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苏州路上历史建筑

南苏州路位于市区中部,跨黄浦、静安两区。东起中山东一路,西至石门二路。长3054米,清咸丰八年(1858年)筑外滩至河南中路段,称苏州河滩路。同治四年(1865年)改名苏州路。20世纪初,西藏中路以东路段统称苏州路,黄河路以西路段名西苏州路。1950年全路改今名,如今改变了内河航运码头仓库集中地,更是风光秀丽的景区和宜人的住宅区。

南苏州路东起中山东一路

原英国领事馆北门

南苏州路76号原划船俱乐部会所,建于1905年

南苏州路79号教会公寓北立面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编 号建筑名称/现使用单位地 址层 数HP-J-026-V新天安堂宿舍南苏州路79号5层

教会公寓背面

苏州路107号(圆明园路口)原新天安堂.新天安堂建成于1886年,当年是上海一座著名的侨民教堂,是旅沪英国侨民中,非英国国教信徒的联合礼拜堂(因此称为UnionChurch),圣公会信徒拥有江西路上的圣三一堂。1949年以后,英国侨民撤出上海,这座礼拜堂借给旅沪闽人堂使用。1954年加入中华基督教会,1958年,上海市各基督教堂实行联合礼拜,将基督徒集中在少数教堂礼拜。这时闽人堂被并入黄浦区联合礼拜。新天安堂建筑被人民政府没收,钟楼上部的尖塔和西侧的礼拜堂被拆除,钟楼改为上海照明灯具厂的办公楼。照明灯具厂将教堂内部分成三层。钟楼只剩下残缺的底部,西侧的礼拜堂早被拆毁,东侧的礼拜堂也在2007年的火灾中烧毁,只剩下四面的墙壁,和烧黑的屋架。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重建完成,依原图纸重建了东侧礼拜堂和尖塔,预计作为民政局颁发结婚证的地点。

乍浦路桥于1994年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南苏州河路圆明园路一幢修缮后建筑,不那么不协调。

光陆大楼位于乍浦路桥南堍的虎丘路142号,坐东朝西,由鸿达洋行设计,带有装饰艺术派风格,塔楼造型更有代表性,平面为扇形。九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923平方米,建筑面积7129平方米。1925年建造,因光陆大戏院曾在楼内,故名。

南苏州河路圆明园路

南苏州路161号颐中大楼位于虎丘路转角。坐南朝北,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于1920年。占地1440平方米,建筑面积7221平方米。因系颐中烟草公司投资建造,故名。现由江苏,新疆,山西.福建、江西、四川、西藏、北京、河南、吉林,青海等省、市、自治区及航天工业部驻沪办事处等单位使用。

南苏州路161号颐中大楼为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

南苏州路185号各省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原先由百老汇大厦旧址迁来,上世纪30年代苏州河外白渡桥北端,建造百老汇大厦,英商上海电车公司迁至本处。

南苏州路185号互惠大楼位于虎丘路与四川中路之间。坐南朝北,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662平方米,建筑面积3228平方米。1917年建造,上海电车公司(英商上海电车公司)大楼曾在外白渡桥北端,上世纪30年代迁至。1957年10月起由房管部门管理。现由湖北、宁夏、云南,甘肃,山东,辽宁,贵州、河北,陕西等省,自治区驻沪办事处及上海生产资料服务公司经销部等单位使用。

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编 号建筑名称/现使用单位地 址层 数HP-J-024-V英商上海电车公司大楼南苏州路185号5层

四川中路660号公和大楼位于香港路与南苏州路之间。坐东朝西,七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432平方米,建筑面积2576平方米。1930年建造,1955年起由房管部门管理,现由上海市医药采购供应站经营部等单位使用。

四川路桥四川路桥桥址处原为二坝郎渡口。1878年租界工部局在此处建造3.66米木桥,名里外渡桥、又名白大桥。不到五年木桥损坏,工部局又于1883年重建9.45米宽的新木桥。1922年木桥又损坏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于1923年建成。因桥北堍有1922年建成的上海邮政总局大楼,故名邮政局桥。1943年改名四川路桥至今。四川路桥长70.97米,宽18.2米,核定载重量也是10吨。

南苏州路381号

南苏州路381号

河南路桥河南路桥,原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设的渡口,名为三摆渡。清光绪元年(1875年)由工部局建造木桥,名为三摆渡桥。光绪九年(1883年)又将原木桥拆除另建新桥,新桥仍为木结构。因清末桥北新建天后宫一座,故又俗称“天后宫桥”。民国16年(1927年),原木桥拆除,改建一座长64.46米,宽18.2米的3孔混凝土悬臂挂孔桥,并命名为河南路桥。2006年6月,老河南路桥开始拆除重建,新河南路桥于2009年1月19日建成通车,桥由原来的四车道拓宽至六车道。

河南路桥上往西

山西路桥上世纪三十年代公共租界在盆汤弄(今山西路)设老闸巡捕房,工部局即在苏州河上建了一座六孔人行木桥,名为盆汤弄桥(“盆汤”是上海地方话。上海人称浴室为“混堂”或“盆汤”,是沐浴的意思。解放前,此路较小,浴室较多,故称为盆汤弄)。以后几经修缮,保留到上海解放,随着盆汤弄改名为山西路,木桥也易名山西路桥。1956年木桥破损不堪,难以担当行人通行之责,加之苏州河修建防汛堤岸之需,拆除了该木桥。直至2007年底建造了现在我们所见的钢结构人行桥——山西路桥。

山西路桥上往东

山西路桥上往西

福建路桥1968年建成、2001年拆除的福建路桥,新建的福建路桥南起黄浦区北京东路,北至闸北区天潼路,桥梁全长97米。车行道宽度将从原来的7米拓宽到14米,两边还各有一个3米宽的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非机动车均可通行。新桥还将在两侧岸堤上增加跨度,形成上下分流的“立交”。此外,南北还各设一个人行梯道和残疾人通道。伴随着新福建路桥的建设,苏州河至北京东路的福建路扩建为27米,而苏州河至天潼路的福建路路宽则扩为30米。据上海科达交通建设勘察设计院的设计师介绍,新福建路桥灯式采用欧式古典式样,灯柱采用巴洛克装饰,以纤细优雅的弧形曲线为主。新桥两翼侧边有小范围照明的射灯,桥拱上有彩灯点缀,使桥梁在夜空中透明如纱,与水面中形成的倒影及背景中的城市灯光相映成辉。

浙江路桥建成于1908年,同样也是一座钢结构桥。它像一条大鱼横卧在苏州河上。

1879 年,工部局应苏州河边浙江路附近业主外侨的请求,从今浙江路架起步行木桥。因当时租界内生活垃圾多在桥旁码头外运,俗称垃圾桥。1899年泥城桥建成称新垃圾桥后,此处乃称老垃圾桥。1887年,桥已朽损,马车不能通行,工部局拆除旧桥另建新木桥。1908年建成钢桥(鱼腹式简支梁钢桁架桥),下部结构为木桩基础重力式桥台,木桥面。1924年改为混凝土桥面,1942年正式命名为浙江路桥 。

浙江路桥经过多次维修、加固、改建。最后一次桥梁加固、部件更换、除锈涂装、摊铺沥青,完成于2009年。

2015年4月18日,上海百岁老桥浙江路桥正式封闭,开始移桥大修,桥身钢结构骨架将被移到100米开外的场地"修旧如旧"。9个月后,浙江路桥将回归原位,可再使用50年。浙江路桥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南苏州路尊德里地址里弄式样建造年份结构房屋 建筑面积南苏州路厦门路136弄尊德里石库门里弄1928年砖混二、三层138幢27020平方米

南苏州路971号衍庆里是坐落在西藏路桥边一座1929年的英式老仓库。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编 号建筑名称/现使用单位地 址层 数HP-J-050-V南苏州河路991号仓库南苏州河路991号3层HP-J-051-V南苏州河路955号仓库南苏州河路955号3层

南苏州路971号衍庆里,西藏路桥边一座1929年的英式老仓库,清水青砖墙面,黑铁大门,低矮气窗。据说是老上海滩地产大王周湘云周纯卿兄弟的产业。当年脍炙人口的房地产老板周湘云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被人们忘却。他的那些带有“庆”字的里弄房产,有的也尘飞烟灭,为新的建筑物所代替。

西藏路桥1853年,租界工部局在此处建简易木桥。因桥毗邻“泥城浜”,故名“泥城桥”。泥城浜原是条流入苏州河的自然小河浜,是英租界的西界,因同年上海发生反清的小刀会起义,为防止战火殃及租界,英方将小河挖直,连通英租界北界的苏州河与南界的洋泾浜(现延安路),并将河泥筑起城墙,小河浜也就有了泥城浜的名称,木桥“泥城桥”的名称应是这以后的事了。1899年,工部局拆除木桥,重建长74.73米、宽9.15 米的新木桥。1922年,木桥已难以承担两岸经济往来的需求,便拆除木桥,建造钢筋混凝土桥。该桥上部为单臂梁加挂梁,下部为木桩基础的重力式桥台和空心桥墩,长62.26米、宽18.2 米,三孔,中孔跨径36.58米,中间梁底标高5.31 米,南北两孔跨径各16米,载重20 吨。1923 年竣工。因岸边有垃圾码头,而下游已有称“垃圾桥”的,所以,下游的改称“老垃圾桥”(即前介绍过的浙江路桥前身),这座称“新垃圾桥”。也有称“自来火桥”的,因为桥右岸有英商煤气公司,上海人早先称煤气为“自来火”,所以才出此名。1942 年,改称“西藏路桥”。2003年,西藏路桥再次拆除重建,新桥于2004年4月竣工。现在,桥的全长已经达到100米,宽度为33米,主桥的拱板、箱梁、灯柱以及水面以上部分的桥墩全部用斩毛、雕花、天然唐山石花岗岩挂贴,桥面的人行道则铺上了斩毛、凿毛和烧毛相间隔的花岗岩板材,两侧人行道的楼梯亦用镂空花岗石板作拦板,并装上古典庭院灯,所有这些东西让这座桥成为了一个颇具意味的艺术品。

西藏路桥西侧的苏州河畔

乌镇路桥始建于民国18年(1929年),为6孔木结构桥,在抗战中毁于战火。民国37年(1948年)重建新桥,新桥为钢筋混凝土简支架桥梁,全长60.35米,宽9.4米。桥于1997年拆除重建,新桥于1999年5月建成。

新闸桥上往东

新闸桥历经百年的新闸桥已经拆除。其实新闸桥的历史很长。堪称为吴淞江(今苏州河)上第一桥。早在明清时代,现新闸桥处东就建有石闸,时间为雍正十三年(1735),“两岸各筑石磴,中驾浮桥,船过拽之”。因别于吴淞江上东三里处的“旧闸”,称“新闸”。刚建闸时,两岸寥落,随着清政府开放海禁,上海逐渐成为一个万商云集,八方汇聚的大都市,新闸成为嘉定、太仓、宝山县通往上海县的要津,另一要津在今福建路桥处,可以摆渡,称“老闸”。新闸由于地处要津,上海开埠以后,上海道专门审理华洋交涉事务的“洋务局”即设在该处,清政府的“上海筹饷货捐局(初名烟酒捐局)北卡“及”“绸捐北局”亦设在新闸一带。新闸的南面靠近大王庙,香火旺盛,市面繁荣,成为上海县北部的一个市镇。新闸的北面是粮食、建材、地货、柴草、竹木集散地。清政府的官盐堂也在此,称盐库,上海地区民用食盐都在此供应。民国初年的《宝山县续志》这样描绘新闸桥:“厂肆林立、货船云集、水陆交通最为闸北繁冲之处。”现在的新闸桥为1916年所建。上部为穿过式钢桁架拱形桥,下部为木桩基重力式平台,形似于浙江路桥。在此之前为石闸,闸上设抽板浮桥,以便往来。“嘉庆八年嘉定名人陆逊修捐置,后归同仁堂修理。”“咸丰间(1851~1861)洋商易以铁轨,用铁索牵挽。同治元年(1862年)巡抚李鸿章改建。”(《上海县志》)据当时《申报》报道,李鸿章改建之桥为三孔吊桥,“中间桥面如人字形,角系有铁链,南北两岸设有盘车,如遇高大船只经过,由闸夫在南北两处将桥面绞起放行,而该船乃给以钱文以酬劳。”“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商董徐鸿逵、总董瞿开仿西式建平桥,巡道刘麒祥捐银二千两,商民集捐银二千两,就旧石磴建。”此平桥是木桥。宣统二年(1910)春,有赖于两岸交往频繁,闸北巡警总局提议改建。经批准并拨下经费,将旧桥封闭,设官渡船四艘,免费济度行人。后两岸商家造一浮桥,撤除渡船。建桥工程先是被闸北巡警总局局长姚继之有意拖延,辛亥革命起,姚挟建桥经费三万二千两白银卷逃,因此被延误到1914年方始建筑桥墩,后又受租界工部局干涉,被迫停工,几经交涉,到1915年恢复施工,1916年建成今桥。临时浮桥旋即拆除。前后历时6年,原来可通行重型车辆,1927年大修后禁止重车通行直至今日。

新闸桥上往西

南苏州路1295号 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第五仓库旧址

仓库1902年建成完工。是一幢三层砖木结构大楼,建筑立面构图完整。墙面为清水红砖与青砖组合,局部水泥饰面。立面有连续的弧形券窗台出挑,其下有涡卷装饰,阳台栏杆为铸铁,纹饰简洁精美,窗间墙有壁柱,整个立面纹饰丰富精美,见证了苏州河10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

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编 号建筑名称/现使用单位地 址层 数HP-J-086-V“南苏河”创意产业园南苏州河路1295号-1305号3层

成都路桥最宽的苏州河桥,作为南北高架横跨苏州河的桥——成都路桥,其最大特点就是宽。它全长568.2米、宽达55.5米,其中车行道为49.5米,两边各有3米宽的人行道。“它比徐浦大桥还要宽。”据建造施工人员介绍,黄浦江上的徐浦大桥桥宽为35.95米,而成都路桥的宽度比它还宽出20米左右。一位河道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苏州河为市区重要的船舶通道,对桥的高度,尤其是桥下净空高度有一定的要求,今天的苏州河桥梁,其桥梁底标高最低要在6米以上,才能保证无论潮水或涨或落均能畅通无阻。结合南北高架的建设,1995年建成了成都路桥。

南苏州路1415号上海市粮食局

南苏州路至恒丰路桥结束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广东、浙江商人沈镛、祝承桂等集资在此造了一座木桁架桥,名汇通桥,俗称新木桥;因南岸桥旁有舢舨厂,又称舢舨厂新桥。桥南接麦根路,亦名麦根路桥。因年久失修,南端坍陷,于民国3年(1914年)7月拆除。关于“舢舨厂”,有人以为舢舨厂是造舢舨船的工厂,其实不然。它是当年外国人办的船赛总会的所在地,赛船用的是一种扁而长的舢舨船,1人掌舵,4人或8人划浆,上海人便称之为“舢舨厂”。舢舨厂桥拆除以后,需建新桥时,租界当局以桥南堍属租界产权归属为由对重建桥梁横加阻挠,延至民国6年(1917年)方由闸北工巡捐总局建成木质梁式桥。民国16年(1927年)7月,因不胜重载,中孔东边梁断裂,桥面坍圮河中。9月,上海特别市工务局就原址建临时木便桥,其北堍与恒丰路相接,遂名恒丰路桥。日军侵占时被拆毁。抗战胜利后,沪西、闸北车辆均须绕道苏州河下游各桥通行,而战争期间迫迁南岸避难的闸北居民,返回重建家园心切,致市中心交通更加拥挤。上海市工务局遂于民国36年(1947年)2月委交中国桥梁公司承建钢筋混凝土5孔简支梁桥,民国37(1948年)年3月竣工通行。桥长52.76米,宽17.48米,其中车行道宽11.9米,两侧人行道各宽2.59米。跨径组合10.37+10.67+10.67+10.67+10.37米。梁底标高5.42米。设计荷载20吨。这座5孔钢筋混凝土桥建成后,南北交通殊称便利,但因净空偏低,高潮时船只无法通过,枯潮时又受水位所限妨碍航行,造成大量船只抢潮行驶。加之净跨过小,水流湍急时,极易发生横船阻塞航道、撞桥翻船等事故。1986年,为配合铁路上海新客站工程,投资人民币1277万元,重建恒丰路桥。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设计,上海市第一市政工程公司施工。该桥下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桩基础重力式桥台,钢筋混凝土桩承台桥墩;上部结构主桥为三向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箱形连续梁;引桥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简支梁。主桥3孔,跨径组合30+55+30米。中孔跨越苏州河,两主墩设在南北老防汛墙岸线上,梁底标高7.89米;2边孔分别跨越南苏州路及光复路,净空高约4米。1987年底,新桥落成,这是苏州河上第一座用悬臂浇筑法施工的桥梁。199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恒丰路桥全部换上了新的不锈钢栏杆,并在桥上重新进行了绿化。我的更多文章:牛庄路上历史建筑

(2015-02-18 16:59:26)宁波路586号新光影艺院

(2015-02-17 17:17:54)宁波路276号钱业大楼

(2015-02-16 15:19:27)宁波路上历史建筑

(2015-02-15 17:05:33)天津路上历史建筑

(2015-02-14 15:34:52)滇池路上历史建筑

(2015-02-12 16:30:40)九江路219号原教会学校

(2015-02-11 16:35:41)九江路201号圣三一堂

(2015-02-10 16:32:30)九江路168号礼和洋行旧址

(2015-02-09 16:42:20)

(0)

相关推荐

  • 上海——苏州河北岸新面貌(外滩至昌平路)

    城市印象 苏州河东端融入了黄浦江,在高楼林立中缓缓的流过.上海最早的一条河流,也可称作上海的发祥地.在过去苏州河两岸工厂无数,河上百舸争流,如同人身体中的大血管,远远的不断流进送出各类物质.而如今,苏 ...

  • 北苏州路上历史建筑

    北苏州路位于市区中部,跨虹口.闸北两区.东起大名路,西至西藏北路.长1960米,宽9.0-28.0米,车行道宽6.0-22.0米.清光绪十三至三十一年(1887-1905年)分段筑,因在苏州河北岸,故 ...

  • (35)永福路上历史建筑

    永福路北起五原路,南至湖南路.长495米,民国19年(1930年)筑,以法国传教士名命名古神父路(RoutePereHuc).民国32年以广西永福改今名.沿路为住宅,领事馆,图书馆. 永福路列为上海市 ...

  • (35)安亭路上历史建筑

    安亭路位于徐汇区东北部.北起永嘉路,南至建国西路.长314米,民国19年(1930年)左右筑,名国富门路(Route Kaufmann).曾名亚田南路(Rue de Adina).民国32年改名安亭街 ...

  • (35)天平路上历史建筑

    天平路北起淮海中路,南至肇嘉浜路.长1090米,宽13.0-20.0米.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筑,以法国旅华耶稣会主教命名姚主教路.1943年以广西天平改今名.沿路为住宅,有南洋模范中学. 天平 ...

  • (35)广元路上历史建筑

    广元路位于徐汇区北部.东起衡山路,西至华山路.长603米,宽15.0-16.2米,车行道宽9.0-9.3米.民国7-10年(1918-1921年)筑,以任中国邮政总办法国人名命名台斯德郎路(Route ...

  • (34)五原路上历史建筑

    五原路位于徐汇区北部.东起常熟路,西至武康路.长820米,宽15.0-17.0米,车行道宽8.0米.民国14年(1925年)前筑,以旅华法国传教士玛勒斯卡(RouteMgr.Maresca)命名赵主教 ...

  • (34)乌鲁木齐北路上历史建筑

    乌鲁木齐北路位于静安区西南部.北起万航渡路,南至华山路.长1028米,宽12.4-27.1米,车行道宽8.6-14.2米.清宣统三年(1911年)筑,名地丰路(TifongRoad).民国32年(19 ...

  • (34)云岭东路上历史建筑

    云岭东路位于普陀区西南部.东起大渡河路,西至真北路.长1896米,宽12.0-18.6米,车行道宽9.0-12.0米.1953年筑,以云南云岭山命名.沿路多工厂.仓库. 云岭东路东起大渡河路 云岭东路 ...

  • 北京南中轴路上古建筑的今与昔

    近日,随着南中轴线御道贯通,很多市民到这里感受昔日中轴线的风采.走在新铺的石板"御道"上,最真切的感受就是历史与现在的奇妙交融:从天桥往南,若不是树木的遮挡,就可以看见远处的永定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