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有多少儿女,人最终的“归宿”,莫过于这“四个字”
01
孤独,永远都是人类所无法摆脱的宿命。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写道:“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过往的经历,终究会成为历史。不论是爱情也好,还是友情也罢,一切都会发生变化。而唯一不变的,应该就是“孤独”。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人类都不该活得“孤独”,为何人类会活成孤独的模样呢?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社会是一个群体,而群体也由人类来组成。不论怎么看,人类也只有合群生活的份,而不可能摆脱群体而生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类从一出生开始,就惧怕孤独。因此,他们在长大之后,就会融入到群体当中,过着群居的生活。
虽然说环境结构如此,天性如此,可人类终究会在“孤独”中过完这一生。要知道,孤独终究是常态,这才符合人类一生发展的过程。
可以说,无论你有多少儿女,而你最后的宿命,也不过是“孤独终老”罢了。
02
人,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愈发活得“孤独”。
年少之时,我们连吃个饭都希望别人来陪伴,上个厕所也需要别人来相随。这般合群,不过是为了削减内心的孤独感而已。
可是,这样的情况终究不会长久。因为人们总会遇到一些事儿。而这些事儿,足以让他们印象深刻,慢慢地摆脱群体。
曾见过这么一个年轻人,他刚来到职场的时候,就到处套近乎,喜欢合群。哪怕中午去食堂吃个饭,也都跟着同事去,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合群一般。
后来,他在群体中被人利用,而且别人也没有把他当成是朋友。于是乎,有所经历的他也就看淡了,逐渐地成为了一个“孤独”的人。
所谓的“孤独”,不过是一个人上班工作,一个人吃饭上厕所,一个人下班回家而已。这,其实是人之常态。
虽然说他不再合群了,可他却认为,这样的生活才是自己所需求的。要知道,跟别人在一起,那你就需要听别人的,而且你自己也会愈发变得没有主见,缺失自由。
别总是认为“孤独者”就是异类,也许那些习惯于“孤独”的人,别人早已看透了人心,看透了世道。
03
人无论活到哪个年纪,都只能“冷暖自知”。
俗话说:“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这世上有很多事儿,都不可能所有人一起经历。当你深陷于苦难中,相信能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而已。
我们总认为“朋友遍天下”就是好事。殊不知,如果你遇到了困难,你的朋友根本就不会帮助你,而是会离你而去。
在网上,有句话说得好,打开微信通讯录,在上千个联系人中,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聊天的人,实属悲哀。
有人归纳过“孤独”的层级,低层次的孤独,就是一个人去逛街,一个人去看电影。中等层次的孤独,就是一个人下班下班,独来独往。而高层次的孤独,就是一个人去医院,一个人做手术。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人出事之后,如果没有家人的照顾,那他就只能自己照顾自己,自己在医院狼狈地生活着。
别认为朋友或者亲人能够伴随在你的身边,也许时光会冲淡所有人的感情,也会洗刷所有人的记忆,最后只留下你一个人坚强地活下去。
孤独,看似有些凄凉,可实际上这是每个人的必然经历。
04
当人上了年纪,无论有多少儿女,都会活得“孤独”。
当人到了60岁之后,其实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想法,那就是希望享受“天伦之乐”,希望儿女可以赡养父母,做到“养儿防老”。
为什么父母非要让儿女来养老呢?除了责任和伦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老年人不想在晚年“孤独终老”。
有儿女在旁的人生,和没有儿女在旁的人生,其感觉上的差距是不一样的。不过,在现实的生活中,大多人都只能孤独终老,完全活成了那个“无人相伴”的模样。
曾见过这么一些老年人,他们虽然有好几个儿女,可儿女有太多的事儿要承担。于是乎,儿女也就没有精力照顾父母。最后,老年人只能一个人生活。
尤其在农村里面,有太多的孤寡老人,他们一直在等待“过年”的那一天。为什么呢?因为过年,才是家人相聚的时间。
农村的老人,他们活成了“孤苦”的模样。而城市的老人,他们也活成了“孤独”的模样。只不过,前者是被迫的孤独,而后者是主动的孤独。
历经世间多少事儿,才彻底感悟,孤独是人类的归宿,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