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临死前为何让庆亲王奕劻去遵化清东陵
慈禧是中国历史的帝制时代中,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自身的绝对权威,清朝因为她的能力而续命数十年。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大行皇帝无嗣,慈禧命由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其子溥仪为帝,年号宣统,慈禧被尊为太皇太后。
1908年11月15日17点(未正三刻),慈禧在中南海仪鸾殿病逝,享年七十四岁。
慈禧病逝前,曾在仪鸾殿的病榻上,召见了军机首辅、庆亲王奕劻,令他即日起程赴河北遵化州清东陵,查看自己的陵寝工程。
慈禧陵在普陀峪,慈安陵在普祥峪,二陵原皆于同治12年 (1873年)兴建,形制、规模相仿,但慈禧陵于光绪年间全面重修,耗费大量金银,因此其建筑之华丽精美冠于东陵。虽然工程仍不断地修整尚未全部完工,但在自己即将撒手人寰之际,慈禧仍派朝廷重臣去做最后的安排。
庆亲王奕劻接命后,未敢有半点停留,即携带随从火速赶赴东陵。
但是,所有的朝臣包括庆亲王自己在内都没有料到,慈禧让奕劻火速奔走东陵的真正用意并不在自己丧事的安置,而她最为关心的也并不是自己陵寝修建的进度。事实上,她最关心的是自己死后的朝廷变局,
那么,慈禧为何要让庆亲王奕劻去东陵?到底意味着什么?
对于庆亲王奕劻这个人,慈禧是既讨厌又无可奈何。
庆亲王奕劻是近代史上获得骂名最多的人,仅此于李鸿章,但于李不同,李的骂名多事有余签订了很多卖国条约而来,而奕劻则是因为贪脏不法,结党营私,卖官鬻爵,使自己和儿子都臭名昭著。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三月二十四日(农历二月二十九日)奕劻出生于北京。他是清高宗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之孙,永璘有六子,第三子庆良郡王绵愍,第六子为辅国公绵性,奕劻为永璘第六子辅国公绵性的长子。自幼过继给庆郡王绵慜为嗣。后来绵性因为行贿觊觎袭王爵,事发之后前去戍守盛京。
“早年甚贫乏,尝于人教读,且资书画糊口,籍以略增收入”年少时期的奕劻,家里并不富裕,父亲又因事被流放,十几岁的奕劻领不到多少钱粮,只好靠自己当家教和卖字画为生。由于他的字写的很好,他善于模仿世宗雍正皇帝的字,在画画上也很有成果,擅长山水画,提款也很飘逸秀雅。为人称道,据说他当时和慈禧的娘家住邻居,慈禧的大弟弟桂祥和他关系不错,他就替照祥给太后写请安折,被慈禧所发现赏识。
咸丰二年(1852年)正月,被封为贝子。咸丰十年(1860年)正月,因为咸丰帝三十岁万寿,奕劻进封为贝勒。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同治帝大婚,奕劻加郡王衔,被授为御前大臣。光绪十年(1884年),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进庆郡王。光绪二十年(1894年),进爵亲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加恩世袭罔替,成为“铁帽子王”。
庆亲王奕劻虽然自己庸碌无为,但升到首席军机大臣、内阁总理大臣后,大权在手,朝野内外私党云集,羽翼丰满。袁世凯也是在他的帮助下一步步走向权力的顶峰。
慈禧深知,一旦自己撒手归天,庆亲王奕劻这个人便极有可能兴风作浪,图谋不轨,甚至篡夺皇位。
传闻,庆亲王奕劻在自己病重期间,正在和袁世凯勾结准备秘密起事,废掉光绪帝,让奕劻的儿子继登大位。以精明老辣的权谋和心机,慈禧迅速发出一道懿旨,将警卫京师的北洋军阀段祺瑞第六镇全部调出北京,命自己的心腹重臣、军机大臣、陆军部尚书铁良速遣陆军第一镇入京接防,以备不测。因为北洋军六镇中,仅第一镇由满人铁良控制,其余均由袁世凯之亲信操纵。
由此可见,慈禧下懿旨命奕劻去东陵便是为身后事未雨绸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