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国:那年,铺满丰收的打麦场|散文

寒亚:过年(下)|小说

文/张长国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芒不芒,打两场。”“芒”是指节气芒种,“场”即是指打麦场。农历五月的干热风起来,不出三天,麦田里的麦子似乎在一夜间听从了呼唤,金黄就覆盖了田野。在芒种后,那些有关于麦子的农事活动就在打麦场上展开了。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鲁西南的村庄里,联合收割机还没有普及,割麦子大部分是用镰刀割的。麦子割完后,簸净扬光的活路就在打麦场上完成。那个时候,哪村生产队的地头没有打麦场呢?临割麦的前几天,麦场就被按块划分为几个区域,以便队里的几十户村民轮流使用。

节气到了,不长时间,一地排车一地排车的麦子都陆续成捆运到了场里。摊开铺匀后,牲口套上石磙,就开始了收获后的第一道工序——“轧场”。这个时候,每个场里都能见到头顶一块脏兮兮的毛巾,光着晒得黝黑的脊梁,拿着挑叉辛苦翻晒麦秸的劳力。这时,农村的学校也都放了半个月的麦假,这是城市孩子没有的假期。

这个假期里,打麦场成了农村孩子玩乐的主要场所,在麦场上,他们的任务是驱赶前来偷食的麻雀,或者给轧场的大人们送水。大一点的孩子,就会和大人一样拿着挑叉来翻麦秸了。大人牵着牲口一圈圈地轧场,牲口拉着石磙,石磙后面还拉着一块三角形的“落石”,孩子们对这块“落石”也有很多的兴趣,比如,可以蹲在上面抓住绳子过一过“坐车”的瘾。“撒耙扫帚扬场锨”,是麦场上的主要农具;“扬场放磙”是判断一个好劳力的标准。看一个人是不是好劳力,看他扬场就可以知道。

会扬场的人,用木锨扬起的麦子,会借助一点微微的热风,把麦糠和麦子扬成两个堆。会扬场的人扬麦子,动作娴熟、行云流水、圆转如意,收、起、挑、扬,像是创作一首丰收的诗歌;不会扬的,总是会迷了自己的眼,弄得灰头土脸不说,麦子和麦壳也总是分不开。一位邻家四哥扬场不行,但他会想办法,为了不迷眼,不知从哪弄了副伞兵的风镜戴上扬场。然后,就被几个孩子编成了顺口溜:“某某堂,会扬场;戴风镜,真是洋……”

麦子经过扬场后,就剩下了干净的麦粒,最后,就是晒场了。晒场,就是将麦子晒干之意,易于保存和交售公粮。而看场的活一般是由孩子担任,在毒辣的太阳底下,隔上不长时间,还要用撒耙翻晒或者赤脚蹚几遍麦子,便于麦子的干燥。看场,对小孩来说是乏味的,但是,孩子也有自己的乐趣。比如捉了蚂蚱或青虫喂蚂蚁,有几个孩子时,就会合作起来下四子棋、当冰糕棍、赢烟盒……

而我的爱好是把装麦子的麻袋铺在树的凉影里,拿出一册闲书,徐徐躺下来翻开。《说岳全传》《大明英烈传》《济公传》……都是些借的民间缺页少皮的老书,有的还用寸把长的铁钉子钉住,怕散了页。时间长了,钉子与纸锈在一起,真有些古色古香的感觉。虽然有些字还认不全,内容也是囫囵吞枣,但也让人神游四海、心旷神怡,充满了对书中世界的想象。

看累了,就看看荫凉外的天光云影,悠然飞过的小鸟,就连平时注意不到的麦场边稀稀疏疏的草丛,也别有一番风味。场边贴地旺长的疙巴草像是一块草毯,里面星星点点地开着一些细碎的野花;谁家散放的几只鸡不知从哪里得到消息跑来,在场边的麦糠堆上挠得尘土飞扬,偶尔有几只麻雀在晾晒的麦子旁蹦跳着偷嘴;白色的蝴蝶、红色的蜻蜓在场上飞来飞去,草丛里小虫子的吟唱声、树上不知名的鸟鸣声、风过树的沙沙声……

近的绿树、远的红瓦房,还有在广阔的蓝水晶般天空上悠闲漂浮的白云,都让人感到是那样的闲适、踏实和愉快。有时候,午后刮过一阵凉风,睡意袭来,场边就多了几个四仰八叉睡觉的孩子。

麦子晒好打到囤里,打麦场又成了小孩的乐园。轧过的场又平又干净,是学骑自行车的好地方。怕摔着?不用担心,一溜几个大麦秸垛就是最好的“安全保护墙”。

记得我刚刚学骑自行车的时候,用的是大金鹿自行车。刚学会溜车后,就跨上了大梁骑,结果还没有学会下自行车,又怕摔着,只能一边大喊“下不来车了!”一边在惊慌失措中绕着麦场疯骑。教我学车的父亲那时也不过三十多岁,他一边笑着,一边大声提醒:“往麦秸堆上骑!”于是,我大着胆子一下将车骑上一个矮麦秸堆,车歪了,我也倒在了麦秸堆上,引来围观孩子的一通哄笑。靠着这个方法,我终于在打麦场里学会了骑自行车。

如今,在农村早已难觅打麦场的身影了,对现在的孩子们来说,早已不知打麦场是何物了,这个承载了童年太多欢乐与辛劳的地方,随着机械化的实行,永远和时代告别了。

打麦场上度过的时光,它和童年众多美好的光阴一样,已经永远定格在了我某个黄昏或午夜忽然追忆似水年华的回忆之中。

(0)

相关推荐

  • 1982年,南阳农村收麦标准流程

    1982年,5月下旬. 六伯家房后那棵高大的桑树,结满了紫红的桑葚. 村外田野里的麦子,开始由青变黄,散发着阵阵带着湿润的麦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天蓝,云白,树绿,麦黄.这是一年里农村最美的 ...

  • 【原创】《打麦场上的故事》 作者:刘润田(网名:让心归零)

    第473期 [原创] 打麦场上的故事 作者:刘润田 (网名:让心归零) 六.七十年代 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个 打麦场 麦收前几天 人们开始整理场面 为过麦熟做准备 首先挑水把场面 浇湿 然后用大锄犁铧松土 ...

  • 贾龙杰:打麦场上的那些农活儿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打麦场上的那些农活儿 作者 |贾龙杰 原创 | 乡 ...

  • 李延奎丨打麦场

    过年时一家人欢聚一堂,听父母聊起老家的人和事,一张张熟悉的脸庞,一幅幅清晰的画面,不时跳入眼帘.回忆一下把我拉到昨天,拉到那快乐的童年,我仿佛又回到了村头的打麦场上. 麦场是农村最重要的生产生活聚集地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打麦场里藏着我的乡愁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打麦场里藏着我的乡愁   天津 任志民  我在天津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两家的关系不错.我们经常约在周末聚餐,聊聊心 ...

  • 麦天忆事 | 作者:​杨洪昌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7张老照片重现30年前割麦场景,能够看哭的,都是过来人

    麦子又熟了,许多农民朋友都在忙忙碌碌地准备或正在收割小麦,不过,现在有小麦收割机,收割小麦并不是一件非常麻烦或十分劳累的事情.然而,在30年前,是没有收割机收割小麦的,从小麦收割到颗粒归仓大部分都需要 ...

  • 画家张长国——栩栩如生 出神入化

    艺术简介: 张长国,男,汉族,1962年出生于河北遵化,自幼酷爱绘画艺术,受当地名家訾世增.单志华.刘志鹰等老师启蒙.专功山水.花鸟画.1984年应征入伍,进修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多次在解 ...

  • 张长国:电影往事|散文

    常振华:谒战友,心潮澎湃|散文 文/张长国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这几天,忽然想起冯小刚的电影<芳华>,因为事务繁忙,上映后一直还未顾上观看.坐在电脑前,光影中红男绿女穿梭来往,演绎着别 ...

  • 张长国:神医|小说

    张华:小有天庭山庄|散文 文/张长国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在一块"名高和缓"的巨大匾额下,是三间明瓦天棚,天棚下的右首边,是一条大的曲尺柜台,柜台后,是一面写满了中药名的药匣子 ...

  • 张长国:智救子弟兵|故事

    郭广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外一章) |故事 文/张长国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我的外祖母,一位普通的农村老人,作为千千万万老区群众中的一员,在波澜壮阔的沂蒙抗战史上留下了一个智救子弟兵的故事. 外 ...

  • 张长国:扫墓的女人|散文

    张长国:当祖国召唤的时候|诗歌 文/张长国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保安李到城里打工快有二十年了,像他这样没有一技之长的打工族,只能是干些出力的送快递.工地小工之类的活,好在多年的打工生活,让他和其他 ...

  • 张长国:当祖国召唤的时候|诗歌

    张长国:套路|小说 文/张长国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当祖国召唤的时候 老师轻轻擦去黑板上一个人的名字 跑道上留下我人生的起跑线 青春从此驶上生命的绿色通道 请剪去我象征阳光花季的酷发 明天,我将 ...

  • 张长国:套路|小说

    张长国: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散文 文/张长国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李四老汉用三轮车带着三袋小麦来到集上粮食市的时候,太阳刚刚有一杆子多高.他先到了粮食市头上的一家卖糊辣汤的小摊上花三块钱买了一碗糊 ...

  • 张长国: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散文

    邹舟:春天里,一棵不开花的树 文/张长国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最近心情不太好,在周末的闲暇里,从书架上抽出一本薄薄的书来阅读,却是一本<汪国真诗集>,翻开来,却是这样一首诗: 学会等待 ...

  • 张长国:偷桃|故事

    乔迁:路还长,我陪你,余生这一程,别再拒绝|散文 文/张长国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民国31年 (1942年)的初秋,牌坊村来了一帮卖艺的马戏班. 那天傍晚,在村子东头的麦场上,他们竖起了一根高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