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孩子沉迷手机,和父母把尿有关。孩子的自制力就是这样被一步步摧毁的!

在前段时间热播的《妈妈是超人》中,贾静雯的女儿咘咘非常喜欢吃零食,不爱吃饭。为此,贾静雯决定给咘咘定下一个规矩——三天不吃零食。

其实,贾静雯打从心底里觉得这个挑战必定会失败。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当她跟孩子讲清楚规则后,每一次面对自己喜欢的饼干、糖果时,咘咘都能坚持不吃,最后竟然顺利完成了挑战。

大家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你也给自己孩子设置这样的挑战,他能顺利通过吗?

比如,孩子沉迷于手机和电脑,如果让他三天不碰,他可以做到吗?

又或者,孩子经常定下目标,但每次都三分钟热度,没一会就懈怠了,这又该怎么办呢?

这些生活中非常普遍的问题,其实根源就是一点,即自制力的问题。

在这个发展迅猛的时代,变化总在转瞬之间,诱惑也呈现指数爆炸式增长,孩子们如果缺乏自制力,就很容易被带偏,所以作为家长,我们需要适时的“逼”孩子优秀。

而“逼”孩子优秀不是说要让孩子被动的做一些对成功有帮助的事情,是指要培养孩子主动的去学会追求和享受优秀,而前提就是要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在有一期《圆桌派》中,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作为嘉宾,说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现在小孩沉溺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这一切都源于对尿之类东西的控制。

也就是说,当孩子从小就在吃喝拉撒睡等这些小事上形成了自律自制,慢慢的,孩子就形成了自制力,后期也就不容易沉溺手机ipad,因为孩子懂得控制自己。

但当孩子一直没有机会形成自律自制,总是由家长督促,用他律他制来制约孩子,最后就会导致一个问题——孩子一定把他律他制破坏掉!

比如,现在依然有些家庭,在孩子2岁前就开始训练孩子大小便,不管孩子有没有排便的需求或意愿,在固定时间就会把尿把屎。若孩子在把的过程没有大小便,有些家长还会“恐吓”,甚至还会拍打小孩屁股。

因为孩子被压抑了,就算他年幼没有机会破坏规则,等他成年后,他也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凭什么听你的呢?为什么要按你说的来呢?

传说中的“晚期叛逆”与“中年叛逆期”便是由此而来。

所以说,童年时期的自控力,对一个人成年后影响巨大,比起智力、学习成绩或者长相,它是更可靠的预示成功的指标。

自制力不佳在孩子身上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呢?如下所示:

上课容易跑神、难以集中注意力;

写作业时总是要玩玩这摸摸那,拖拖拉拉;

玩起电子产品来就忘乎所以,管不住自己;

不能做到按时起床睡觉,生活习惯比较差;

吃起零食来没够,不好好吃饭;

学习中遇到问题就放弃,不请教他人;

如不购买他心仪的玩具便在公共场合大哭大闹;

……

既然缺乏自制力会给孩子带来这么多不好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自制力养成的黄金期,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呢?

首先,要做到在日常生活中有规矩的制定,让孩子们明确界限在哪里。

喜欢溺爱、放任、纵容的家庭,孩子通常比较随心所欲,肆意妄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言行。

其实孩子的自制力比我们想象中要强,关键在于父母平时有没有给孩子立规矩,讲原则,让孩子明白自己言行的界限在哪里。

所以很多时候,不是孩子自制力不行,是父母原则性不够强,可能在看到孩子撒娇、耍赖、哭闹后,就妥协了,打破了既定的规则,让孩子尝到了甜头。

在教育孩子时,不要用太多规矩约束了孩子的探索行为,但是一些必需的规矩还是要有,比如对于零食、电子产品、作息时间的要求等。

建立规则时一定要跟孩子商量和讨论,由孩子自己说出来的规矩,他会更乐意去执行。

定下了规则,家长一定要坚持原则,语气、情绪可以很温和,但是态度和立场必须坚定。

比如规定了孩子每天只能玩10分钟手机,如果孩子玩了20分钟,那么第二天就不许玩,不管孩子怎么要求都要拒绝。

在适当的规矩中,孩子会慢慢由他律变为自律,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能超过多长时间,自制力即得到发展。

当孩子做出专注、有自制力的行为时,家长可以给予鼓励和赞美,可以更有效地发掘孩子的潜力,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

其次,要尊重孩子,允许孩子的适当放松。

有研究表明,人的自制力是有限度的,大脑会在苦差事和寻找简单的奖励之间寻找平衡,所以如果让人连续完成两件事情,每件都需要很强的自制力,那么第二件事往往做得更差。

所以与其在题海战术中让孩子耗尽对学习的兴趣,不妨适当允许孩子自己安排时间,只要做好了应该要做好的事情,可以允许孩子适当放松,让孩子享受到高自制、高效率带来的甜头,顺便也可以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时间进行规划。

另外,就是要及时提醒孩子,让孩子对自己负责。

想让孩子一瞬间明白利害关系并不现实,家长不妨从给孩子一个温柔坚定的提醒开始,让他们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比如:孩子喜欢在超市乱拿东西,就可以在进超市之前告诉孩子,我们今天需要买什么,如果有喜欢的,可以回去跟爸爸妈妈商量,下次再买。可是如果乱拿东西,或者发脾气的话,爸爸妈妈会带你马上离开超市。

当孩子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时,自制力的问题就不在话下了。

Professor点评:

孩子往往更贪恋当下的安逸,很少愿意牺牲掉眼前的快乐、舒适,去换取日后的成功和幸福。

但是当孩子能够放眼未来,勇敢承担当下的责任时,他们就会知道,那种高度的自律会带来高效率、高自信,同时也会带给他们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和更大的自由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