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古村】刘家十响班

刘家十响班

兰溪乡俗中的“打锣鼓”,并不是平常口语中所说的“敲锣打鼓”,而是一种一般由6~12人组成的“锣鼓班”。在兰溪,坐唱班又称十响班、锣鼓班。始于名模清初,盛行于清代、民国。是民众自发组合的业余文娱团体。唱班人员少者八九人,多者十二人。配有先锋、笛子、梨花、吉子、科胡、月琴、大锣、小锣、大钹、小钹十件乐器,故又称“十响班”。班中成员按各人爱好及技能分工,能奏则奏,能唱则唱,奏唱可兼。若演唱徽戏仍按徽戏后场名分自左到右排列,即副吹、正吹、鼓板、三件、小锣。一般“三件”指月琴、大锣、大钹。由三人演奏,加入二胡、小钹、撞铃之类。除正吹不唱外。其余按行当角色分工边奏边唱。

只要办喜事,搞庆典,主人都会请坐唱班来助兴。夸张点说,只要在兰溪待过一段时间的人,就见过坐唱班的表演,只不过很多人不知道它还是有着400多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坐唱班的起源   作为一种民间业余说唱器乐组织,坐唱班的起源在明末清初时期,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一副箩担装十响,吹拉弹唱喜洋洋”,就是坐唱班的前身和写照。所谓十响,是指锣鼓班一般拥有10件响器(乐器),因此,锣鼓班又称十响班,也有称什锦班或坐唱班。坐唱班由当地农民自发组成,是古时农民为迎神赛会,庆贺丰年,操办红、白喜事,自我娱乐而创办的,一般有6~12名成员,多的可以达到20人。

十响班的组成人员,一般都是最基本的6个人,其中3个人使用打击乐器,称为“武堂”,另外3个人使用管弦乐器,称为“文堂”。“武堂”中的首席称“鼓板”,担任整个十响班的总指挥,他使用的乐器是大鼓(也称“堂鼓”)、战鼓、夹板、板眼,负责统领整个十响班的演出。“武堂”第二位称“三件”,使用的乐器是大徽锣、大钹,外加一把月琴或二胡等弹拉乐器,演奏当中只要大徽锣、大钹空闲下来,就得马上拿起月琴或二胡参与“文堂”伴奏。第三位称“斗锣”,使用的乐器是斗锣、小钹、狗叫锣。“三件”与“斗锣”,在武堂中能起到为“鼓板”助阵伴奏的作用。   “文堂”中的首席称“正吹”或“主胡”,担任整个十响班的副总指挥,在“鼓板”总指挥的领导下,使用的乐器是先锋、大唢呐(俗称“梨花”)、徽胡、板胡、高胡。第二位称“副吹”,使用的乐器是大唢呐、小唢呐(俗称“吉子”)、笛子等吹奏乐器。第三位称“副手”,使用的是二胡、琵琶、三弦等乐器。“副吹”与“副手”,主要为“正吹”伴奏。如果由6个人以上组成的锣鼓班,除了使用“打击乐器”的3个“武堂”人员不变外,新增加的人,分别以使用扬琴、二胡、笙、箫等弹拉或吹奏乐器,个个统称为“文堂”的副手。当剧情中需要大唢呐齐声合奏时,这些副手也会放下胡琴或月琴,拿起大唢呐,配合正吹、副吹一起齐声吹奏,以提高乐队的音质和热闹气氛。   让人叫绝的是,凡是十响班的成员,不仅仅个个都是会使用几种民族乐器的多面手,而且人人都能充当生旦净末丑各种文武演员的角色。每个成员除了要操演几种自己分内的乐器外,还必须担任表演戏剧中一两个不同的行当角色。如唱老旦的兼唱花旦,唱老生的兼唱小生,同时活跃在戏文里,自拉自唱,自打自演。他们演出的戏文,基本上与戏台上表演的戏剧一样,该唱的唱,该念的念。如果将十响班与剧团班子相比较,所不同的是,十响班是“只能听见锣鼓之声,不见兵马刀枪走台表演”,重在听觉效果;而剧团班子在戏台上的表演,除了有与锣鼓班相同的听觉效果外,还有看得见的舞台布景与不同演员喜怒哀乐表情的视觉享受。假如锣鼓班的听众与戏台前的观众都不在现场,单凭远远听去,几乎可以达到让人分不清究竟哪个是十响班哪个是戏剧团在表演的程度。   十响班的成员,大都是最基层的农民。他们在表演上无拘无束,没有太多的讲究,对成员也没有男女限制。如果十响班成员全是男的,边演奏边演唱时,男演员就会用假嗓音唱女声;如果缺少男声的,也可以由女演员用假嗓音扮唱男声。因此,无论演唱还是乐器伴奏,在浓浓的乡土味中,尽显粗犷豪放的传统和自然原始的地方特色。   而且,十响班非常机动灵活,能分能合,农忙时候种地,农闲时候唱戏,演出时不用化妆,不需什么道具,更不要走台和布景灯光,只要一班人围着一坐,即可鸣锣开场。这种“自拉自唱,自娱自乐”的特点,充分体现了“草根文化”的魅力,因此,几百年来,十响班都是农民非常喜欢的娱乐方式。     刘家、夏唐十响班学的是昆剧;高丼学的是徽戏。

高丼坐唱班,始于民国十年,由许绍溪、黄连根、张正坤、张桂早(正吹)、张新增(鼓板)、黄福华(小锣),请来浦江县王林之先生传授。主要演唱徽戏《百寿图》、《父子会》、《大战河东》等剧目。1938年停止活动。

刘家坐唱班,始建于清朝中叶,由刘山然传授,唱昆剧。1956年停止活动,由刘家岳(鼓板)、刘益良(正吹)、刘春贤(小锣)、刘先根(花旦)等为主要演员,剧目有《追逃八仙》、《训子》、《水漫断桥》、《借扇赠珠》等十五出。

夏唐坐唱班,始建于清朝后期,为昆剧,最后一批演员是:唐志义、唐志和、唐成基等,演出《盗铃三当》、《水漫断桥》、《借扇》等十多个剧本。曾经去黄村、里同、刘家等演唱。建国初停止活动。

(0)

相关推荐

  • 京剧锣鼓经研究(王风超)

    一.京剧锣鼓研究     (一)锣鼓乐器分类     京剧锣鼓最起初称为"武场",主要由鼓板.大小锣.堂鼓.铙钹等乐器组成.鼓板是京剧中最常用的打击乐器,它实际上是由檀板.单皮鼓两 ...

  • 十番锣鼓

    十番锣鼓,为流行于江苏.浙江.湖北.安徽.福建等地的传统民间鼓乐,十番锣鼓的演奏主要用于宗教的超度.醮事与传统民间的各种风俗礼仪活动.历史上曾有"十番箫鼓"."十番鼓&q ...

  • 关于锣鼓的笔战:梅兰芳答萧伯纳所说“昆曲中亦有不用锣鼓者”到底对不对?

    <旧戏锣鼓论> 何如 萧伯纳问梅兰芳博士曰:"中国戏何以须用锣鼓?"博士曰:"昆曲中亦有不用锣鼓者."此虽捷对,犹嫌饰辞也.叶恭绰先生问萧翁曰:&q ...

  • 【传统村落】汉高祖后裔聚居地刘家古村

    汉高祖后裔聚居地刘家古村 刘家行政村为汉高祖刘邦后裔聚居地,位于兰溪西北部,丘陵地带,南距黄店镇政府5千米,距城区19千米.据刘氏宗谱记载,明永乐年间,由安徽池州建德师源,迁居兰溪店园,世居刘姓,为汉 ...

  • 【地名文化】古村刘家的文化记忆

    古村刘家的文化记忆 刘家村地处兰溪市西北部19 公里处.位于黄店镇政府驻地偏北4000米.东与露源行政村的余村.方村相连,南与甘溪行政村的社溪自然村毗邻,西紧靠太平桥村,北与大坞陈村.佳泽坞村接壤.刘 ...

  • 【古村刘家】 刘家行政村概况

    刘家行政村概况 刘家村位于黄店镇政府驻地偏北4000米.地属丘陵,区域面积5.72平方公里,耕地912亩,山地6274亩,水面100亩.村民委员会驻地高丼,辖刘家.下唐.新唐.高丼.东坞5个自然村,1 ...

  • 【古村刘家】 刘家村重要姓氏历史

      刘家村重要姓氏历史 刘家自然村,据<刘氏宗谱>,刘家刘氏始祖汉高祖刘邦,到唐代为唐朝唐大中时节度史刘巨容,世居江西上饶,长子刘汾,唐咸通辛卯进士:刘孟节,元代时由建德师源迁居纯孝乡刘店 ...

  • 【刘家古村】粉干的制作

      粉干的制作 粉干即米制粉干,南方地区大米种植区特产,在明代中期就开始特作粉干,具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南方具有悠久的生产历史."五十都粉干"品种很多,其中"雪粉&q ...

  • 【刘家古村】刘家行政管理

    刘家行政管理 刘家村唐朝时属望云乡,里为建业里.宋朝时,宣和五年因该地除了陈天隐.董少舒.金景文三孝子,而赐封为纯孝乡.刘家村为纯孝乡循义里所辖.明清时实行都图制,刘家村属十三都一图.当时属十三都一图 ...

  • 【刘家古村】刘家村学校教育

    刘家村学校教育 刘家小学,前身是清宣统二年设立的仪三学堂(仪三学校).刘鸿卿,行敬十八,名丽生,讳占庚,字鸿卿,光绪戊子年三月初四日酉时生,一九七二壬子年七月初三日午时终,派充湖南汝城县学务委员.民国 ...

  • 伍家圩十响班

    伍家圩十响班 清咸丰.同治年间,中洲伍家圩伍老三,能琴棋书画,尤喜唱曲.其时,有一苏州客,常来伍家圩收购蚕豆.草籽,寄居伍老三家.苏商亦喜唱曲,尤擅昆剧,二人遂成知音.日夜教老三唱昆剧,还教以昆班常用 ...

  • 千年的古村,十楼九空,只剩下一些老人,坚守这最后的历史。

    千年的古村,十楼九空,只剩下一些老人,坚守这最后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