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记忆-专栏】回忆河海大学食堂的美味/ 作者:清凉山90126
回忆河海大学食堂的美味
清凉山90126
这么多年了,有一种美味至今让我念念不忘的,是在南京上大学时候学校食堂的大排,上大学的时候我认为大排是最好吃的人间美味了。
南方人吃的讲究,精细,这一点从江南的文化积淀上看得出来。大排应该是猪排骨的一部分吧,我想他们应该是把猪排骨分成几部分卖的,大排,中排,小排,和棒骨等等吧。那时候上学的时候,大排也不是天天吃的到的,一般都是中午饭才有的,上午都是十一点半下课,如果今天打算吃大排的话,都是飞奔回到宿舍,拿上饭盆,然后再飞奔到食堂打饭,放心一般的话你永远不是第一个来的,总是有同学站在你的前面,那时候只有伸长脖子看,心里祈祷着不要轮到自己的时候没有了,一个星期能够吃个两三次算是不错的了,如果天天有人去吃,那就是一定是土豪了。
我们一个班级一大半同学家里是农村的,城里的孩子不多,那时候人们的收入差别不是像现在那么大。大排一块毛钱一份是饭菜里最贵的了,便宜的菜才三毛钱,青菜做底,每回都是两三块大排,青菜占了大部分的,好心的师傅会在人不多的时候,给你加一点肉汤,心里真是感激的不得了的。两个饭盆,大小是不一样的,小的饭盆里是美味的大排,大的饭盆是三两大米饭,美美的吃顿好的,心里那一个舒坦。
大学毕业,工作以后也有机会参加一些大大小小的宴会,山珍海味也吃了一点的,回想起来最美味的还是大学那时候食堂的大排了,它的味道已经深深地霸占了我的味蕾。去年同学们毕业二十五年同学第一次聚会,在师大的学生食堂消费十八元要了份大排,味道远远的不如当年了,大排切的薄如纸了,干干的,只有一块了,草草的吃完了。
南师大的留学生食堂倒是很不错的,那里的大排,红烧狮子头,红烧蹄膀,清蒸肉圆还是有点当年的味道的,在南京逗留的日子里,大多是在那里用餐的。也许食物的味道是一种记忆吧,现在成了回忆了。
作者简介:
清凉山90126. 南京河海大学90级学生,现在内蒙古包头市工作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版权归原图作者
诚邀加盟
《金陵文学家》诚意邀请有缘朋友加入编辑团队:
1. 文字编委: 有较好的文学素养;
2. 朗诵主播: 擅长朗诵或者儿童故事播讲;
3. 版面设计: 熟悉微信平台文字版面设计。
请联系主编 醉卧蘭亭(yf476800)
稿酬规定:主推当日读者打赏金额全部的六成作为稿酬,四成留作平台运作;5元及以下不再发放。无打赏则无稿费。请作者主动联系主编领取稿酬。具体规定参加本刊《征稿启事》。
往期精选(点击蓝色字体可阅读):
【教师文学-专栏】一个女教师的日常/ 老纳爱花
【儿童文学-专栏】 我家又有喜事/刘德泓; 指导老师:郑向阳
【中师生-专栏】难忘我的凤翔师范生活/ 文:馨怡
【编者按】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到1999年完成最后一届中师学生招生,据统计全国共培养有400多万中师生。毕业后,这些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向中国最广大的农村,扎根三尺讲台,撑起中小学教育大半个天空。
“中师生”,共和国教育史上一个灿烂的群体,支撑起祖国基础教育的半边天,他们中的大多数如今都已过了不惑之年,甚至知天命的年龄。
然而,如今大多数中等师范学校都已经停办或者改制,几十年后,'中师生"将成为绝唱!
为了重温当年的岁月,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这一代中师生群体,《蓝天教师园地》特开设“我们曾是中师生”专栏,希望希望能成为咱们中师生的温暖家园!
各位曾经的中师生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我们拥有共同的“中师生”身份,怀揣共同的“中师生情结”,欢迎大家踊跃来稿,分享自己当年的中师生活以及毕业后自己的人生故事。
主编:醉卧蘭亭(ID: yf476800)
【主编简介】
醉卧蘭亭:
男,70后,1993年毕业于民权师范学校,做过三年乡村中学教师,现供职于南京某高校。教过十几年英语,现从事美国政治与外交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工作之余执着于少年时的文学梦,写作只是为了留作纪念。
希望结交有情怀的你一起:
品茗、读书、写文章;观云、赏月、念秋霜!
《教师文苑》原创征稿 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