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话说中医第二十三期|老年痴呆不用怕,早早预防躲开它
追先贤之遗志,继古医之传承
我们现在呢,有一个问题已经非常普遍了,为什么上了年纪以后,这个听力记性还有反应能力都变差了呢?
那大家都觉得年纪大了都是这样的,但是你看有的老人八九十岁了,依旧神志清明,耳不聋眼不花。
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先生活了101岁,曾在他99岁生日时,一位记者问他保持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因为他的朋友和敌人都已经归于尘土。
张学良是这么说的:
“不是我活得长,是他们活的太短了。”
99高寿的他反应敏捷,还能和他人开玩笑,直到他去世的时候,他也是神志清醒,也没什么病,是真正做到了寿终正寝无疾而终。
中国有很多地方都有长寿村,比如江苏的如皋,广西的巴马,新疆的阿克苏,这些地方的平均寿命都超过了80岁,而且有很多的百岁老人。
而且在这里,八九十岁的老人依旧在田间劳作,放牛干活,还有过百岁的老人操作老式织布机,大家肯定都对那种老织布机有印象,操作这个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手眼脑的密切配合。
长寿村的老人,基本都非常健康,眼不花耳不聋,更别说高血压糖尿病什么的,这些和他们就没有关系。
中医说五脏和五官的关系,眼耳口鼻舌跟五脏都是对应的,比如人体就是一座大楼,五脏六腑是一个个房间,那么五官就是这些房间在大楼门口装的进户门铃,楼下门铃要是坏了,楼上的房间肯定就不好使了。
另外,脑子的聪慧也和肾有关,《黄帝内经》里介绍肾的时候第一句说的就是:
这个技巧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技巧还是不一样的,这里的技巧说的是机智灵巧,也就是聪明的意思。小孩子呢,有个特别好玩的现象。
成年后男性的智力往往要比女性高,而女性的优势在情感丰富。这是因为在小时候,女孩子的肾气发育要比男孩子早,女孩是七岁,男孩是八岁,所以智力就要早开一年。
再说回老年人,总是记得小时候的事情,却很容易忘记眼前事。按照西医的说法这是记忆力减退,对自己的记忆不信任了。
其实这种情况年轻人一年半载的偶尔会有一两次。但如果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就该注意了,这是老年痴呆的一个先兆。
这种先兆一定要重视,从出现症状开始,就应该早早的开始补肾了。尤其是为人子女的,父母年龄大点的,就应该抓紧时间补元气来调理,别等到老人家症状严重,天天走丢的时候那就麻烦了。
这位老太太除了经常走丢,还不知饥饱,儿媳妇给蒸的大包子都吃了六个了,家人怕吃坏了肚子不给吃了,她逢人就说儿女虐待她不给吃饭,可真的是愁坏了儿女。
最后就调理到老人家不会哭闹也不会乱跑的状态,这样对儿女来说已经很好了,至少不用日夜有人守着,老人家也能认出来最亲近的几个亲人。
记忆力减退不仅是老年痴呆的一个先兆,而且像帕金森这种病的发病率也会比一般人高。
心主神志,这些病一定是心神出了问题。且上半身多为热症,但这个病又和肾有关,所以不一定是火毒,反而是寒湿邪气导致的。
我们从元气圈来分析:
脾胃运化出元气先送到肝,然后肾这里储存的元气也会上升一部分在肝这里混合,再从肝到心,健康的人到这里元气经过心会下降到肺,再由肺到肾,就完成一个循环。
而记忆力减退就说明心气不足,元气不够到心这里,正常的是肝木之气上升滋养了心神,这就是木生火。
肝气上不来,一个原因就是肝虚自身气不够,第二就是肝到心有地方堵住了,所以元气过不来。
那么如何判断是哪种情况呢?
(青光眼和正常眼睛的对比)
肝气从脾和肾来,所以健脾补肾一定是没有错的,元气充足,堵住的地方元气自然能通畅。人体内的气息的变化的规律跟天地之间的气息变化规律那是一样的。这和大自然水的循环规律是一样的。
这和大自然水的循环规律是一样的,南北极太冷水不能上升,所以就不能很好的滋养生命。
记忆力减退,老年痴呆这些病人就是因为肾气不足导致肝气不足,然后影响心气不足,所以神志才会出问题,心气不足,下降的元气不够又会影响肺气,肺气不够又影响肾气,成了一个恶循环。
我们刚开始讲黄元御的理论,用过这么一个比方:
脾就是车轮的轴,它好了,车轮才能被轴带着转,脾在元气圈内,既管上升又管下降,是个枢纽。
脾胃调理好了,上升的元气就有了,这样肝气心气肺气肾气就都能够充足起来,就能进一步保证元气圈的正常运转,保证人体的健康。
调理的方子在失眠的那期讲过,就是用制黄精酸枣仁龙眼肉栀子。
另外还有一个日常的动作可以坚持做就是搓耳朵,耳朵上穴位很多,我们用手压在耳朵上面,全部包住,上下前后用力搓就行了。这个动作对记忆力减退,脑力衰退和听力下降都有用。
还有一个复杂点的办法,需要用一些废弃报纸卷起来,再用家里不用的牛仔裤或者硬一点的布料整个包起来做成一根棍子,然后拿他来敲打身体的肝经,那么肝经在哪里呢?
其实只要敲打的大方向是对的就没有问题,平时呢也可以用这个棍子浑身敲敲,对身体也是百益无害的。
所以中医并不是只靠药物去给患者调理身体,搓耳朵,还有这个棍子敲打,都是中医调理疾病的手段。以后这种知识还会有更多来教给大家。
下期呢,我们会详细的教大家如何制作这根敲打身体的棍子,保证大家看了都能学会。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内容为郭老师原创,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 注1:文章及音频当中提到的中药方以及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要使用,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请勿自己盲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