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虚假的古希腊文明?【三】
古希腊人和古希腊雕塑
命运似乎并不眷顾古希腊,使它处于土地贫瘠的巴尔干半岛最南端,依自然地形分北、中、南三部分。北部包括伊庇鲁斯山地和狄萨利亚平原,从北希腊至中希腊,要经过一条险要的隘口——温泉关(德摩比勒)。中部希腊为群山分割成许多小地区,以阿卡提最为重要,是古代著名城邦雅典所在地。中希腊与南希腊以科林斯地峡相连,在地峡附近有麦加拉和科林斯两个重要的城邦。南部主要伯罗奔尼撒半岛和爱琴海上约4百多座岛屿构成,其中克里特岛最大。在该地区的东边是亚哥里斯,南边是拉哥尼亚,爱琴文明的重要中心——迈锡尼和太林斯城都在亚哥里斯,古希腊最大的城邦之一斯巴达,则位于拉哥尼亚。全境山地占四分之三,没有大河且降雨稀少,由于土地贫瘠,粮产不足,只有沿海有部分低地平原可供农耕。
实在难以想象,在如此贫瘠的自然环境中能孕育出伟大的“文明”,因上古时期的世界各个文明,都离不开大河,大河就是“富饶”的象征,诸如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恒河流域以及黄河流域。
在该地区生存的居民较复杂为,按文明顺序,早期克里特文明时期,岛上居民为非希腊语的卡里亚人、勒勒吉人和皮拉斯基人,迈锡尼文明则是由阿卡亚人创造,后北方涌来一群多利亚人摧毁了迈锡尼,古希腊进入了所谓的“黑暗时代”。当公元前800年,第一缕古希腊文明曙光露头时,各种居民经过融合,形成了北方由伊奥利亚人控制,中部则是爱奥尼亚人,多利亚人在南方建立了斯巴达城邦,而雅典则由皮拉斯基人、阿卡亚人和爱奥尼亚人共同创建。
上述各色人等,在人类学上统称为地中海人种,严格意义上说,应叫西部地中海类型人种。其特征是:暗白肤色,较东北亚黄色人种偏黑,黑发、钩鼻、深色眼球、窄头型、身材较矮、波状发、长脸等。
地中海人种和欧洲大部分地区,尤其是日耳曼人、盎格鲁——撒克逊人根本不同,不管是外貌上还是骨骼上,有着极大的差别。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赫胥黎认为,地中海人种是亚洲高加索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之间的混合类型。
尽管我们不知道上古时期的古希腊人长相如何,但地下发掘出来的石雕,还是能折射出这一时期人类的一些特征。
上图是早古希腊早期的石刻。
这是古希腊大约“黑暗时代”晚期的石刻,体现出典型的地中海人种特征,风格上与古埃及接近。
这是德国人2002年发现于雅典,约公元前600年,古希腊僭主时期,还带有古埃及的痕迹。
这是发现于1864年,现存雅典,作品被命名为《荷犊者》,高1.84米,约公元前570年,此时雅典已经过梭伦改革,正在迈向其鼎盛时期。
这是在1886年发现于雅典西,高1.2米,约公元前530年,雅典经梭伦改革,进入鼎盛时期。
上述石刻,真实的反映了古希腊地区人类的活动,它代表并反映出当时生产力、技术及工具的水平。我们从这些石刻不难发现,它们与文艺复兴之后所发现的所谓古希腊石刻、雕塑,有着天壤之别,后者是一堆“精美绝伦”的赝品。
下图展示的是欧洲文艺复兴之后或从地下挖掘、或从海里发现的所谓古希腊石刻雕塑。
《掷铁饼者》,据说是古希腊雕刻家米隆于约公元前450年创作的作品,原作已丢失,复制品现收藏于罗马国立博物馆、特尔梅博物馆以及梵蒂冈博物馆。
该雕塑名《拉奥孔》,又名《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是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古希腊罗德岛雕塑家阿哥桑德罗和他儿子波利佐罗斯及阿典诺多罗斯三人集体创作的一组大理石群雕,该雕高约184米,现收藏于罗马梵蒂冈美术馆。
因篇幅所限,就不在一一列举了。上述雕塑,人物形象逐渐趋向西、北欧化,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西地中海人种,且工艺精美,形象生动,读者可通过比较,自主判断。
我们不妨再看看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也许能对上面例证“融会贯通”。
《大卫》 米开朗基罗 创作于1501——1504年 现收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摩西》 米开朗基罗 创作于1513——1516年,高2.35米,现存罗马梵蒂冈彼得大教堂。
篇幅所限,不在举例。总之,我们通过比较,一条线索逐渐明晰,即古希腊的雕刻艺术风格从本土化逐渐向文艺复兴后的西欧化转型。这正如流行的西欧主流观点一样,即古希腊文明的创造,是雅利安人催化的结果,所以,古希腊文明是欧洲现代文明的源头。
正基于此,美国马丁·贝尔纳教授在其《黑色雅典娜》一书中指出,一直以来,认为“希腊文明是来自北方、充满活力的说印欧语的人或雅利安人征服高度发展的、但虚弱的土著居民的结果是荒谬的。古典时期的希腊人根本不知道这一‘雅利安模式,’他们并不认为他们的政治制度、科学、哲学或宗教是原创的,而是源自东方,尤其是埃及”。
(待续) 2019.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