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才子袁枚巧审退婚案,保十八岁女子清白,总督听后赞赏不已

说话,乾隆十年(1745),江宁县令袁枚——没错,就是那个广收女弟子的袁大才子——上班坐堂,却听门外有人击鼓告状。

带上来人,是个秀才打扮二十多岁的男子。

袁枚问,来者何人,何事要诉?

秀才上前行礼,涨红了脸,说我是江宁生员李某,求县太爷作主,让我退婚

袁枚问,你为何要退婚啊?

李某说,大人,前几天那场大风,您还记得吧?

袁枚怎么不记得?

“五月十日,白日晦冥”,天比晚上还黑呢。南京城里起了大风,街上人吓得直向两边房屋里逃;来不及收走的菜摊啥的都被掀翻在地,水果乱滚;晒的衣服眼见被卷上天空,一下就消失在黑暗里……大概一刻钟后,风去云消,太阳重现,惊魂未定的民众重新走到街上,互相问着有没受伤,拍着胸口说吓死了吓死了……

(狂风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为县令,袁枚当然不可能忘记这回事。

他让衙役给李秀才搬了条凳子,让这个有功名的人坐下,问到,你要诉的事,与大风有何关系啊?

李秀才说,太老爷,我与城中十八岁韩姓女子订有婚约,本待择日成婚。哪里晓得,我听说大风那日,她被吹到城外铜井村去了,青天大老爷,九十里地啊,吹了个人去了,您信吗?她肯定是“必有奸约”啊,求大老爷作主,把这婚约判为无效。

还真别说,铜井村现在还有,我量了量,到南京城,直线距离38.3公里,算是弯弯绕绕,那起码是九十里啊。

袁枚对江宁一带当然是很熟悉,知道铜井在哪里,他一听,也觉得不可能。此事肯定是有蹊跷啊。

元芳,你怎么看……

哦,错了,不是元芳,袁枚看了身边的师爷一眼,向李秀才说到,“古有风吹女子至六千里者,汝知之乎?”

秀才摇头不信。

袁枚让师爷到后衙拿了套《陵川集》来,说,元朝郝文忠郝经,你知道吧?

秀才点了点头。

那你读过这首诗吗?

(清朝审案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师父把书拿到秀才面前,指给他看,但见上面写着——八月十五双星会,花月摇光照金翠。黑风当筵灭红烛,一朵仙桃落天外……自说吴门六千里,恍惚不知来此地……几年夫婿作相公,满眼儿孙尽朝贵……

看清了吧?六千里啊!女子是可以被风吹走的……而且,娶了被风吹走的女子,儿孙皆富贵啊。

听完县太爷的话,李秀才大喜,也不要退婚了,“两家婚配如初”。

列位,看到此处,你是否跟我一样,觉得袁枚这是“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啊。被风卷了九十里,还有命吗?这是不是谁编的段子,故意损他这个风流才子啊。

(袁枚雕像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趣的很,还真不是。此事明明白白记载他老人家自己的《随园诗话》里,他还不无得意地说,“制府尹公闻之,曰:‘可谓宰官必用读书人’”。

尹公是尹继善,当时官任两江总督,驻在南京。听说了此奇案,也是很正常。表扬一下他先器重的袁枚,也是应有之义。

这个故事,流传很广,甚至有人赞叹袁枚机智,一首诗就免除了一场大案——因为韩姓女子若被带到县衙,被控以与人有奸情,不管是真是假,绝对名声尽毁,很可能会自杀啊…

想到此一层,似乎他这稀泥又和得不错,或许救了一条命啊。何况,那女的又不是嫁给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