓↓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最后,小编恳请大家做一件事,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留言或点“在看”的,会逐渐看不到我们推送的内容!如果你还想每天看到我们的推送,请将“诉讼与执行”加为星标或每次看完后点击一下页面下端的“在看”和“点赞

”,拜托

(0)

相关推荐

  • 中院发布:股权转让的8类风险27个风险点(干货)

    来源 | 上海二中法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营商环境的优化,股权转让交易日益频繁,由此引发的纠纷也越来越多.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中发现,股权转让纠纷案件占据公司法相关诉讼很大比例,且呈现出一定 ...

  • 实务 | 股权转让中常见的8类风险及实务建议

    前 言  / FOREWORD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营商环境的优化,股权转让交易日益频繁,交易主体趋向普遍化,股权转让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也不断涌现.针对上海二中院发布的<2014-2018年股 ...

  • 银行借新还旧业务中担保责任的法律风险!

    来源 | 法润万家 作者 | 张志伟 本期学习法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 第十六条第一款 主合同当事人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债权人请求旧贷的担保 ...

  • 防范未然:民办学校运营中的十大法律风险

    [民教投] [培训服务]+[财务法律] [资本服务]+[合作办学] 民办学校应当注意防范办学过程中的各种法律风险,避免因为法律上的疏忽而给学校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民办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尤其应当注意防范 ...

  • 房屋买卖中“阴阳合同”的法律风险

    价值160万元的一套住房,在房主.买主和中介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房屋主管部门看到的房屋买卖合同上只有60万元. 这正是时下二手房交易中常见的阴阳合同. 去年3月,北京的张先生花7 ...

  • 企业在投资和融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风险

    于海宁:诺实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咱们企业经营过程当中在投资和融资过程中,大家要明白: 投资:就是公司有钱,我要对外投,我要出去做事情,我要把钱投出去,来做事情,这叫投资. 融资:是我企业经营过程当中 ...

  • 【建纬观点】房地产项目并购中涉及在建工程的法律风险要点(内附经典案例)

    吴迪  上海建纬所房地产部专业律师,拥有法学.金融.土木工程多重学历背景,证券及基金从业资格.涉足地产工程领域多年,有负责项目招投标.施工现场管控和公司法务方面经验.执业后为项目并购.商业地产运营.投 ...

  • 【建纬观点】房屋买卖交易中阴阳合同的法律风险

    作者介绍李徐伟,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房地产团队执业律师.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律硕士,同时是北京大学创办的国内第一个国际工程法研修班的第一期学员.主要执业方向为房地产与建设工程.国际工程.PPP.收购并购 ...

  • “共享员工”用工模式下法律风险与防范白皮书

    "共享员工"用工模式下法律风险与防范白皮书 发布时间:2020-04-10 前言 今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中国,疫情防控工作空前严密,线下餐饮.酒店等服务行业受到严重的冲 ...

  • 山水画中的山石,竟然有那么多画法 !值得收藏!

    白雪石作品 山水画中山石常常是紧靠在一起的,而对于山石的画法也是极为讲究的,很多初学者就是没有弄懂山石的一些画法诀窍,所以很多时候都是觉得自己完成的作品都是有一定的缺失.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关于山石的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