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技术指标炒短线,为啥靠不住?
最终,根据近期对技术派产生的新认识,加上这份回测报告的结果,我得出了一个结论:研究价值投资其实与搞技术并不冲突,二者甚至需要互相结合;但仅依靠时刻盯盘、根据技术指标投机短线的行为往往是靠不住的。
我尝试总结了一下,其实我们投资的过程是遵循这样一个逻辑金字塔的:
我们个人的能力是金字塔的最底层,能力圈的大小决定了金字塔整体的稳定性。
往第二层,就是我们根据个人的能力对企业价值进行判断,通过个人对企业价值的认知来筛选出投资的标的。价值投资就是在这一层实现的。
第三层就是将逻辑判断付诸于市场行动,毕竟价值投资的根本目的还是“投资”,只要是投资就一定无法脱离市场。第二层和第三层的统一,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行合一”。但是在行动的具体实现过程中,我们需要判断哪里是合理的买卖点,技术分析就在这里发挥作用。
最后的顶层就是获得收益或者接受损失,通过最终结果的不断反馈来逐渐扩大自己的能力圈,进而更好地进入下一轮循环。
这样看,价值判断与技术分析并不是对立互斥的,在一个完整的投资过程中,它们二者是需要相互结合的。价值投资只告诉了你这只股票是否值得买,却没有告诉你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而技术分析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恰好与之相反。
根据金字塔的逻辑层,越往上走越是不稳固的。我们不否认只依靠技术能赚到钱,但是根据大多数普通投资者的技术水平整体来看,如果只盯着技术指标实现“行动”,尤其是做短线,失去了底下两层根基的金字塔将很难做高做大。
在判断环节中丢失了关于企业价值的信息是影响最大的。这些信息往往来自于企业财报中的财务指标、业绩表现,企业发出的文字性公告、对监管函的回复,以及其他相关的舆论新闻等等。这些信息都是只靠盯盘盯不出来的,而对企业价值的长期判断决定了我们是否还有必要在它的股价上来回操作。
一般来说,技术分析更倾向于短线操作,操作频率更高,更加考验投资者短时间内的决断。从我们得到的回测结果中也能看出,如果严格按照技术指标执行买卖,操作的次数会很多,但最终的综合收益率并不高,可谓“出力不讨好”。
短线的技术操作需要投资者快速做出决断,然而每次操作往往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带来认知与行动上的偏差。当操作次数增加,这种偏差会被进一步放大。所以让短线技术者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更加有难度,这也是为什么没有情感的机器程序量化逐渐替代人为操作技术投资的原因。
我们用简单的回测方法来看一下,如果仅依靠技术指标做短线投资,最终收益如何。
选用技术中经典的指标MACD结合均线做判断:如果MACD金叉出现,并且前后4个小时内有5日均线上穿10日均线的情况,那么根据最新的时间输出一个买点;如果5日均线下穿10日均线的情况出现,则立刻输出卖点。
随便选了贵州茅台、中国平安等四只股票,数据用的是同花顺iFinD导出的近一年60分钟收盘价。
将编程输出的结果整理到Excel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严格按照并且只按照这种技术分析方法投资,成功率约为54.9%,也就是比你抛一枚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高不了多少。而且每次成功获得的收益率都很低,每次的平均收益率只有1%左右。
当然,我回测了多种技术分析方法,这还是其中成功率最高的一个……如果按照这种方法炒贵州茅台,就意味着一年内你要时刻盯盘,反复买卖64次,在32个周期中一次赚1.19%,最终加上赔的钱一共能赚到22.68%,但如果你拿一年不操作,反而能赚46.6%。
战略配置资产和战术配置资产都是基金中的术语,说白了战略资产配置是长期的投资方向,战术资产配置是短期的投机套利,两者并存互不冲突。
这其实很像我们说的长期价值投资与短期技术操作,没有战略的战术是乱打,没有战术的战略是空谈。深度研究价值投资判断方向,不沉溺于技术研究而是将其当做工具连接市场,这才是战略与战术的有机统一。
最后来向大家拉拉票啦!雪球十大影响力用户评选,就缺你这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