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长大与否,每个人都需要一座《童年美术馆》。

如果你的孩子听闻甚至目睹年纪相仿的孩子们在学校跳楼自杀,你会怎么办?
我们整日对孩子进行各式各样的学科教育,五花八门,一旦涉及到关于生命和本质的教育时,大部分成年人包括很多老师,是讶异且无措的。

有三个小女孩,她们创造了一个国家,叫“嘎嘎国”,后来由此汇集了更多小朋友的创意,这个“国家”有了一所学校叫“霍嘎尔学校”,这个学校的毕业的必经之路竟然是“跳楼”。

他们画了一张霍嘎尔学校,学校的外立面是没有窗户的墙,墙上是一张鸭子的大脸,每一层楼都设置了一处跳板,孩子们戏称“跳楼台”,在他们的构想中嘎嘎国的学生是通过“跳楼”的方式毕业的。

在霍嘎尔学校,毕业跳楼不会死,但是你会掉到清澈的湖水里,这水有一种特殊的功效跳进水里之后,你曾经对学校和教育的所有抱怨和负能量,都会被这个水吸收掉,当你离开学校面对下一段人生的时候会变得非常轻松快乐。屹立在湖中央的霍嘎尔学校的下面像一座巨大的“冰川”,是由数座能源转化实验室构成的,在这些实验室里面可以分类地把孩子们的“负能量”回收,转化为能源维系学校的运转系统,继续迎接下一批学生……

孩子们构想的学校为什么会如此呢?原来在他们画这幅画前不久,国内出现了一些学生自杀的情况。很多时候学校没有进行太多的心理干预,而孩子们把这些信息留存到了意识当中,他们不知道如何去疏解,便通过这个艺术项目来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嘎嘎国的故事来自于麓湖A4美术馆副馆长、策展人李杰在2017年的时候得到一本其貌不扬的小本子,这个本子来自三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她们从九岁开始花了三年的时间,秘密地通过传递的方式,在本子上写满奇怪的字。

▲ GAGA国创始人赵越、刘星源、苏天奕

这个本子是带锁的,她们的父母,她们的老师都不知道用来干什么。最后她们把本子交给她们信任的老师,这个老师也很信任李杰,因为她是李杰的太太,她把这本带锁的小本子给李杰看了。

在这个带锁的本子里,这三个小女孩要干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她们要建立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名字叫作嘎嘎国。后来李杰所在的美术馆鼓励这些孩子把想法变成现实,位于这个国家中央岛屿的学校有一个奇特的设置就是我们前面讲的跳楼故事。

“我听过这么多精彩的小说反思和批评今天教育体制,但我从没有看到过这么精彩和有锐度的言论。”李杰看到孩子们如此处理着“跳楼”事件的影响后如是说。

位于成都的麓湖A4美术馆,是一座当代艺术展览馆,从2011年始,开始关注到更广泛的公共教育领域,策划专门为孩子而做的展览。2016年,专门面向儿童艺术展览项目的iSTART儿童艺术节应运而生,成为一年一度孩子们的神往之地。主理人、策展人就是因为被信任而看到嘎嘎国神秘笔记本的李杰。

2019年,李杰登上一席讲台,讲述童年美术馆里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在不被定义和限制的信任中,孩子们惊人的创造力和行动力。而作为策展人的他,开始将为儿童的策展权利,交还给儿童。
▲ 李杰在《一席》的演讲
当下绝大多数美术馆,对儿童和家庭其实并不是那么友好。然而李杰却建造了这样一个美术馆:它停办展览的时候被孩子和父母追问,疫情的时候活动的参与人数反而创了新高,孩子们创作的项目样样拿得出手,足以与艺术家们平分秋色……
李杰想要打破美术馆“不吵不闹不动手”的观展形式,让儿童成为真正的创造主体,并将数十年的实践经历汇聚成了一本书:《童年美术馆》。

《童年美术馆》,简言之,一本鼓励儿童在美术馆里将任何想法付诸行动的神奇之书,是李杰每年跟成千上百位小朋友进行对话、互动与合作后,汇聚成的刷新着对儿童认识的新知之书。

通常,我们进入美术馆这一类的展馆时,会被要求“严禁触摸”“禁止喧哗”,但在李杰的“童年美术馆”里,人们可以大声说话,可以亲自体验作品,甚至有权利改变这些作品;不仅如此,作为一个面向儿童的空间,它的“创作者”除了大人,还有为数不少的孩子,策展、创作、导览……每个环节他们都是参与的主体。

这简直就是一座“童年乌托邦”!

这不仅是一本脑洞大开的“儿童行动表达”,其中更有着过人的识见、系统的教育理念,以及最重要的,对儿童深深的爱。

o  美术馆是用来获得知识,还是用来滋养心灵的?

o  儿童艺术启蒙比技法更重要的是什么?

o  儿童真正想要的艺术展,长什么样子?

o  为什么成人应该重视孩子的童年想象?

o  儿童如何通过想象来处理自己成长中的压力和情绪?

o  儿童如何在展览中磨炼与同伴交往及合作的能力?

o  ……

乐府的老朋友,叶嘉莹的弟子、畅销书《诗人十四个》《陶渊明也烦恼》的作者黄晓丹如此评价这本书:
“总有一天你会卸去所有的责任、意义和理想,到那时,何以充盈你、托举你、逗引你?只有美。只有从童年时代就在心中建造的这座美术馆。”
是的,无论你长大与否,每个人都需要一座《童年美术馆》。

01

新知

“只要不简单地把儿童的创造行动看作“儿戏”,他们就有无限可能。”
 
“我们通常希望孩子快速成为满足成人要求的人,可我们今天的要求是适应今天的时代的,而这些孩子长大之后是未来的人,未来的时代是应该由他们共同创造而成的。”
人类实际上处于长期忽视儿童的状态,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类对于儿童是很惧怕的。因为孩子在没有成人之前是社会的不安分分子。

历史研究发现,在大部分的童年文献中,关于儿童的记载是苦涩的——儿童有很高的死亡率,很低的教育率,社会实际上希望尽快地把孩子变成他们自己想塑造的成人。

李杰指出,“孩子碰着的不是一个为他方便而设下的世界,而是一个为成人们方便所布置下的园地”。(费孝通,《乡土中国》)这个世界的一切逻辑,仍然围绕着大人在打转。儿童只是大人眼中的“他者”。

2018年第四届iSTART儿童艺术节,李杰将之策划为“童年疗养院”。把整个展厅设计成了不同的科室,不同的艺术家为孩子们创作了不同的房间,每一个房间代表他们的童年以及他们理解的童年。

为了能够改变孩子们在展厅里的状态,让他们更自由一些,李杰与他的同事们把所有展厅的墙面都改造成距离地面只有一米三的距离,孩子们可以在墙面下自由地穿行,但是成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他们必须要弯身通过。

一天,让人哭笑不得的故事在美术馆上演了:一个爸爸狠狠地撞在了展墙上,明显是他刚才在看手机,忘了看前面的几道提示。他非常气愤,用拳头砸墙,然后他那可能还不足四岁的孩子拉着他的裤脚在安慰他。

看到这个画面的时候,李杰突然明白了这个童年疗养院的意义,有些时候这不是对孩子的疗愈,而是对成人的疗愈。因为在这个时候,这个爸爸更像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让我们再回到嘎嘎国的故事。嘎嘎国在美术馆建成。通过美术馆,招募到150位小朋友成为嘎嘎国的首批公民。
这是嘎嘎国的展厅。
在这个“国家”里,有他们关于这个世界的想象。这是他们设计的国旗,旁边是大使馆入口的接待处。
这个国旗上面有一些很有意思的信息,比如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语言。
李杰问他们,你们都做了这么酷的事情,为什么还要那么费劲地去创造语言呢?他们告诉他,因为违法呀。他们知道不能在一个国家建立另外一个国家,所以要做一套成人看不懂的语言。
这是嘎嘎国的“宪法”,他们在“宪法”的第一条写了一句话,意思是:嘎嘎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共和国。他一想觉得不对,又是君主立宪制,又是共和国,这不是矛盾吗?
他们非常自信地告诉李杰:“英国也是君主立宪制,但是那个女王就是一个吉祥物,跟我们嘎嘎国的鸭子公主是一样的,所以我们真正的国体实际上是一个共和国,叫宇宙共和国。”
嘎嘎国的阶层非常有趣,最高等级的国民是叫花子,最低等级的是总统。
真正的大使馆是要运作的。他们是大使馆的官员,级别比李杰高,李杰无法安排他们的工作,他们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所以在现场有非常多的观众每天都在等他们发护照本。
他们还设计了八道问题,第一道问题就是关于嘎嘎国的国旗:“请问国旗上面的蛋是鸡蛋还是鸭蛋?”
对于儿童来说,这些根本不是问题,但是一些不认真看展的成人,大部分问题都答不上来。所以他们就偷偷地让工作人员递答案,帮他们获得嘎嘎国的护照。
嘎嘎国有非常严谨的地理系统。
还有拼音表,就是这个国家的语言系统。
嘎嘎国发行专门的货币,可以发现他们通货膨胀还是很厉害的。
还有像《圣经》一样的神话和历史。
甚至还有璀璨的艺术品。这张画的是,有一个长得像鸡爪子的外星民族的嘎嘎国的敌人,驱赶了他们,侵略了他们的国土,最后他们整体逃到了地球,然后受到了地球文明的影响。
所以才会出现《蒙娜嘎莎》这幅名画。
从三个小女孩的一本带锁的笔记本,到一场美术馆里的嘎嘎国展览和体验,李杰用一个策展人的视角给我们打开了对孩子们本身俱足智慧的呈现,同时也以一个儿童教育者的视角给无数家长和教育者以启发:
看见孩子那些微妙难解的童年心事,给予孩子在真实世界中想象与行动的机会。只要不简单地把他们的创造行动看作“儿戏”,他们就有无限可能。

02

实践

参与式观展,1000种正确的美术馆、博物馆的打开方式

“我一年可能要跟 1000 个这样的小朋友合作做展览,他们每天都在刷新我对儿童的认识。”
——美术馆策展人 李杰
o  儿童艺术展的入口高度应以多少为宜?一米!
o  学校的美术馆应该建在哪儿?厕所呀!
o  在美术馆“建立”一个新的“国家”,为什么还要创造一种新的语言?因为在一个国家上建立另一个国家,违法呀!
这些异想天开却又无比合理的精彩想法,来自我们身边的孩子们,均收录于这本《童年美术馆》中。
打开这本书,就开启了一种参与式观展的模式,获得1000种正确的美术馆、博物馆的打开方式。这本书从小小的“i”(我)出发,为孩子还有大人们,建立了一座想象与行动兼备的童年美术馆。
看完这本书,你会以为自己身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或者至少是在像夏山学校这样足够特别的学校里。
这所中国成都的美术馆在国内并不多见,可说是绝无仅有:从策展到参展到导览,全由孩子主导;不吵不闹不动手的观展,在这里更是绝不存在。

所以我们才能看到这些孩子和他们的故事:

厕所里的美术馆

成都天府新区第七小学的周校长联系李杰,想在自己的学校里做一个美术馆。为此,李杰、校长、老师以及专业建筑师一起展开讨论:一个迷你美术馆应该做什么样的展览?应该建在校门口、操场边,还是花园旁的空地?
但孩子们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把学校的所有厕所都改造成“美术馆”。孩子们的课间休息时间非常有限,六年级的小朋友下到一楼再返回教室,往往10 分钟就过去了,再有意思的展览放在那里也是没有意义的。

最终学校决定把其中四个厕所拿来做“试点”。孩子们高兴坏了。他们把自己做的剪贴画粘在卫生间洗手台上方的巨大玻璃上——这些剪贴画的形象与字体都是他们设计的,有的作品是对于文明的引导,有的是关于好习惯的养成。洗手间入口的布帘也是他们自己做的,每个“美术馆”都有不同的主题。即使是在小便池的墙面上,都会有孩子们自己预定的展示位,可以定期展示自己的作品。
有45首校歌的学校

在与成都天府七小因艺术展览结缘的不断碰撞中,这所学校一点一点地发生着变化。校长鼓励所有老师、同学参与,特别是让美术、音乐、体育、语文等不同学科的老师成为项目负责人,孩子们则自愿参与不同的项目小组,他们希望和美术馆的iSTART项目同期做一个校园艺术节。届时,整座学校都将成为一座开放的美术馆。

孩子们为他们喜欢的操场设计运动器材和游戏,另一些孩子提出学校的广播体操太乏味,他们用街舞改编了一套新的健身操,并负责教给不同年级的同学。

喜欢音乐的孩子们提议学校的校歌不够好听,不如大家各自谱曲弹唱新的校歌。这些孩子并不是各个天赋异禀,他们一边提出问题,一边各取所长相互学习。半年下来,七小的校园里拥有了孩子们创作的45首“校歌”。

抱抱幼儿园

上幼儿园的孩子,最不愿面对的是有一天不得不与老师和幼儿园说“再见”。于是,李杰与幼儿园的老师们一起,与孩子们对话“再见幼儿园”。
从“你想要怎样跟幼儿园说再见?”到孩子们对幼儿园的印象,从“想看看夜晚的幼儿园”到对幼儿园的“好奇清单”——这如同一场浩大的告别仪式,孩子们还在幼儿园度过了毕业的最后一夜。
第二天清晨,所有的孩子和家长一起手拉着手,组成了一个几百米长的圆,环绕了幼儿园整整一圈。这源自一个小朋友的设想,他希望和幼儿园说“再见”的方式是给幼儿园“一个大大的拥抱”。
▲ 幼儿园用航拍记录下了这珍贵的瞬间
1个导演和45个副导演

一个叫吴联成的小朋友,带领着他45个副导演一起,完成了一部名为《先知纪元》的动画短片。

▲ 吴导团队的创作工作照

在这部动画中,讲述的是两个草根如何历险拯救世界的故事:人类激怒了外星人,他们启动了一个“人类回收计划”,企图侵占地球,毁灭人类。故事的两位主人公要通过练级打怪的方式,战胜外星人……整个故事建构精彩绝伦,充满戏剧性,但是因为情节太过复杂,成片可能只完成了不到百分之二十的剧情。

▲动画作品《Bang! Bang! Bang! 先知纪元》视频截图

在此之前,这些12岁左右的孩子从未做过类似的事情,整个动画的剧本、分镜、原画、拍摄全出自他们的创造。

LittleBang

有一年,iSTART儿童艺术展的主题“LittleBang”是根据受刘慈欣的小说《超新星纪元》启发策划的,《超新星纪元》讲的是人类遭受了一次宇宙射线的影响,所有13岁以上的人都消失了,剩下的儿童要去接管地球。

李杰把这个命题的后续想象交给了上千名儿童,让他们来用自己的方式创造一个完全属于儿童的新世界。

冯可人小朋友的方案是和导演一起完成一次“召集”。她去了4个志愿者的家庭,告诉这些父母,“你的孩子必须要了解你终将离开他们,你怎么给他们解释你现在的工作,你要跟他们共同做一件事情,让他们学会独立成长”。

冯可人在艺术展上的作品,就是一次从儿童视角出发的影像实践,你会看到孩子们自己的视角、行动、解读,多么地出人意料又千人千面。
乐高机器人的主导开发者米切尔 · 雷斯尼克将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小组名字命名为“终身幼儿园”,提出了非常具有启发性的“创造性学习螺旋”——想象开始,通过创造、游戏、分享、反思,又开启新的想象的循环。

李杰在美术馆里,包括走进社区,联动起幼儿园、学校的实践,也暗合着这样的理解——孩子们被赋予权利,孩子们被全然的信任,孩子们在自由地创造之中学习着分享、反思、合作。
在这本书里,李杰还以“纸上展览”的形式,为我们细细讲解了童年在社会学上的诞生和意义、童年与人类原初力量的呼应、注定被遗忘的三岁前的记忆、童年与童话及心理学的关系、童年与建造、“鸡娃”们的童年……而这其中的每个话题,都曾在“童年美术馆”中被立体地展出过。
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和李杰关于童年的深刻思考奇妙地融合在这本书里,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李杰说,每个儿童都是具体的。我们能看出,不管是对待儿童还是艺术,他想做的、在做的,都是“回归本源”,为艺术与人建立真正的链接,让每个孩子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
这本书本身也是一本需要孩子们参与的艺术实践,每个孩子都可以DIY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童年美术馆:

这本书的设计师苗倩说:设计是一种平权,这是一本开放了封面设计的权利的书。

纯白的大护封就像美术馆白色的墙面,留出了尽可能多的空间给小朋友创作。书口的明黄色切角构成了整书更加体块的印象,希望以一点点不一样和耀眼的生命力吸引小朋友。同时,书口的明黄色切角灵感来自胚芽米,胚芽米不是完全精磨的白米,但它恰恰是孩子需要的营养
内封是木头的纹理和质感。黄色的腰封背后,就是行动的材料——图形贴纸,“请用它来创作封面吧!”你可以将拼贴在封面上,也可以涂鸦在Z折页的环衬的画布上。
信息层次的处理上,腰封的字号更大,更强烈,显示了强势的参与和介入欲望。
请所有读者作为这本书的“主人”设计封面,或者拼贴一座想象中的美术馆,鼓励他们与孩子共读并一起完成。
同时,这本书的构想也是由设计师、作者、策划和编辑一起共同完成的,同样是一次共同合作的设计。
我们邀请着所有读者作为这本书的“主人”来设计封面,或者拼贴一座想象中的美术馆。为了便于孩子们创作和修改,不干胶贴纸可以较为容易地撕下再粘贴。
▲ 一起创作独一无二的书吧!
▲ 小朋友们的创作
▲ 大朋友孙莉莉老师创作的封面
还有童心未泯的孙莉莉老师,成为大朋友创作梯队的代表。

全宇宙独一无二的

《童年美术馆》限量画签版!

⬇️

03

教育

“活泼天性与好奇心、创造力、未来公民,孩子的能量比你想象得还惊人”
 
我们再回到冯可人的影片故事:
影片中有一个妈妈,她是一名老师。由于工作的原因,她把大量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学生,跟自己的孩子之间反而缺少交流。当孩子11岁的时候,她和她的孩子产生了很大的隔阂。
所以当冯可人问这个妈妈“如果你离开了这个世界,你的孩子会怎么样”的时候,这个妈妈不假思索地说:“我觉得我的孩子可能会很开心。”而当冯可人去问这个孩子的时候,她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答案。
这个孩子几乎无法接受这个现实,面对镜头久久不愿回答。即便到了最后,她仍不愿意相信这有可能会发生。最后这个孩子和她的妈妈11年来第一次面对面聊这个问题,她们哭泣着互相拥抱在一起。短短几十分钟的谈话,帮助她们打开了数年来的心结。
影片的最后拍摄了两个孩子,是一对兄妹,是所有被访者里年纪最小的。这个哥哥很内向,一直不愿意直面镜头和问题。故事结束时,他们需要一起做一件衣服,来体验妈妈的设计师工作。影片中,哥哥正在做一件送给妹妹的衣服,但是他一直不停地想在这件衣服上安装LED灯。当冯可人问他,你为什么做这件事的时候,小朋友对着镜头很腼腆地说:“因为妹妹喜欢,妹妹认为这是她的灯塔。”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能够理解作为家长应该做什么,或者是作为一个成人应该担当什么。但是我们通过这样的镜头理解了,这个孩子一直不说话,他并不是不明白,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因为他知道如果爸爸妈妈不在世界上了,他就是妹妹唯一的家人,他必须承担起一家之主的责任。
你看,我们只不过是给孩子构建了一座“自由”的童年美术馆而已,孩子们完成了一场成年人也很难完成的情感回向。
这座美术馆不仅持续关注孩子们的创造力,也鼓励他们发出内心真实的声音。
在这个美术馆里,孩子们可以不被打扰地工作,进行不被限制的表达,和艺术家完成一次次平等的合作。在这里,儿童不再是高度注视之中的“他者”,不再是无言的大多数,而是自我的代言人。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在不被定义和限制的信任中,孩子们惊人的创造力和行动力;我们看到了卸下父母和社会的期待和面具的伪装后,孩子们自发的疗愈和成长。
嘎嘎宇宙共和国、先知纪元、Little Bang、厕所里的美术馆……在这里,孩子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充满着充沛创造力的项目,呈现出丝毫不亚于成人的、富有洞见的新思考。
这是一场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行动表达,也是一个让童年焕发出自己独特价值的理想新未来。
11岁的冯可人说:“iSTART,一如它的名字一样,不断地给我一个又一个的开始,不管在什么年纪,都让我觉得自己是个小孩,我的帽子里就有自己的天地,我直视前方就能看见我的未来。在这里,我能看到我长大后的样子,在这里,我能看到我成长的空间。”
▲ 2021年的iSTART儿童艺术节,主题为1001学校
正如那句被引用过无数次的话:“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也许比起孩子,很多时候大人,更需要一座《童年美术馆》。先看见自己,才能看见孩子。先进行自我教育,才能进行儿童教育。
希望在这座《童年美术馆》里,每一个大朋友,每一位小朋友,都能释放自己的活泼天性与好奇心、创造力。要知道在做一个未来公民这件事上,孩子的能量比你想象得还惊人。
最后,让我们看一看为孩子们建造一座童年美术馆的这位可爱的大人: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