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华锅张:驴蒿芽祭

驴蒿芽祭

文|华锅张

刚出正月,明光表哥家的孙子过十岁,我和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前往祝贺。

未启程前电话联系时,我顺口问兄姐们回到老家明光最想吃什么,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腊肉片炒驴蒿芽呀!”

其实,我对老明光的记忆,也是跟驴蒿芽分不开的。

已是阳历三月份,正值"蒌蒿满地芦芽短"的季节,记得这个季节,明光河下的老河滩上,连空气中都弥漫着驴蒿芽的清香。

而说到驴蒿芽,就不能不提到我的外爹。

我外爹的父母都是农民,家里有几亩地,他老人家小时候就生活在明光西郊的老河边上。因为家里有点闲钱,供他读过几年书,曾参加过汪道涵1934年在明光创办的反帝反封建的“二三读书会”,后一直生活在明光街上。

外爹多才多艺,琴棋书画都能弄几下,待人也和善,小时候我经常缠着他讲故事。

印象最深的是他给我讲孙悟空的身世。

他说,当年西王母要去参加蟠桃会,走累了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不料忽然

来了例假,无意中将一滴经血滴在了那块顽石上。

谁知不久,同样去参加蟠桃会的太上老君也路过这里,偏偏这时候老头的尿也急了,一不小心把一大泡黄尿尿到了那滴经血上……

如此奇巧之下,那块顽石怀孕了。五百年后天崩地裂,诞下了一个石猴,就是后来的孙大圣。

可是后来我读书认识了字,看《西游记》时,却发现书中并无这些情节。仔细一想,似乎也不符合生理常识。我有点疑惑:难道西游记也有全本、洁本之分?

又扯远了。

驴蒿芽有多个名字,雅的俗的美的丑的都有。我称之为驴蒿芽,也是受外爹的影响:由于外爹从小在乡村长大,对农村生活特别熟悉。他说他的家里为了伺候那几亩地,养了几头驴。驴这种牲畜,表面上什么草都吃,其实很挑剔。到了春天,老河滩上变绿了,到处是蒿草,但它们最爱吃的只有一种嫩蒿草,农家全靠这种蒿草给驴"添头膘",就是迅速恢复消耗了一个冬天的体力,准备春耕农忙。所以人们把那种嫩蒿称作“驴蒿”。

我外爹的这种讲法可能只是他老人家的一家之言,我也不希望把那么好吃的美味跟特么毛驴扯在一起,再联想到他说的悟空身世,我宁愿相信是一种以讹传讹。

但与驴蒿的其他几个名字比,这个名字比较接地气,因此在本文仍沿用。

分别比我大十岁和八岁的两个姐姐,当时都已经参加了工作。大姐在烟草公司,二姐在盐业公司,后来都调离了明光,一个在合肥,一个在滁州。这两个单位现在都是好单位,但在计划经济的时代一点都不牛叉,当年好像还是食品公司下面的二级单位。

不过,那个时候,这两个单位的工作就很轻松,加上闹那啥大革命,两个姐姐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到了春天,姐姐们闲着没事,就带着我和哥哥到河下的河滩上去挖驴蒿芽。

是的,那种完全是野生的驴蒿芽。

注意:驴蒿后面的这个"芽"字,跟现在市场上卖的驴蒿有了本质的区别。

驴蒿在天冷还没有发芽时,就是一些连驴都不吃的乱草根。一旦春雷响过,再浇上几遍春雨,它们便不安份了,纷纷在地下伸开了懒腰,探出嫩嫩的芽头,然后趁人们不注意赶紧长出来。

真正的驴蒿芽,挖早了不行,因为还没有长岀来;挖迟了也不行,因为迟了它就长出了地面,老了,不好吃了。

人们不吃,才成了驴们吃的嫩蒿。

换句话说,那时候吃驴蒿芽,就像吃长江四鲜一般,一年中只有那么几天。因为连冰箱都没有,想储藏都不行。

这些年走南闯北也算去过不少地方,却再也没吃过那种驴蒿芽,我甚至怀疑过它是不是明光老河滩上所独有。

记忆中的驴蒿芽是紫色的,上面略有根须和包皮,因为要在泥土里挣扎,所以驴蒿芽弯弯曲曲,一般也就二三寸长,最多在前面有一两厘米的小芽头,是即将要拱出地面的,上面带有一点绒毛,泛着一点浅绿色。

驴蒿芽特别鲜嫩,鲜嫩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用手拿的时候都得小心翼翼,因为如不小心一碰就断。

当时驴蒿芽很难挖,两个姐姐加上我和哥哥,经常是挖了小半天,洗干摘净后,好像只够炒一盘菜。

因为父母都在食品公司工作,我们家近水楼台,并不缺猪肉。经过一个冬天的酝酿,当能挖到驴蒿芽时,春日的阳光也把腊肉晒出了油。最好是那种大土灶。切些许腊肉片,配上黄的姜片和红干辣椒,大火将锅烧热,先将姜片和红椒用油煸出味,腊肉炒至透明,再将切成段的驴蒿芽入锅猛跳几下,最后撒入将少许盐和糖,小火略跳即可出锅。装盘上桌,色香味俱全,轻夹几根入口,驴蒿芽所特有的那种清香沁人心脾,让人想家想妈妈。

要领好像是不可放酱醋,否则颜色就不好看了。

后来,外爹见我们挖驴蒿艰难,教我们一个他小时候经常用的好办法:当春雷即将响起的时候,虽然驴蒿还没有发芽,但可以提前到河滩上用锹在有驴蒿根的地方开挖。挖的时候尽量将泥土挖成那种十几斤重的大整块,把它们支愣起来。不必担心,因为泥土中有驴蒿根相连,很容易成块,也能站立住。外爹称这种土块叫"渣",说这样既不会过于破坏驴蒿的根,又能在土块与土块间留下很多透气的缝隙,利于驴蒿芽快速生长。

挖完后不要管它,最好晒几个太阳,阳光会把驴蒿根提前几天晒醒。春日雨多,一旦下雨,已被太阳晒醒的驴蒿便会争先恐后地在蛙鸣中发芽。而由于提前把它们的根挖了起来,它们需要透过渣与渣之间有空隙把芽头长出来,便会长得很快,渣缝中没有阳光,故这样长出的驴蒿芽仍为紫色,只是颜色较浅,收获的时候,不需要再挖了,只要把渣搬开即可采摘,依然鲜嫩无比。

这样一来,驴蒿芽的“产量”高多了,我们家经常可以吃到腊肉片驴蒿芽。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当年缺吃的,记得到了春天,有很多人到河滩上挖驴蒿芽,好像还各自有各自的势力范围。

我想后来的塑料大棚,可能跟外爹教我们的办法是一个道理。原来劳动者的智慧是相通的。

在表哥家的喜宴上,我们等来等去,一直等到菜都上齐了,却没有看到驴蒿芽。把表嫂叫到一边一问才知道,原来当地人认为,驴蒿芽这种东西“命贱”,太普通,上不得台面,按明光的风俗,宴席一般是不会有的:“这个容易,晚上我们换个小饭店,你们想怎么吃都行!”

本来我们是打算宴后下午就离开明光的,但为了那一口驴蒿芽,为了当年的记忆,我们姐弟四人决定留下。

当天晚上,表哥把我们带到据说在明光吃货中很受欢迎的一个酒店,什么特色老公鸡、小杂鱼锅贴等,点了一大桌说是被评为明光“十大招牌菜”的特色菜,但我们最期待和感兴趣的,还是腊肉片炒驴蒿芽。

说实话,当这道菜端上来时,仅看它的“形”,就跟我们记忆中的大相径庭:我们想吃的是那种小时候人工挖的,只有明光的河下才有,又弯又紫的鲜嫩驴蒿芽,服务员端上来的却是我们平时在任何一家菜市都能买到的,那种绿杆“芦蒿”——我其实并不清楚这两种东东在品种上有没有区别,姑且这么叫吧,总之这种东西最多算是芦蒿苗或芦蒿杆,一看它就根本不是我们想吃的驴蒿芽!
至于吃到嘴里,虽然它也有驴蒿的香味,却清淡寡味,不能给人留下任何映像。说实话,并不是厨师烹饪技术不行,没有好食材,神仙也无奈啊!

表嫂问我们驴蒿芽味道怎样,姐姐哥哥们连声称赞。我正要说话,二姐狠狠地对我使了个眼色——毕竟我们是客人,不说也罢。

那天晚上,我睡得极不踏实。说实话,已经多年没来明光了。我对明光此行很不满意,若有所失,觉得似乎有什么事儿没做似的,有些遗憾。

次日清晨,表哥表嫂把我们送上车,我却怎么也不甘心。快到高速入口时,我提议回去逛逛明光的菜市场,得到兄姐们的一致响应。

我们调转车头,然后根据导航,前往城东菜市场。

可是,我们把偌大一个菜场转了个遍,市场上卖什么的都有,当然也有那种青且直的芦蒿苗芦蒿杆,但就是没有人工挖的驴蒿芽。

我问一位卖菜小老板,哪里才能买到从明光河下河滩上挖来的那种驴蒿芽。他"嗨"了一声说:“现在哪还有人去挖那个?太费劲了。我们卖的这些芦蒿,都是从外地贩来的哩!”

我问他卖的芦蒿与河滩上挖的驴蒿芽有没有品种上的区别。他也说不清楚:“我小时候也挖过你说的那种驴蒿芽,从味道上判断,它们应该是一种植物。我卖菜后,曾到种芦蒿的大棚参观过,芦蒿应该就是驴蒿芽钻出了土长大后而成的,所以没多大区别吧。”

我指着他卖的蒜苔说:“这话不对。蒜苔和蒜头都是蒜苗上长出来的,一样吗?把鸡蛋孵成小鸡,它们还一样吗?”“但让芦蒿长这么大才收割,产量就高多了。没办法,种菜当然要讲究效益。”

话说到这里,我无语了。

我深感失落。

临走时,旁边一位菜贩忽然说:“偶尔好像也有老头老太太挖那种嫩驴蒿芽来卖,但很少,也比芦蒿贵得多,二三十块钱一斤呢。要不,你明天早点来试试?”

他不知道,我虽乡音未改,却已游子漂流在外多年,哪有工夫为了一口吃的再等一天?看来此生想再吃一口当年老河滩头上那种真正的驴蒿芽,有点难度了。

回程路上我想: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活得都特么太浮躁了。社会上大到有人卖资源卖矿产不惜牺牲环境,小到为了点蝇头小利便消灭了一种地方名优特色。剥夺了我们的口福是小事,应该思考的是,表面上看某些地方经济上去了,他们赚大发了。

但他们真的赚了吗……

图片:网络
编辑:董祖芹
(0)

相关推荐

  • 朱友宏:割青草

    逝去的乡村风景之 割青草 作者:朱友宏 五月初的一个周末,和妻一起回老家的河边采槐花和芦叶.印象里河边的刺槐树特别多,每到五月雪掩林冠,香润和风:河滩里的芦苇也极为茂盛,郁郁葱葱.绵延好几里,芦莺欢鸣 ...

  • 芦蒿炒腊肉怎么做比较香,其实方法很简单,看一遍就会!

    我是菊子姐姐,一个集美貌,美食,美图,美感于一身的处女座大姐姐一枚! 菊子姐姐之前为大家推荐过折耳根炒腊肉,今天的芦蒿炒腊肉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哦!芦蒿具有清凉.平抑肝火.预防牙病.喉痛和便秘等功效! 芦 ...

  • 关于芦蒿这种菜!

    芦蒿是一种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水边,又叫水艾草,气味也和艾草相似,有中药味,但更平和一些,所以也算是常见的蔬菜.它还叫藜蒿.蒌蒿等名字,没错就是"蒌蒿满地芦牙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里 ...

  • 冬天下饭菜——芦蒿炒腊肉,饭店大厨讲解正确做法

    冬天下饭菜——芦蒿炒腊肉,饭店大厨讲解正确做法

  • 湖湘自然历丨春天吃进嘴里

    湖湘自然历丨春天吃进嘴里 2021年2月27日 星期六 雨水第10日 春江水暖鸭先知.可记得下一句么? 900多年来,大文豪兼美食家苏轼就是这样真诚直白地提醒世人:初春,到吃蒌蒿的好时候了! &quo ...

  • 【我的乡情14】金昌:蒌蒿芦芽又青时

    扫描二维码了解征文详情 蒌蒿芦芽又青时 金  昌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我老家没有江,没有河豚,地里的野蒿也不知是不是诗中的蒌蒿,权当 ...

  • 推荐 | 华锅张 : 豆饼子

    豆饼子 文|华锅张 近日偶染小恙,用黑旋风李逵兄的话说,口中都淡出鸟了!忽然想吃家乡的土菜辣椒炒豆饼子. 老婆对我不错,骑着电动力跑了好几个菜市,终于买到.孰料做好一尝,沾牙糊口,味同拉面,全无心目中 ...

  • 推荐|华锅张:呼园萝卜

    呼园萝卜 文|华锅张 1990年初冬的一天,离休回山东兖州老家落叶归根的父亲忽然打来电话,说想吃明光的萝卜了,让我想办法弄点送过去. 明光的萝卜,当然指的是呼园萝卜.因为我已经离开明光多年,当时正在华 ...

  • 推荐|华锅张:大屁尖上花果寺

    大屁尖上花果寺 19岁那年,我曾在老嘉山北麓当过一年乡村小学教师.学校里还有一位我的中学女同学,但荷尔蒙泛滥得侧漏之年的我们居然一点故事也没发生,这显然不符合物理学中的"吸引"和& ...

  • 推荐|华锅张:彩虹路

    彩虹路  华锅张 有位跟"齐天大圣"是本家,曾是影视公司老总的初中老同学,跟我关系不错,他打算在老嘉山下建几间屋子养老,早就邀我去看看,并告诉我说,老嘉山下新修了一条"彩 ...

  • 推荐|华锅张:少年老明光,半部《金瓶梅》

    记不清是1968年还是1969年了. 是个初冬. 天空灰蒙蒙的,由西伯利亚长途跋涉而来的寒风,从云缝中直接刺向地面,早就被秋风打落的法梧树叶,在墙角的旋风中打转,也不怕头晕. 老师们可能都" ...

  • 推荐|华锅张:老嘉山遇狼记

    老嘉山里有狼吗? 我以我的亲身经历可以证实,有! 至少是曾经有. 1980年,19岁的我在老嘉山北麓当过九个月小学代课老师.因为当地没有熟人,更没有女朋友,所以跟比我高两届的一个中学校友打得火热.这位 ...

  • 美食推荐:锅包驴腱子、蒜香炆鱼肉、蟹味菇炒牛舌制作方法

    锅包驴腱子 这道菜由号称保定一绝的锅包肘子演变而来,将猪肘换成了驴腱子肉,上桌时以豆皮替代小饼,豆香浓郁,且不至于太快吃饱. 批量预制: 1.取卤好的驴腱子肉4000克,剁成小块放入盆中,加入鸡蛋10 ...

  • 【华都美刊之声】张寿岭:祭袁隆平

    作者简介 张寿岭:字清源,甘肃省临洮县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国际城市文学学会理事.甘肃分会顾问.甘肃诗词学会会员.甘肃楹联学会会员.甘肃韵文学会理事.白银市诗联会会员.白银市作家协会会员.平川区诗联学 ...

  • 【推荐诗人】张治华(华子)|午后时光(外二首)

    诗人简介 张治华:网名:华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曾在标准件厂工作,下岗后自主谋生,现已退休.热爱文学,喜欢阅读和写作,偶有灵感,诗以咏怀,乐在其中. 午后时光 作者/张治华 午后一觉醒来 天灰蒙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