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变5亿!她如何带领企业成“膳食营养品行业黑马”?
20年前,凭借对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的敏锐观察和累积资源,杨晓维毅然决定放弃机关工作,开始下海创业。
20年后,从普通人到重庆市康微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晓维,从0到销售上亿的企业,她已经做的得心应手。
不甘于生活的平凡,是她的真实写照。
近日,医药人物志记者专访这位传奇女性,听听她如何带领企业成为“膳食营养品行业黑马”的创业故事。
杨晓维女士
不甘生活平凡,毅然下海创业
2000年,三十多岁的杨晓维有些躁动,自改革开放的浪潮以来,大量在岗职工下海创业,她也有些动摇,“更多的是不甘于生活的平凡,想要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抓住青春的尾巴去奋斗一番”,她说。
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她毅然放弃“铁饭碗”机关工作,孤注一掷,身揣5万块决定下海创业。
由于大学学的是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后直接进入机关工作,杨晓维缺乏实际的创业经验,在资金、资源方面准备都不够从分,她决定先进入企业学习。
她清晰认识到,一定要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开始做起,“才能把控整个事情的发展”。说干就干,杨晓维跑到人才市场寻找机会,正好一家主营膳食营养补充剂的公司在招聘,她顺理成章成为该公司的总经理。
仅用3个月的时间,杨晓维将几近破产的公司扭亏为盈,还顺势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经过几年后,原公司经营不善即将宣布解散,基于之前的感情,杨晓维接收了原公司并安排好原来员工的工作。
依托核心品牌,全面打开市场
2001年,还在摇篮中的康微,作为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的新成员,面临着最大的生死存亡问题:资金。“当时启动资金只有5万,而且中小企业很难融资,如果不能够迅速打开市场,情况非常棘手。”杨晓维说。
在意识到公司急需一个核心产品,来迅速打开市场的时候,杨晓维开始对各类产品展开实地考察。2003年,公司成为汤臣倍健重庆地区总经销商,拥有地区独家销售权,带来了百万的营收,这让杨晓维尝到了核心品牌所带来的红利,并开始不断扩张川渝两地的终端渠道。
到2005年,康微的产品和运营模式基本搭建,公司能够有条不紊进行周转运行。活下来了,如何让已经活下来的康微在未来活的更好,是杨晓维要面对的下一个问题。
2006年,杨晓维开始布局商场、药房、便利店等渠道的产品布局,迅速扩大重庆和四川的膳食营养补充剂市场,“最多的时候,公司员工达到五百多人。”
2010年,在公司销售渠道足够大的时候,杨晓维思考如何转型,“以前是靠企业员工的扩大,来不断扩张销售,随着经济形式的变化,产品的成熟度,将要求全覆盖。”她转变思路,将“自己卖产品”转成“教别人卖”,将一线的销售人员,转化成做服务、做运营的人员,“终端网点规模从原来的200个到4000余个。”
经过20年的发展,康微坚持执著于团队、执着于品牌、执着于消费者教育和服务,已拥有卖售终端6000余个,零售规模上5亿,终端辐射川渝两地。
行业急需中国“智”造
据医药人物志获悉,在欧美国家平均消费中,膳食营养补充剂的消费占总支出的25%以上,中国仅为0.07%,人均消费大约31元,是美国的1/7,日本的1/12。随着国内“大健康”这一老概念被赋予了新内涵,大健康产品转变为“大健康产业”“大健康理念”“大健康格局”,膳食营养补充剂等产品也被推上高潮。
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一直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由于国内消费者和商家对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认识不足,导致我国膳食营养补充剂市场大而不强。随着中国迈入老龄化社会,2007年至2017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持续增加,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接近12%。到2027年,预计有3.24亿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2%将年满60岁,老年消费者将花费更多与健康相关的费用,如膳食补充剂、疾病治疗和老年护理。
“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欠债太多,行业运动式整治和政策调整相关的阵痛和对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的波及将长时间存在。但未来,随着后疫情时代营养健康相关产品市场需要增长提速,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将会迎来6倍增长空间的行业红利。”
杨晓维说,随着国内营养素研发技术增强,中国的膳食营养补充剂领域将不断革新技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康微也将紧跟膳食营养品行业发展步伐,实施科学营养战略,打造全链数字化经济,为国内大健康行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不甘心按部就班的生活,毅然决定创业,这是杨晓维成功的第1步;找到核心产品,坚持20年如一日的运营,是她成功的关键2点。
梦想就像一对隐形的翅膀,只有在你用行动这个引擎来启动人生客机时,它才会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杨晓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表明,行动是实现梦想的唯一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