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宋词《青门引·春思》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也说宋词《青门引·春思》
作者: 半缘堂,来源: (ID:tsgsc8)
微信订阅号“唐诗宋词古诗词”介绍古诗词及其解读文章,一天一首,很受诗友们的关注。但是有些文章的解译内容,尚有值得商榷之处。
下面,就1月19日的那篇张先《青门引·春思》的解读,略述几点浅见:
一、字的读音错误
1.残花中酒的“中”字
“一天一首”把“中酒”读作zhōng酒,如此“中酒”的意思是酒到半酣,不醉不醒。这就与词的本意相距甚远了。正确读音应该是zhòng,如此它的意思就是醉酒或者病酒。中酒的中字读第四声,中毒、中箭、中枪、中计的中字都是第四声,中酒,就是被酒醉倒了;病酒就是被酒伤害致病了。既然这篇解读把“中酒”释为酩酊大醉,那么中酒的中字就应该读作zhòng。即便是“瑕不掩瑜”,读音错误的瑕疵也是绝不可以忽视的,它是古文学习的大忌。
2.“那堪更被明月”的“那”字,
主播读作“nà”,如此“那”便是指示代词,而不是疑问代词。这个“那”在此处与“哪”通假。“那堪”其实就是“哪堪”,“那”在此处应该读作“哪”。“哪堪”就是“怎么能忍受”,“哪能承受得了”的意思。如果读作“nàkān”,意思便截然相反了。
二、释文的“信”与“达”
“诗无达诂”,从古至今这句话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再高明的文字翻译也不能替代原诗的诗意诗味,即便是原诗的作者也是一样无法做到。古诗词的魅力来自它原汁原味。
然而我们现代人出于学习欣赏的需要,不能不尽其所能对古诗词加以注释解读和翻译。那么问题的关键首先就是注解翻译的准确性。解读错误,是为“不信”。解释粗疏含糊或者随意铺陈,皆为“不达”。
比如《青门引·春思》第一句“乍暖还轻冷”。本来是说当日天气乍暖还有点冷。这个“轻”字用的极有分寸!这就和“乍暖还寒”有所不同了。为什么轻冷?因为整天风雨,到傍晚才停止。此时已是天气早已变暖的暮春不是乍暖还寒的早春,所以解释为“天气刚刚转暖,还透出一丝丝微寒”是不准确的。庭轩寂寞近清明”,庭轩,庭院中的小屋,也可以当庭院讲。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词人的庭院很冷清,在这个清明节将至的傍晚,他很孤独寂寞。“残花中酒”,暮春花残是眼前的景象,寂寞醉酒是自身的处境。
再如“又是去年病”,是此时发自肺腹的感受!又是和去年一样的苦恼萦绕于心。这个“病”是指心理上难言的“痛苦”而不是生理上的不正常。“长其孤,问其病”的“病”就是痛苦的意思(见国语.吴语)。把“又是去年病”解释为又是去年留下的病根,显然是望文生义了。何况残花谈不上“病根”,去年中酒即便是致病,也不会单等到今年今日才发作。所以解释这个“病”字不可粗疏。
“楼头画角风吹醒”,这句是说城楼上号角声声随风传来,使词人猛然清醒。而不是“一阵阵轻冷的风吹来夹着号角凄厉的嘶鸣”把词人吹醒。这样解释是没读懂词意的缘故。整天风雨,词人为什么不醒?为何傍晚风中号角对他有如此的魔力?仔细读下来就会得到答案。
“入夜重门静”,夜幕已经降临,重门深锁的巨宅沉入一片肃静。作者恰在此时酒醒,他在凝望这个静夜中的大院高墙。他在想什么?“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此时,隔墙有人高高荡起了秋千,那人的倩影被朗朗月光映照,只能在越过墙头一瞬间让词人一瞥!这样无声胜有声的一幕是偶遇吗?应该是去年有约吧!重门高墙隔绝音讯往来,秋千一闪犹如惊鸿掠影,怎能不使人徒增思念?所以对作者来说是“哪堪”,是难以承受的痛苦。
这首词名为春思,当是伤春思人之作,是否还有其它更深的寓意就不得而知了。
最后衷心希望与诗友们做更深入的探讨,希望“唐诗宋词古诗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越办越好!。
作者介绍:本文主要作者周景生,高级教师,对中国历史和诗歌都很有研究,整理者李晶平,周老师的学生,合在一起用了个笔名叫半缘堂。
附原文:
青门引·春思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关于那堪的读音:
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80后学习的课本上,老师一直强调,斜读xia不读xie,
然后现在的小学课本已经纠正读xie。
类似的还有很多……!
感谢大家的关注,指点,探讨!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后,
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