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专业博士实施相关问题的思考”研讨会云端开启
2021年10月9日晚上7点,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办,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共同承办,“审美与向善: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四季第六讲,在B站、小鹅通和“北师大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快手账号等多个平台同步直播。
周星教授、郝戎教授、王黎光教授、孙立军教授、徐青峰教授、肖向荣教授、黄宗贤教授、屈健教授等知名学者围绕“艺术专业博士实施相关问题的思考”展开高端研讨,共话学理。
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燕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张璐副教授主持本次学术沙龙。
开幕式环节,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周星教授、成都大学副校长王小军教授、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丁凡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肖向荣教授先后致辞。
周星教授表示,此次研讨会既是为艺术专业博士谋篇布局,也是为我国艺术专业发展迈向更高的台阶做一个预告。他希望能够招募学术和艺术创作相结合方向的艺术专业博士,为时代艺术的跃进作出贡献。
王小军教授介绍了成都大学及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的发展历史、学科建设情况及人才培养方针。他认为,设立艺术专业博士学位不仅是我国学位自身发展完善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认真落实中央稳步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精神,培养适应时代变化、实践发展和人们期待的高级艺术人才的具体行动。
丁凡教授分享了艺术专业博士学位申报工作的进展情况。艺术工作组由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五个成员单位组成,遵循重点突破、民主集中原则。经过讨论,决定委托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针对不同专业领域增设艺术专业博士学位,开展更深入的论证工作。艺术专业博士学位设置,着力解决艺术类研究生教育发展中深层次不平衡的问题。面对国家重大的文化战略需求,应该加快学位体制建设和创新,尽快建立培养专业实践型高级人才的艺术博士专业学位,以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这方面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肖向荣教授表示,北京师范大学在各个专业一直发挥着表率作用,这也是北师大艺术传媒学院领导班子开拓进取的方向。他期待各位专家、网友提供建议,共同筑牢新时代中国艺术高端人才的创新性建设根基。
开幕式结束后,在张燕教授的主持下,“艺术专业博士实施相关问题的思考”高端研讨会正式开启。
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郝戎教授对设立艺术专业博士这项工作表示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艺术院校在探索艺术博士培养时所面临的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划定标准。他指出,首先,应当紧扣艺术学位基本的定性,参考分析艺术硕士的实践经验和问题,注重积累论证,不断完善艺术博士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其次,要注重数量的把控,从少量开始探索。最后,对于培养单位及其师资情况,也要有具体的分析评价。
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孙立军教授也对艺术专业博士的实施表示担忧。他表示,专业博士从选拔到培养再到毕业,的确面临着不少难题,必须尊重并了解当下的国情。基于国内外大学专业博士的培养理念和国内对专业博士培养的迫切需要,他提出了几个建议:一是要把握好人才培养个性和共性的矛盾问题;二是要把握好商业与艺术的矛盾问题;三是要有国际化的视野。
山东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副院长徐青峰教授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他对于设置专业博士学位的需求认知:一是弥补学术性博士在专业技能指导方面的缺失;二是适应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学子的现实需求;三是满足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迫切需求。他认为,艺术专业博士培养应该强调将理论、方法、手段、技术等融入艺术创作过程,展现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将艺术创作技巧、灵感、表达作为艺术范式进行研究。在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环节需要重视选拔机制,严把质量关;明晰学位论文的标准,严把出口关。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科技融合创新中心主任肖向荣教授认为,“博士”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称号,或者某一个阶段的学习评判,它更多的是对整个人生和艺术创作实践长时间的身份转换和逻辑转换。他指出,在这两个“百年”交界的时间节点上,艺术专业博士的设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面向现实、面向未来的命题,并从学生、导师、学校三个维度上对艺术专业博士的实施进行了分析。此外,他还强调,学校和社会对于艺术博士的评价体系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
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屈健教授指出,艺术专业博士实施是一个非常符合现实需求的重要举措,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对专业学位博士培养的目标定位问题;规范性的、可操作的培养标准的问题;专业学生进入侯选之后考试方式的问题;质量管控的问题以及最终考核评价的标准问题。总的来说,艺术专业博士的设置能够解决目前一些非常现实的问题,是迎合当前中国发展对高端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是我们掌握学术话语权和文化自信的表现。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影音乐学会会长王黎光教授因身处重要评审活动现场,未能亲临本次讲座,故以文字形式传达了他的主要观点。第一,作为专业艺术高校的掌门人,他非常支持设立艺术专业博士学位;第二,作为专业的音乐表演创作人才,他认为设立艺术专业博士学位更具有迫切性;第三,他认为艺术专业博士学位的实施要审慎、循序渐进地展开。
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星教授谈到,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专业博士学位必然会成为时代所需要的艺术高端学术的体现。从艺术硕士到艺术专业博士,这是一种创造性拓展的呈现。艺术专业博士既要注重对艺术创作的肯定,同时也要有对技能、审美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拓展。我们所培养的艺术专业博士从选拔、培养到毕业,必须是中国化的、具备高端的艺术技能和思想品德的人才。
演讲结束后,各位专家也针对网友所提出的问题作了耐心而细致的解答。在周星教授的总结发言后,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门类作为新文科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以“化人、美人”为目标,戏剧与影视学科亦然。为更好地推广新文科建设理念,发挥戏剧与影视学科的文化推广与价值引领,在2020年下半年成功举办“审美与向善: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第二季二十讲系列讲座、2021年上半年成功举办“审美与向善: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第三季二十二讲系列讲座,得到众多高校师生及网友热赞的基础上,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特别策划举办了“审美与向善: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四季,联袂全国各大高校、专业艺术院校,广邀众多专家名师,聚焦戏剧与影视学科,线上开讲、传道解惑。此次研讨会是“审美与向善: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四季第六讲,延续和推进后疫情与智能时代戏剧、影视学术的前沿理论热点,为新文科背景下的艺术门类及戏剧与影视学科建设积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