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何剑鸣:方家巷

方家巷

何剑鸣

1976年我父亲去合肥安徽医学院进修公共卫生学。老妈白天把我们兄弟俩丢给外婆带,就在嘉山中学大门口对面。弟弟那时才四岁。一天外婆给他几分钱和个空瓶子,让他去方家巷的副食店打酱油,考验一下。抑或那天他自告奋勇要当个男子汉。可出去好久了也不见他回来。外婆放心不下,正嘱咐我去看看时,老妈回来了。
妈妈说,我下班路过副食店看到弟弟打酱油,他下台阶时一脚踏空摔了一跤。瓶子摔破了,酱油也洒了。眼泪汪汪,现正在回家路上。我没吱声,在后面一直跟着他。快到家时才抄小路回来的。待会儿弟弟回来时,哥哥不要笑话他哦!
从外婆家到副食店大概有一里路,对四岁的孩子还是蛮远的。弟弟一脸泪痕,一身灰尘回到家里。好在没有见血。妈妈装着先前没偷看到他。给他掸掸灰,洗洗脸,抱一抱,也就破涕为笑了。
过了几天,外婆让他再试一次。这次她反而不放心了,让我在后面悄悄地跟着。从外婆家的前门出来,要先拐到育才路,也就是嘉山中学大门口,然后向南走个30米,再西上方家巷。其实我一直管那条路叫大马路,总以为它跟大巷口是一条路,反正都往西,完全忽视了中心路那里的扭断。弟弟慢慢地上坡西行。北侧是宽深的明沟,下面是城里人家的淘米水、洗澡水。家家门前都用青石板搭出小桥,没法躲,弟弟一定看得见。我就沿着南侧的房檐走。老弟这次学乖了,打完酱油没激动,小心翼翼下了台阶,把满瓶酱油稳稳地捧回家。老弟可以打酱油了,嘢!
其实一提到方家巷,我就想起了1976年。因为住在外婆家,兄弟间有过许多趣事。抓蛐蛐捉黄鳝啊,扑蚂蚱逮知了什么的。那时的空气质量不是盖的,流萤可以一搂一个,放进小瓶子就成了手电筒。槐树垂下的吊死鬼(尺蠖),楝树干上的洋辣子(绿刺蛾)让我们又怕又好奇。那条街为什么叫方家巷呢?不得而知。我估计以前有个姓方的大财主住过这里,就像以曹国公李文忠命名的曹府巷(解放后改名中心路)差不多。副食店斜对面是明光针织厂,整日的机器轰鸣。实验小学曾组织我们参观,吃豆腐渣忆苦思甜。老工人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控诉万恶的旧社会,我们则穷尽洪荒之力龇牙咧嘴地对付着豆腐渣。再往西则是当年著名的东方红电影院,明光人没有没去过的。电影院对面是柴行巷,出过远近闻名的童氏家族,小巷直通实验小学。方家巷与中心街交界处是嘉山县糖业烟酒公司门市部,乃此地最让人羡慕的单位。家里没点头绪的绝对招不进去。
1976年唐山大地震,明光因处郯庐断裂带,人心惶惶。家家户户搭建防震棚住在露天。外婆家的防震棚实在简陋。晚上我们兄弟俩都想回自己家。老妈轮流带一个回家睡觉,另一个跟着外婆。
轮到我回家路过电影院的时候,老妈兴之所至有时会带我看场电影。弟弟多半没这等好事,妈妈说他太小了,看着看着就打瞌睡。那么沉,弄不回去。其实我也看得糊里糊涂,尤其那些来自东欧比如阿尔巴尼亚的译制片。好的片子,比如罗马尼亚的《多瑙河之波》,票极难买。数百人聚在售票处,伸进去的无数手臂能把小小的窗口撑炸。这时买票还得托人。那些外国人的搂搂抱抱我当然不懂,印象深刻的却是《新闻简报》。快开演时总是要放些标准的幻灯片,然后跳出一个斗大的美术字——“静”。待剧场里的嘈杂人声渐渐消停,就是某某期的《新闻简报》:或是黄淮海小麦丰收,或是成昆铁路通车;或是卫星上天,或是万吨货轮下水。社会主义日新月异,伟大祖国蒸蒸日上。
那年头新片不多,除了偶尔有几部越南、朝鲜、阿尔巴尼亚后来甚至罗马尼亚的进口电影,翻来覆去就是八大样板戏。样板戏犯不着到电影院看,经常有放映员送戏下乡。有时下得还不远,就在方家巷东头的嘉山中学。当时中学大操场西侧立着两排高大的白杨。通常太阳还没落山,银幕已经高高挂上了。我们就搬个小板凳坐在银幕下候着。前面是嘉中大院各家各户占的座。能看到许多跟我年岁相仿的孩子,后来不少都同班过。大院毕竟住的都是老师,对孩子约束甚严。观众比起城郊公社的几个放映点,比如喇叭塘、新塘打谷场的村民文明了许多,很少带色的插科打诨。除了附近来蹭看电影的几个孩子打打闹闹,放映时都很安静。夜风乍起,白杨树下的方塘倒影着银幕,一池摇曳着斑驳的影像,音乐借着水面激荡出回声,漫射到四面八方。
1976年9月9日那晚嘉中放的是《沙家浜》。大家平时不知看过多少遍了。不过有免费电影,谁也不想错过。就算纳凉晚会呗!那时实在没有别的乐子可耍。演到精彩处常常大家一起嗨,就像后来的卡啦OK一般。“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挺然屹立傲苍穹......” 每至于此,银幕台下吼成一片。
可第二天上午,路上突然响起了哀乐。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毛主席与世长辞了。
东方红电影院于是乎被改成灵堂。各单位都来吊唁。我们带着黑袖章扎着白花。大家都苦着脸,天仿佛要塌下来了。有个同学哭过了,当场晕了过去。后来,县直机关召开了公祭毛主席大会,黑压压坐满了嘉中大操场,两米高的大花圈排满围墙气场非凡。时任县委陈书记饱含深情振臂高呼:“毛主席,我们46万嘉山人民永远怀念您!” 那时的感觉,就像一孤儿,在汪洋大海里无所适从。
人生易老天难老,一晃就是半个世纪。明光人口增加到64万了。去年回国,特意到方家巷看看,除了电影院,儿时的那些记忆全然对不上了。就说东方红电影院,那几个曾在明光人心头闪耀的“毛泽东思想万岁”霓虹大字,现在也躲在了自由空间电竞的招牌后失去了往日的神采。一代人的精神维系就这么远去了……
编辑:董祖芹
(0)

相关推荐

  • 【广东】陈阳《弟弟,我想对你说》指导老师:孟凡启

    弟弟,我想对你说 东华小学六年级 陈阳 亲爱的弟弟: 你好! 最近在家还发脾气吗?爸爸妈妈有没有给你多买几个玩具呀?我想你应该又开始哭闹了吧. 春节到了,我们又要去外婆家了,去外婆家可不要老跟表哥们抢 ...

  • 【施源】美好的遇见

    美好的遇见 福清市玉屏中心小学六年一班  施源 指导老师:郑云鸿 "咔,咔,咔--"这是什么声音?是齿轮转动吗?不,是我家小弟施展的笑声,一听到他那充满魔性的笑声,总能让我在瞬间忘 ...

  •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妈妈细心的提醒,因为知道我从来记不住家人的生日. 在外婆家长大的我 最熟悉的是外婆房间的床头柜 打开总会有一股香味 是一种很特别的樟脑丸的味道 和童年一样 那股味道留在了十年前 后来的后来 再也没有找 ...

  • 电影院的爆米花那么贵,还不如自己在家做,一大推才几块钱

    电影院的爆米花那么贵,还不如自己在家做,一大推才几块钱

  • 宝贝,对不起!

    不必自责, 这是每个妈妈的必经心路! 作者/腊月 今夜,天气热得让人窒息,晚上十点钟开始就得急急忙忙地打开空调,看着熟睡的两个小宝贝,心里五味杂陈!大宝下午闹着回外婆家了,所以心疼她就送她回外婆家了. ...

  • ​陈峻涵《​给弟弟的一封信》指导老师:​刘征

    给弟弟的一封信 湖南省益阳市益师附小1710班 陈峻涵 亲爱的弟弟: 你好! 2020年1月15日,一个新的生命,出现在了我们的生命里.那个可爱的天使,就是你!谢谢你的到来. 你是我们家的" ...

  • 推荐|何剑鸣:大巷口

    大 巷 口 文/何剑鸣 半个世纪前明光最繁华的地方,莫过于大巷口.大巷口仿佛北京的王府井.巴黎的香榭丽舍,纽约的第五大道,一天不去趟大巷口,对于明光人来说,似乎今天最要紧的功课没做,心里发慌,饭吃不下 ...

  • 推荐|齐烁萤:方家巷十四行(外四首)

    诗歌/齐烁萤 方家巷十四行 凌晨四点的阅读 讲叙方家巷前世今生 走过了的三十年不知名或过目不忘 青石板,糟糕的旧电线,斑驳的影院 以买菜的名义 来看掘进的废墟,哭泣的马头墙,苍老的土著,知更者口中的叶 ...

  • 瘦石 || 剑光陆家巷:迭代斯文仙音巷

    从唐代永徽二年(公元651年)移县治于曲豆镇(今剑光镇),丰城老城区便是丰城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留下了众多享誉古今的历史人文景观,成为丰城人向往的圣地.在老城区古老的正街东方红大街上,依然可以看到众多 ...

  • 推荐 | 何剑鸣 :老拐子

    老 拐 子 文/何剑鸣 当年几乎所有机关单位都是一个个大院,前面办公,后面住家.好处是方便,抽个空溜个号天王老子管不到.坏处是随便,防疫站大院像幼儿园.菜市场一般,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有卖豆腐的,在办 ...

  • 推荐 | 何剑鸣 :一片丹心君可知

    一片丹心君可知 作者|何剑鸣 编辑|董祖芹 1 当年,从嘉山中学东望,是绵延的农田.一季麦一季杂粮,丰水年间也种些水稻.放学时,我偶尔喜欢到田野上走走.津浦铁路逶迤南去,蒸汽机车吞吐着浓烟,来来往往. ...

  • 重磅推荐 | 何剑鸣 :明中六记

    写在前面 岁月不居, 春秋代序.金秋灿烂,银杏叶黄.明光中学将迎来90周岁的生日.为母校庆生方式当然有很多种,有一位在这方校园就读过的何剑鸣博士,近期整理了<明中六记>,就让我们跟随他的文 ...

  • 钮家巷方宅(平江客栈)

    钮家巷方宅(平江客栈)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方宅,是苏州控制保护性古建筑,编号130.此宅建于清嘉庆年间,原宅主为朱姓,后售与米行主方姓.建筑面积2402平方米.中路4进,第二进为大厅,面阔3间11 ...

  • 推荐|何剑鸣:大头

    <<< >>> 大    头 文:何剑鸣 ♫. ♪~♬..♩ 这几日,有人在初三班群里分享了一张大头的照片. 大头是他的绰号.真名叫啥?很惭愧,我不知道,姓刘吧.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