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一个人,要想成大事,需悟透这一天规,否则,会一事无成
ZAKER生活 2020-10-24 17:31
一个人,要想成大事,需悟透这一天规,否则,会一事无成;这条天规就是:专注才能精进,用心方有大成!悟透了,你就不会平庸
王阳明一生,专注于圣人之道,用心良苦,曾“格”了七日七夜的竹子,其著名的“龙场悟道”,也是专注和用心的典范。不仅是在圣人之道上,王阳明每做一事,都能保持高度的专注和用心,比如,他在书法和文学上高超造诣,也充分体现了“专注才能精进,用心方有大成”这一天规的重要性。
王阳明的书法,一扫明朝当时无风无骨的庸俗之气,追求天性与自然,形成了清新健朗的风格。与其同代的绍兴人徐渭说,人们评价王羲之书法时只提他的作品,而今人评价王阳明书法时却先叹服于他的心学,再想到他的作品。后来许多学者认为,心学亦通书法,悟得心学至道,书法自然高妙,这正是王阳明书法的独到之处。
据相关资料记载,王阳明曾用一段时间专注地练习书法,从此之后不断在书法上用心。渐渐地,他的书法越来越有大家风范,挥毫随意自然,笔韵精湛而不失法度,最终集各家之长而自成一体。
不仅是书法,王阳明的文学创作也很受一些文人学者青睐。王阳明写文章讲究立心、思诚,注重真性真情的抒发,他的文学作品中充分表现了他对“道”的追求。他曾说:“勿忧文辞之不富,惟虑此心之未纯。”他强调,只要以专注和至诚之用心看待创作,不断精进,一切的形式、技巧才都会随之而来。
我们可以延伸开来说,一个人,只有保持专注和用心才能有创造性的工作成果,才能不断精进,有事业的大成,才绝不会平庸。
不仅是王阳明,古代其他杰出人物,做事也都追求专注和用心,在到达一定境界后,往往还被称之为“道”。
比如,春秋时的神厨疱丁曾当面为梁惠王宰牛,他手艺高超,用刀时发出的声音节奏鲜明,像乐曲一般。梁惠王夸他手艺绝妙,问他如何做到的。他说:“臣喜好的是道,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和一般人一样看到的是一整头牛;但三年之后,我眼里就只有牛的肌肉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而现在,臣只是用精神去感知牛,然后沿着牛骨间的空隙下刀,一切都依顺它本来的结构。
“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割肉;技术一般的每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砍骨头。现在,臣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新磨的。为什么呢?因为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但是刀刃没有厚度,这样一来,臣下刀时游刃有余,所以用了十九年刀刃仍像新磨的一样。即便如此,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紧要地方,我还需要小心翼翼地仔细看着,把动作放慢,刀子轻轻一动,整头牛骨肉分离,如土委地……”
梁惠王说:“好啊!听了你的话,我学到了养生之道!”
疱丁从事着很普通的职业,但却因为做事专注,用心钻研,成了自己领域的“高手”。他以解牛的“小技”悟道,从而使文惠王明白了“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其实,从“雕虫小技”中领悟大道的故事并不鲜见,只要人以至诚之用心,专注于技艺,都能获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甚至终至“悟道”的境界。
如今,人们不再像古人一样执着于“道”,而是追求事业的成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尽管目的不同,但基本途径却仍然是一样的:用心把工作做到极致,不断精进,成为所在领域的“高手”,就能赢得成功,成大事也不难。
一个人,不管从事什么工作,练习何种技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都要专注于技艺的提升,都要用心做好每个细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像王阳明一样,抛开功利之心,将自己的至诚之心融入事业,牢记“专注才能精进,用心方有大成”这一天规,这样,才能不断获得更深的体会,最终获得大成,至少,绝不会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