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能拯救古典乐吗?

刚刚结束的肖赛,
24 岁的加拿大华裔
刘晓禹一举夺冠。
他一口地道的京片子,
每年都回北京的家。
这次肖赛,一共有 500 名选手参赛,
其中华人 100 人,日本 90 人。
亚裔超过了总报名人数的一半。
近年的国际大赛,
但凡有点名气的,
一定有相当比例的华人参与。
比赛如此,
另一方面,
古典乐的市场领域,
中国也正全面赶超。
有个反直觉的事实:
欧美的古典音乐会,
听众并没我们想象的多,
且都是老人在听。
上海理工大学的讲师罗梦雨
在 2015 年做过一个研究,
发现在中国的西方古典音乐听众里,
40 岁以下的占比超过 70%。
英国的情况正好相反,
主要的古典音乐听众集中在六十岁以上的老年群体中。
陈丹青和张昊辰也有过一番对话。
陈问:现在欧美和中国听古典乐的用户年龄分布?
张答:欧美老年人、日本中老年、中国年轻人。
在市场层面,
欧美的古典乐市场萎缩,
听众年龄断档,已是不争事实。
所以近年来也有了一个说法
未来古典乐看亚洲,
亚洲古典乐在中国。

为什么?
在西方诞生的古典乐、西洋乐,
遥远的东方竟成了它的应许之地?
这一切,
都要围绕着中国古典乐的发展谈起。
中国古典乐,相当特殊。
一方面,数以千万的琴童在学琴;
另一方面,中国成年人几乎看不懂五线谱;
一方面,中国正在拯救古典乐;
另一方面,听音乐会的基本听不懂啥。
中国的古典乐音乐现状:
无根基,但是后劲十足。
中国对古典乐,
一定绕不开几个人几段事儿。
50、60S
傅聪。
中国第一个在国际有影响力的钢琴家,
1955 年肖赛第三名。
这个成绩 45 年后被李云迪打破。
傅聪当年学成,拒绝回国。
也导致了傅雷夫妇的自杀。
他家的故事,是当年音乐家的缩影。
那个年代,古典乐还是洪水猛兽。
中国第一代国际钢琴家 傅聪
70S
虽为洪水猛兽,
但作为西方产物,
在特定时间有着特殊意义。
中美建交三件套:
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费交指导。
1973 年费城交响乐团自掏腰包访华,
通过古典音乐建交,
指导了当时我们百废待兴的古典乐,
到哪都成为了人们的焦点。
既然有明确的政治任务,
古典乐也自然成了人们口中美谈。
费城交响乐团演奏贝多芬
再往后,
1979 改革开放,
卡拉扬带着柏林爱乐访华,
期间卡拉扬享受正部级待遇,
一辆红旗车随行。
当时北京还没有音乐厅,
在首都体育馆演出。
彩排的时候,有上百人围观。
观众此起彼伏,噪声不断,
卡拉扬转身看着观众,大家安静一会,
卡拉扬继续排练,噪声再起。
总之这次中国之行,
让卡拉扬拉黑了中国,
此生再未踏足。
当时中国观众还没有古典音乐会的概念,
以为和听戏曲,踩凳子上边喝茶边嗑瓜子,
都差不多。
卡拉扬 1979 在首体
但就算如此,古典乐也是小部分人的特权,
是在报纸上的「传说」。
80、90S
这种情况,直到 80、90 年代电视的普及,
才开始慢慢改善,
古典乐通过中央电视台,走进中国千家万户。
中国绝大多数人,第一次见到交响乐团,
就是在电视上,1 月 1 号,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是它,扮演者古典音乐科普的角色,
教会了中国人听音乐会的讲究。
1987 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卡拉扬指挥
中国第一次转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是在 1987 年,指挥还是卡拉扬。
当时解说介绍台下的观众,
全是皇亲国戚、社会名流。
金色大厅金碧辉煌,
对当时物质匮乏的国人,
还是相当震撼的。
规矩一大堆,什么过程中不要鼓掌,
每年都有保留曲目,
最后等着返场致谢等等。
因为电视,
因为 CCTV,
因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真正打开了中国对古典乐的认知。
这时,只是知道,但离狂热还远。
千禧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随着中国 2000 年加入 WTO,
中国经济实现跨步,
经济好了,吃得饱穿得暖,
自然也开始研究上层建筑之一的艺术。
这里不得不感谢「考级」,
中国艺术的普及,考级功不可没。
当年学个艺术,对于学业帮助很大。
加分、特长生,社会引导,
都让家长对孩子学琴这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中国琴童在 2000 万以上,
这数字堪比欧洲一些国家总人数。
其中钢琴占了琴童的大多数。
如此大的数字基数,
哪怕再小的比例,
中国也能诞生超一流的钢琴家。
我们没有等待太久,
2000 年,李云迪获得第 14 届肖赛的冠军。
这是世界最顶级大赛,五年一次。
傅聪就是通过肖赛一举成名,
而李云迪更甚。
李云迪夺冠的前两届,第一名空缺,
也就是说,李云迪是 1985 - 2000 年,
15 年来,唯一的冠军。
那届第四名,是李云迪的同门师姐陈萨。
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名次。
2000 年,让世界真正认识了中国的古典乐,
也是这一年,中国为古典乐而狂热。
李云迪(左)老师但昭义(中)陈萨(右)
2000 年,除了李云迪的肖赛夺冠,
还有另外一位超级巨星,因为一次阴差阳错。
震惊世界古典音乐圈。
芝加哥的演出,钢琴家理查德·古德因故缺席,
临时顶替他的郎朗一战成名。
在此之前,98 年郎朗就被老师推荐,
与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
99 年朗朗,临时替代 Andre Watts
和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出;
那是钢琴天才的时代,
巨星已经升空,照映在中国的古典乐上。
中国琴童家长鸡娃梦想代言人
他们的出现,
证明了古典音乐虽然是西方舶来品,
但中国人完全可以自己学好,
並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
此时的古典乐,
已经在中国完成了
从被排弃、听说、看过、了解、被崇拜的蜕变。
10S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当年来华指导的费交,2011 破产。
作为世界十大交响乐团,
他们的演出质量并未下降。
但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
观众减少,票房不足。
竭尽全力拉赞助找合作,
也因为赤字超过 500 万美元而破产。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当年费交自费来中国,虽然抱着政治目的,
但也实打实的帮助中国推进了古典乐,
在费交破产之际,中国也相应施以援助。
破产第三天,
中国国家大剧院就与他们签订了五年的合作。
雪中送炭。
国家大剧院与费城交响乐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费交的破产,是西方古典乐市场的一个缩影。
在美国的音乐名校,
十个学生里七个是亚裔,
四个来自中国。
在林肯中心,
90 年代,还没有其他国家的演奏员。
到了 2020 年,五成以上是华裔。
在欧美的音乐会,
绝大部分,都是老人。
而在中国,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开始欣赏古典乐。
因为人口基数大;
因为经济水平提高;
因为人民对艺术的追求;
因为媒体和传播更发达;
让中国,
已经成为了整个古典乐市场的拯救者。
不论世界哪里的大型比赛、演出,
都一定有,且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参与。
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的李映衡
回顾这不到 50 年,
中国的发展是全方位的。
经济腾飞,幸福指数提高,
人民精神富足,追求艺术。
我们从一穷二白,
做到了世界数一数二。
文末扣题,
中国人能拯救古典乐吗?
首先,
古典乐不需要被谁拯救。
但如果需要,
中国人一定会为古典乐贡献力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