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什么选择嘉庆?最无奈的一次的立储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然而乾隆的儿子嘉庆实在不配这句话。既然嘉庆不行,那么乾隆为什么要选择他继承皇位呢?
其实这事,还真怨不得乾隆。乾隆有二十七个儿女,其中十七个是儿子,太子的位置一直不是永琰(嘉庆)的。
乾隆所立的第一个太子是二阿哥永琏。永琏的生母是乾隆喜爱的富察皇后,夫妻二人恩爱有加,琴瑟和谐。永琏是他们的长子,从小天资聪颖,很讨父母欢心。雍正皇帝也非常疼爱这个小孙子。乾隆把永琏的名字写入诏书,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之后。
可惜天不遂人愿,乾隆三年,九岁的永琏患病而亡。
没过几年,乾隆准备立皇七子永琮为太子,理由与永琏一样是皇后所生,只是永琮的命运比亲哥哥还要惨,仅仅两岁就夭折了。
那么,乾隆还可以考虑哪些皇子继承大统呢?平心而论,数量真不多,总共只有五位: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剩下的哪去了?要么夭折,要么过继给其他皇族成员。皇九子、皇十子、皇十六子,生下来连名字都没取,便不幸早殇;皇十三子永璟、皇十四子永璐,虽然取了名,都没有活到成年。
皇八子永璇平日养尊处优,举止轻浮,沉湎酒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皇家公子哥,人们对他的印象很不好,乾隆也不例外。为了教育儿子,父皇没少训斥。
皇十一阿哥永瑆,是清代中期书法界的资深玩家,一手毛笔字写的很棒,但也名声不大好,过于抠门,常常成为民间茶余饭后取笑的对象。
皇十二子永璂,母亲是乾隆的第二位皇后乌拉那拉氏。本来皇后的儿子,永璂的前途还是挺好的。然而,乾隆三十年,皇后与皇帝突然爆发了冲突遭废黜,随后不久病逝。
皇老十七永璘是嘉庆皇帝同父同母的兄弟,乾隆写传位诏书时,永璘七岁,根本看不出有什么文韬武略。
考虑完所有候选人,只有皇十五子永琰勉强合适。永琰虽然没有突出的本领,好歹学习认真,孜孜不倦,行为举止什么的,也都符合当时的社会准则。不立他,又能立谁呢?永琰被秘密立储时,只有十三岁,二十三年后,他顺利登基,已经三十六岁了,成熟,健康,年富力强。此时,乾隆仍然可以确定:诸位健在的皇子中,最合适的接班人非永琰莫属,他通过了时间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