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乱飞,黑状乱告,“米颠”四句诗怼了回去

蝗虫,古人最怕。

因繁殖迅速,铺天盖地,所到之处,稻麦全无。哪怕灭捕及时,减产也必成定局。古代粮食产量不高,一遇天灾,难免就要饿肚子。

宋朝蝗灾也不少,著名书法家米芾就曾深受其害。

并不是他因此没饭吃。毕竟,粮食再少,也不会少了朝廷官员的钱粮。关键是,有人借蝗灾,要整他。

很多朋友都知道,米芾这人,个性奇特,见到好看的石头,就喜欢作揖打拱叫老兄,人称米颠。

(米芾喜欢奇石)

这种放荡不羁的颠狂之人,朋友或许还能忍受,但官场之人,未必就会喜欢他。跟同僚们的关系,想来好不到哪里去。

南宋周紫芝《竹坡诗话》记载——

米元章少时作邑,会岁大旱,遣吏捕蝗甚急。有邻邑宰忽移文责之,谓吏驱蝗入境。

意思是,他当县令的时候,好久不下雨,起了蝗虫,他急忙派人灭杀。不久却收到邻县的公文,说你这家伙,怎么能让你的手下把蝗虫赶到我这里来呢?

米芾一看,你这不是乱带节奏吗?我有那么厉害吗?

于是,他做诗一首,怼了回去——

蝗虫本是天灾,不由人力挤排。若是敝邑遣去,却烦贵县发来。

如果你觉得蝗虫能被定点赶到你那去,那就麻烦你赶过来得了。

此事传开,邻县官员,顿成笑柄。

不过,据《宋人轶事汇编》引《避暑录话》中的记载,此事却是落在吴越国钱氏后代钱勰身上,故事是差不多的,诗则为——

蝗虫本是天灾,即非县令不才。既自敝邑飞去,却请贵县押来。

(蝗虫)

不过,我更倾向于是米芾方为此故事的正主。

为何?

只为他因蝗虫而受指责,并非此次。如果说这个故事,他是在嬉笑怒骂间,完胜对手,那么,之后一些事,就让他有点百口莫辩了。

他曾经上司写信,称——

芾顿首,再拜,承清问属邑捕蝗,海浦方暑,恭维劳神弊邑,上赖德芘,幸无蝗生,而雨沾足,必遂小丰。闻海境去弊境,百里已上,曾有些小,今已静尽,亦恐民讹,不足信也。近有《秋祭文》上呈,可发笑。鲁君素谤芾者,与薛至亲,一体加毁,幸天恩旷荡尽赖恩芘及此,愧惕愧惕,芾皇恐。

从“闻海境去弊境,百里已上”一句,可知邻县甚至邻邻县将蝗灾怪罪于他,确有其事。

而他们之所以怪罪于他,其实并非不知道蝗虫不会听米芾的指挥,让它们却哪就去哪,而是借此一事,诋毁他。

(蝗虫)

所以,米芾写到,“鲁君素谤芾者,与薛至亲,一体加毁”。

一个“素”字,可知他被告的黑状不少。但他行得正坐得直,他们根本拿不出任何像样的证据,只能用赶蝗虫这种无稽之谈来恶心他。

此信即后世所谓的米芾《捕蝗帖》,不过,传世之作,乃是临摹,并非原帖。网上查了查,此帖今年还在拍卖,只不知道是否有卖出,价格多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