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火爆!《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精选高考作文素材新鲜出炉

来源:高考直通车综合

国庆假期上映的两部电影《长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看呢?爱国、青春等话题在各大考试中常见身影,小车整理精选了相关的作文素材,一起来看看吧!

长津湖

71年前,朝鲜长津湖,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寒严酷环境下奋勇作战,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一路追击,扭转了战场态势,打出了军威国威;71年后,这段历史被改编成电影《长津湖》。

9月30日,《长津湖》全国上映。

01
铭记71年前那些走上战场的少年

国庆节上映《长津湖》具有非凡意义,不仅是去影院向英雄先辈致敬,更希望对英烈们说“如今繁华盛世,如你所想”

电影《长津湖》围绕一个英雄连队“七连”及兄弟部队的行动为主线。七连里这些生死与共的兄弟,也是当年无数年轻志愿军战士的缩影。71年前,有无数和他们一样的年轻人选择了穿上军装,不远万里奔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将自己的青春、热血与生命化作守护祖国的铜墙铁壁。

“《长津湖》是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抗美援朝电影,希望这部电影可以让那些为了我们这些后辈牺牲自己的先烈被更多人记住,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这个时代最应该追的'星’。”总制片人于冬如是说。

当年的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敌、浴血奋战,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奇迹,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至今流淌在所有中国人的血液中,鼓舞中国人民直面任何困难都不被打倒。

02
家国情战友情兄弟情铸就英雄连队

“比战争更真实的是情感。”影片总监制黄建新如是说。

电影中,七连连队整编为150人,而最后一个入伍的伍万里是第677个兵,这意味着整个连队已有数百人牺牲。但牺牲不会让一个战士的七连身份被遗忘,生者铭记着牺牲的战友,继续勇往直前。七连战士们展现出极强的凝聚力,他们不仅有着“为让后代生活在和平时代,选择把自己的生命交付战场”的家国情怀,也有“千里刀光影,万里赴戎机”的手足情深,更有并肩作战砥砺前行的战友情谊。

03
真实素材积累

1.据史料记载,在长津湖战役中担任阻击美军任务的志愿军,有连队全员冻死在阵地上。他们以战斗队形散开,卧倒在雪地中,人人都是手执武器的姿态,怒目注视前方;没有一个人向后,坚持到最后一刻。成为人民军队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冰雕连”。

“冰雕连”(资料图)

2.烈士宋阿毛留下的一张卡片,上面写着:“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冰雕连”战士宋阿毛手写卡片(资料图)

3.长津湖战役中,年仅十几岁的周全弟失去了双手和双腿。他们进入朝鲜时,由于战事紧急。来不及换装,只穿着一件薄棉衣和胶鞋,熬了三天三夜。在第四天清晨,终于听到了冲锋的号角,但意外也在这时降临到了他身上:四肢严重冻伤,再也无法参加战斗。此后,周全弟被送回了东北的医院。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周全弟的截肢手术,甚至没有打麻药。16岁的周全弟,失去了全部的四肢,说出来了“拿枪我拿不了了”,这句令人痛心的话。

周全弟老人

4.据曾担任志愿军第20军文化教员,在长津湖战役中负责运送伤员和后勤保障工作的志愿军战士阎福斌回忆:极端的低温,使土豆被冻得很僵硬,宛如一块块坚硬的石头。为了让战士们吃上暖和的食物,一位叫王法礼的班长,将土豆一个个放在自己的胸口焐热。这样的战友情,一辈子刻在了阎福斌脑海里。

志愿军战士阎福斌

04
热血台词

1.洋人看不起我们,尊严只能在战场上取得。

2.让你的敌人瞧得起你,那才叫硬气。

3.一个蛋从外面被叼开,注定会被吃掉。你要是能从里面自己啄开,很可能是只鹰。

4.我这次回家,每次出门上街,都有人对我点头微笑,他们不认识我,但是认识我身上的军装。

5.伤亡不值得夸耀,挺住就是一切。

6.没有冻不死的英雄,更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耀

7.希望下一代,能够生长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

8.我女儿问我,为什么我要去打仗。这场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让他们不打仗。

9.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05
精彩句子

1.谁也不能阻止中国人民对和平生活的追求,谁也不能够侮辱中华民族的尊严。

英烈们以生命写就的精神史诗,正如明灯般照亮后人前行的路。在先烈们精神的鼓舞下,当我们民族危机的时候,需要我们拿起枪走向战场的时候,我们必定能够舍生忘死去作战,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安全与荣光。

2.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让我们记住《长津湖》,记住英雄,缅怀以命相搏,护山河手足无恙的忠勇之魂。浴血奋战的每一寸土地,开满鲜花,绿树成荫。

3.凛冬已至,激情燃烧的青春舍生赴死。

冰雪冻住了战士们的躯体,却封不住他们不朽的军魂。这军魂,是对国家和民族最澄澈的爱;这军魂,是军纪如山,是铁流浩荡。“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长津湖,也曾绵延冰封,也曾静水流深。岁月可证,流水有声。那是伟大斗士的号角,那是铁血军魂的咆哮。

4.所谓英雄,就是能打破逆境的人啊!

争高地,夺山岗,英雄浩气荡回肠。中华热血军魂勇,敢叫豺狼尽灭亡。

5.没有哪一个春天会迟到,但是有人却永远留在了寒冬。

“有的人永远留在了这个寒冬,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迎来春天。”向英雄致敬,愿逝者安息。

6.愿你我努力而向上,不负时光不负己心,不负英雄不负祖国!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这群身披战衣的战士替我们负重前行。永记长津湖的冰雪,永记冰雪里那最可爱的人和他们的不朽军魂。

7.峥嵘岁月,永不褪色;热血山河,赤诚赞歌!

在我国第八个烈士纪念日,《长津湖》的上映,无疑是对抗美援朝英雄最美的赞歌!

8.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长津湖》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凡人,但每一个人,都拥有一颗伟大的心。没有任何一个人生来就是英雄,只是当危险降临的那一刻,他有勇气站出去,凡人就变成了英雄。

9.岂曰无碑,山河为碑;何用留名,人心即名。

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永久留存着英雄的一席之地,用来追思过往,省思现在,念想未来。

10.去时少年身,归来甲子魂。山河亦无恙,巍巍葬忠魂。

顽强不屈的中华人民为逝去的英雄们低头默哀,高扬的五星红旗垂至一半向英雄们致敬,你们是生生不息,是风华永存!

11.千里刀光影,万里赴戎机。他们的热血征程,是中国梦的万里晴空。

从伍千里到伍万里,青山忠骨,倘若三更有梦,那必然是和平与富强的新中国!

12.远在天涯,那异国邻邦的志愿军烈士陵园,青草隐径墓难觅;近在咫尺,这茫茫九派的千流百川,风吹稻花香两岸。

“一条大河波浪宽。” 这条大河,分明是祖国母亲的血脉里流出,滋润了当年那干涸难耐的坑道、阵地、制高点;这条大河,分明是在祖国母亲的泪眼中滚淌,激励着当年那至死不退的上甘岭、菊亭岘、五圣山…

1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即使有一天,我百皱的胸襟再经历不起几度残阳尽染,我如霜的鬓角再迎接不了几度劲风挑战,在这连苍鹰也会铩羽的古稀年华,我仍想为共和国的新一代年轻朋友,再次高喊出这嘹亮的口号,向志愿军英雄,致敬!

14.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战争总无情,英雄的长存浩气,让人动容;赤子丹心昭日月,英雄肝胆映山河!

《长津湖》的上映说明了:抗美援朝71年,我们没有,也不能忘记那场英雄浴血,以肉身“擒熊”的史诗之战。

06
模拟标题与写作角度

1.模拟标题

《祭奠英烈忠魂,弘扬英烈精神》

《让理想之光不灭 让信念之火永存》

《铭记长津湖血战,以拼搏之姿告慰英烈》

《崇尚英雄模范弘扬英雄精神》

《心中有信仰 脚下有力量》

《踏着先辈足迹勇敢前行》

2.写作角度

(一)高考角度:崇敬英雄,青春奉献。

《长津湖》被专家称为新时代战争影片标杆之作。它以恢弘的笔调,史诗般地呈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讲述了一个志愿军连队在极度严酷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的感人故事,塑造了将青春、热血与生命化作守护祖国的铜墙铁壁的志愿军战士的英雄群像。饰演男主角的吴京说:“影片中有一句台词:'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辈就不用打了。’这凝聚了先辈们的心声。”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家卫国,保卫人民的胜利果实。影片传递出的精神和信仰,就是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我们的军队才能激发出无往而不胜的强大力量,战胜强敌。观众通过影片也记住了这些为了后辈而牺牲的先烈。(人民网)

(二)高考角度:奋进力量,伟大使命,民族复兴。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是为了不忘英烈们的追求与遗志,不忘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伟大牺牲,不忘他们用热血与赤诚铸就的崇高精神。今天,我们正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信心和能力。传承英烈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书写新的恢宏英雄史诗,正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伟大使命。(人民网)

(三)高考角度:致敬英雄,奋斗为国。

《长津湖》电影海报上的这几个字,就已经点燃很多人的泪点。这是对英烈的崇尚,是对英灵的致敬,更是对抗美援朝这一“立国之战”的不忘。对于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而言,在“内卷”“佛系”“躺平”等字眼流行的今天,观看一场主旋律电影,不仅是一次振奋人心的文化体验,也是让整个国庆假期“燃起来”的重要载体。中国在百年之间发生了巨变,在这个长河之中,国庆假期的繁华如斯正是其中一个精彩的“浓缩”。当更多人在电影院的光影叙事中看懂了我们如何从“筚路蓝缕”走到“玉汝于成”,我们更会对“国庆”二字有触动内心的震撼与共鸣。(光明网)

07
精彩时评

《长津湖》告诉我们什么

八一时评 陈海锋

近日,电影《长津湖》在人们的期待中上映了。

千里刀光影,万里赴戎机。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之战为背景,讲述了志愿军7连官兵为了争取胜利,用青春和热血捍卫军人荣耀的感人故事。

长津湖战役是中国“钢铁军人”与美国“钢铁部队”的较量,结果“气多”战胜了“钢多”。连长伍千里、指导员梅生、狙击手平河、炮兵排长“雷公”、火力排排长余从戎、战士伍万里……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志愿军官兵英勇无畏、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无畏斗志、胜战智慧、牺牲奉献展示了“最可爱的人”的壮美形象,彰显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书写了中国军人不可战胜的英雄传奇。

透过影片,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71年前长津湖之战的残酷与伟大、牺牲与不朽。1950年10月底,长津湖地区遭遇50年不遇的严寒,白天气温零下20多摄氏度。参加长津湖战役的志愿军,大部分是从华东调来的部队。由于紧急入朝,有的官兵连过冬的服装都未换上,大部分官兵穿着华东地区的薄棉服(装1斤半棉花),充饥解渴的是冻成冰疙瘩的土豆和漫山遍野的冰雪。当时,志愿军第9兵团物资供应极其困难,平均下来每个班只有两三床棉被,夜间官兵们只能互相搂抱着取暖,有的人冻得耳朵一碰就掉。而美军不仅有军大衣、鸭绒袋,还有棉帐篷、热火炉、营养丰富的热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志愿军第9兵团全歼美军一个3191人的整建制团——“北极熊团”,打垮了美国王牌陆军第10军,迫使美军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

战后,人们才知道,志愿军战士在水门桥旁高地上埋伏的那一夜,温度低至零下54摄氏度,我军由此产生了一个震撼天地的英雄称谓——“冰雕连”。可以说,长津湖战役的胜利,是我军钢铁意志的胜利,是志愿军战斗精神的胜利。正如冻死的上海籍战士宋阿毛在一首诗中所表达的:“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经此一役,美军惊呼:“他们不再是同一批中国人了!”英国牛津大学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战后评价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如果中国人没有于1950年11月在清长战场上稳执牛耳,此后的世界历史进程就一定不一样。”

不管是现实中的长津湖之战,还是艺术化的电影《长津湖》,都深刻地告诉我们:“没有冻不死的英雄,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耀。”的确,中国军人的荣耀永远不死、永远不可撼动。电影《长津湖》的历史顾问王树增认为:作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军面对的最大考验就是严酷的气候,“他们在没有完整御寒装备的情况下毅然奔赴战场,面对美军最强悍的部队,用血肉之躯作战,最终取得胜利,靠的是不怕强敌的民族风骨,是前赴后继的英雄主义精神,影片展现的正是这种精神,至今依旧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也正是无数英雄的血性拼杀,让侵略者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昨天,志愿军官兵用热血和胜利,为中国军人赢得了荣耀。今天,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用顽强的作风、不屈的斗志、胜战的本领来捍卫军人的荣耀。

中国军人的荣耀不可撼动,不靠说,而靠做;不靠表态,而靠实力。当前,我国国家安全进入高风险、高承压期,战争风险现实存在,对我军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捍卫中国军人的荣耀,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努力锻造打赢制胜的硬核能力,保持全时待战、随时能战的高度戒备状态,确保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切实以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长津湖》:冰雪埋忠骨,历史有温度

扬子晚报

《长津湖》穿越时空而来,把71年前冰天雪地里的一场硬仗呈现在当代观众面前:零下40度的极寒天气下,飞机追迫、子弹横扫、炮火连天、到处血肉横飞、各种断肢残腿……但看完之后的感觉,却如烈日当空、热血沸腾。倒在冰雪之中的战士,终将长留于一个民族的内心,这,便是历史的温度。

这是一场不得不打的仗,如毛泽东所言“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是新成立的共和国站立于世界之林的必然之战。战争戏,是《长津湖》最重磅的看点。影片结构宏大、立体、多维,覆盖战略、战术、战役全视角,以入朝遇袭、遭遇战、长津湖大战的三幕式展开,火力轰炸四处开花、乱石滩战士们被残忍扫射、近身肉搏战、总攻大场面……无一不令人血脉贲张,带来极具逼迫感的视觉冲击。

战争戏的燃,是为了表现钢铁意志下的必胜信念。炼狱一般的生存环境中,极度饥饿、疲乏、寒冷之下,一次次遭遇坦克战、阵地战、歼灭战、肉搏战……志愿军死战到底、视死如归。片末,为伏击敌军而冻成冰雕的战士群像甚至连敌军首领都大受震撼、深深敬礼。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们一次次无畏冲锋又让他们甘愿“冰雪埋骨”?这部片子,首先解决了一个价值观的问题。

藉由片中人的口,道出了“为什么而打”的原因:一是才给咱分了土地,有人又要抢走咱们的,这个不能忍;二是我们这一代把仗打完了,下一代就可以不打仗了。片中,梅生看着女儿的照片说:“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我们的下一代要打”;伍千里对伍万里殷殷期许:“我和大哥把仗打完了,你就不用打仗了。”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战争不是赴死的,是为了更好地活下去。片中用如诗如画的笔触展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江南水乡“江枫渔火”的平静美妙,都是为了衬托军人出征的必胜决心。“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家国情怀,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价值追求。

71年前的战士来到我们面前,却有着可感可触的温度,这温度,来自于人情味。那些冲锋陷阵威震敌方的、表现出撼人气魄的,其实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伍千里是英雄,却也是千千万万农民的典型代表。外表刚强内心柔软的他,劝说雷公战争结束后跟自己回家,说个媳妇;最大的愿望是“带万里回家,盖房子,再给他说个媳妇”……都是很朴素的农民理想。片中有个小情节很动人:伍千里数次把弟弟伍万里的脸弄成包子脸。对于不听话的弟弟跟来部队,他的希望也只是雷公“教他怎么活下去”而已。这一些,都让细腻猛男伍千里显得如邻家哥哥一般可亲,突破了以往“战狼”式的表演。

片中每一个人物都有成长,尤其以四字弟弟的成长最为显著。一开始,他是又黑又脏、眼睛里冒火的野孩子。然后,他是不听命令的新兵蛋子,接着,他目睹身边的战友被炸死,历经战场上的肉搏战、百发百中的手榴战……被战争的巨轮碾压过,经历了生死蜕变之后,他一步步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战士……而这个过程中,无处不在的情感温度十分暖人。梅生、余从戎、雷公、平河……一个个人物,丰满生动;父母情、兄弟情、师徒情、战友情……这一部纯粹的男人戏,聚集如此密集的情愫,非常动人。

难得的是,片中对敌军的刻画也并不呆板。除了压倒性的装备优势,他们也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陆战一师师长最后关头下令直升机运走伤员,自己带队冒险从陆路撤退,中级军官也大多能够身先士卒;美军士兵也在憧憬战争结束后“你到我家来看看”……敌人也有人情味,影片的情感浓度才更具说服力。

作为国产电影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片,筹备7年之久、拍摄近200天、总调动达9万人次的《长津湖》既绚丽壮美、阔大深沉,又细腻活泼、张弛有度。这是一部史诗级手法、全景式展示的壮阔巨制。血肉和钢铁交织,完成情感和视觉奇观的共振。而最后完成对观众的心灵震撼的,还是这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值得一提的是,这支队伍是我志愿军第九兵团,1964年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讲述的就是这支纪律严明、战斗经验丰富的精锐之师。而伍千里所率领的钢七连,与《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等有着钢铁意志的“钢七连”,都出自编剧兰晓龙之手,可以说是完成了一个绵延有序的革命力量的架构与传承。保家卫国,他们,一直都在。历史,也终将铭记他们。

国产战争片,从《上甘岭》、《英雄儿女》到《高山下的花环》、《血战台儿庄》再到《集结号》、《八佰》、《金刚川》、《红海行动》、《战狼》等等,涌现了大量表现我热血中国男儿、扬我国威的佳作,但就影片的史诗气质、人物塑造的丰满度以及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的水平而言,《长津湖》确实到了一个新高度。这也是71年前的故事为何能拍出时代精神的原因之所在。

我和我的父辈
01
电影简介

该片由《乘风》《诗》《鸭先知》《少年行》四个单元组成,以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为历史坐标,通过“家与国”的视角描写几代父辈的奋斗经历,讲述中国人的血脉相连和精神传承,再现中国人努力拼搏的时代记忆。

第一个战争题材故事“乘风”,刻画了抗战时期冀中骑兵团的一对英雄父子,团长马仁兴和儿子马乘风的故事。既有气势磅礴的动作场面,也有硬汉下的柔情,一句对儿子的“要死,死我后头”,让很多人泪目。关键词“牺牲”,“传承”,“舍小家为大家”。  

第二个故事“诗”,聚焦中国第一代航天人,章子怡饰演“长征一号”顺利发射背后在“刀尖上起舞”的火药雕刻师。“中国航天人的浪漫就是在天上写诗”,以女性视角,为电影增加一抹温柔。关键词“乐观,奉献,热爱”。  

第三个故事“鸭先知”,父亲是始终把“我们要做,就是做第一只敢下水的鸭子”这句口头禅挂在嘴边的生活强者。通过重回上海弄堂,和邻里再现“中国大陆第一支电视广告的诞生”,讲述改革开放初期,普通人顺应时代潮流开拓进取的故事。关键词“留心生活,敢为人先,锲而不舍”。  

第四个故事“少年行”,讲述了从未来时空旅行到2021的机器人“邢一浩”,邂逅热爱科学的少年,两人互相鼓励勇敢追梦的故事。关键词“创新,坚持,陪伴”。 

这四个故事真的很有顺序性,有人奋力求安定,有人努力求进取,有人敢于创新,而安定进取和创新之后,我们才有足够的力量,足够的底气去展望未来。

以时间为主线,选择四个时间段,四个典型家庭,表达共同主题,家国情怀,时代责任。这四个主题,恰恰拼凑出一部震撼的,振奋人心的中国成长史。

代代传承,才有愈加繁荣昌盛,繁花似锦的中国。没有他们昨日的艰苦付出,就没有我们今日的美好生活。

02
影片关键词

战争年代,保护家园,舍身为国。

建设时期,勇于奉献,无怨无悔。

经济时代,大胆创新,追求卓越。

科技时代,无畏失败,踏浪前行。

03
精彩台词
1.什么是“宇宙级的浪漫”?是中国航天人在星辰间写下的“诗”
2.春江水暖鸭先知,我们要做第一只敢于下水的鸭子。
3.他们一人一骑,以戎马卫山河。
4.铮铮铁骨,不惧炮火,只为守护家国。
5.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
6.乘风御敌,为星辰大海写诗,锐意进取,不轻易放弃逐梦。
7.山河无恙,烟火寻常,可是你如愿的眺望。
8.以满身风雨,护万家团圆。
9.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10.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11.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12.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13.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

14.家人围桌吃饭,就是团圆的意义。

15.燃料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东西。

火箭是,为了梦想,抛弃自己的东西。

生命是,用来燃烧的东西。

死亡是,验证生命的东西。

宇宙是,让死亡渺小的东西。

渺小的尘埃,是宇宙的开始。

平凡的渺小,是伟大的开始。

04
模拟标题和写作角度

1.模拟标题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滋养精神根脉凝聚奋进力量》

《以父辈之名,回溯我们的来时路》

《薪火相传,代代追梦》

《父辈是一部大书 》

《奋斗力量,撼天动地》

《真理如光芒,照亮前行路》

《看齐标杆,汲取力量》

《致敬榜样,续写荣光》

《愿将一生献宏谋》

《把功勋写在中国的大地上》

《中国精神,永不磨灭的番号》

《见证“中国精神”,镌刻“中国高度”》

《告慰父辈的最好方式,就是成就更好的自己》

2.写作角度

(一)作文角度:平凡伟大,科技创新。

电影《我和我的父辈》既缅怀了历史,又展望了未来。它呈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家国亲情,战场上的热血牺牲、航天人的坚韧隐忍、改革开放浪潮下的独具慧眼和现代科技的不断创新。影片以世代为章,追忆四个“小家”里平凡而又伟大的“父辈”们的奋斗经历,以大时代中的小人物为题,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情感充沛,平凡而伟大的普通人群像。(央视新闻)

(二)作文角度:珍视亲情,中国精神。

用小人物视角切入,展现大时代变迁,突破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形式,“我和我的”系列已经积累了深厚的IP基础和观众口碑。此番《我和我的父辈》紧扣“父辈”二字,以“亲情”作为影片的核心切入点,亲情既是维系父母与孩子两代人的情感纽带,也是贯通四个单元故事的情感主调。从抗日战争时期的铁骑队伍到60年代艰苦探索的中国航天人,从改革开放时期第一支电视广告再到新时代的建设科技强国,《我和我的父辈》用四个故事串联起党的百年光辉历史的四个时期,也勾勒出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精神传承。(光明日报)  

(三)作文角度:奉献牺牲,坚忍不拔,科技创新。

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中有喜有悲、有笑有泪,既缅怀历史,也展望未来,呈现出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家国亲情——战场上的热血牺牲、航天人的坚韧隐忍、改革开放浪潮下的独具慧眼和现代科技的不断创新,4大篇章基于不同视野的情感营造,有感动也有欢笑,每一种情感都力争达到极致。4位导演将家国情怀与个人气质相结合,在彰显各自艺术个性的同时,又让创作紧密契合“致敬为我们拼出一个最好的时代的父辈”这一主题,影片中看似独立的4个故事,其实深深地联结着前人的付出与我们今日的幸福。  

05
精彩时评

小人物”“大背景”下的中国好故事

光明日报  傅若清

从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获得成功后,我们发现“小人物、大背景”这样的创作手法是有效的。2020年上映的《我和我的家乡》延续了同样的创作思路,再次获得观众认可,并且形成了一个国庆节看“我和我的”系列这样的一个观影期待。因此,从2020年底,我们就明确了要延续这个品牌,以小人物、大视角去讲述中国人的大故事。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这次的主题是什么?主创班底怎么搭?《我和我的祖国》适逢祖国70周年生日,我们选择了7个不同年龄层的优秀导演,选取7个不同历史大事件作为背景;《我和我的家乡》是在我们实现全面脱贫的这一年推出,所以选择了老百姓最为喜闻乐见,也是最适合表现乡村变化的喜剧方式,由5组优秀的擅长喜剧电影的导演来完成。由此可见,选题的核心是要和时代的主题密切相关,而主创和表现形式则是为主题服务的。那么2021年的主题是什么呢?在国家电影局的指导下,经历多轮的讨论,并充分研读各类资料后,最终我们确定了“父辈精神传承”这个主题。 

  主题确定后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确定各篇章的大历史背景。“父辈精神传承”是一个有纵深、有厚度的主题,怎样将这样一个抽象的主题用观众能理解和喜爱的方式展现出来呢?我们每个人都有父母长辈,而我们的成长无疑都受到了他们的影响。尤其是我们与父母的亲情是最容易引起共情的。因此,我们决定由“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来承载这个抽象主题,同时又将各个篇章放在我国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几个不同的有代表性的大背景下,就是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新时代这四个历史阶段,人物涉及不同职业领域,从而达到人物多元丰富与主题背景宏观高远的有机结合。

  我们确定了四位优秀的演员担纲导演。吴京、章子怡、徐峥、沈腾很快投入到创作开发工作中。历史资料中有最好的创作素材。吴京导演从1942年冀中骑兵团马仁兴父子的牺牲史实中找到了创作灵感;章子怡导演在进行火箭助推器的调研中,发现了“火药雕刻师”这样一个名字浪漫却充满危险性的职业,从中生发出一个委婉动人的故事;徐峥导演回到他最熟悉的上海,从中国第一则电视商业广告的诞生入手,将创新精神融入一个发生在上海弄堂的平凡人家里;沈腾导演的故事要讲新时代。新时代是什么?是祖国繁荣富强的现在和面对未来的无限自信。沈腾聪明地找到了建设科技强国这个切入点,赋予“我和我的”系列电影第三部独特的未来感。  

  策划和创作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章子怡导演的篇章,创作之初只有一个大背景:建设时期。先对这个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一轮筛选,找到对国家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唐山大地震、东方红卫星发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最初的剧本创意选择了其中一个历史事件作为背景,但在经过多稿剧本讨论后最终还是果断全部推翻从头再来,另起炉灶,选择了东方红卫星发射这个大背景,并落脚到为卫星发射制造火箭助推器的一个普通家庭上。但这是一个大家都不熟悉的领域,需要大量的调研。章子怡导演的创作团队为了细节的真实,采访了大量参与当年火箭助推器工作的人员和相关专家,并直接深入到故事发生地去体验生活。经过细致的考察和调研,剧本进行了几十轮的调整,力求细节的真实,最终成片的效果也确实很好。我们组织了一场航天系统工作人员和专家的观影,得到了观影人员的充分肯定。还有吴京的《乘风》单元,徐峥的《鸭先知》单元,这两个取材于真实人物和事件的篇章,均在创作阶段就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历史进行了还原,力求以细节的真实使观众有更强的代入感。

电影《我和我的父辈》:致敬父辈的奋斗人生

光明日报  陈先义

从《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到《我和我的父辈》,“我和我的”系列电影已经创作出三部作品。可以说,这种用集锦式故事形式呈现的电影,开创了中国电影史主旋律电影创作的新空间。虽然还要等待市场进一步的检验,但是到目前为止,大众对这种模式不仅是认可的,而且是欢迎的。

汲取前两部的创作经验,《我和我的父辈》在思想主题的表现上又有新的探索。探索主要体现在题材方面,作品从战争的烽火岁月一下子跳跃到当下的普通生活,又跳跃到2050年的科幻世界,观众的思维随着导演的大胆创新跨越时空。从审美的角度分析,这是具有强烈思想性的。

《我和我的父辈》由四个故事汇集而成——《乘风》《诗》《鸭先知》《少年行》。这部作品以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为历史坐标。从题材看是散的,但是形散而神聚。创作者从不同的历史视角出发,以家庭关系观察父辈人生这一特殊视角,讲述各个阶层群体为祖国利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奋斗历程,从而反映时代变迁下中华民族精神、家国情怀的生生不息、传承弘扬。

第一个单元《乘风》,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一支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冀中骑兵团,为保护群众撤离与日军战斗,塑造了冀中人民共同抗击日寇侵略的军民群像。危难关头,骑兵团的英雄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彰显出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而青纱帐、大刀队、骑兵等特殊的冀中抗日元素也得到真实、鲜活的表现,给观众带来丰富独特的观赏感受。第二单元《诗》用女性细腻的情感,再现航天工作者的坚韧和温柔。电影中的女儿长大后成为航天员遨游太空,其中如泣如歌的叙述,深深打动了观众,使他们对航天工作者甘于奉献和敢于牺牲的精神表示由衷敬意。

如果说前两个故事更多的是英雄叙事的话,那么后两个故事《鸭先知》和《少年行》则主要讲述平凡人的故事。《鸭先知》取材于中国第一支电视广告诞生背后的故事,写了一个普通人家的父亲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不服输精神。导演一下子把创作笔触伸进了上海的弄堂生活中,以这个弄堂为背景,反映了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求新求变的改革精神,传达改革是适应了时代呼唤的理念。相比来说,《少年行》这部带有极强科幻韵味的作品,给观众带来的不仅是现实的感触,也有对未来的想象。作品以机器人“星一浩”肩负特殊使命从2050年回到2021年,邂逅了怀揣科学梦想的少年小小,两人意外组成一对“临时”父子。在机器人老爸的影响下,少年小小坚定了追求科学梦想的决心,将给当下的青少年群体带来别样的人生启示。

《我和我的父辈》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好评,其根本原因在于导演遵循电影艺术的创作规律。无论《乘风》中的乘风父子,还是《诗》中的一家人,抑或是《鸭先知》中的那个痴迷创新的父亲,或者是《少年行》中的“临时”父子,这些都是普通人,都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代表。为什么这样的故事会受到观众的青睐?因为它一下子拉近了艺术与老百姓的距离,让人看后有一种亲切感。文艺作品的成功不在于表现的题材和人物的大与小,而在于有没有写出真情实感。《乘风》中的父子,《诗》中的一家四口都是普通人,这些人物都生活在我们周围,都是我们身边的“这一个”。但正是因为有了千百万个这样具有家国情怀的普通人,国家才在发展中不断强大起来。

大家看完电影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想吗?

可以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

编辑:卓林

校对:章鱼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