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儿子窝阔台汗嫡孙海都是在什么情况下举兵反对忽必烈的?

作者:陈二虎

一、黄金家族成员每一个都是汗位争夺者

成吉思汗建立强大的蒙古帝国之后,有关汗位的继承,并且每一次汗位都会产生内讧与纷争,每一个黄金家族成员都认为自己是锦鲤,有资格跳龙门,角逐汗位。

成吉思汗共有四个嫡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术赤虽然是长子,由于成吉思汗的妻子孛儿帖曾被篾儿乞惕掠去,又回到成吉思汗身边后生下术赤,这术赤就是客人的意思,被察合台等人斥之为“篾儿乞种”,故失去了继承汗位的资格,经父子五人协商,在西征之前就确立了三子窝阔台成了接班人,也就是说窝阔台系拥有成为蒙古大汗的优先权,并且成吉思汗说过:只要窝阔台有一个吃奶的后代,都比其他人优先继承。

后来成吉思汗幼子托雷的儿子蒙哥在术赤之子拔都的支持成功登上汗位,取代了窝阔台家族,成了第四位大汗,这令窝阔台子孙愤愤不平,认为蒙古大汗的位置世世代代都应出自窝阔台家族,托雷家族是违背了誓言,夺取了汗位,这是背叛。

海都,是窝阔台第五子合失的儿子,幼年是在成吉思汗的斡耳朵(宫帐)长大的,聪明能干,深得成吉思汗的喜欢。

蒙哥汗即位后,由于海都没有参与窝阔台孙子失烈门等人反对蒙哥的谋叛活动(那时海都还小),蒙哥汗将窝阔台系宗王重新分割,海都得到海押立(今哈萨克斯坦之塔尔迪库尔干)一带,把窝阔台系宗王驱逐出蒙古本土,远离了权力中心,这无疑是对窝阔台系是沉重的打击。

但海都对窝阔台系失去汗位始终耿耿于怀,野心勃勃,到达封地后,曾经长期拘留蒙哥汗派来的使者石天麟,暗暗积累实力,一心想把汗位从拖雷系手中重新夺回来。

蒙哥汗去世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兄弟为争夺汗,同室操戈,大打出手,这让海都看到了重整旗鼓的机会,并且加入到阿里不哥的阵营,支持阿里不哥与忽必烈抗衡。

一开始,海都的势力很小,辖区也不大,所能组织的军队也不过三千人,而当阿里不哥挥军击败察合台兀鲁思(汗国)君主阿鲁忽、窝阔台兀鲁思君主禾忽之际,窝阔台内部不和,海都趁机取代禾忽成了窝阔台兀鲁思君主,实力大增。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兄弟斗法,阿里不哥势穷兵败,南归投降。而海都已经今非昔比,不肯臣服,忽必烈为了政权稳定,对海都十分宽厚,对他采取优惠的政策拉笼,曾一次赏赐白银八百二十三两,文绮五十匹,随后又将汴梁路蔡州分拨给海都为五户丝食邑,还派出使者召海都和他的亲族出席忽里台贵族大会,传话说:“其他宗王们全部都来了,唯有你们为何迟迟不来?我衷心希望你的到来,当面会晤,我们一起把一切事情都商量好后,你们将获得各种恩典返回去”。

海都深知,如果他来与会,有可能有去无回,连续三年都拒绝参会,并与忽必烈周旋说:“我们的牲畜瘦了,等养肥之后,我就遵命前来。”这“牲畜瘦了”或许是一种双关读,暗含自己的实力还不够强大,并且海都知道,忽必烈势力范围离自己比较遥远,并且忙于南下灭宋,就乘机扩张自己的地盘和军队,积累实力。

二、塔剌思会议

海都的领地与察合台兀鲁思接壤,也是与自己竞争最大的对手,而且察合台兀鲁思君主阿鲁忽支持忽必烈,获得东自阿尔泰山,西到阿母河一线的防守控制权,并允许其在该地扩张实力与领地,由之,察合台兀鲁思君主阿鲁忽与术赤兀鲁思君主蒙哥帖木儿发生武力冲突,而阿鲁思的靠山是忽必烈,海都果断与术赤兀鲁思结成联盟,合力对付察合台兀鲁思,这恰恰是忽必烈无力西顾,壮大自己,树威西域的良机。

公元1264年,察合台兀鲁思君主阿鲁思去世,木八剌沙继任,忽必烈为了控制察合台兀鲁思,又派遣察合台系另一个宗王八剌回察合台兀鲁思与木八剌沙共同执掌兀鲁思。这个八剌遵照忽必烈的吩咐,很快就发动兵变,把木八剌沙赶下台,自己登上了君主宝座,随后按照忽必烈诣意,统兵攻打海都。

双方在忽阐河(今锡尔河)畔展开击战,海都初战失利,向术赤兀鲁思求援,蒙哥帖木儿派大将别儿哥察儿率五万铁骑驰援,大败八剌,迫使其向西退回阿母河以北的地区。

海都深知,八剌兵败退兵,一定会在最富庶的撒麻耳干和不花剌二城筹集军资(这二城当时分属术赤系与拖雷系拥有,察合台系与窝阔台系都没有领属民份额),现在此二城在八剌势力范围内,为防止其独占这最富庶的二城,海都派人提出议和,并得到术赤系诸宗王与窝阔台系宗王钦察等人的同意,并且钦察自告奋勇充当说服八剌的使者。

八剌刚刚兵败,鉴于自己领地势力狭小,海都与术赤兀鲁思都提兵虎视,抗御下去对自己不利,便同意讲和。

公元1269年春天,窝阔台兀鲁思国王海都、察合台兀鲁思国王八剌和术赤兀鲁思国王蒙哥帖木儿的代表别儿哥察儿在塔剌思草原举行了八天的三方聚会,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塔剌思会议”。

三方达成协议:三方军队都远离阿母河以北的农耕区,移驻于草原或山地。三方分享阿母河以北,也就是河中地区的赋税,八剌享有三分之二,海都与蒙哥帖木儿享有其余三分之一,与会三方诸王盟誓约定互不再战,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这次会议,三方没有争得大汗忽必烈同意,是西北诸王瓜分河中的行动,共同抗御忽必烈,挑战忽必烈的权威,也意味着从此后术赤兀鲁思、察合台兀鲁思、窝阔台兀鲁思与蒙古帝国分裂,形成独立的汗国,让忽必烈成了黄金家族名义上的共主。

三、叫板忽必烈

海都是聪明的,让三方一致把矛头对准了拖雷系及忽必烈,也确立了海都在西北诸王盟主的地位,成了河中地区与突厥斯坦地区的霸主,为公然向忽必烈挑战增大了实力。

忽必烈闻讯,派出使者,想与术赤兀鲁思修好,没有达到目的,并且海都联系西北宗王派使者质问忽必烈:“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这是公然不承认忽必烈为蒙古大汗,也标志着西北藩王与忽必烈政权彻底分道扬镳。

忽必烈派遣皇子那木罕征讨海都,双方互有胜负,后来那木罕内部发生叛乱,蒙哥汗之子昔里吉联合拖雷孙子脱黑帖木儿拘捕了那木罕与其弟阔阔出,送到术赤兀鲁思君主蒙哥帖木儿处。顷刻之间,那些进攻海都的大军土崩瓦解,更严重的是多数蒙古诸王连同军队在昔里吉与脱黑帖木儿的率领下,倒向了海都阵营,让忽必烈一时间没有能力对付海都,此消彼涨,而海都实力变得强大起来。

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海都大举进犯漠北,首先占领吉儿吉思,随后攻到和林一带,皇孙甘麻剌率军迎击被困,得到土土哈支援才突出重围。

皇子那木罕(那木罕是至元二十一年被术赤兀鲁思放回,忽必烈封其北安王,驻于和林北的帖木儿河,依旧总领漠北军事)下令和林军民弃城南撤,过程中不断有人投降海都,形势危机,忽必烈不得不亲征,经过激战,收复和林,海都退兵,其实此战打了一个平手。

马可波罗在其所著的《马哥孛罗逰记》中比较详细地记载了这次和林大战,“双方各有六万人,皆备足武器如弓、箭、刀、锤、矛、盾牌等,每方分作六队,每队有一万马兵,皆有好的统带官”,海都“出战如此勇敢,尽力抚慰他的兵士,使他们振奋,勇武拒敌”,忽必烈将士“也是战得极勇”,然后海都闻忽必烈增兵撤退了。

海都的存在,是忽必烈最大的心病,为此,完善强化漠北的军事防御体系,以皇子那木罕以及甘麻剌、铁穆耳两个皇孙总兵,设置各种机构。

忽必烈一直到去世,也没能铲除海都在西北的势力,一直到公元1301年,海都还纠结诸王四十余,再度进兵,在和林被元武宗海山大军击败,一代枭雄海都负伤,死于回师途中。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