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八刀”就是雕八刀?

商 玉兽首饰件
故宫博物院藏
清宫旧藏
“玉不琢,不成器。”纵观中国玉雕史,一代有一代之技法。商之时,所雕纹路多为直线,流畅利落,图案简单,以阴线刻、浮雕为主;周之时,纹路弯曲,渐趋繁复,图案层次错落,多双阴线刻或浅浮雕,技艺愈发精湛;及至汉,葬玉文化盛行,所葬之人口中晗蝉,时有人于玉石之上八刀成蝉,线条豪放,简洁明快,寥寥数刀,锋芒有力,后人谓之“汉八刀”。
汉 玉蝉
长2.9厘米,宽2.1厘米,厚0.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宫旧藏
“汉八刀”技法,是汉代最典型的雕琢技法之一。所谓“汉八刀”,应有两层含义:其一,形容刀工简练、粗放,宛若八刀而就。其二,因用刀讲求左右对称,走刀后的左右两道线槽形成了“八”字的撇捺效果。
汉 玉蝉
故宫博物院藏
“汉八刀”实际上是斜刀碾琢工艺的一种,这种工艺在西周时期已非常流行,即以砣具侧刃带动潮湿的解玉砂碾制,线痕呈现出一面深、一面浅的斜坡状,因此后人又称之为“一面坡”技法。
西汉 玉蝉
全高6.0厘米,宽3.2厘米,厚0.8厘米
台北故宫藏
时至汉代,衍生出“汉八刀”技法,痕迹多为深峻的弧形大坡面(多两道坡面成对出现,如同“八”字之撇捺状排列);因之在下砣之际重入而轻出,故每道线纹中间粗重,端部尖浅锋利,尽显力度。此外玉匠在初砣之后常加以精细打磨,所以线条截面砣痕尽化,光洁锃亮,细观之则呈略有平行划痕的细磨砂状态。
汉 玉蝉
长5.9厘米,宽3.1厘米,高1.2厘米
台北故宫藏
“汉八刀”技法主要用于玉蝉、玉翁仲和玉猪的制作,以及作为夔龙纹、凤鸟纹的加强线出现在大型分区玉璧之上。
“ 汉八刀”系列之玉蝉
“汉八刀”的代表作品为八刀蝉,其分为佩蝉、冠蝉和“治”(琀蝉),八刀蝉的形态通常用简洁的直线,抽象的表现其形态特征,其特点是每条线条平直有力,像用刀切出来似的,俗称“汉八刀”,其“八刀”表示用寥寥几刀,即可给玉蝉注入了饱满的生命力。

汉 黄玉琀

长6.3厘米,宽3.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汉 玉蝉

故宫博物院藏

汉 玉蝉

故宫博物院藏

汉 玉蝉

故宫博物院藏

西汉 玉蝉

长6.1厘米

台北故宫藏

汉 旧玉珮蝉

长5.9厘米

台北故宫藏

汉 玉蝉

长4.5厘米,宽2.7厘米,厚0.5厘米

台北故宫藏

西汉 玉蝉

长5.82厘米,宽3.3厘米

台北故宫藏

汉 玉唅蝉

长6.3厘米,宽3.0厘米,厚0.9厘米

台北故宫藏

汉 玉蝉

长4.9厘米,最大宽2.6厘米

台北故宫藏

西汉 玉蝉

长5.8厘米,最大宽3厘米

台北故宫藏

汉 玉蝉

长4.6厘米,宽2.7厘米,高1.0厘米

台北故宫藏

汉 旧玉珮蝉

长5.9厘米,宽2.55厘米,厚1.0厘米

台北故宫藏

西汉 玉蝉
长6.5厘米,宽3.3厘米,高0.9厘米
台北故宫藏
汉 旧玉蝉
全高6.3厘米,宽3.2厘米,厚0.95厘米
台北故宫藏
汉代 玉唅蝉
长6.1厘米,宽2.9厘米,高0.9厘米
台北故宫藏
汉 旧玉吟蝉
全高0.9厘米,长6.0厘米,
宽2.9厘米,厚0.9厘米
台北故宫藏
“汉八刀”系列之玉翁仲
玉雕翁仲始于汉代,几何图形的线条简约利落,处处流露出古朴浑厚的大汉风韵。玉翁仲的颈部和腰下都用撤刀法,使颈部和腰下部出现平塌,呈三角形斜平面,这样使头部更为明显,腰部有轮廓感,服装下摆呈鸡笼状,这是汉代翁仲的风格特征。后世仿品虽然尝试风格上的改良,但终不如“汉八刀玉翁仲”那样粗犷有力、刚劲挺拔。

东汉玉翁仲

高4.1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汉八刀”系列之玉猪
在中国玉文化中,玉猪几乎集中于汉代,绝大多数以玉握的形式出现。工匠们在长条圆柱形的玉料上加琢简单线条,寥寥几刀、遒劲有力、挥洒自如,便把一截玉料雕成一头可爱的肥猪,令人拍案叫绝。

汉 玉猪

其一长11.2厘米,高2.9厘米

其一长11.7厘米,高2.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汉 玉猪

高2.9厘米,长11.2厘米,宽2.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汉 玉豚

长11.5厘米

台北故宫藏

汉 玉豚

长11.6厘米

台北故宫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