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清杨:种菜状元|小说
文/龚清杨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三眼井村是县城的一个重要蔬菜基地,因之,四千多号村民都被外人称之为菜农。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果要评选出一个种菜状元的话,那就非我的表哥莫属了。
表哥属于那种有文化的菜农,他高中毕业,订购了许多《农村科技致富》、《科学种菜》等报刊。平时一有空就看。
表嫂是那种过日子的人,平日里把一分钱看得比金元宝还重。当她看到那些报刊的定价后,差点哭出声来。她愤愤地呵斥表哥:你这个死鬼,你这不是糟蹋钱吗?
表哥却嘿嘿一笑:你们女人家不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表哥的话很快得到验证,他种的西红柿像鹌鹑蛋一样大,种的辣椒是五颜六色,种的冬瓜像石碾盘那么大……
很快,表哥出名了。三眼井村的菜农们像蜜蜂闻到了花香一样,一拨接一拨地来串门子,向他讨教。
村长还专门带了一个戴着眼镜、挎着相机的镇干部,给表哥和他种的蔬菜都拍了照。
很快,表哥上了报纸!这下子可热闹起来,镇领导、县领导都来看他了,还跟他亲切地握手、合影……
那两年,表哥得到了很多本红彤彤的荣誉证书:种菜状元、致富状元、科技标兵……
那两年,报纸上、电视上经常看到表哥胸佩红花、咧口微笑的镜头。
然而,正当三眼井的村民们都认为表哥将要飞黄腾达、鲤鱼跃龙门之际,表哥却带着表嫂和表侄一声不吭地远走他乡了。
后来,我从大姑夫、大姑(也就是表哥的父母)的口中得知: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这人出名了,好处多,坏处也多。好处先不说了,单说坏处吧!几乎每天都有一拨一拨的人来家里。有政府机关的、新闻媒体的、来学种菜技术的菜农,还有表哥的远亲近邻、同学朋友……
来了都是客,要用好茶、好烟招待吧!一天好几十号人,光茶叶钱、烟钱,都要花几十元甚至一两百元。乡下人待人厚道,人家大老远来一趟不容易,总要招待人家吃顿饭吧!杀鸡、买肉、买酒……一天两天能够承受,要是天天如此谁家能承受啊!
更让人头痛的是,还耽误了农活,这蔬菜娇嫩着哩,不浇水、不施肥,不除草,能种得好吗?
表哥和表嫂一算账,这当状元的两年来,不仅没攒到钱,反而把以前攒的几万块钱给折腾完了……
于是,表哥一狠心,就把地转租给别人,然后,带着老婆、孩子到南方打工了。
表哥临走的那天,哭的像个孩子那样伤心。他还咬牙切齿地说:以后再也不回来了!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就在我几乎把表哥忘了时,却在腊月上旬的一天突然接到了表哥的电话,表哥在电话那头爽朗地笑着说,他现在是南方一家蔬菜生产基地的总经理,手底下有百十号人,种的蔬菜不仅卖到全国各地,并且还向外国出口呢!
我说了一连串恭喜之后,表哥又把话锋一转,略带伤感地说:“其实我这十多年啊!心中最念念不忘的还是老家,我想在今年春节前赶回来,邀请咱们村的全体菜农好好聚聚,向大家拜个年,邀请大家好好吃顿饭,说我想家乡的父老乡亲了!”
表哥还说,聚餐就在咱们村的三眼井大酒店。他计划定100桌。他还给以前的许多亲朋好友都打了电话,让大家大年初一那天一起过大年。
大年初一那天上午,我带着妻儿,拎着一包礼品去给表哥家拜年。
大姑父、大姑都还健在,但他家的房子早就拆掉了,土地也被开发了。开发商在附近给了他家四套商品房。大姑父、大姑选了一套一楼的房子自己住,把另外三套房子都出租了,每个月光租金都能收一万多。
十多年没见,表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留着大背头,外披银灰色风衣,内穿着黑西服,系着红领带,五十多几的人了,看起来却像个四十多岁的人。他站在家门口爽朗地大笑着跟一个个来拜年的人打招呼,寒暄,接着就递上一个大红包。我们一家三口人,收到了三个红包,每个都是200元的哦!
来拜年的客人络绎不绝,表哥却笑得更开心了,发红包也更起劲了,还冲着一帮玩耍的小朋友,撒了几十个红包,让他们抢……
等到上午十一点时,表哥和老村长就带着大家浩浩荡荡地往三眼井大酒店走去。这段路程并不长,也就是四五百米吧!
到了酒店后,表哥却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了:来赴宴的人明显地少了一大半,能容纳上千人的餐厅,竟然只坐了稀稀拉拉的二十多桌人。
他一脸不解地问老村长:刚才那么多人哪去了?
老村长拍了拍他的肩,长叹了一口气,说:“咱们以前的那一辈人啊,见人就亲,喜欢串门子,拉家常。可现在的年青人啦,都喜欢宅在家里,玩手机,见个人了待理不理的,光用鼻窟窿说话。还有啊,现在咱们村里都是拆迁户,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几百万、几千万的,都不缺吃不缺喝的了。平时家里有什么红白喜事啦,生小孩、搬家啦,大多是礼到人不到,请他们来吃饭也不来,光发个红包表示道喜。这不,你看,我这一上午都收到了一百多个给我拜年的红包!
老村长边说边打开里手机让表哥看,里面是一长串信息几乎都是红包。
表哥凝望着稀稀拉拉的聚餐的人,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