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脓毒症的早期识别与管理

本文刊登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1,37(6):687-691

DOI:10.19538/j.fk2021060120

【引用本文】陶冶,孙智晶.孕产妇脓毒症的早期识别与管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1,37(6):687-691.

作者:陶冶,孙智晶

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Z19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创新工程临床与转化医学基金(2020-I2M-C&T-B-043)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国家妇产科临床研究中心,北京 100730

通讯作者:孙智晶,电子信箱:sunzhj2001@sina.com

脓毒症是严重威胁孕产妇生命健康的一种疾病,也是导致其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居全世界孕产妇死因第三位 。为对该病进行有效预防、识别和管理,世界卫生组织(WHO)和Jhpiego发起“全球孕产妇和新生儿脓毒症倡议”,呼吁各国在2030年前采取行动减少脓毒症相关死亡。孕产妇脓毒症诊治对临床医生是一大挑战:定义和诊断标准缺乏共识;早期识别难度大,妊娠期生理特征可能掩盖早期表现;多数脓毒症管理指南排除了孕产妇,其有效性未在产科人群中验证。
本文从流行病学、定义、病因、早期识别与管理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孕产妇脓毒症的诊治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  流行病学

孕产妇脓毒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世界各地差异极大,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死亡比例高于其他地区,南亚最高占13.7%。脓毒症是产科ICU入院主要原因,占比中国报道为25%、美国为7.1%、荷兰为8.1%。十几年来发病率一直增加,死亡率仍较高。2017年全球约570万例,同年WHO在52个国家进行了“全球孕产妇脓毒症研究(GLOSS)”,显示感染导致不良孕产妇结局发生率为1.09%,脓毒症作为孕产妇死亡根本或促成原因的作用高于既往认知。
来自高收入国家(英国、荷兰、美国、澳大利亚)调查表明,孕产妇脓毒症发病率1.81/10万~49/10万,死亡率0.5/10万~3.3/10万;中低收入国家数据有限,南非孕产妇死亡机密调查显示,妊娠相关脓毒症死亡率7.58/10万,非妊娠相关脓毒症死亡率53.26/10万。由于缺乏统一定义标准、中低收入国家调查研究少、数据收集和处理不同,加之报告不足等原因可能低估发病和死亡负担。

2  定义及演变

人们对脓毒症认识经历了漫长过程,定义和诊断标准几经变化。1991年国际共识会议定义脓毒症为“由感染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SIRS)”,按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后来人们发现SIRS缺乏特异性,易导致过度医疗和警报疲劳,不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作为诊断标准不合理。2016年新版脓毒症定义(Sepsis-3)修正为“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以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剧增加≥2分诊断。Sepsis-3以器官功能障碍为核心,反映脓毒症病理生理本质,强调感染引起机体损伤。对疑似患者可床边通过快速SOFA(qSOFA)及时识别,无需等待实验室结果,qSOFA≥2分时进一步评估器官功能并开始治疗。然而Sepsis-3排除了妊娠群体,诊断孕产妇脓毒症有效性和适用性尚不确定。
孕产妇脓毒症缺乏统一定义,不同定义在妊娠时期、感染类型及诊断标准方面差异较大。过去多以SIRS为标准,但健康孕妇生理参数与SIRS明显重叠,显然不适合产科人群。Bonet等的系统评价发现,多数定义包括妊娠、分娩和产后所有阶段,有的仅包括特定时期(如ICD-10和WHO的产褥期脓毒症定义);产后时间范围从分娩或流产后10~42 d不等;有些定义按生殖道和非生殖道感染划分,有些不加区分。Sepsis-3发布后孕产妇脓毒症定义也随之变化,2016年WHO制定了最新定义——妊娠、分娩、流产后或产褥期感染引起的器官功能障碍,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但并未提出用于孕妇的具体诊断标准。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和产科脓毒症标准,限制了疾病负担评估、跨机构或地域调查和及时治疗,因此亟需统一相关术语。目前正在制定计划拟在全球进行大型临床研究验证WHO新定义。
2017年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产科医学会(SOMANZ)和2019年美国母胎医学会(SMFM)相继发布孕产妇脓毒症管理指南,均采用最新定义并建议用qSOFA和SOFA识别和评估,SOMANZ考虑妊娠特殊性而推荐针对产科人群的产科改良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omqSOFA)和产科改良序贯器官衰竭评分(omSOFA),但其灵敏度、特异度及对预后影响仍有待验证。

3  病因与感染源

不同学者对病因分类方法有所不同,综合文献我们建议按感染与妊娠关系分为3类(表1),即妊娠特有感染、妊娠易患感染和非妊娠相关感染,利于对感染进行标识、调查和及时识别。生殖道感染、肾盂肾炎和肺炎在妊娠期最为常见。GLOSS显示,尿路感染、子宫内膜炎、绒毛膜羊膜炎、流产相关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最多。绒毛膜羊膜炎、子宫内膜炎和感染性流产是妊娠期、分娩或流产的生殖道感染,可由正常阴道菌群在一定条件下上行感染引起。肥胖、糖尿病及免疫抑制人群创口感染风险增加。特殊生理和免疫状态使孕妇对某些病原体易感性增加,或某些疾病易进展为重症,故将妊娠易患感染单列一类以提高临床医生警惕性。李斯特菌和疟原虫对胎盘的趋向性使孕妇更易患李斯特菌病和疟疾;母体免疫系统由Th1向Th2转变是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在妊娠期严重程度增加的原因,这些感染中细胞免疫十分重要。

4  早期识别

4.1    预警评分    预警评分是一种临床评分系统,为筛查脓毒症风险或识别不良结局(如临床恶化或死亡)对患者进行连续评估,脓毒症早期往往是临床诊断,即临床评分系统显示的高度可疑患者,故其应用有助于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用于一般人群有SIRS、qSOFA、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快速急诊内科评分(REMS)等,由于未考虑妊娠生理指标,它们对产科患者预警效果不佳,常高估发病风险或误报率高。2007年英国提出改良产科早期预警评分(MEOWS)识别产科并发症高危患者,2014年美国建议用产科早期预警标准(MEWC)识别危重孕产妇。为快速筛查四大产科并发症(产科出血、子痫前期、脓毒症和心衰),Shields等[28]设计了孕产妇早期预警工具(MEWT)并证明能显著改善发病率。排除脓毒症方面,产科脓毒症评分(S.O.S)≤6分的灵敏度64.3%、阴性预测值98.6%。SOMANZ推荐产科专用的omqSOFA识别脓毒症。一些研究证实了产科特异评分系统优于一般评分,但其版本繁多,临床指标类型、参考值范围和触发阈值通常基于专家意见而非高质量证据,一项验证多版本产科预警评分识别绒毛膜羊膜炎导致严重脓毒症的研究表明,其预测性能并不理想,灵敏度和特异度参差不齐,限制了临床应用。因此,孕产妇相关评分需进一步完善和验证以提高识别早期脓毒症迹象和预测恶化风险的能力。

4.2    分子诊断    大多数临床微生物培养仍用单一菌落分离法,结果在24 h内无法获得,初始治疗几乎全部使用广谱抗菌药,可能导致耐药基因传播、加剧多重耐药和继发真菌感染,因此准确快速识别病原体指导抗感染治疗势在必行,而分子诊断在进一步寻找病原学依据方面可能有所助益。DNA测序比常规培养法鉴定细菌更为可靠,16S rRNA基因可作为菌种鉴定的分子标记。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能快速准确鉴定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除无菌体液还可直接鉴定尿液、阴拭子标本。生殖道和泌尿系感染是妊娠常见感染,因此在产科有较大应用前景,但需解决费用昂贵的问题。肽核酸荧光原位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可在培养阳性前鉴定血液中病原体。转录组学技术可区分细菌和病毒感染,指导靶向抗感染。未来这些技术可能会影响临床诊治决策,最终实现临床应用。

4.3    危险因素    Knowles等报道,17%脓毒症发生在产前、36%发生产时、47%发生产后。产前危险因素包括初产、多胎、肥胖、缺乏产检、B族链球菌感染史、营养不良、高血压、糖耐量受损或糖尿病、贫血和免疫力低下。产时因素有活跃期延长、胎膜早破、频繁阴道检查、紧急剖宫产、阴道手术产和无菌条件差。剖宫产感染(如子宫内膜炎或创口感染)风险是阴道分娩的5~20倍,Acosta等发现,阴道分娩继发脓毒症多为轻症,而剖宫产后多为严重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产后危险因素有产后出血、胎盘胎膜残留等。妊娠不同阶段及时识别脓毒症高危患者并加强监测有利于预防和早期干预。

4.4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I)浪潮正席卷全球,近年来医学见证了机器学习(ML)作为一种大数据分析工具的发展。基于电子病历(EMR)、床旁监护和实验室数据的预测模型可早期识别脓毒症、指导用药和改善预后。利用大型临床数据库训练和验证ML模型,并通过增加更多新患者数据不断改进完善,可用于开发监护辅助设备和临床决策支持系统。Nemati等脓毒症AI模型利用EMR和床旁监护数据在临床识别前4~12h能准确预测发病时间。Mao等验证了ML算法“InSight”预测脓毒症发病能力发现其优于现有评分工具,能改善预后。Platt等用EMR孕产妇及新生儿数据构建ML模型预测常见产后并发症,对产后高血压和伤口感染有良好区分性,但预测脓毒症和产后出血结果不理想。Fleuren等对130个脓毒症AI诊断模型进行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发现单个模型能识别普通病房、急诊科或ICU脓毒症患者,连续预测性能良好且优于传统方法,但仍需在不同患者群体中前瞻性验证,确保模型可推广性。目前,尚无专用于产科人群的脓毒症预测或诊断模型,妊娠期生理指标不同于一般人群、脓毒症诊断无统一标准及考虑胎儿情况复杂性增加等是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5  管理

脓毒症是紧急医疗事件,及时识别和复苏可降低死亡率。妊娠期脓毒症初期治疗流程见图1。

5.1    初期复苏    妊娠期脓毒症需要考虑胎儿情况,对孕妇支持治疗也是对胎儿最佳复苏。脓毒症集束化治疗是拯救脓毒症运动(SSC)的核心,最近更新建议用1 h集束化治疗(Hour-1 bundle)取代过去3 h和6 h方案,旨在强调干预的紧迫性。SSC基于一般人群而未纳入孕产妇,WHO建议根据SSC制定当地的产科脓毒症治疗规范,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RCOG)推荐按集束化方案治疗妊娠期脓毒症。SMFM建议对疑诊脓毒症者在1h内取得病原学培养(如血液、痰、尿)和血乳酸测定,开始经验性抗感染,如有低血压或低灌注证据进行液体复苏或升压药维持循环,并开始寻找和控制感染源。SOMANZ建议1h内给予经验性治疗,包括液体复苏、纠正缺氧、抗菌药物和去除感染源。产科、ICU、麻醉科、新生儿科等多学科密切合作在孕产妇脓毒症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5.2    抗感染治疗    根据可能的感染源、微生物和局部耐药模式选择经验性抗感染药物,应为广谱、覆盖疑似和常见病原体(包括细菌、潜在真菌或病毒)并尽量减少不良反应和避免耐药,必要时咨询有经验的感染科医生,但不能延误治疗,尤其免疫抑制患者。获得病原学证据或足够临床缓解后,应降阶梯或改用敏感药物,避免多重耐药。降钙素原(PCT)可辅助决定疗程和停药时间。如果存在流感危险因素或感染迹象应进行相应评估和治疗,早期抗病毒治疗可减少H1N1流感孕妇ICU入院率。

5.3    液体管理和升压药使用    脓毒症患者血管扩张、毛细血管渗漏增加、静脉回流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导致组织低灌注和器官功能障碍,因此复苏目标是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增加组织氧供和逆转器官功能。SSC建议初始液体复苏为30 mL/kg晶体液,这对产科患者可能过于激进,妊娠期血浆胶体渗透压低、液体超负荷和肺水肿风险高,使用缩宫素、合并心脏病或高血压会更加复杂。SMFM推荐尽快给予1~2 L晶体液并经常评估血流动力学状态。衡量复苏充分性时动态测量比静态测量更准确,建议用前者指导液体管理。血乳酸间接反映复苏情况,非妊娠个体血乳酸水平>4.0mmol/L与组织缺氧、低灌注相关。另一评估指标胎心率(FHR)可直接反映子宫胎盘灌注,FHR异常时应对母体状况重新评估。孕产妇液体复苏方案及与临床结局关系尚需大型、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验证,并探索更适合产科的血流动力学标准值。

充分液体复苏仍有低血压或低灌注应使用升压药,非妊娠人群目标平均动脉压(MAP)为65 mmHg,孕妇可接受更低水平,目标需个体化。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是感染性休克复苏首选药物,研究表明NE不影响胎盘“胎儿侧”灌注,但妊娠期NE使用仍缺乏高质量证据,有人认为虽然NE减少子宫血流量但其升高MAP对母体复苏好处超过风险。

5.4    感染源控制    外科手术去除感染源(如宫腔残留物、感染坏死组织、腹/盆腔脓肿、输尿管梗阻或阑尾炎、胆囊炎或胰腺炎)可通过减少细菌负荷和提高抗感染有效性改善预后。推荐对机体创伤小的措施(如经皮穿刺引流优于大范围手术),但坏死性筋膜炎需广泛清创,必要时二次手术,首次清创延迟与高死亡率相关。盆腔感染应考虑早期手术干预,必要时切除子宫。围产期子宫切除术用于治疗危及生命的产科出血和源自子宫的脓毒症,研究显示约2%(129/6765)孕妇因感染行围产期子宫切除术,手术指征包括子宫内膜炎、盆腔腹膜炎、绒毛膜羊膜炎、子宫坏疽、盆腔脓肿和感染所致产后出血。

5.5    胎儿监护与分娩    胎儿处于围存活期应行胎心监护。母体发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内毒素释放及宫内感染可引起FHR异常或诱发宫缩。终止妊娠时机应个体化,考虑孕周及存活率、孕妇和胎儿状况、疾病严重程度,感染来源和治疗反应,脓毒症本身不是终止妊娠指征,分娩应遵循产科指征。SMFM和SOMANZ指南均指出宫内感染是脓毒症孕妇终止妊娠指征,通过分娩可控制感染源。一些情况下分娩可能最大限度发挥复苏作用,如DIC、肝肾功能衰竭、腹腔压力增加(如羊水过多、多胎妊娠)引起心肺功能障碍、心脏骤停等[7]。若感染源自子宫外应积极治疗脓毒症并延长孕周,有效复苏会改善母体循环进而改善子宫胎盘灌注和胎儿状况。产程中建议持续胎儿监护,FHR异常可能是终末器官功能紊乱的早期预警信号。

发热不是脓毒症必有症状,已证实孕妇发热与胎儿不良结局有关,降低孕妇体温、减少胎儿心动过速有助于避免潜在危害。此外,预防静脉血栓、控制血糖、营养支持等辅助治疗是必要的。
总之,孕产妇脓毒症早期识别和有效管理是挽救母儿生命、改善临床结局关键,需进一步加强对定义的认识,制定适用于孕产妇且兼顾灵敏度和特异度的诊断标准,应用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及时发现高危患者,发挥新兴技术优势提高识别和预测能力,遵循产科脓毒症管理指南,在集束化管理中视临床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多学科密切合作为母儿健康保驾护航。(参考文献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