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专家导师】王传波专访


大咖专家导师
王传波  |  Wang Chuanbo

王传波老师是新疆观鸟会前会长,在观鸟的20余年时间里,足迹遍布新疆南北疆大地,多次深入昆仑山、喀拉昆仑山、阿尔金山、天山、阿尔泰山观察研究鸟类。参加过全国第一届洞庭湖观鸟大赛。曾多次游历内陆多省观鸟和参加全国其它各地观鸟赛。2003年3月~4月在南疆沙漠腹地连续观察白尾地鸦繁殖40天,风餐露宿中取得了大量白尾地鸦繁殖一手资料,这40天中遭遇多次沙尘暴。

同时,他也是资深天文爱好者,天文观测30余年观测过27颗彗星,1997年拍摄的海尔波普彗星获全国天文摄影赛二等奖。观测全部110个梅西叶天体和众多NGC天体。2001年在高山观测站上零下20余度彻夜观测壮观的狮子座流星雨,观测到了6800多颗流星。2008年8月1日在新疆巴里坤县全程进行了日全食观测,在现场为很多天文爱好者提供帮助和回答问题。在多年的天文科普教育活动中由于成绩突出,两次被自治区评为优秀科普辅导员。

王传波老师作为井上书特邀专家,担任【飞羽寻踪】和【荒野博物】两个研学产品导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Q:

能向我们介绍一下观鸟历程”吗?观鸟为何会成为职业化的活动?

A:

我与观鸟结缘是在1998年冬,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旧书摊上看到一本旧书,名叫《户外运动新时尚-观鸟》,记得里面有介绍一位美国家庭主妇在庭园里对鸟类进行了多年观察,最后竟然研究出了让鸟类学家汗颜的成果。里面也有对观鸟工具和资料的详细介绍,由此,引发了我对观鸟的兴趣。

观鸟是一项圈层性极强的小众活动,爱之者会自称为“鸟人”,恨不得天天流连于枝头翅影之中,不论是在和平年代,还是特殊的战争时期,鸟类都曾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慰藉。观鸟本质上是一项亲近自然、释放自我的休闲活动。正如费舍尔所言,“对鸟类的观察可能是一种迷信,一种传统,一种艺术,一门科学,一种娱乐,一种爱好,或者也可能只是一件无聊的事。”无论如何,用望远镜观察这些美丽而自由的生灵,确实让我们离天空更近了一些。

Q:

年的观鸟经历,对您产生了哪些影响?有哪些非常难忘的经历?

A:

1999年第一次野外观鸟就让我收获颇丰,在阳光明媚初春的湖边,我从望远镜里第一次把鸟的细节看得如此清楚。我观察了一天,看鸟儿穿过树林,飞过农田,不知不觉就走了近10公里,即释放了工作的压力,也舒缓了心情。自那以后,我感觉户外观鸟真是一项极好的运动。平时不太出门,只是爱看书的我几乎每周都要去观鸟,几年下来身体状况大大得到改善,而且书本上的知识在野外得到了实际应用,又反向促进了我学习的动力。

Q:

您认为面向青少年普及观鸟活动,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有何意义?

A:

我国青少年野外活动偏少,运动不足。一项娱乐性和学习性相结合的活动会让他们更有意愿参加户外活动。通过观鸟,即学习了动物知识,又丰富了阅历,锻炼了身体。这是非常值得普及的,有益于身心健康和发展的活动。

Q:

如何看待现在博物学的复兴,对于当下教育改革和青少年成长有何影响?

A:

博物学在西方有悠久的历史,现代科技的历史很短,当人们发现现代科技无法解释某些现象时,自然会反思到传统的博物学。它的兴起也是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体现,人们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从动植物和自然身上寻求本真。这二十多年来,我参加了几十次国家项目野外科考活动,我认为博物学符合未来科学人才发展的方向。

Q:

您亲历了井上书设计的研学活动,有何感受?如何能让更多社会有识之士参与到青少年研学活动

A:

最近参与了井上书的“飞羽寻踪”和“荒野博物”研学活动,感受到了学生对大自然知识的渴望及需求,也充分感受到了井上书研学活动设计的科学观和发展观,以及对孩子成长的关注。我国大学生毕业后很多不能独立开展工作,这与缺乏磨练和户外锻炼有极大的关系。因此,教育部积极倡导中小学开展研学活动,让青少年走出校门,在玩中学。

研学活动意义重大,如果更多有识之士能看到这项工作的价值,我相信能被感召而加入的,我也非常愿意投身这一有价值,有意义的活动中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