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之前上海的日常生活:烟花女子倚门望客,老板,爽一下?

1930年代,上海路边书摊。小人书吸引了半大小孩,还是两个少年。不由得想起,二十多年前,一邻居家里,好多连环画,什么水浒的,三国的,还有高山下的花环等。我常跑他家去看,一看就是一下午。父母喊我回去吃晚饭,都有点不愿。现在有钱买书了,却不愿挤出时间去读。被手机占用碎片时间,虽然了解的知识多了一些,却不成体系,良莠不齐。很难说,手机上的文章,让人更聪明了。某些人,反而更傻帽了。

1945年,上海拉木头的人们。前面两个,穿草鞋,戴毡帽。让我想起和尚摸得我摸不得的那个家伙。然,这照片里的人,却比他厉害。靠自己的劳动生活,不等不靠不耍流氓。

1929年上海制帽师。手艺傍身,饿不死。然他造的那种帽子,随着清朝灭亡日久,已渐被淘汰。更可怕的是,机器大生产,将让这些手工艺人,没多少生存空间。

这些妹子,不说你也知道她们做什么的。既入此道,有的是被迫,有的是好逸恶劳。然,他们都将在大时代中浮沉。作为几千年历史的行业,人们只记住了苏小小、陈圆圆、柳如是……

1949年,捡拾地上落米的上海贫民。

郊外井中取水的阿婆。

1945年上海的鸡贩。

路边旧杂志摊。美国原版生活杂志。左上角的宣传标语,显示此时上海已易主。

1930年代的上海,排水系统不咋地,雨再大点,就可以看海了。

1920年,路边卖花郎。 小民生活的日常,多数很清苦。清亡之后风云变幻的那几十年,能活下来的,都算胜利者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