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唐诗解读——杜甫之《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三)
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
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
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
今朝汉社稷,新数中兴年。
注:
凭:凭借,依靠。
谁报:谁来报信。
自怜:自我怜惜。
太白雪:太白山上的积雪。
武功天:武功山上的天空。
影静:身影平静。
千官里:置身众多的官员之中。
心苏:内心苏醒。
七校:汉代设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虎贲七校尉,这里泛指军队。
汉社稷:指代唐朝。
新数:开始算得上。
中兴:国家由衰败而重新强盛兴旺。
解读:
第三首是写“达”后所见的朝廷的新气象,描述了从长安至凤翔的凶险和到达行在的喜悦。
诗人化用了汉武帝刘秀的贼,以古喻今,这里运用典故时的重心在《后汉书·光武纪》中老吏含泪所说的那句:“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可见在诗人的眼中,“汉官威仪”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诗人在国破家亡的颠沛流离之后,看到肃宗之后,诗人不禁激动万分,他真得相信眼前这位新皇帝会象当年汉光武帝那样,从谋逆簒位者手中彻底恢复“汉家威仪”。从颈联中,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悲喜从来都不是一家之事,“则知其悲其喜,不在一己之死生,而关宗社之大计”。
首联写自己在途中遭遇不测,都没有人去给家人报信,“死去凭谁报”简单的五个字写出了自己的惨淡,所以才自我怜惜平安回来,从中能够感受到诗人暗自庆幸与后怕。
第三首在诗意、主旨还是情感的表现都相对单一集中,诗的第二首是暗自庆幸自己侥幸脱险。在喘息和自怜的闲隙,诗人不禁在想,如果自己真的死去成鬼,像他这样的无名之辈,又有谁会晓得他是谁呢?又有谁会给家人报音信呢?想来不禁心惊胆战。
诗人次联中的“犹瞻太白雪”实是承上联中“死”字道来,实则是说现如今景况已是人生最大的了。不仅可以看到太白山的皑皑积雪,还可以看见武功山顶的一片青天,同时诗人还接到了各种喜讯——首先是自己被授右拾遗,虽然是官职卑微,但却实现了诗人多年来的梦想,总算有了为国效力的机会。
所以诗人置身朝堂,班列“千官里”和“七校前”,觉得身心是前所未有的舒畅,所谓“影静”“心苏”摹状出诗人现在的神清气定,与之前奔赴凤翔行在时狼狈逃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组诗的最后,诗人将自己核心要表达的意思一览无遗地表现了出来——“今朝汉社稷,新数中兴年”,他似乎看到了唐王朝的中兴,似乎眼前的这场战乱很快会得到平息,所谓“三诗于仓皇情事,写得到,推得开,老气横披,真绝调也。”不愧一个“喜”,只是真实的历史并非是诗人所想象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