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益峰:犀牛地,王氏两位一品武将的祖坟
文/陈益峰
前一段时间,笔者与徒弟邓习红,前往湖南山区,研究地理,见到一个神奇的家族,王氏家族,家中出现两位正一品的武将。墓穴穴山有大量巨石露出,形如犀牛头部的角,所以喝形:犀牛地。
侧看墓穴,为犀牛地结穴
侧面斜看墓穴
侧看穴后行龙,气脉粗笨,懒坦无力,骨肉粗浮
侧看龙身
侧看龙身,气脉粗笨
此地龙从远处过来,高山行龙,转换成平岗,行将结穴,龙势微微回身转头,为大局中的水口砂位置。气脉粗笨,懒坦无力,骨肉粗浮,精神枯燥,星体不明,没有大龙的气象。初看起来,让传统地理名师不禁大失所望。
侧看墓穴,龙身精神枯燥,星体不明
侧面近看穴山,山前汉白玉巨石矗立,形如犀牛的角
近看犀牛的头上很多坚硬的角
侧看墓穴,位于汉白玉花岗岩的石岗前
侧面近看王氏老祖坟,墓穴在汉白玉花岗岩巨石间
侧面近看墓穴,后面巨石林立
站在穴上,看面前朝山,并无奇特之处
王氏自康熙年间,下葬于此,后人官贵很多,出将入相者甚多
王氏一世祖墓碑,穴立坤山艮向
王氏一品将军的父亲,立庚山甲向
鸟瞰王氏的老祖坟,在水口砂的位置,现实中大量的发家宝地,无论什么位置,只要穴好,就可以用,甚至大发家业
侧看王氏祖坟
穴山后,鸟瞰墓穴和明堂
鸟瞰一品将军的故居和老坟,都在水口砂上
鸟瞰墓穴
侧面近看王氏祖坟
笔者这两年加大对地理理论的研究,近五年来,实地考察墓地达四千多处,花费了巨大的财力和时间。
最大的感触就是,古代的所谓的“书本名师”点穴,很多都是采用经典理论做的,多是看书学习的。从廉贞起祖,千里行龙,开帐穿心出脉,过峡跌断、蜂腰鹤膝、十字中抽、案山有情、朝山高耸、水口奇峰耸立等,这些地形有一些发家的,但是也有大量是一点都不发家。
而大量民间风水师,根本上不受这些理论影响,不迷信这套理论,根据本地的地形,所点的宝地,竟然大发家业。笔者考察这些宝地,多数都没有神奇的祖山,多数没有廉贞起祖,多数没有蜂腰鹤膝,多数没有开帐中出,多数没有神奇的案山,多数也没有神奇的朝山,多数的水口没有奇峰,反而大发家业。
现在很多正统的地理先生,阅读经典的地理书籍,比如明代徐继善著写的《地理人子须知》、清代袁守定著写的《地理啖蔗录》、宋代张子微著写的《玉髓真经》、清代不过午著写的《地理砂水全书》等书籍,然后四处考察实践,多是研究的明星墓地,多是唐宋时期的墓穴,至于该墓发不发,都是听传说、听故事。他们常常形成一个重大的误区:只有古书记载的,才是对的。如此研究地理,一辈子,都是在门外徘徊。
现实中看地,如果严格按古书理论点地,按照廉贞起祖、横开大帐、穿心出脉、蜂腰鹤膝、大断入首、星峰个个端正、水口奇峰、朝山独特、案山弯抱,按这一套理论点地,一个县,可以找到的不足十个,除了古代那些明星墓地之外,现实中很难遇到。按照这套理论,在山区寻龙点穴,一个县恐怕就几个穴,甚至一个穴也没有。
这些都是离开实践的无稽之谈,现实中,每个县都有大量的人才出现,我们重庆石柱县为大山地区,自古以来,进士、举人依然不少,现在的清-华、北-大,每年都有几个,五品以上的富贵很多。
如上图,按照传统穴法,一条大龙可能只有一两个穴位,实际上,一条大龙可能有穴位几百个,大地十几个,大地常常不在传统穴法的位置。而在过脉途中、甚至少祖脚下、太祖脚下、过峡上、大帐脚下、某个枝脚下等地,总之处处都有宝地
上图红点,为传统穴法的宝地,常常未必大发家业,相反龙身上无数墓穴(蓝点的位置),只要穴情清奇,反而大发家业
地理历史上早有定位,杨筠松只是赣南地理派的祖师,全国的地理流派,至少有数十种之多。杨公的理论体系非常好,可以借鉴。但是多数地方,不能死板硬套他的说法,要结合本地地形点地。
笔者十五年来,苦心研究地理技术,每一年的看法,甚至每一个月的看法都在变化,都在否定中前进。估计二十年后,笔者六十岁的时候,对地理的看法,可以达到大开悟、大光明的境界。
全文完。