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兰溪】 徐村古建与抗战遗迹
徐村古建与抗战遗迹
徐村村位于黄店镇政府驻地西南1300米。因村民委员会驻徐村得名。地属丘陵,区域面积1.11平方公里。辖徐村、麻坪坞2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134户,452人,耕地245亩,山地982亩,水面10亩。以种植水稻为主,葱棍糖为本村特色产品。
徐村自然村以徐姓集居得名。
据《乌岗徐氏宗谱》,麻坪坞徐氏始祖为若木(自伯益佐禹,其子若木封徐,遂为徐氏);始迁祖为徐才,字邦辅,行礼六,随父由寿昌乌岗居于兰邑十五都之麻坪坞,明朝洪武年间迁入。宗族堂名:九松堂。
本支派排行字;明 章 纯 厚 良 丰 俭 让 光 裕 敏 惠 蕃 昌 世 德 武 训 敬 忠 慕 华 施 教
又据《西墩徐氏宗谱》,徐村徐氏始祖为若木(自伯益佐禹,其子若木封徐,遂为徐氏);始迁祖为明朝徐霸,字元志,行贞廿四,清同治由寿昌乌岗居于兰邑十五都之徐村。宗族堂名:呈瑞堂。
本支派排行字;贞 祥 荣 华 富 贵 文 行 忠 信 元 亨 利 盛 福 禄 寿 宁 恭 敬 长 尚 年 高 有 德 积 善 流 光
1942年6月,兰溪县城陷于日军后,中共兰溪县委书记马丁、组织部长崔洪生及张文达,在麻坪坞自然村组建兰溪第一支抗日武装“麻坪坞抗日游击队”积极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徐氏宗祠位于麻坪自然村西部,又称九松堂。坐北朝南,占地408.04㎡。门楼、中进尚存清代建筑风格,前进、后进为民国时期建筑风格。平面为三开间三进两明堂。各进间有厢房相连。门楼,歇山顶,前檐置斗拱四攒。八字形大门,须弥青石基座。前进前廊设平棋。中进明间中缝梁架为五架梁带前双步后单步廊,月梁造。次间梁架穿斗式。鼓形柱础,下垫覆盆。后进进深较小,结构简单。 据《中共兰溪党史》第一卷记载:兰溪沦陷后,兰溪共产党在组织民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基础上,迅速转入武装斗争,在兰溪组建了麻坪坞抗日游击队,队址就设在麻坪自然村的徐氏宗祠,所以徐氏宗祠的保护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徐村麻坪古井位于麻坪自然村麻坪西路20号民居门口,占地面积4.4㎡,八角形麻石井圈,高42厘米,井圈北侧刻有“明正德六年八月”,当为建造年代。井圈内径50厘米,外径85厘米,内壁用条石砌置。麻石方形台基,边宽210厘米,井水甘冽,现仍在使用。麻坪古井明确记载了建造年代,在兰溪的乡村尚不多见。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旧时农村的生活状况及村落的形成与发展状况。
徐村呈瑞堂位于徐村自然村南部,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21.56平方米,属清代建筑。现存三开间三进两明堂。呈瑞堂中进保存较好,明间中缝梁架为五架梁带前后双步梁,月梁造,双步梁间设鸱鱼状单步梁,次间梁架穿斗式,礩形柱础,下垫覆盆。尚有明代风格。后进有楼,楼下明间用四柱,柱间设月梁,两端饰龙须纹,次间用穿枋。楼上有一块大清顺治年“母节子孝”木匾,用作挡雨板。楼上梁架结构简单,穿斗式。呈瑞堂中进保存较完整,用材较大,做工规整,是研究乡土祠堂建筑的实物依据。
余庆堂古井位于徐村自然村村南呈瑞堂祠堂后面,据村民介绍,呈瑞堂又称余庆堂,前几年祠堂内尚存“余庆堂”匾额,因呈瑞堂中进尚存明代建筑风格,有祠堂即有该井,所以断为明代建筑。该井六角形井圈,边宽45厘米,用当地麻石做成,高49厘米。内径52厘米,外径76厘米。麻石台基。井内壁用条石砌垒。井水甘冽,现仍在使用。 余庆堂古井是一个风水井,一般建祠堂即有该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旧时农村的生活状况,同时对研究民俗民风都有重要价值。
天雷岗战壕位于徐村自然村村后的天雷岗上,距徐村约500米左右,南北走向,现存长近20米,深0.9米,宽1.5米。1942年,国民党六十三师为抗击日军而挖掘的军事防御设施。据徐村的老书记回忆,该防御设施后来一直未使用。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徐村徐氏宗祠与徐村呈瑞堂已列为兰溪市文物保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