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5杜甫五律《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遗补诸公》读记
杜甫五律《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遗补诸公》读记
(小河西)
贾严:指贾至、严武。时贾至为中书舍人(正五品上),严武为门下省给事中(正五品上)。阁老:敬称。【《唐国史补》卷下(唐-李肇):“两省相呼为阁老。”】两院补阙:指门下、中书两省拾遗补缺。关于严武,在前篇《杜甫五律“奉赠严八阁老”读记》中已介绍。此处简单介绍贾至。贾至(718-772),字幼邻。礼部尚书贾曾之子。开元末年“擢明经第”(《新唐书-贾至传》)。首份工作是校书郎。天宝元年“始以校书郎尉于单父。”(贾至《虑子贱碑颂》)。“天宝七载,至自宋都,西经洛阳。”(贾至《虎牢关铭》)。天宝末年贾至为起居舍人(从六品上)、知制诰。安史乱起,随玄宗奔蜀,迁中书舍人。在成都,贾至起草玄宗传位册文。之后随房琯到凤翔。此诗写作时,贾至为中书舍人、知制诰。
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补阙(杜甫)
题注:得云字。严武、贾至
田园须暂往,戎马惜离群。去远留诗别,愁多任酒醺。
一秋常苦雨,今日始无云。山路时吹角,那堪处处闻。
杜甫五月十六日当上左拾遗。上任没几天,上疏救房琯。【《新唐书-杜甫传》:“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庭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然帝自是不甚省录。”】这一段简略的记载信息量很大。一、杜甫上疏救房琯,卷入了一场政治斗争。二、“帝怒,诏三司杂问”。这很危险。坐牢、杀头都有可能。三、张镐出手相救。(另据宋本《册府元龟》,出手相救的还有御史大夫韦陟。)四、结果很严重,肃宗“自是不甚省录”。至少在肃宗朝,杜甫政治前途归零。肃宗并未就此罢休。据宋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引鲍彪《杜陵诗谱论》:“(至德二载八月)有墨制,许自省视。”所谓“墨制”,指肃宗绕开相关部门,直接下令杜甫“自省视”(回家探亲)。杜甫不得不于闰八月一日奉肃宗墨制离开凤翔还家鄜州。杜甫要离开凤翔了。两省同僚自然要送行。这首诗即是与他们的告别诗。
离群:离开大伙儿。《礼记-檀弓上》:“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送窦校书见饯得云中辨江树》(唐-张九龄):“渺茫从此去,空复惜离群。”
大意:必须暂时回一趟鄜州羌村田园,兵荒马乱之际离开你们难舍难分。远去前送你们一首诗。满腹忧愁只能任自己醉酒醺醺。这个秋天雨下个不停令人苦恼;今天总算天晴无云。山路上时不时传来军号之声,哪能忍受到处是这种声音。
诗意串述:这首诗语言简明。首联写离别之由。战乱未止,朝廷正准备收复长安,俺却不得不去探亲。次联写送行酒宴。杜甫被迫探亲的原因大家都清楚。事关皇上,大家不便说啥。只好不停地喝酒,醉酒醺醺。贾至、严武或都是“琯党”,心中滋味可想而知。三联写出发之日天公作美。但似乎也不只是写天气。杜甫任拾遗这几个月因“上疏”就没看到过好脸色,今天的“天”总算暂时晴了。末联预想旅途景况。在国家危难、乱贼猖獗、朝廷正紧锣密鼓准备收复长安的关键时刻,自己要探亲了。听闻到处传来的号角声,杜甫心中很不是滋味。杜甫冒险赴行在是想干啥?这才两个月,杜甫感觉自己又被晾在一边了。
附件1:唐敕
襄阳杜甫,尔之才德,朕深知之。今特命为宣议郎、行在左拾遗。授职之后,宜勤是职,毋怠。命中书侍郎平章事张镐赍(jī)符告谕。故敕。至德二载五月十六日。
【唐朝授官制敕,发给官员本人的一份制敕文书称为符,又称告身。敕通常指敕书录文,告身通常指敕书实物。】
附件2:为遗补荐岑参状
宣议郎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赐绯鱼袋岑参,右。臣等窃见岑参识度清远,议论雅正,佳名早立,时辈所仰。今谏诤之路大开,献替之官未备,恭惟近侍,实藉茂材。臣等谨诣阁门奉状陈荐以闻,伏听进止。
至德二载六月十二日
左拾遗内供奉臣裴荐等状。右拾遗内供奉臣孟昌浩。右拾遗内供奉臣魏齐聃。左拾遗内供奉臣杜甫。左补阙臣韦少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