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健康丨哺乳期妈妈生病干抗着?真不用!Get这些tips,你好,宝宝才更好!
小宝宝呱呱落地,产妇便带上“母亲”的光环,接下来要考虑的第一件事便是喂饱小宝宝——哺乳。
人吃五谷杂粮,生病在所难免……
处于哺乳期的妈妈要是生病了,咋办?
很多新手妈妈表示手足无措啊,哺乳期生病,到底能不能吃药?能吃的话,选择哪种药物更安全呢?
今天,药娃就和小伙伴来聊聊哺乳期用药的那些事儿!
随着胎盘剥离排出,产妇血液中雌激素、孕激素、胎盘生乳素水平急剧下降,产后呈低雌激素高催乳素激素水平,乳汁开始产生。
由于多数药物可经母血渗入乳汁中,故产妇于哺乳期用药时,应考虑药物对新生儿有无不良反应。
大多数药物从血浆向乳汁的转运过程中,均是以被动扩散的方式进入。
扩散到乳汁的药物量及速度,与药物的性质、分子量大小、血浆及乳汁的酸碱度有关。
除此之外,乳汁的成分含量、婴儿的吸吮量等,对药物进入乳汁的量也有影响。
哺乳期用药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减少药物对婴幼儿的影响。
几乎能通过胎盘屏障的药物,均能通过乳腺进入乳汁,因此孕期不适宜用的药物,哺乳期同样不适用。
且在哺乳期用药时,哺乳时间应避开血药浓度高峰期,减少乳汁中的药物浓度。
由于乳汁是一个持续产生和消耗的过程,因此不会在体内潴留,哺乳期可服用较安全的药物,并等到过了药物的一个血浆半衰期后再喂奶。
如果该药物对新生儿有不良影响,新妈妈应停止喂奶并将乳汁排出,暂时用其他方式代替母乳。
哺乳期禁用药物有哪些?
镇静催眠类药物,长期应用会导致小儿嗜睡,生长发育迟缓;
四环素类药物易导致新生儿过敏反应,牙齿色素沉着、牙釉发育不全、龋齿等不良反应;
氯霉素,易导致骨髓抑制;
磺胺类药,可能引起新生儿黄疸或溶血性贫血;
其他不经常使用的药物,如卡那霉素、溴隐亭、环磷酰胺、麦角胺、他巴唑等。
哺乳期慎用药物有哪些?
克林霉素,会使婴儿出现血样腹泻;
水合氯醛,可致婴儿嗜睡;
抗酸药物西咪替丁,可在乳汁中浓缩,致乳儿胃酸降低,抑制药物代谢,引起中枢兴奋等不良反应;
巴比妥类药物,可致新生儿出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出现全身淤血、嗜睡、虚脱等症状;
激素类、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药物,大剂量可致新生儿代谢性酸中毒;
其他临床应用不多的药物,如抗精神病药、三环类抗抑郁药、萘啶酸等药物在哺乳期也应权衡利弊使用。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婴儿6个月前应给予纯母乳喂养,6个月到2岁或更长时间内,在继续母乳喂养的同时,补充其他食物。
那么问题来了,长达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母乳喂养之路,很难保证每个妈妈不生病。生病了,怎么办?
常见疾病可以用哪些药物治疗?
如果哺乳期妈妈不小心感冒发烧,除了多喝水多休息外,可服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成份的药物解热镇痛。
可选用的抗菌药包括β-内酰胺类(就是我们常说的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在妊娠前3个月也可以使用。
阿莫西林也属于青霉素类抗生素。
新一代的大环内脂类药物,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除了对一般的细菌感染有效外,对支原体、衣原体等也有效,对青霉素过敏的妈妈可以选用此类药物。
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可用于冬春季常发的流行性感冒的预防和治疗。
两性霉素B作为妊娠期和哺乳期间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其副作用主要是引起低钾血症和新生儿血肌酐浓度升高。同时,伊曲康唑也可选用。
抗过敏的药物,临床研究最多的二代抗组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更适用于哺乳期妈妈。
亲爱的小伙伴,关于哺乳期用药的小知识,你Get到了吗?
本文由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药剂科高妍供稿。
小号文章均为药娃原创或特邀作者独家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