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金句| 奴隶之间的绝对平等,让失意感不容易发生
我们继续昨天读的书,《狂热分子》。有兴趣了解前情的朋友,可以翻之前的推文。
第21节
在饥饿边缘挣扎的贫民过的是目标鲜明的生活。他们拼命为填饱肚子而挣扎,完全不会为闲愁所困扰。他们的目标具体而直接。
评:野史有记,朱元璋大兴驿站,便是希望很多孔型有力的百姓,一代接一代做着牛马的工作,既饿不死,也发不了财,如此便能将他们绑在驿站之间,无心造反。孰料大明到了崇祯皇帝手里,没钱用了,有人就出了主意,裁撤一些驿站,便能省不少银子。结果便是,李自成,失业了……
第25节
一个兴起中的群众运动会传扬短程的希望,其目的是诱发追随者行动的激情。而最能煽动人们行动激情的,就是宣传一个近在咫尺的希望……当一个运动已经得势,它就会转而强调一些远程的希望——一些梦想与愿景。对一个得势的群众运动而言,它的首要关心是维持现状,所以它会鼓励顺从与耐性。
评:有人善于破坏,有人善于建设。一场革命,牺牲得早的那些人,会成为膜拜的对象。当本来的破坏者,需要转型为建设者的时候,团体中一些转不过弯来的人,注定是悲剧性的。因为他们会发现,理想主义的自己,却成为吹鼻子瞪眼的对象。
第26节
奴隶之间的绝对平等,以及奴隶区域之内紧密的团体生活,都让失意感不容易发生。在一个有奴隶制度的社会里,会闹事的不是新遭奴役的人就是刚获解放的奴隶。就后者而言,他们的不满来自自由带给他们的苦恼。
评:《肖申克的救赎》里,那个在监狱待了几十年、不停请求假释的老人,在真正获得假释之后,却发现,自由虽然有了,但这个自由却使他与外界格格不入。苦闷之时,唯有自杀。奴隶与这位老人,都在体制化的生活里被异化了,进入到一个新环境里,反而毫无胜算,觉得被人一切被人安排,不需自己思考的日子,其实也是不错的。鲁迅言,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